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al processing for all 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 被引量:1
1
作者 裴焕斗 祖静 陈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404-408,共5页
The work principle of all 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 (AFOCT) was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photo-detector's output, a measurement and signal processing scheme based on sine wave modulati... The work principle of all 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 (AFOCT) was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photo-detector's output, a measurement and signal processing scheme based on sine wav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was put forward for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change and modulation degree change.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calibration scheme were also advanc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mean ratio error is 0.016 74% for direct current and 0.035%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linearity is up to 0.999 982 4, meeting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of 0.2 grade. Stability experiments and temperature drift experiments show the AFOCT has a better stabl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 DEMODULATION signal processing RATIO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Additional Loss of Guidance Optical Fiber
2
作者 崔得东 郝重阳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The factors which cause additional losses of guidance optical fiber in wound state were analyzed.A mathematical model used to analyze the macro-bend losses in the cross region producing in the precision winding proces... The factors which cause additional losses of guidance optical fiber in wound state were analyzed.A mathematical model used to analyze the macro-bend losses in the cross region producing in the precision winding process was established.For an actual guidance optical fiber,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fiber's additional losses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loss curves with radius were given in the pap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 data.It shows that the additional losses of optical fiber caused by bending and low temperature can meet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the fiber optical guidance system.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hange trend of fiber losses in the winding process with a certain tensile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GUIDANCE optical fiber additional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fiber optic gyro signal de-noising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soft-threshold 被引量:7
3
作者 Qian Huaming & Ma Jichen Coll.of Automation,Harbin Engineering Univ.,Harbin 150001,P.R.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607-612,共6页
Gyro's drift is not only the main drift error which influences gyro's precision but also the primary factor that affects gyro's reliability. Reducing zero drift and random drift is a key problem to the output of a ... Gyro's drift is not only the main drift error which influences gyro's precision but also the primary factor that affects gyro's reliability. Reducing zero drift and random drift is a key problem to the output of a gyro signal. A three-layer de-nosing threshold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wavelet decomposition to dispose the signal which is collected from a running fiber optic gyro (FOG). The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from the three-layer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By setting the high frequency part which is greater than wavelet packet threshold as zero, then reconstructing the nodes which have been filtered out noise and interruption, the soft threshold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third nodes. Compared wavelet packet de-noise with forced de-noising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dom drift compensation is enhanced by 13.1%, and reduces zero drift by 0.052 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let transform DRIFT fiber optic gyro soft-threshold signal de-noi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设计
4
作者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组网的光纤传感网络进行信号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 m×30 m的测试区域内,对4种典型的振动源进行了波长响应测试。4种目标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目标1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为1250 pm,具有约120 ms的周期特征;目标2和3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在150~350 pm之间;目标4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超过3200 pm,时长大约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多目标识别 光纤光栅 信号混叠 目标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high-speed MUTC-PD with electric field regulation layer
5
作者 XU Jian-bo LIU Kai +4 位作者 DONG Xiao-wen DUAN Xiao-feng HUANG Yong-qing WANG Qi REN Xiao-min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odified uni-traveling-carrier photodiode(MUTC-PD)featuring an electric field regulation layer:a p-type doped thin layer inserted behind the PD’s n-doped cliff layer.This electric field 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odified uni-traveling-carrier photodiode(MUTC-PD)featuring an electric field regulation layer:a p-type doped thin layer inserted behind the PD’s n-doped cliff layer.This electric field regulation layer enhances the PD’s performance by not only reducing and smoothing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 the collector layer,allowing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to transit at peak drift velocity,but also improving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 the depleted absorber layer and optimizing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saturated transit performance.Additionally,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ak drift velocity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in the device’s collection layer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its parasitic characteristics.The electron’s peak drift velocity compensates for the lost transit time.Thus improving the 3 dB bandwidth of the PD’s photo response.Finally obtains a MUTC-PD with a 3 dB bandwidth of 68 GHz at a responsivity of 0.502 A/W,making it suitable for 100 Gbit/s optical rece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k electron drift velocity transit performance MUTC-P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interconn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mpson距离参数估计的光纤水听器弱信号解调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楸岷 王敏 +2 位作者 杨平 王文侠 郑慧峰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7,共13页
