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JF-6A型秸秆饲料化发酵机试验及参数优化
1
作者 任永飞 吴桂芝 李官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秸秆发酵机的主轴转速对发酵饲料含水量方差影响极显著。通过分析P值得到含水量方差的影响因素顺序为C(主轴转速)>A(物料原始含水率)>B(物料重)。通过软件中的优化求解功能得到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物料原始含水率55%,物料重1 150 kg,主轴转速10 r/min,该参数组合下含水量方差平均值为1.026,消毒升温时间平均值为63.2 min。机具的优化参数为主轴转速10 r/min,主料与辅料配比后加工物料总质量为1 500 kg,优化后机具性能提升明显,发酵精饲料配比的质量、原始含水率及时间相对合理,该数据对贵州规模养牛场发酵饲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参数优化 单因素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亮 施爱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优化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为目的,采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选取高温阶段温度、时间、菌剂添加量为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酸碱度(pH)、电导率(EC)、碳氮比(C/N)和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农业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中... 以优化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为目的,采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选取高温阶段温度、时间、菌剂添加量为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酸碱度(pH)、电导率(EC)、碳氮比(C/N)和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农业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中高温阶段工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20 g/kg、温度75℃、发酵时间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畜禽粪便 玉米秸秆 好氧发酵高温阶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魏炳栋 苗国伟 +4 位作者 陈群 邱玉朗 李林 于维 李伟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44-295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 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 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 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玉米蛋白粉 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酒精超高浓度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宇彤 伍松陵 杜连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70,共4页
对玉米原料高浓度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重要因素,并用响应面分析法和均匀设计法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在试验水平分别取麦角甾醇0.06%,Tween800.1%,发酵温度30.5℃的条件下,酒精浓度可达15... 对玉米原料高浓度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重要因素,并用响应面分析法和均匀设计法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在试验水平分别取麦角甾醇0.06%,Tween800.1%,发酵温度30.5℃的条件下,酒精浓度可达15.32%。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酒精浓度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 发酵工艺条件 优化 高浓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水解液燃料丁醇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风芹 原欢 +3 位作者 楚乐然 谢慧 宋志元 宋安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83,共5页
对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6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丁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总容量150mL)、种龄24h、初始pH6.0、发酵时间60h,添加1.3g/L麸皮。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初始糖浓度... 对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6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丁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总容量150mL)、种龄24h、初始pH6.0、发酵时间60h,添加1.3g/L麸皮。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初始糖浓度为25g/L时,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ABE)产量为6.72g/L,其中丁醇4.54g/L,丁醇比例占67.5%,总糖利用率达87.61%,其中木糖利用率为7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梭菌 秸秆水解液 丁醇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制备燃料酒精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瑞斌 刘磊 +1 位作者 杨永录 谢梦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研究了发酵法制备燃料酒精的工艺流程,针对传统的工艺中发酵醪液浓度偏低、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改变糖化酶加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等实验参数,得出发酵制备燃料酒精的最佳工艺条... 研究了发酵法制备燃料酒精的工艺流程,针对传统的工艺中发酵醪液浓度偏低、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改变糖化酶加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等实验参数,得出发酵制备燃料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结论为:糖化酶加入量为150 u/g,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0 h,酵母添加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酿酒高活性干酵母 燃料酒精 糖化酶 工艺优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水解液燃料乙醇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亮 任永成 +1 位作者 杜凤光 惠丰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9,共7页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工业酿酒酵母HN-1-24为出发菌株,研究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培养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进行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子...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工业酿酒酵母HN-1-24为出发菌株,研究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培养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进行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影响乙醇产量的显著因子是蛋白胨浓度、MgSO4·7H2O浓度和初始pH值;三因子最优组合为蛋白胨浓度1.0 g/L、MgSO4·7H2O浓度0.6 g/L和初始pH值5.5,确定最适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乙醇产量为43 g/L,与模型预测值一致;乙醇产率达到理论值的83%,比优化前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可再生能源 发酵 优化设计 秸秆水解液 燃料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小来 魏川子 +4 位作者 马逢春 陈明明 王雪 孙悠然 焦培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0,共8页
