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optimal model and solving algorithms for platform planning problem in battlefield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Xun YAO Peiyang +1 位作者 ZHANG Jieyong WAN Luj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983-994,共12页
Platform plan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command and control(C2) field. Hereto, we analyze the platform planning problem and present nonlinear optimal model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task completion qu... Platform plan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command and control(C2) field. Hereto, we analyze the platform planning problem and present nonlinear optimal model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task completion qualities. Firstly,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ation among tasks and build the single task nonlinear optimal model with a set of platform constraints. The Lagrange relaxation method and the pruning strategy are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Secondly, this paper presents optimization-based planning algorithms for efficiently allocating platforms to multiple task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the resource assignments among tasks, the m-best assignment algorithm and the pair-wise exchange(PWE)method are used to maximize multiple tasks completion qualities.Finall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verify the superior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form planning nonlinear optimal model Lagrange relaxation method m-best algorithm pair-wise exchange(PW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tic investigation of geochemical distribution by backward elimination approach at Glojeh epithermal Au(Ag)-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NW Iran
2
作者 Darabi-Golestan Farshad Hezarkhani Ardeshi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42-356,共15页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ill describe elemental association accompanying an indicator samples.This analysis indicates strong mineralization of Ag,As,Pb,Te,Mo,Au,Zn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W,Cu at Glojeh polymetal...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ill describe elemental association accompanying an indicator samples.This analysis indicates strong mineralization of Ag,As,Pb,Te,Mo,Au,Zn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W,Cu at Glojeh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NW Iran.This work proposes a backward elimination approach(BEA)that quantitatively predicts the Au concentration from main effects(X),quadratic terms(X2)and the first order interaction(Xi×Xj)of Ag,Cu,Pb,and Zn by initialization,order red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model.BEA is done based on the quadratic model(QM),and it was eliminated to reduced quadratic model(RQM)by removing insignificant predictors.During the QM optimization process,overall convergence trend of R2,R2(adj)and R2(pred)is obvious,corresponding to increase in the R2(pred)and decrease of R2.The RQM consisted of(threshold value,Cu,Ag×Cu,Pb×Zn,and Ag2-Pb2)and(Pb,Ag×Cu,Ag×Pb,Cu×Zn,Pb×Zn,and Ag2)as main predictors of optimized model according to288and679litho-samples in trenches and boreholes,respectively.Due to the strong genetic effects with Au mineralization,Pb,Ag2,and Ag×Pb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in boreholes RQM,while the threshold value is known a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in the trenches model.The RQMs R2(pred)equal74.90%and60.62%which are verified by R2equal to73.9%and60.9%in the trenches and boreholes validation group,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irst order interaction reduced quadratic model (RQM) optimized model order reduction and validation strong genetic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铣削参数对机器人颤振稳定性影响与优化
3
作者 田和强 安金昌 +1 位作者 马洪强 孟德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8-996,共9页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实验验证确定的最佳铣削参数,显著减少了颤振,并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效率。这项研究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铣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再生型颤振 动态铣削力模型 零阶频域法 颤振稳定性 叶瓣图 铣削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热源系统全域温度场的实时重构策略
