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PGD模型的昆明市植被NPP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仲芝 赵俊三 +3 位作者 陈国平 王琳 林伊琳 张丹丹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检测器(OPGD)模型揭示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的影响机制。[结果] 1)昆明市植被NPP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并以7.08 g/(m^(2)·a)(以C计)的速度显著增加。2)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在空间上破碎度与植被NPP错位分布,其对植被NPP时空分布有显著负向作用。3)植被NPP变化是气候、人为活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地表温度、植被景观破碎度解释力强于气温、降水和坡度等因子,因子间交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结论]昆明市2001—2020年植被NPP总体呈增加态势,但主城区少部分地区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综合统筹,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闵家森 王让会 刘春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0年阿克苏地区各地类空间面积变化显著,农业生产空间和林业生态空间面积分别增加6872.99 km^(2)和960.94 km^(2),草地生态空间面积骤降11993.18 km^(2)。农业生产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重心迁移明显,前者表现出先向西北后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后者重心总体向东南迁移。“三生空间”各地类之间相互转换,转换的正效应>负效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上升,逐渐趋向稳定。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三生空间”演变深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三生空间”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演变 生态效应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燕山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丽 张慧聪 +4 位作者 董丽瑶 李佳蕊 庞娇 闫丰 何玲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92-2805,共14页
太行山-燕山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其植被生长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谷歌地球引擎(GEE)获取MOD13A2.061NDVI数据集并进一步计算核归一化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法、... 太行山-燕山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其植被生长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谷歌地球引擎(GEE)获取MOD13A2.061NDVI数据集并进一步计算核归一化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法、变异系数法和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太行山-燕山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进而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法(OPGD)厘清了其时空分异的多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研究区kNDVI的变化春夏秋三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冬季具有下降趋势,kNDVI年均值空间分布上呈"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的特点,空间差异性较大;kNDVI增加区域(66.36%)大于减少区域(33.64%),弱反向持续性和弱正向持续性并存,两者区域面积占比高达99.26%,近80%的区域kNDVI波动性在中等及以下水平;OPGD结果显示,驱动太行山-燕山地区kNDVI变化的主要因子有蒸散发量、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q值均大于0.20),地表温度与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与累计降水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更是超过了0.50和0.47.蒸散发量在(634mm,814mm]区间、地表温度在[5.2℃,11.2℃]区间和城镇人口在(21.6万人,28万人)区间时,kNDVI表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时空演替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 太行山-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季度PM_(2.5)浓度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力解析
4
作者 丁言蕊 史婧雨 +4 位作者 于欣冉 庞博瑄 王敏丽 闫丰 庞娇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212,共11页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具有现实紧迫性。该文基于2000-2022年高分辨率PM_(2.5)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京津冀季度PM_(2.5)浓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厘清了气...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具有现实紧迫性。该文基于2000-2022年高分辨率PM_(2.5)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京津冀季度PM_(2.5)浓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厘清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异质性显著。时间上,年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冬季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变化范围为42.85~88.44μg/m^(3)。空间上,冬季高值区集中分布于石家庄市、邢台市和邯郸市,夏季低值区分布于张家口市和承德市。(2)年度变化趋势以极显著减少区域为主(98.1%),四季占比均大于90%。未来变化趋势以改善变缓趋势为主(77.33%)。(3)OPGD模型结果表明,蒸散发量和气温是影响京津冀PM_(2.5)浓度变化的主导因子(q>0.91),气候条件对区域空气质量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各因子之间存在协同增强效应,高程与蒸散发量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q=0.9607)。(4)残差分析结果表明,空气质量呈现显著改善趋势,PM_(2.5)浓度变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中受气候因素主导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35.26%)。该研究为推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时空异质性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残差分析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