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诱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雄性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文 杨宪宽 +6 位作者 徐新 肖玲 李水生 赵会宏 张海发 张勇 林浩然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1323,共7页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后开始发育。因此,采取投喂含有雄激素甲基睾酮(MT)饲料的方法,可以在石斑鱼卵巢发育之前,成功诱导8月龄的斜带石斑鱼幼鱼向雄性方向发育。结果表明,以MT 10mg/kg饲料的剂量投喂3个月能够有效诱导卵巢未发育的幼鱼往雄性方向发育;但停止投喂MT后,幼鱼精巢又开始出现退化,不会继续往雄性方向发展,而转变为雌性。以上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除了受遗传因子和内分泌调控外,还受到年龄、体型和群体、环境等因子的影响,人工投喂MT激素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石斑鱼幼鱼的性腺发育的方向,只有在持续剂量的MT激素诱导下,石斑鱼幼鱼才能发育为成熟的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甲基睾酮 性别分化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两种催乳素受体基因的cDNA克隆和mRN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马细兰 +4 位作者 陈勇智 李水生 陈华谱 刘晓春 林浩然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8-146,共9页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斜带石斑鱼两种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RLR1开放阅读框为1947bp,共编码649个氨基酸,PRLR2开放阅读框为1749bp,共编码487个氨基酸,PRLR1与PRLR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40.4%。用Rea...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斜带石斑鱼两种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RLR1开放阅读框为1947bp,共编码649个氨基酸,PRLR2开放阅读框为1749bp,共编码487个氨基酸,PRLR1与PRLR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40.4%。用Real-time RT-PCR方法研究了PRLR1和PRLR2在各组织和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RLR1和PRLR2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鳃、肾、肠表达量较高;PRLR1在受精期表达最高,PRLR2在视囊形成期表达最高,而且除受精卵期外PRLR2在各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PRL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催乳素受体 CDNA克隆 Real-time RT-PCR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激素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云 蔡生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以海水硬骨鱼类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和腹腔注射半胱胺盐酸盐(CSH),研究半胱胺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GH)及其受体(GHR)mRNA水平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半胱胺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投喂CSH可以显著提高斜带... 以海水硬骨鱼类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和腹腔注射半胱胺盐酸盐(CSH),研究半胱胺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GH)及其受体(GHR)mRNA水平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半胱胺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投喂CSH可以显著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相对体重增长率。投喂和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CSH均能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脑垂体GHmRNA水平及肝脏2种gGHRmRNA水平,且促进效果与CSH浓度呈剂量依存关系。本研究还就CSH对斜带石斑鱼2种不同类型GHR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注射不同剂量CSH发现,低剂量CSH(20μg/g体重)只可以引起gGHR2mRNA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剂量CSH(50μg/g体重)可同时显著提高gGHR1和gGHR2mRNA水平,但gGHR2水平明显高于gGHR1水平;通过单独注射50μg/g体重CSH溶液发现,注射后2h,2种gGHRm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其中gGHR2水平明显高于gGHR1。注射后6h,gGHR2mRNA水平率先达到最高值。注射后12h,gGHR1mRNA水平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推测gGHR2对于CSH所引起刺激的剂量敏感性及时间敏感性均高于gGH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生长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半胱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GnRH Ⅱ基因的克隆及启动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戟 罗余山 +1 位作者 朱作言 胡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6-902,共7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调控脊椎动物生殖的关键因子之一。文章克隆了经济鱼类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GnRHⅡ基因的cDNA、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发现GnRHⅡ基因启动子中与组织特异性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调控脊椎动物生殖的关键因子之一。文章克隆了经济鱼类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GnRHⅡ基因的cDNA、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发现GnRHⅡ基因启动子中与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的区域位于距转录起始点上游2005 bp~956 bp之间。以GnRHⅡ启动子驱动绿色荧光蛋白在斑马鱼胚胎中表达的结果显示,GnRHⅡ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中脑附近和眼部。文章为深入了解GnRHⅡ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GnRHⅡ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徐健铭 杨红玲 +1 位作者 蔡国鹤 孙云章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91-630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斜带石斑鱼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以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为试验材料,选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对细胞进行培养,对比2种培养方法的效果;分别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Ⅰ以及胶原酶Ⅰ+胶原酶Ⅳ对斜带石斑肠道组织进行消... 