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ed control of coastal multi-source multi-load system with desalination load: a review 被引量:3
1
作者 Ming Zhong Lu Jin +3 位作者 Jiyu Xia Ling Cheng Peiyu Chen Rong Ze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9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Traditional seawater desalination requires high amounts of energy, with correspondingly high costs and limited benefits, hindering wider applications of the proce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 Traditional seawater desalination requires high amounts of energy, with correspondingly high costs and limited benefits, hindering wider applications of the proce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s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the desalination load can be combined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and ocean energy or with the power grid to ensure its effective regulation. Utilizing energy internet(EI) technology, energy balance demand of the regional power grid, and coordinated control between coastal multi-source multi-load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esalination load is reviewed herein.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oordinated control of coastal multi-source multi-load system with seawater desalination load, flex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combined control of coastal multi-source multi-load storage system with seawater desalination load,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doption of the flex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beneficial for solving water resource problems,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dissipate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balancing and increasing grid loads,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coastal power grids, and achieving coordinated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ower grids,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oastal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ALIN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grids MULTI-source multi-load COORDINATE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多重不确定性滚动优化调度
2
作者 张明光 高燕霞 +1 位作者 张飞祥 王海滨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确保模型运行收益不低于期望值,实现调度动态化.通过调整模型的水平因子,得到不同的调度方案,从而获得不同的调度收益期望值.决策者可根据对风险的规避程度,选择合适的调度方案.最后,对改进IEEE33节点配电网、19节点热网及20节点天然气网组成的RIES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场景下,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鲁棒模型可将系统规避风险的程度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源协调调度 滚动优化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源-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抽蓄联合系统抽蓄电站容量优化
3
作者 刘一休 翁志明 +1 位作者 韩昊良 李晓英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风-光-抽蓄联合电力系统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问题,考虑系统典型日负荷需求和系统允许的最大弃风、弃光率,基于新能源出力过程和计划安排的火电出力过程,求取满足负荷需求的抽蓄电站装机容量可行区间;基于源荷匹配的思想... 针对风-光-抽蓄联合电力系统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问题,考虑系统典型日负荷需求和系统允许的最大弃风、弃光率,基于新能源出力过程和计划安排的火电出力过程,求取满足负荷需求的抽蓄电站装机容量可行区间;基于源荷匹配的思想,以联合电力系统总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匹配程度为目标,构建抽蓄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装机容量可行区间内,利用自适应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抽蓄电站最优装机容量配置方案。以南方某地区电力系统为例,模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联合电力系统抽蓄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抽蓄联合系统 典型日负荷 容量优化配置 源荷匹配 风光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构建与研究
4
作者 高中林 陈鸣 +3 位作者 王安全 史塨毓 李家梁 毛建立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6-9,共4页
海岛农村配电网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较小的体量、较高的外部送电投资成本,往往存在自给电源不足、供电可靠性低的难点。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借助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互联共通,在高效利... 海岛农村配电网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较小的体量、较高的外部送电投资成本,往往存在自给电源不足、供电可靠性低的难点。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借助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互联共通,在高效利用海岛清洁能源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对于海岛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 一体化 海岛 农村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G-LF信息协调配网网格源荷功率的智能终端设计