4
作者 张潞 叶彧维 +2 位作者 艾青 刘梦 帅永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在多热源系统的动态热管理中,全域热场分析与实时评估是核心要素,而传统的离散测量和重构技术难以实时获取温度场动态变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离散测点的全域温度场重构策略,通过引入奇异值分解提取温度场的特征基函数,并引入灰狼优化... 在多热源系统的动态热管理中,全域热场分析与实时评估是核心要素,而传统的离散测量和重构技术难以实时获取温度场动态变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离散测点的全域温度场重构策略,通过引入奇异值分解提取温度场的特征基函数,并引入灰狼优化算法对重构离散测点的布局进行优化,通过与离散测点值结合,建立全域温度场的关联系数矩阵。采用数值实验,基于4种类型热源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测点布局优化后,4种温度模型的理论重构误差水平显著降低了至少3个数量级。采用该方法对某多芯片PCB的温度场进行重构,与数值实验结果对比显示温度场平均误差为0.12℃,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低于1%,验证了该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为电子设备热控热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降阶 最小二乘 温度场重构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CNN模型和流固耦合的三角钢闸门优化算法
5
作者 马骥 董现 +3 位作者 任萌萌 李宇男 朱召泉 王雅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4,149,共5页
针对大型三角钢闸门流固耦合下优化设计工作量巨大、计算机难以短时间实现的问题,提出PSO-CNN模型即粒子群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改善仿真模型计算效率和普通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的问题。对比PSO-CNN模型与CNN模型误差曲线与偏... 针对大型三角钢闸门流固耦合下优化设计工作量巨大、计算机难以短时间实现的问题,提出PSO-CNN模型即粒子群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改善仿真模型计算效率和普通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的问题。对比PSO-CNN模型与CNN模型误差曲线与偏离度预测图,PSO-CNN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精度。根据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闸门的一阶频率变化,采用全局随机灵敏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圆管型支臂的管外径、圆管型支臂管壁厚度和面板厚度作为模型主导参数。结合ANSYS平台opt分析模块零阶优化算法求得主导参数的优化结果,优化后闸门流固耦合后频率远离水流脉冲频率,使该弧形闸门具有良好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闸门 优化设计 PSO-CNN模型 零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流场稀疏数据建模
6
作者 王鸿鑫 徐德刚 +2 位作者 周楷文 李林文 温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4-690,共7页
流场实时感知与预测在航空航海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往往面临流场维度高和实时测量信息少等挑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流场建模方法,通过线下建立稀疏数据与高维流场映射,实现线上流场实时重构.线下建模中,针对... 流场实时感知与预测在航空航海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往往面临流场维度高和实时测量信息少等挑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流场建模方法,通过线下建立稀疏数据与高维流场映射,实现线上流场实时重构.线下建模中,针对流场高维度挑战,使用本征正交分解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提取主要流场空间模态.采用正交三角(QR)分解方法,挖掘流场模态敏感性特征,优化测点位置.利用时间延迟的动态模态分解,显著降低测点数量.在线上重构中,基于实时稀疏测量数据与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对当前和未来时刻全场流场的预测.在圆柱尾涡流场测试中,使用该方法并采用20个稀疏测点,得到的全场重构误差可达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降阶模型 动态模态分解 位置优化 稀疏数据 流场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的衍射成像系统图像复原方法
7
作者 李嘉勋 李灿 +3 位作者 杜正聪 程翔 李庆 文良华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针对菲涅尔波带片多级衍射特性,提出等效点扩散函数的方法,建立基于等效点扩散函数的衍射成像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盲优化算法实现衍射成像模型的迭代寻优,进而利用成像模型实现衍射图像复原。并就算法收敛缓慢或... 针对菲涅尔波带片多级衍射特性,提出等效点扩散函数的方法,建立基于等效点扩散函数的衍射成像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盲优化算法实现衍射成像模型的迭代寻优,进而利用成像模型实现衍射图像复原。并就算法收敛缓慢或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测量衍射效率初始值的方法,建立了菲涅尔波带片衍射效率测量系统,得到了其衍射效率的初始值,加快了求解成像模型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衍射效率初始值接近于最优值,优化后的衍射图像在对比度、梯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验证了基于成像模型和盲优化算法复原衍射图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成像 多级衍射 成像模型 图像复原 盲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噪声优化
8
作者 牛文博 李彬 +2 位作者 邓建交 蔡辉 方江龙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对某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噪声开展研究,通过不同电磁激励对噪声贡献量分析,明确电机转矩波动和空间0阶电磁力等关键因素以及对不同转速段阶次噪声的贡献;并且对偏心和电流谐波条件下的噪声仿真分析,得到考虑实际因素后阶次噪声的变... 对某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噪声开展研究,通过不同电磁激励对噪声贡献量分析,明确电机转矩波动和空间0阶电磁力等关键因素以及对不同转速段阶次噪声的贡献;并且对偏心和电流谐波条件下的噪声仿真分析,得到考虑实际因素后阶次噪声的变化。使用克里金法创建电磁代理模型,基于定转子设计参数快速计算电磁力及转矩波动;在代理模型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寻优,仿真的阶次噪声较原方案大幅降低,通过优化样机台架噪声测试验证仿真与试验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阶次噪声 代理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含风-光配电网的多时间尺度电压优化控制
9