本研究旨在探究斜带石斑鱼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以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为试验材料,选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对细胞进行培养,对比2种培养方法的效果;分别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Ⅰ以及胶原酶Ⅰ+胶原酶Ⅳ对斜带石斑肠道组织进行消化,比较不同消化酶对细胞的分离效果;选择3种培养基(DMEM、DMEM/F12和L15培养基)以及不同胎牛血清(FBS)浓度[5%、12%、20%],比较不同培养基与FBS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肠道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检测等手段,对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法均能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但酶消化法培养12 d后可见细胞铺满瓶底,而组织块法则在培养28 d后才可见细胞铺满瓶底;0.25 mg/mL胰蛋白酶[含0.91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肠道组织15 min为最佳消化时间,在此条件下既能获得足够的细胞,又能够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活性;细胞在含20%FBS的L15培养基中的增殖率较高。透射电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肠道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肠上皮细胞,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证明细胞来源于石斑鱼。由此可见,使用0.25 mg/mL的胰蛋白酶(含0.91 mmo/L EDTA)处理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15 min后,将获得的细胞置于含20%FBS的L15培养基内培养,此法能有效获得稳定贴壁生长的斜带石斑鱼原代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法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董晓慧 杨俊江 +3 位作者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重为102.6 g(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10周。同一生长阶段,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幼鱼阶段放养25尾鱼,养成阶段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增重率( WGR)、特定生长率( SGR)、蛋白质效率( PER)、肥满度( CF)和脏体比( VSI)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 FC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指标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92%时获得极值。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全鱼和肌肉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总蛋白( TP)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CHOL)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呈线性或曲线关系。4)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肝脏肝脂酶( HL)、脂蛋白脂酶( LPL)、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肝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则逐渐上升。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阶段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无显著变化( P〉0.05),养成阶段肝脏ACP活性逐渐下降,幼鱼和养成阶段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肝脏碱性磷酸酶( AKP)和溶菌酶(LZM)活性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6)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胃肠道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胃肠道脂肪酶活性逐渐上升。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脂肪可以改善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生化指标和消化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以S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幼鱼和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均在11%~13%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脂肪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仔鱼变态过程中甲状腺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长期以来,许多海水鱼仔稚鱼培育阶段的一大难题是成活率低。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大规模苗种培育仍未很好解决,仔...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长期以来,许多海水鱼仔稚鱼培育阶段的一大难题是成活率低。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大规模苗种培育仍未很好解决,仔鱼经历第二背鳍棘从生长到吸收的变态过程时死亡率很高。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仔鱼的变态过程和提高仔鱼存活率。因此,了解仔鱼甲状腺的发育变化特点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仔鱼 甲状腺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alpha型与rho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永乐 梁旭方 +3 位作者 林群 李光照 李观贵 王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0-255,共6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II相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等海水鱼类机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肝脏alpha-GST(GSTA)、r...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II相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等海水鱼类机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肝脏alpha-GST(GSTA)、rho-GST(GSTR)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肝脏GSTA基因cDNA全长1008bp,编码223个氨基酸;GSTR基因cDNA全长1002bp,编码225个氨基酸.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斜带石斑鱼与鲤鱼、斑马鱼GSTA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而GSTR为鱼类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观贵 梁旭方 +4 位作者 何珊 郁颖 陈晓艳 黄柏炎 程龙球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02,共8页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长1979 bp,含133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5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和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与金头鲷Sparus aurata、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鲤鱼Cyprinus carpio和斑马鱼Danio rerio FAD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6.5%—90.8%。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其以螺旋和β折叠为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金头鲷和欧洲鲈鱼的亲缘关系最近。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228 bp,含有88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内质网停留信号和多个跨膜区等ELO特征结构区,与金头鲷、大麻哈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马鱼ELO的氨基酸同源性为71.1%—85.7%。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其含有丰富的螺旋和β折叠结构,系统树分析显示其与金头鲷亲缘关系最近。斜带石斑鱼FAD和ELO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脂肪酸延长酶 基因克隆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三丁基锡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0