5
作者 郁小强 田毅帅 +2 位作者 韩磊 王忠军 李寿荣 《信息技术》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随着NEG并网功率不断增大和负荷日益多元化,如何快速协调配网系统源荷功率平衡,实现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了配网网格特点;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配网网格NEG与LF信息的智能终端,给出了其功能、整体构成、... 随着NEG并网功率不断增大和负荷日益多元化,如何快速协调配网系统源荷功率平衡,实现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了配网网格特点;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配网网格NEG与LF信息的智能终端,给出了其功能、整体构成、供电电源、信息采集与传输方案以及源荷协调策略,以协调网格内源荷功率平衡;最后研制了相关产品,重点做了网格内源荷功率协调测试,并与目前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智能终端能够对网格内源荷功率进行可靠协调,实现NEG最大化利用和多方信息共享,推广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网格 新能源发电 负荷预测 智能终端 源荷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内涵与关键举措研究
6
作者 李洁 王月 姜凌菲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算力产业用能的快速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需求使得算力电力协同成为关键发展趋势。基于算力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分析,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的内涵,针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探讨了算电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为相... 算力产业用能的快速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需求使得算力电力协同成为关键发展趋势。基于算力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分析,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的内涵,针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探讨了算电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为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电力协同 源网荷储一体化 算力负载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部署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世奇 莫航 +1 位作者 桑树勋 刘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3-1596,共14页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效CO_(2)输运管网、降低减排成本。宁夏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基地,能源结构偏煤、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针对宁夏CCUS集群部署的源汇匹配问题,调研评估了宁夏工业碳排放源特征和地质碳汇潜力,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在充分考虑源汇性质、捕集-输运-封存成本、CO_(2)运输距离、区域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等因素基础上,应用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结合ArcGIS平台和优化求解软件,获得了宁夏CCUS源汇匹配优化和应用方案,并提出宁夏CCUS集群部署建议。结果表明,截止2021年,宁夏工业碳排放源107个,碳排放总量2.26亿t/a,以化工(含自备电厂)和电力行业碳排放为主。宁夏主要封存地质体包括深部咸水层、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和油气藏,CO_(2)理论地质封存容量151.55亿t,以深部咸水层封存潜力最大。宁夏CCUS源汇匹配效果较好,在源汇直接相连的情况下,区内年排放量10万t以上的大型工业排放源CCUS集群部署(30 a规划期)总成本约2.45万亿元,并以捕集成本为主,占比83.65%,单位减排成本402.32元/t,共需建设CO_(2)运输管道2 459 km;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可大幅降低CCUS集群部署成本,优化后CCUS单位减排成本降至381.76元/t,节约管道建设里程938 km。宁夏应聚焦电力、化工等“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的北部、东部地区超前应用CCUS技术,打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和固原5个CCUS特色集群,构建宁夏特色的工程化CCUS全流程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源汇匹配 管网优化 CCUS集群部署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需灵活性量化的源-荷-储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粟世玮 易成鸣 +3 位作者 谭东红 李欣 柴华瑞 林剑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风电、光伏类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且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高,系统灵活性需求也激增。在此背景下,考虑源-荷-储灵活性资源互动,对新能源高渗透系统源-荷-储协同运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引入向上、向下裕度量化系统灵活性,并利... 风电、光伏类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且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高,系统灵活性需求也激增。在此背景下,考虑源-荷-储灵活性资源互动,对新能源高渗透系统源-荷-储协同运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引入向上、向下裕度量化系统灵活性,并利用灵活性供需平衡机理动态评估灵活性需求;其次,提出一种考虑供需灵活性的多时间尺度协同运行方法,构建典型周、典型日、典型时段运行模拟模型,并将碳交易收益和灵活性不足惩罚成本纳入优化目标,考虑调峰需求和爬坡容量对典型时段灵活性的影响,采用多级优化、逐级细化的思路求解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保障系统环保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升了系统各个时间尺度上的灵活性容量,可以促进系统新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高渗透系统 灵活性量化 源-荷-储协同 灵活性资源互动 多时间尺度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历史策略库辅助源网荷储协同实时电压控制研究
9