作者 张令雄 杨毅强 +2 位作者 徐万 夏岩 李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0-639,共10页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入配电网对系统引起的电压波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提出电压协调控制方法保证安全运行。针对风电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提出AP-K-Medoids聚类算法对出力场景进行生成与削减,以系统网损最小为...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入配电网对系统引起的电压波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提出电压协调控制方法保证安全运行。针对风电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提出AP-K-Medoids聚类算法对出力场景进行生成与削减,以系统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模型。采用接入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组、静止无功补偿器、风-光无功出力及储能充、放电协调多时间尺度电压控制。长时间尺度优化控制通过多时步滚动优化求解系统各装置出力,以风-光出力及负荷需求预测为前提;而短时间以长时间为基础滚动优化求解出力的增量。优化控制模型是非凸、非线性的模型,利用二阶锥规划模型处理非线性问题实现求解。采用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所提电压优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模型预测控制 聚类算法 电压控制 滚动优化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棉机采头吹风管流动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
10
作者 凡遵金 《新疆农机化》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避免采棉机输棉通道堵塞,提升风送系统输送效率,采用STAR-CCM+建立采头吹风管流动性能CFD仿真模型,通过风送系统测试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确度,确定仿真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采头仿真自动化集成流程,并基于优化... 为避免采棉机输棉通道堵塞,提升风送系统输送效率,采用STAR-CCM+建立采头吹风管流动性能CFD仿真模型,通过风送系统测试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确度,确定仿真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采头仿真自动化集成流程,并基于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吹风管出口结构参数对吹风速度的影响,然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采头流动性能降阶模型,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改进。优化结果表明:吹风管压力损失增加0.2%,前吹风口平均风速提高10.9%;研究结果为采头吹风管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吹风管 CFD 降阶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关键健康因子估计
11
作者 沈喆 陈海丰 +2 位作者 王媛惠 屈增 喻航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当前锂电池的健康状态估计技术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非生命支持设备,推广于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时,显著的工况差异和难以表征复杂电化学反应特性的简单模型限制了SOH估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针对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阶模... 当前锂电池的健康状态估计技术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非生命支持设备,推广于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时,显著的工况差异和难以表征复杂电化学反应特性的简单模型限制了SOH估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针对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阶模型计算复杂度与SOH准确性评估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自优化的关键健康因子估计方法建立锂电池模型。首先,针对锂电池电化学系统电流电势非线性使得阻抗测不准而难以建立模型的问题,设计暂稳态的电化学阻抗谱法并利用自研EIS测试装置获取多温度多SOC多频率下的多维阻抗信息。然后,分析阻抗信息与电池健康状态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最小化阻抗目标函数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最后,硬件在环仿真实验模拟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脉动模式下的不同工况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不同荷电状态和不同温度下关键健康因子估计误差小于2%;与标准PSO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估计精度提升了1.88%,满足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精度的模型建立要求和SOH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 健康状态 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 电化学阻抗谱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关键健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PID反馈的SHAEKF算法估算电池SOC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黎 向丽红 +1 位作者 晏娟 徐青山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精度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重要指标。为提升SOC估算精度,在融合Sage-Husa扩展卡尔曼滤波(SHEKF)算法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算法的基础上,增加比例积分微分(PID)反馈环节,形成改进算法。采用粒子群优化(PSO...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精度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重要指标。为提升SOC估算精度,在融合Sage-Husa扩展卡尔曼滤波(SHEKF)算法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算法的基础上,增加比例积分微分(PID)反馈环节,形成改进算法。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用开源电池数据集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验和分析。改进的SHAEKF算法在电池动态应力测试(DST)、北京动态应力测试(BJDST)和美国联邦城市驾驶(FUDS)等工况下的平均估计误差都在1%以内,与单纯的融合算法SHAEKF算法相比,最大误差可减小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状态(SOC)估算 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 比例积分微分(PID)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与FORM的钢板组合梁桥结构优化设计
13
