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准入管制放松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兴 刘洁琼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推行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揭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会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此,应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2
作者 张正平 崔宇彤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及人口净流出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创新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贾品荣 王蔚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实数融合推动生产力由传统增长路径转向质效并重的数字驱动型,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实数融合程度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数... 实数融合推动生产力由传统增长路径转向质效并重的数字驱动型,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选取我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实数融合程度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实数融合程度每提升1%,新质生产力会增长0.5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实数融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应进一步聚焦实数融合的核心驱动作用,鼓励高水平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增长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数融合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
4
作者 熊曦 宁泷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双重传导路径,正向效应突出且稳定性强。鉴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建设差异化布局,以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并完善人才培育与数据共享机制,从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产品区域品牌 产业结构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绿色创新
5
作者 李晓慧 宝露日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模型构建区域绿色创新指标,探索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机制分析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两条路径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法治水平、教育水平较高地区更加显著。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家宏观治理—地方政府行为—区域绿色创新”这一从宏观治理到微观经济的作用路径,对地方政府基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区域绿色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 地方政府行为 区域绿色创新 监督效应 激励效应 财政支出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勇 钱婧 郭少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5,共17页
面临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亟须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使用新结构经济学方法进行潜在比较优势甄别,发现从新疆的自然禀赋结构、要素... 面临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亟须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使用新结构经济学方法进行潜在比较优势甄别,发现从新疆的自然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禀赋结构来看,其纺织服装产业在原材料、区位交通、生产要素成本、国家政策、特殊制度等方面具有潜在比较优势。通过分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梳理发展现状,提出利用制度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市场开拓应对外部风险等转型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对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状况及自然、要素、制度禀赋方面的共性特征进行梳理,提出应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殊属性与发达地区产业转进趋势、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阶段与差异化特征、考虑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与制度禀赋优势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产业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 禀赋结构 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分析
7
作者 李峰 卢治霖 +1 位作者 梁宇超 庞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论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PM_(2.5)、SO_(2)与黑碳三种空气污染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数来刻画产业结构升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刻画“2+2... 论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PM_(2.5)、SO_(2)与黑碳三种空气污染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数来刻画产业结构升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刻画“2+26”城市之间空气污染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1)“2+26”城市之间的PM_(2.5)、SO_(2)与黑碳三种污染物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位于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城市,其空气污染浓度的高低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降低三种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空气污染产生协同作用;(3)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估计结果不具有稳定的统计显著性与经济显著性。应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推进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同时,未来研究应关注如何改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以纳入更多的生产要素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并考虑产业结构变化对臭氧等其他污染物的空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京津冀地区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磊 刘永团 +2 位作者 刘硕 张琪 褚建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 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112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基本回归模型,验证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选用资源配置效率作为中介变量,检验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显著,对其合理化作用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分别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及要素融合等方面提出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如何影响区域金融风险——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李志远 黄燕芬 李开贞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73,共9页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引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分析其作用机...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引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分析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与分区域回归进一步探讨其非线性与区域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贸易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金融风险;第二,数字贸易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抑制区域金融风险;第三,数字贸易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第四,数字贸易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区域金融风险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创新能力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80个地级市的经验数据
10
作者 谈玉婷 贺杭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基于中部地区2013—2022年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SBM-ML指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分析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检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 基于中部地区2013—2022年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SBM-ML指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分析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检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优化水平之间存在错位;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优化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类型为高低、低低和低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影响技术效率有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3)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不同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的作用方向和影响强度不同。(4)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能够提供不同的赋能效应,存在合适的优化水平区间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中部地区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徐彩瑶 任燕 孔凡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特征,但整体效率水平仍维持在较低区间。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发展模式和行政层级的区域间表现出显著异质性。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特征,其中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规模呈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来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升。据此,建议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因地制宜发挥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技术创新 森林资源管理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城市群规划批复的准自然实验
12
作者 魏豪豪 刘新愿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8,共13页
以黄河流域城市群规划批复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1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群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 以黄河流域城市群规划批复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1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群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群一体化的政策效应在第二批进入城市、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影响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路径对外围城市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城市群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掘区域经济潜能、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一体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1 位作者 叶善椿 戴航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的空间作用机制、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东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西部地区呈现显著负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还具有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建议从宏观层面构建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从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发展,从微观层面落实产教融汇、丰富专业群建设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颖 周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3,共13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及中国现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用能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那么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考虑下,该政策能否对产业...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及中国现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用能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那么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考虑下,该政策能否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效果?基于此,该研究以用能权交易试点启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该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看,用能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不利影响,且在通过一系列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②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用能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路径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并且该政策通过改善部分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来抑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不利影响。③异质性分析表明,用能权试点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由此该研究提出相应建议:在现有用能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用能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逐步完善市场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通过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等方式,切实有效激励产业行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序扩大全国范围内政策试点地区,探索该政策与其他市场化环境规制的协同发展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方法。该研究从完善用能权交易市场的角度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双重差分模型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驱动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内在机理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潇航 周鹏飞 +1 位作者 李美宏 赵玉峰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2,共12页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8~2020年中国817个县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8~2020年中国817个县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既能促进提升农村居民相对收入,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推进了西部地区共同富裕进程。分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在县级市中要大于非县级市。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以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意味着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乡村治理数字化门槛,跨越门槛值后,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由此,在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西部地区纵深发展的同时,应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差异,搭建区域共建协作机制,兼顾其均衡发展,建立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数字乡村治理能力,以良性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数字乡村建设 共同富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和财政分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肖振红 谭睿 +1 位作者 安芮 罗晓梅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治理负外部性、推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以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GMM)法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治理负外部性、推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以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GMM)法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此外,有效的财政分权环境能够正向调节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优化 财政分权 广义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6,共19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 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 金融发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健 王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简称“科技金融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量化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共同富裕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该结...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简称“科技金融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量化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共同富裕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科技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科技金融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科技金融政策的经济效应,可为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理论支撑和丰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共同富裕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兰祥 高彩芹 郑飞鸿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1,共11页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作用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和创新能力较...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作用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城市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抑制碳排放;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传导机制中,策略性技术创新发挥着主要作用。门槛效应表明,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绿色金融发展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杰 王薇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