作者 李澄 王伏亮 +2 位作者 葛永高 陈颢 王江彬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87-193,199,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充电桩等用户侧新型负荷设备数量增多。在此背景下,由于量测条件不满足造成的不可观测区域将直接导致传统的电压控制方法难以完成对分布式电源的精准调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蜣螂优化算法(DBO)...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充电桩等用户侧新型负荷设备数量增多。在此背景下,由于量测条件不满足造成的不可观测区域将直接导致传统的电压控制方法难以完成对分布式电源的精准调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蜣螂优化算法(DBO)的极限学习机(ELM)构建历史策略库,用以辅助源网荷储协同实时电压控制的方法,可实现对配电网电压实时精确控制。首先介绍了基于近似灵敏度计算的电压控制方法,然后介绍了DBO改进的极限学习机和历史策略库的概念及结合应用方法,构建了以基于近似灵敏度计算的电网节点有功及无功功率为输入,母线期望电压为输出的ELM模型。模型输出的母线电压作为控制依据,进一步转换为下发的用户侧可调设备调节指令。仿真算例的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 近似灵敏度 蜣螂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历史策略库 实时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研究
10
作者 杨瑞 李响 +2 位作者 周垣孜 徐晓健 唐道贵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充分利用港口地区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构建了由“源网荷储”四部分组成的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建立了状态监测与能量管理系统保证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定了包括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港船多能源融... 为充分利用港口地区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构建了由“源网荷储”四部分组成的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建立了状态监测与能量管理系统保证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定了包括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运行模式。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可以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船舶 多能源融合系统 源网荷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电压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春光 王涛 +7 位作者 杨书强 张菁 安佳坤 郭伟 范文弈 赵杰 王辉 窦春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整县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及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分布式电源发电尖峰和低谷阶段与负荷峰谷时常不同步,进而导致配电系统过/欠电压问题,严重影... 整县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及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分布式电源发电尖峰和低谷阶段与负荷峰谷时常不同步,进而导致配电系统过/欠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能质量,甚至威胁系统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层级式电压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配电网层级式电压协同控制框架。其次,结合多微电网节点注入电流与电压的方程与功率–电压灵敏度分析,根据多节点电压越限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的多智能体协同调节策略,该策略先通过无功补偿器进行无功调节,当电压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时,再采用多微电网进行有功调节。再次,为了进一步满足各节点微电网有功功率调节需求,并考虑电网内部源–荷–储运行成本与污染排放,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电网内部分布式源–荷–储优化协调功率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平台中设计了3种仿真场景以及IEEE测试系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在最经济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节点电压的综合高效治理,同时,所提出的微电网优化协调功率控制策略能使源–荷–储在绿色经济的供电模式下实时精准地满足电压治理目标下微电网有功调节的需求。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先无功-后有功”功率补偿 电压协同控制 源-荷-储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日前低碳调度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帅虎 欧阳中 +2 位作者 孙杰懿 马瑞 王炜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1,共10页
针对在沙漠、戈壁、荒漠区域的新能源机组面临消纳和经济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日前低碳调度策略。考虑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采用模型分层的优化方案。上层模型以需求响应(DR)调用成本最小和优化负荷与风... 针对在沙漠、戈壁、荒漠区域的新能源机组面临消纳和经济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日前低碳调度策略。考虑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采用模型分层的优化方案。上层模型以需求响应(DR)调用成本最小和优化负荷与风光预测总值协方差最大为目标,旨在优化用电负荷曲线,释放电网新能源消纳潜力;下层模型通过协调风电机组、光伏机组、储能电站、火电机组以及上层模型得到的优化负荷,同时将阶梯型的碳交易成本引入到目标函数中,建立多目标“源网储荷”协同低碳调度模型,旨在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系统的碳排放量,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储能 需求响应 沙戈荒区域 新能源消纳 “源网荷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学习率卷积神经网络的新型配电网源网荷储无功协调优化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进宝 刘晓光 +2 位作者 蔡玺 刘熠 戴剑丰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5,共9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容量大幅度提升,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策略是实现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法,其中无功优化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率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源网荷储...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容量大幅度提升,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策略是实现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法,其中无功优化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率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源网荷储无功协调优化技术。首先以最小网络损耗和最低电压偏移为目标,构建无功优化模型;其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挖掘出电网运行场景和无功调压设备、储能充放电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引入自适应学习率的方式更新网络参数,提高了网络训练效率;再次通过控制无功调压设备和储能装置充放电情况协调分布式电源出力,实现电力系统无功电压主动优化控制;最后通过IEEE33节点电网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的配电网源网荷储无功协调优化方法提高了电力系统电压调节能力,为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源网荷储协调优化 无功优化 自适应学习率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与安全控制:架构设计及前沿思考