作者 李锦光 梁旭方 +2 位作者 郁颖 李观贵 李光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8-532,共5页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三丁基锡结合蛋白(tributyltin-bind-ing protein,TBT-bp)肝脏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TBT-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36 bp,含69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1个氨基酸.虽然编码蛋白序列...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三丁基锡结合蛋白(tributyltin-bind-ing protein,TBT-bp)肝脏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TBT-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36 bp,含69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1个氨基酸.虽然编码蛋白序列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底鳉(Fundulus heteroclitus)TBT-bp2序列同源性不高(分别为52%、20%),但是保守的信号肽序列结构与二级结构分析提示它们属于同一蛋白家族.系统树分析表明,此次克隆得到的斜带石斑鱼三丁基锡结合蛋白基因cDNA序列属于2型三丁基锡结合蛋白(tributyltin-bind-ing protein type2,TBT-bp2).斜带石斑鱼TBT-bp基因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海水养殖鱼类中三丁基锡的去毒代谢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今后进一步进行种苗育苗的研发,并以此为依据提高其人工育苗及仔鱼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2型三丁基锡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2种胰脂肪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11
作者 李观贵 梁旭方 +3 位作者 郁颖 黎家成 张海发 王云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胰脏中胆盐活化的胰脂肪酶(bile salt-activated lipase,BSAL)和依赖于辅酶的胰脂肪酶(colipase-dependent pancreatic lipase,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BSAL基因全...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胰脏中胆盐活化的胰脂肪酶(bile salt-activated lipase,BSAL)和依赖于辅酶的胰脂肪酶(colipase-dependent pancreatic lipase,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BSAL基因全长cDNA序列1796 bp,编码558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BSAL的全部特征结构区,与其他脊椎动物BSAL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9.9%-57.3%.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503 bp,编码46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PL全部的特征结构区,与其它脊椎动物PL的氨基酸同源性为49.1%-73.9%.系统树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BSAL和PL与其它物种BSAL、PL和胰脂肪酶相关蛋白(PL-RP)聚于进化树的两个不同分支,属于2种不同的胰脂肪酶.结果证实,在同一鱼类体内也存在BSAL和PL两种胰脂肪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盐活化的胰脂肪酶 依赖于辅酶的胰脂肪酶 斜带石斑鱼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覃笛根 董晓慧 +5 位作者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陈效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12-382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80、1 361、2 041、2 721和4 082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6种试验饲料,...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80、1 361、2 041、2 721和4 082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6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胆碱实际含量分别为8.1(对照)、602.5、1 119.0、1 511.5、1 970.0和4 029.0 mg/kg,投喂360尾平均体重为(87.85±0.04)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 119.0 mg/kg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对照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添加组(P<0.05)。饲料胆碱含量对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 029.0 mg/kg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全鱼粗灰分含量与各胆碱添加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胆碱含量随饲料胆碱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趋势,且在1 511.5 mg/kg组有最大值。随饲料胆碱含量的增加,肝脏脂蛋白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先下降后趋于稳定;肝脏肝脂酶活性不受饲料胆碱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肝脏胆碱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分别为1 093.7和1 579.7 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胆碱 生长 体组成 需要量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维唯 李泽鑫 宋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9-964,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配制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25%、0.50%]发酵银杏叶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6 g的斜带石斑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投放30尾...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配制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25%、0.50%]发酵银杏叶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6 g的斜带石斑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投放30尾鱼。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可提高斜带石斑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水平为0.50%时效果优于添加水平为0.25%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银杏叶 斜带石斑鱼 血浆生化指标 肝脏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