作者 王佐才 张德林 辛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考虑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设计变量多重约束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可靠性分析的钢板组合梁桥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Latin hypercube design,LHD)构建试验组合方案,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试验设计组合下的最... 考虑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设计变量多重约束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可靠性分析的钢板组合梁桥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Latin hypercube design,LHD)构建试验组合方案,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试验设计组合下的最大挠度响应值。基于获取的训练样本,构建能够表征结构最大挠度值与随机输入之间映射关系的Kriging代理模型。基于建立的代理模型,以钢结构截面积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符合规范要求与可靠度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一阶可靠性方法(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FORM),实现设计变量优化。通过比较具有相同设计变量上限,但下限分别为初始值的80%和70%两种优化设计方案,评估了两者在相同阈值以及不同阈值下设计变量的优化结果。最后对方案二在阈值为17 mm下的优化结果进行极限状态验算。结果表明:两个优化设计方案在阈值为17 mm下的优化结果更具合理性,并且方案二在同一阈值下具有更高的优化程度。随着阈值增加,优化程度增加,且腹板高度在较大阈值下对结果影响更大,而翼缘宽度在较小阈值下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 KRIGING模型 一阶可靠性方法 钢板组合梁桥 极限状态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型直流微电网的非线性降阶建模及其估计吸引域的优化计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圣欣 汤晨煜 +4 位作者 解大 古丽扎提·海拉提 顾承红 张延迟 王西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34,I0007,共19页
面对“双高”电力系统的高维度、高随机性和强非线性,现有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受限于维度、难以求解且准确度低。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个面向“双高”电力系统,包含非线性降阶建模和估计吸引域优化计算的稳定性分析框架。首先,考虑... 面对“双高”电力系统的高维度、高随机性和强非线性,现有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受限于维度、难以求解且准确度低。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个面向“双高”电力系统,包含非线性降阶建模和估计吸引域优化计算的稳定性分析框架。首先,考虑分布式光伏和恒功率负载的地理环境因素,应用Pioncáre规范理论,将并网型直流微电网的二次状态偏差模型依次进行分块降维、解耦和降阶变换,建立一阶二次微分方程形式的非线性降阶模型。然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结合构造含辅助变量的最优化模型思想,并利用克罗内克积性质,提出估计吸引域的优化计算方法,构建优化的估计吸引域(optimalestimatedregionofattraction,OEROA)。最后,以分布式光伏云层遮蔽和恒功率负载扰动下的微电网系统作为算例,与基于LaSalle定理的李雅普诺夫法、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法对比,验证所提方法构建的估计吸引域具有更低的保守性,以及所提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型直流微电网 非线性降阶建模 优化的估计吸引域 二次状态偏差模型 分块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随机动力学的多虚拟电厂自趋优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嘉琛 陈中 +2 位作者 李冰融 刘汶瑜 潘俊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94-6306,I0003,共14页
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的随机元素会引起多虚拟电厂(multi-virtual power plant,MVPP)系统内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策略频繁变化。对于某主体,如何感知其他主体策略突然变化时对自身收益的影响趋势... 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的随机元素会引起多虚拟电厂(multi-virtual power plant,MVPP)系统内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策略频繁变化。对于某主体,如何感知其他主体策略突然变化时对自身收益的影响趋势,并快速调整自身策略,是亟需解决的难点。该文提出基于二阶随机动力学的多虚拟电厂自趋优能量管理策略,旨在提升VPP应对其他主体策略变化时的自治能力。首先,针对DERs异质运行特性,聚焦可调空间构建VPP聚合运行模型;然后,基于随机图描绘VPP策略变化的随机特性;其次,用二阶随机动力学方程(stochastic dynamic equation,SDE)探索VPP收益结构的自发演化信息,修正其他主体策略变化时自身综合收益;再次,将修正收益作为融合软动作-评价(integrated soft actor–critic,ISAC)强化学习算法的奖励搭建多智能体求解框架。最后,设计多算法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文策略的自趋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虚拟电厂 自趋优 聚合运行模型 二阶随机动力学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和功率互济的配电网直流合环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成龙 李国庆 +2 位作者 王翀 王振浩 马宏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108,共12页
为了准确量化光伏功率波动,缓解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压越限风险,提出考虑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和功率互济的配电网直流合环重构方法。引入概率潮流思想,分别建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光伏功率预测误差... 为了准确量化光伏功率波动,缓解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压越限风险,提出考虑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和功率互济的配电网直流合环重构方法。引入概率潮流思想,分别建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光伏功率预测误差以及由此引起的配电网节点电压偏差的概率分布模型。定义电压越限高风险节点,进而根据节点电压偏差的条件概率分布分析任意两节点合环重构的可行性。并通过计算合环节点间的待平衡功率,量化其作用于缓解电压越限的功率支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合环可行性和功率支援能力为主要约束,以最小化综合投资成本、运行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为优化目标的配电网直流合环重构模型。通过基于Matlab2020a平台的IEEE33节点测试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直流合环 分布式光伏 预测误差不确定性 高斯混合模型 功率互济 二阶锥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船舶节能导管优化设计
17