14
作者 岳文斌 宁功韬 +4 位作者 倪永亮 宋克岭 黄煜 王志远 李艳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63-2477,共15页
为保障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发展以主动弹性、协调优化、灵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车载电力系统是未来一代全电战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聚焦于以全电化为特征的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与... 为保障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发展以主动弹性、协调优化、灵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车载电力系统是未来一代全电战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聚焦于以全电化为特征的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与安全控制研究。从内在要求和外在驱动2方面阐述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和挑战;从架构设计的角度介绍车辆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与安全控制的核心内容及关键技术,包括极端环境下的主动弹性安全控制技术、正常环境下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技术以及大扰动源场景下的灵活动态调控技术。继而结合弹性电力系统的内涵,探讨基于弹性优化控制的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在面对极端或突发事件时的性能特点。为未来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克装甲车辆 车载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资源 协同优化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调度和规划的数学模型框架及碳排放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智涵 翟桥柱 +2 位作者 周玉洲 曹晓宇 管晓宏 《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第3期297-311,共15页
目前我国全社会总碳排放量中约35%~40%来自电力系统,因此,构建新能源高渗透率的新型电力系统,降低电力生产中的碳排放,是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全社会总碳排放量中约35%~40%来自电力系统,因此,构建新能源高渗透率的新型电力系统,降低电力生产中的碳排放,是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尤为重要:第一,新型电力系统恰当的数学模型框架是什么样的?这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调度、分析计算等问题的基础;第二,怎样准确评估新型电力系统碳减排潜力和在此基础上怎样准确识别系统中制约碳减排的瓶颈因素?文中从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及运行调度角度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从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4个方面对比总结了现有的各组成要素模型,对应当采用的系统框架提出了建议;接着,在新型电力系统数学模型框架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碳排放量、各因素对碳排放的灵敏度指标定义及其应用方法,这些指标将有助于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 碳排放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主体隐私保护的源网荷储分布式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春宇 涂歌 +2 位作者 臧天磊 任必兴 戴雪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如何在满足各主体隐私需求的前提下,促进电力灵活配置与可靠供应,是构建隐私安全型多主体互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共识交替方向乘子法(C–ADMM)的分布式协调优化调度方案,仅通过交换相邻主体的耦合支路信... 如何在满足各主体隐私需求的前提下,促进电力灵活配置与可靠供应,是构建隐私安全型多主体互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共识交替方向乘子法(C–ADMM)的分布式协调优化调度方案,仅通过交换相邻主体的耦合支路信息来统筹全局优化,实现协同优化的同时保护了互动主体的隐私数据。首先,针对源网荷储参与日前调度时的主体隐私需求,建立多主体协同调度模型,各相邻主体仅通过共享边界耦合支路阻抗信息实现解耦,各主体的优化调度问题在本区域独立求解,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更新耦合乘子从而实现全局优化。然后,考虑主体中离散型可调负荷对C–ADMM收敛性能的影响,使用割平面法进行变量松弛与整数解逼近,通过移除整数限制和增加新约束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转化,以获得可调负荷与源网储的协调策略。最后,使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具体地,将IEEE30节点系统划分为了不同的主体,分别进行算例测试,验证了所提分布式协同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划分方式下,与集中式方法相比,改进C–ADMM算法均能产生相对稳定的收敛解;在不同计算参数下,基于改进C–ADMM与集中式方法的总成本基本相同,最大误差不超过0.42%。同时,与传统C–ADMM方法相比,改进C–ADMM的收敛性指标数量级缩小至百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型可调负荷 源网荷储协同调度 隐私安全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匹配的水光混蓄电站运行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计军恒 冯晨 朱燕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1-277,共7页