秸秆快速氨化技术是使用高压氨气快速处理秸秆的一种新型秸秆处理方式,试验采用快速氨化玉米秸秆(氨化时间为2 h,压强为0.3 MPa,粗蛋白质含量为13.37%)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温度(24、28、32、36℃)、时间(24、48、72、96、120 h)、含水量... 秸秆快速氨化技术是使用高压氨气快速处理秸秆的一种新型秸秆处理方式,试验采用快速氨化玉米秸秆(氨化时间为2 h,压强为0.3 MPa,粗蛋白质含量为13.37%)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温度(24、28、32、36℃)、时间(24、48、72、96、120 h)、含水量(55%、60%、65%、70%、75%)、酵母菌接种量(1%、3%、5%、7%、9%)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①发酵温度为32℃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②发酵时间为48 h组CP含量显著高于24 h组、96 h组和120 h组(P<0.05),与72 h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发酵含水量为65%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④酵母菌接种量为7%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⑤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8 h,含水量65%,酵母菌接种量7%时,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7.01%,显著高于未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P<0.05)。综上,以最佳发酵条件处理氨化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发酵后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试验利用氨化和发酵共处理玉米秸秆以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为提高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氨化 发酵条件 粗蛋白质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株发酵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制备蛋白质饲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永平 肖凯 +1 位作者 车鑫 刘晓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本试验以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为原料,通过多菌株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的质量比例为5:2:3,含水量为53%(V/... 本试验以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为原料,通过多菌株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的质量比例为5:2:3,含水量为53%(V/m),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种子液按体积比3:2:1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为6%,在32℃发酵72 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发酵后玉米蛋白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9.37%、粗蛋白质约40.22%、干物质约54.17%、蛋白酶活力2926.52 U/g、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1092.07 U/g。因此表明,通过多菌株发酵显著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发酵 蛋白质饲料 可溶性蛋白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食脉孢菌植酸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0
作者 邓永平 廖汉韬 +3 位作者 Stanislav Sukhikh 艾瑞波 刘晓兰 郑喜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量10%(v/m)、28℃培养72 h条件下,植酸酶活力为79.49 U/g,较优化(26.24 U/g)前提高3.03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有效提高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浆和麸皮产植酸酶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食脉孢菌 玉米浆 植酸酶 固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条件优化
11
作者 刘奇 张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99,119,共6页
以玉米肽和葡萄糖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为菌种发酵,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条件,为研究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体内、体外抗氧化等功能实验... 以玉米肽和葡萄糖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为菌种发酵,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条件,为研究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体内、体外抗氧化等功能实验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接种量、pH值、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时间46 h,pH 6,发酵温度37℃,此时DPPH清除率为9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高效降解微生物复合菌系的构建及降解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新光 田磊 +2 位作者 王恩泽 钟成 田春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7-229,共13页
针对玉米秸秆降解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筛选构建了由枯草芽孢杆菌WF-8(Bacillus subtilis WF-8)、地衣芽孢杆菌WF-11(B.lincheniformis WF-11)、蜡状芽孢杆菌WS-1(B.cereus WS-1)和黑胡桃链霉菌WF-10(Streptomyces nogalater WF-10... 针对玉米秸秆降解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筛选构建了由枯草芽孢杆菌WF-8(Bacillus subtilis WF-8)、地衣芽孢杆菌WF-11(B.lincheniformis WF-11)、蜡状芽孢杆菌WS-1(B.cereus WS-1)和黑胡桃链霉菌WF-10(Streptomyces nogalater WF-10)组成的高效降解复合菌系HD并进行秸秆降解效果评价,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复合菌系HD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液态和固态发酵试验评价复合菌系HD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菌系HD最佳碳氮源为秸秆粉和(NH_(4))_(2)SO_(4),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 g/L和4 g/L;复合菌系HD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4℃、接种量5%、时间6 d和pH7.2。优化后的复合菌系纤维素酶活为164.21 U/mL,是优化前的1.90倍,高于单菌酶活。将构建的复合菌系HD分别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固体发酵培养基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单菌及对照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7%和63.6%。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HD在降解玉米秸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系 玉米秸秆降解 纤维素酶活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米粉酶解液制备天然鲜味料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慧芳 上官玲玲 +5 位作者 夏会丽 宋庆怡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8-166,共9页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后在20 L发酵罐水平进行验证,将5%的麦芽糊精加入发酵液上清中喷雾干燥得到鲜味料样品,最后对样品进行成分检测及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粉最佳酶解工艺为固液比1:4,酶添加量1%,温度90℃,时间3 h,在该条件下酶解度DE值达到60.84%;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最佳氮源为酵母抽提物FIG12LS 30 g/L,玉米粉酶解液最佳添加量为50%(v/v);天然鲜味料样品MJ谷氨酸含量为43.9 g/100 g,氨基酸总含量为44.8 g/100 g,相较于不添加玉米粉酶解液发酵而得的鲜味料样品CK谷氨酸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4.0%和23.4%。此外,样品MJ富含坚果及咖啡风味的吡嗪类物质,相较于样品CK鲜味含量和营养价值均有提高,风味也更加丰富。本研究为用天然植物原料发酵生产鲜味料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鲜味料 谷氨酸 玉米粉 酶解 发酵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酶解与厌氧发酵产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堂磊 王毅 +3 位作者 胡建军 张洋 周雪花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71-2076,共6页