作者 鲁宏雪 李楷 +2 位作者 董立佳 陈明 王运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以水动力节能装置经典伴流补偿导管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综合评价导管设计参数并进行优化.以导管结构特征尺寸为设计参数,建立节能导管的参数化模型.以KP505螺旋桨和节能导管耦合的水动力计算结果为响应参数,生成响应面模型.... 以水动力节能装置经典伴流补偿导管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综合评价导管设计参数并进行优化.以导管结构特征尺寸为设计参数,建立节能导管的参数化模型.以KP505螺旋桨和节能导管耦合的水动力计算结果为响应参数,生成响应面模型.将螺旋桨效率提升比作为优化目标,将导管结构特征尺寸阈值作为约束条件,基于二阶响应面模型对导管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验证,证明响应面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桨-管系统的效率提升比增大了37.82%,说明利用构建的响应面模型对节能导管进行优化合理有效,可为其他类型的节能导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导管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螺旋桨效率 二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GWO的45#钢表面激光抛光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18
作者 梁强 徐永航 +2 位作者 李永亮 王敬 杜彦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82,共10页
目的提高45#钢表面激光抛光后的成形质量,提出一种激光抛光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方法构建基于功率、扫描速度、搭接距离的三因素三水平激光抛光试验,并分别应用粗糙度测量仪、显微硬度计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试抛光层的粗糙度、显... 目的提高45#钢表面激光抛光后的成形质量,提出一种激光抛光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方法构建基于功率、扫描速度、搭接距离的三因素三水平激光抛光试验,并分别应用粗糙度测量仪、显微硬度计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试抛光层的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抛光层深度。基于试验数据,分别应用指数模型和二阶响应面模型构建抛光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抛光深度的回归预测模型,并对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MOGWO)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OPSIS)-CRITIC综合评价决策体系对抛光工艺参数进行寻优和多属性决策。结果二阶响应面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激光抛光工艺参数与各响应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功率为113W、扫描速度为3m/min、搭接距离为0.13 mm时,粗糙度值Ra从11.563μm降至5.713μm,降幅为50.59%,显微硬度从185.9HV0.5升至364.7HV0.5,升幅为96.18%,此时的抛光深度为0.051 mm,最大相对误差为7.84%。结论此方法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表面激光抛光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工艺参数寻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抛光 二阶响应面模型 MOGWO算法 TOPSIS-CRITIC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引导的问答对联合生成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杰 林绍鑫 王善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大规模问答对的自动生成在知识问答库构建和机器阅读理解等许多应用具有关键价值.尽管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现有问答对生成方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在传统的问答对生成模型中,抽取式的答案获取方法难以适用于复杂的自然交互场景.... 大规模问答对的自动生成在知识问答库构建和机器阅读理解等许多应用具有关键价值.尽管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现有问答对生成方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在传统的问答对生成模型中,抽取式的答案获取方法难以适用于复杂的自然交互场景.相比较而言,生成式模型通过对文本的语义理解,能够自动生成表述更加自然的答案.其次,对于问答对生成任务来说,为了防止生成的答案和问题出现语义上的不匹配,需要更全面地捕捉并增强答案生成和问题生成两个子任务之间的交互.最后,由于答案抽取和问题生成存在任务难度的差异,这两个任务在联合训练的过程中会出现任务之间的优化不平衡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交互引导的问答对联合生成模型(Interaction-Guided Joint Abstractive QAPs Generation Model,IGJA-QAP).具体而言,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答案引导的多头门机制的联合生成模型,同时对两个子任务进行统一建模并有效地捕获和增强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可以生成语义上匹配的问答对.本文在三个大规模数据集SQuAD、NewQA和CoQA上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实验分析.本文提出的模型在答案生成任务上METEOR值平均分别超出其他最佳方法3.0%、5.9%和4.3%,问题生成任务上METEOR值平均分别超出其他最佳方法1.5%、0.5%和2.1%.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达到了目前最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对生成 统一生成式模型 答案引导的多头门 指针网络 相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和SPA-TOPSIS的煤矿安全投入决策模型
20
作者 姜福川 杨浩 +2 位作者 王昊 金凤春 安泽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2,共7页
为解决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和决策方案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基于安全价值的视角,考虑安全功能与安全产出关系,选取8个评价指标,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评价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对分析(SPA)理论改... 为解决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和决策方案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基于安全价值的视角,考虑安全功能与安全产出关系,选取8个评价指标,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评价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对分析(SPA)理论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建立决策模型,用以分析评价某煤矿2012—2022年的决策方案,优选评价方案,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善意见。研究表明:该煤矿企业应更注重安全教育和工业卫生指标的投入;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安全功能需要与安全产出效益,借鉴最佳投入配置,合理调整未来安全投入决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集对分析(SPA)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安全投入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