在“双碳”目标远景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刻不容缓,然而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受天然因素影响,具有较强波动性与随机性,难以大量并网消纳。因此,在考虑传统水电建设周期长、调节性能受到天然来水影响较大... 在“双碳”目标远景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刻不容缓,然而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受天然因素影响,具有较强波动性与随机性,难以大量并网消纳。因此,在考虑传统水电建设周期长、调节性能受到天然来水影响较大的原因,在传统水电机组基础上加入可逆式机组构成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增加水电调节能力,可与光伏电站联合运行,平抑光伏发电波动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探究在大量光伏并网下,含有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光蓄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构建源荷匹配度最佳为目标函数的日内优化运行模型,运用中长期-短期多时间尺度嵌套的求解策略,使用中长期时间尺度计算结果作为短期时间尺度计算边界条件,并采用逐步优化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求解不同来水以及不同光伏出力情景下系统运行方式。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水以及不同光伏出力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可采取不同运行工况,与传统水电形成“凹”字型出力与光伏出力形成互补,不仅可以促进光伏并网消纳,还能与电网负荷需求高度匹配,此外,不同典型日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日内水位变幅均呈现出上水库“先泄后蓄”、下水库“先蓄后泄”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大规模光伏并网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水光蓄发电系统 源荷匹配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储能设备运行策略与容量的协调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杨 陶生虎 +2 位作者 张笑波 郑东风 陈洲奕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3-905,共3页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配电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压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接入电网后将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储能设备是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和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储能设...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配电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压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接入电网后将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储能设备是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和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基于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最大功率点追踪、预测模型和能量回收等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策略能够确保储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测、调整充放电状态、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转化效率以及实现能源的可靠供应。由于配电网储能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储能容量有着直接关系,开展配电网储能设备运行策略与容量的协调优化对于推动储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储能设备 运行策略 容量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NSGA-Ⅱ算法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协调优化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辉 史柯夫 +1 位作者 陶俊 乔雄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8期157-161,共5页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分散负荷难以调度,导致整体协调效果较差,为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构建了改进NSGA-Ⅱ算法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协调优化模型。设计新能源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使用NSGA-II算法定义协调目标拥挤度为储能动态调节参数。以新能源储...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分散负荷难以调度,导致整体协调效果较差,为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构建了改进NSGA-Ⅱ算法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协调优化模型。设计新能源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使用NSGA-II算法定义协调目标拥挤度为储能动态调节参数。以新能源储能削减计划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寻优,并确定转移容量指标和负荷平衡指标。在NSGA-II算法中引入收缩扩张系数,保证分散负荷资源搜索多样性,采用改进NSGA-II算法,由此构建协调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协调优化后光伏储能功率为43 MW,风电储能功率为65 MW,储热储能功率为16 MW,有效促进了新能源并网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Ⅱ算法 新能源 储能系统 协调优化 负荷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口能源路由器“源网荷储”能量调度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晓晖 张茂杰 +2 位作者 潘峻锋 徐成虎 张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能源路由器既可实现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又有利于电能传输、辐射和综合利用,研究与运行时间表明这是建立在能源路由器经济、安全和可靠运行基础上。为此,在综合考虑光伏发电成本、市电购电成本、储能成本等各项经济因素的基础上,... 能源路由器既可实现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又有利于电能传输、辐射和综合利用,研究与运行时间表明这是建立在能源路由器经济、安全和可靠运行基础上。为此,在综合考虑光伏发电成本、市电购电成本、储能成本等各项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系统的经济运行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能互补系统能量调度优化方案。结合所研制的应用于某园区的七端口能源路由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装置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调度方案可行有效,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研制和运行成本,还可以推广应用到军事岛礁多能源互补微电网系统,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灵活与高效的应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路由器 源网荷储 能量调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