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活性污泥(其中TS%为6.77%,VS%为47.90%,COD为36.665 g/L)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实验,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热预处理(100℃水浴)时间、初始p H值、酶解液浓度、发酵温... 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活性污泥(其中TS%为6.77%,VS%为47.90%,COD为36.665 g/L)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实验,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热预处理(100℃水浴)时间、初始p H值、酶解液浓度、发酵温度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产氢过程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出最佳玉米秸秆酶解液厌氧发酵产氢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利用玉米秸秆酶解液进行厌氧发酵产氢时,当活性污泥热预处理时间为15 min、初始p H值为5.0、玉米秸秆粉酶解液浓度为22.34 mg/m L、发酵温度为40℃时,产氢效果最佳,此时最大累积产氢量达到653.98 m L,最大产氢速率为15.89 m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酶解 活性污泥 厌氧发酵产氢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优化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帷 李晓 +3 位作者 李华志 熊粟栗 袁文娟 张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4,共6页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制值为-150mV时,乙醇产量为103.36g/L,分别为ORP值为-50mV、-100mV、对照组的1.72倍、1.26倍、1.04倍,糖醇转化率和发酵效率高于其他三组;甘油产量为23.13g/L,为其他三组的0.91倍、0.96倍、1.07倍;菌体数量为4.50×10~9CFU/mL,为其他三组的0.85倍、0.97倍、1.01倍。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酵母菌生长繁殖和存活有利,最佳控制值为-1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浓醪 氧化还原电位 乙醇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酒精高产L-乳酸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敏敏 邢馨月 +5 位作者 刘文光 孟祥慧 魏姗姗 张天笑 王玉华 李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143,共9页
为提高L-乳酸产量,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该研究经过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耐酒精且高产L-乳酸的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K-0779。使用玉米酒糟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菌株AK-0779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葡萄糖添加量、酵母粉添加... 为提高L-乳酸产量,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该研究经过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耐酒精且高产L-乳酸的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K-0779。使用玉米酒糟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菌株AK-0779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葡萄糖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和玉米酒糟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添加量9.80%,玉米酒糟添加量0.98%,酵母粉添加量1.72%,L-乳酸产量为78.91 g/L,糖酸转换率为80.52%。与酵母粉完全充当氮源产L-乳酸82.36 g/L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玉米酒糟能有效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玉米酒糟 L-乳酸 发酵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替代部分玉米生产乙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勃 王永胜 李冲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56,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玉米沙枣混合原料生产乙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产乙醇条件为玉米粉和沙枣粉混合比例为9∶1,料水比1∶4.5(g∶mL),液化时间60 min,液化酶用量35 U/g,糖化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接种量2%,发酵时间72...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玉米沙枣混合原料生产乙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产乙醇条件为玉米粉和沙枣粉混合比例为9∶1,料水比1∶4.5(g∶mL),液化时间60 min,液化酶用量35 U/g,糖化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接种量2%,发酵时间72 h,由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单独发酵(Kluyveromyces marxianus)。在上述发酵条件下,混合原料发酵的酒精度可达11.21%vol,比纯玉米粉发酵的酒精度提高了16.77%,残糖量为0.416 g/L,淀粉出酒率和淀粉利用率分别为32.98%和5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沙枣 酒精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粟 李家磊 +3 位作者 史风梅 裴占江 刘长军 刘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厌氧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发酵温度、总固体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为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厌氧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发酵温度、总固体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0℃,总固体浓度8.7%,玉米秸秆炭7.8%,在此工艺条件下,厌氧发酵平均产气量达到2544 mL,与预测产气量2451 mL,两者偏差为3.8%。因此,所建模型能较好的用于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牛粪 厌氧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2,3-丁二醇霍氏肠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杰明 卢艳波 +3 位作者 杨小雁 马忠玛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5,共6页
2,3-丁二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平台化学品,广泛用于食品、航空和化工等领域。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合成宿主种类相对偏少,限制了2,3-丁二醇的开发利用。该研究以乙偶姻的显色反应为初筛条件,通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一株产2,3-丁二醇的... 2,3-丁二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平台化学品,广泛用于食品、航空和化工等领域。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合成宿主种类相对偏少,限制了2,3-丁二醇的开发利用。该研究以乙偶姻的显色反应为初筛条件,通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一株产2,3-丁二醇的霍氏肠杆菌WM11,OL636379.1,通过摇瓶实验获得最优的发酵培养基,结合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降低副产物积累量,最终在72 h通过补料分批发酵获得65.23 g/L的2,3-丁二醇,转化率达到0.41。最后以绿色可再生的玉米芯水解液为碳源,通过两阶段分批补料发酵,2,3-丁二醇的产量在72 h达到42.92 g/L,生产强度达到0.6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醇 发酵优化 霍氏肠杆菌 高效液相色谱 玉米芯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联合处理玉米蛋白粉制备高蛋白原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国明 史路路 +1 位作者 张家学 齐振雄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2-56,共5页
文章旨在优化酶和菌联合处理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其蛋白含量,为高档水产饲料提供优质原料。选用糖化酶、淀粉酶以及酵母菌进行酶解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糖... 文章旨在优化酶和菌联合处理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其蛋白含量,为高档水产饲料提供优质原料。选用糖化酶、淀粉酶以及酵母菌进行酶解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糖化酶底物比0.4%、淀粉酶底物比0.2%、酵母菌接种量0.3%,料水比1∶0.7、温度35℃、起始pH值6.5、密封发酵时间24 h,发酵后蛋白提升至73.08%,提高21.80%,总氨基酸与总必需氨基酸分别提高22.36%、23.60%。结果提示,酶菌联合处理玉米蛋白粉对制备高蛋白原料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高蛋白原料 固体发酵 酶解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