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翁宁泉 曾宗泳 +2 位作者 肖黎明 马成胜 龚知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通过对甸安徽合肥、河北香河、云南昆明三个站址整层(0~30km)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的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Cn^2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统计特征;利用现有的Cn^2高度分布模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 通过对甸安徽合肥、河北香河、云南昆明三个站址整层(0~30km)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的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Cn^2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统计特征;利用现有的Cn^2高度分布模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结构常数 垂直分布 概率分布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湍流廓线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守川 吴毅 +4 位作者 侯再红 谭逢富 季永华 肖黎明 孙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95-179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成像激光光斑测量大气湍流廓线的激光雷达原理。通过对分层大气湍流的光束波面变化的测量,获取各分层大气湍流的相干长度,据此利用平面波近似算法反演湍流强度廓线。通过搭建的大气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实验系统获得了湍流廓... 介绍了一种利用成像激光光斑测量大气湍流廓线的激光雷达原理。通过对分层大气湍流的光束波面变化的测量,获取各分层大气湍流的相干长度,据此利用平面波近似算法反演湍流强度廓线。通过搭建的大气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实验系统获得了湍流廓线的实验数据,并且与系留飞艇搭载的温度脉动仪在同时段固定高度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近似递推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廓线 大气相干长度 激光雷达 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光学湍流廓线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利明 吴晓庆 王英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美国SPARC数据中心提供的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数据,运用Tatarski公式,对由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率结合常规气象参数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结果进行了比较,间接证明了Sterenborg将外尺度选取1 m时的合理性。并比较了Coulman和Dewan两... 采用美国SPARC数据中心提供的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数据,运用Tatarski公式,对由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率结合常规气象参数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结果进行了比较,间接证明了Sterenborg将外尺度选取1 m时的合理性。并比较了Coulman和Dewan两个外尺度经验公式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外尺度或湍流能量耗散,结合常规气象参数,都能够估算出折射率结构常数。因湍流能量耗散率观测十分困难,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需待实验检验。Coulman的外尺度公式只是简单的经验公式,其普适性也需实验检验。而Dewan的外尺度公式中含有实测风速参数,由对流层和平流层不同区域的外尺度公式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湍流 常规气象参数 估算方法 折射率结构常数 湍流廓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封双连 强希文 +5 位作者 宗飞 李志朝 常金勇 赵军卫 吴敏 江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220-224,共5页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是近十年出现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新技术,目前数据处理已成为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对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重点研究了双光斑图像背景阈值计算方法与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反演算法。比较了迭...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是近十年出现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新技术,目前数据处理已成为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对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重点研究了双光斑图像背景阈值计算方法与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反演算法。比较了迭代法、最大类间方差法和统计法三种背景阈值计算方法分别在强信号与弱信号下的计算结果,得出统计法是比较适合双光斑图像的背景阈值计算方法。在背景阈值计算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分割并计算得到双光斑的质心距,统计多帧图像的质心距起伏得到达角起伏方差。然后利用HV-21模型模拟了从到达角起伏方差反演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算法,所得结果与原始值大小相近、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不能反映原始值的细节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廓线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激光雷达 数据处理 背景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型聚合物光纤预制棒折射率分布的间接测试
5
作者 丁文 钟力生 +2 位作者 储九荣 徐传骧 王寿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8-431,共4页
利用紫外光对溴苯 (BB)的吸收作用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PMMA BB梯度型聚合物光纤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进行了间接测试 .详细介绍了这种紫外有机光谱法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测试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是呈抛物线分布 ,但与... 利用紫外光对溴苯 (BB)的吸收作用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PMMA BB梯度型聚合物光纤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进行了间接测试 .详细介绍了这种紫外有机光谱法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测试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是呈抛物线分布 ,但与最佳理论分布有着一定的偏差 ,与Lorentz Lorenz模拟方程的结果相对接近 .同其他复杂的测试方法相比 ,紫外光谱法所需仪器普通 ,测试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型聚合物光纤 折射率最佳分布 界面-凝胶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大气信道可见光通信波长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 刘宏波 陈柯威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2,共6页
针对海上可见光通信波长选择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海上可见光通信的背景光模型和大气湍流信道模型,分别得出了两者对可见光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子。根据背景光模型公式与Gamma-Gamma大气湍流模型公式,计算推导出在强光背景和大气湍流... 针对海上可见光通信波长选择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海上可见光通信的背景光模型和大气湍流信道模型,分别得出了两者对可见光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子。根据背景光模型公式与Gamma-Gamma大气湍流模型公式,计算推导出在强光背景和大气湍流同时影响下的可见光通信误码率。对3种条件下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在不同通信距离、折射率结构参数、视场角条件下,光源波长与误码率的相关关系。该关系的明确,为海上可见光通信光源波长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信道 Gamma-Gamma分布 强光背景 折射率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导传播模的近场采集、观测和处理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治安 姚琲 +1 位作者 宋威 康翠荣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对光波导近场模斑的观测、采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使用该系统可方便地观测光波导(包括光纤)的模与模式,并可获得模场强度分布曲线.
关键词 光波导 传播模近场法 模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D法制备的低水峰G.657.B3光纤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椿烽 陈京京 +2 位作者 钱宜刚 陈娅丽 沈一春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了研究G.657.B3光纤的折射率剖面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凹陷沟槽结构的折射率剖面和相应剖面参数(ba值、c、Δnc-和Δn+),并以适宜的气相轴向沉积(VAD)法工艺、熔融技术以及拉丝条件改善光纤的弯曲损耗,满足光纤传输所需的截... 为了研究G.657.B3光纤的折射率剖面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凹陷沟槽结构的折射率剖面和相应剖面参数(ba值、c、Δnc-和Δn+),并以适宜的气相轴向沉积(VAD)法工艺、熔融技术以及拉丝条件改善光纤的弯曲损耗,满足光纤传输所需的截止波长、模场直径和低水峰的要求。将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光纤预制棒进行拉丝与测试,结果表明:光纤在1383 nm波长处水峰值降低至0.278 dB/km;在1550 nm、1625 nm波长处,弯曲半径为5 mm绕1圈时的宏弯典型值分别是0.081 dB、0.188 dB,完全满足ITU-T G.657.B3的指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轴向沉积法 光纤 折射率剖面 弯曲损耗 截止波长 羟基(OH-) 高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
9
作者 沈一春 蒋新力 +1 位作者 范艳层 许维维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2期31-34,65,共5页
针对以太网数据对多模光纤传输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文章从材料组成和剖面结构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宽带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性能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优化纤芯掺杂元素的浓度分布,降低最佳剖面折射率分布参数αopt与波长之间的敏感性... 针对以太网数据对多模光纤传输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文章从材料组成和剖面结构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宽带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性能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优化纤芯掺杂元素的浓度分布,降低最佳剖面折射率分布参数αopt与波长之间的敏感性,提高多模光纤的带宽特性;另一方面在芯—包界面处采用连续可调节剖面结构(内包层),该结构不仅可以减小芯层和凹陷包层粘度差对光纤性能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界面结构的调节,非常有效地改变高阶模的时延,消除凹陷对光纤带宽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新结构光纤不仅具有较宽的带宽特性,还具有较低的弯曲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光纤 弯曲不敏感 带宽性能 最佳剖面折射率分布参数 连续可调折射率 弯曲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