基于3×3耦合器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在海洋目标监测中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其相移信号解调通常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椭圆拟合对干涉信号进行参数估计,以消除非理想3×3耦合器引起的解调结果偏差问题。然而,当光纤水听器接收... 基于3×3耦合器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在海洋目标监测中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其相移信号解调通常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椭圆拟合对干涉信号进行参数估计,以消除非理想3×3耦合器引起的解调结果偏差问题。然而,当光纤水听器接收信号较弱,通过干涉仪产生的相移较小时,干涉信号形成的李萨如图椭圆不完整,最小二乘法的高曲率偏差问题会导致拟合解调的相移信号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此外,尽管正交距离拟合方法可以有效拟合不完整椭圆,但其计算复杂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实现实时解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mpson距离参数估计的光纤水听器弱信号解调方法。通过Sampson距离拟合3×3耦合器光纤水听器接收弱信号时形成的不完整李萨如图椭圆,能够准确拟合估计光纤水听器输出干涉信号参数,不仅提高了解调精度,还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优于正交距离拟合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Sampson距离与最小二乘法、正交距离的解调结果。结果表明,所提Sampson距离解调方法在弱信号条件下的拟合解调误差小于最小二乘法,且解调耗时远低于正交距离。依托激光干涉法自由场校准系统和振动液柱法低频校准系统,分别在10~30 kHz、20 Hz~2 kHz频率范围内对光纤水听器解调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证明了所提Sampson距离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 非理想3×3耦合器 Sampson距离 椭圆拟合 弱信号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进展(特邀)
7
作者 靳思梦 杨智生 +3 位作者 王晴 陆一锋 洪小斌 伍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214,共25页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Analyzer,BOTDA)和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BOTDR)是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基于布里渊散射效应对外界物理量(如温度和应...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Analyzer,BOTDA)和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BOTDR)是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基于布里渊散射效应对外界物理量(如温度和应变)进行高精度的分布式监测,近年来在结构健康监测、环境监测、油气管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噪比是最终决定BOTDA/R系统综合传感性能的关键参数,对系统信噪比的全面分析是优化系统综合性能的基石。文中研究旨在系统性地综述BOTDA/R系统中的信噪比表现与优化方法,基于已有的信噪比模型,梳理并总结了影响系统信噪比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其相应的优化极限,如泵浦脉冲峰值功率、探测光功率、本振光功率等,并探讨了对探测和采集的要求以及后处理方法的优化方案。通过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优化框架,为经典BOTDA/R系统的极限性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更先进的传感方案(如基于光脉冲编码的传感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散射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CWT-LMS算法的煤矿井筒光纤监测数据自适应降噪研究
8
作者 李子祥 蔡海兵 +1 位作者 程桦 侯公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为了解决在煤矿立井井筒监测现场应用中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设计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 为了解决在煤矿立井井筒监测现场应用中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设计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原始信号,并使用样本熵作为目标函数自动选择最优小波分解层数的模型,随后,使用LMS算法计算原始信号的自适应降噪阈值,并通过优化双曲余弦函数来改进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性。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BOTDR温度信号降噪实验,最后,依托山东省郭屯煤矿井筒监测项目,使用DT-CWT-LMS算法对光纤监测信号进行了降噪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T-CWT-LMS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平均SNR指标提高了32.03%,平均RMSE降低了33.2%;现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降噪后信号的样本熵平均降低幅度为64.75%,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数据对比相差在5%以内,说明信号中的背景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为BOTDR技术在煤矿立井监测中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信号降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监测 信号降噪 分布式光纤技术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通道模拟信号隔离传输系统
9
作者 张松涛 王勇 +1 位作者 曹亚南 许吉禅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1,57,共5页
为应对大科学装置中电磁干扰问题并确保信号传输的高精度,同时优化单通道隔离系统中硬件资源占用过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多通道模拟信号隔离传输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发送端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实现多路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 为应对大科学装置中电磁干扰问题并确保信号传输的高精度,同时优化单通道隔离系统中硬件资源占用过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多通道模拟信号隔离传输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发送端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实现多路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A/D)以及串并转换。在数据封装阶段,利用FIFO实现位宽调整及跨时钟域处理,采用8B/10B数据编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利用GTX端口与光电信号转换模块,将封装后的数据通过光纤实现高速传输。接收端的FPGA控制完成数据解码、数据解析和数模转换(D/A),将多路模拟信号还原。经过验证,该系统的模拟带宽可达15 kHz,系统总体时延为25μs,通道间信号延迟低,系统工作稳定,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隔离 FPGA 多通道 8B/10B 光纤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研究
10
作者 常海龙 张丕状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由于点式光纤传感器节点分布较为随机,存在强噪声干扰,导致重构效果不好。为此,提出一种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基于多维函数稀疏表示的剪切波变换策略,实现信号二维稀疏化表示和压缩,去除信号中的强背景噪声。将去噪处理... 由于点式光纤传感器节点分布较为随机,存在强噪声干扰,导致重构效果不好。为此,提出一种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基于多维函数稀疏表示的剪切波变换策略,实现信号二维稀疏化表示和压缩,去除信号中的强背景噪声。将去噪处理后的信号局部状态估计结果传输到中心节点,进行局部的状态估计,并使用平均一致性策略取得信号的局部信息量,推断出信号的全局信息量,得到信号全局状态估计结果,实现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初始信号的时间信息与频率信息,拟合度在0.96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值在0.004 W/m^(2)以下,平均峰值信噪比值为38.74 dB,平均重构时间仅为10.52 s,能有效去除大部分干扰噪声,快速完成多传感信号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多传感信号 稀疏化表示与压缩 平均一致性策略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多径效应下光纤通信网络信号自适应干扰抑制
11
作者 冯彩英 王晓惠 王彩峰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88,共5页
光纤中的色散效应会导致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这种频域多径效应下,通信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波动,出现码间干扰,从而引起信号的展宽和失真,降低了通信信号的质量。为此,提出频域多径效应下光纤通信网络信号自适应干扰抑... 光纤中的色散效应会导致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这种频域多径效应下,通信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波动,出现码间干扰,从而引起信号的展宽和失真,降低了通信信号的质量。为此,提出频域多径效应下光纤通信网络信号自适应干扰抑制研究。根据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判决反馈均衡器输出光纤通信信号均衡处理结果的误差,将其作为冲激响应和时间偏移函数的输入,并引入傅里叶变换,设置无码间干扰条件,采用判决反馈均衡器来补偿信道冲激响应,使得整个光纤通信网络的频谱趋于相对平坦,有效抵消由于色散效应和码间干扰引起的信号失真,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自适应调整滤波器抽头系数,获取均衡器最佳系数,从而有效抑制光纤通信网络的频域多径效应下的码间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干扰抑制能力强,可有效提升通信信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多径效应 光纤通信网络 通信信号 码间干扰 遗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光纤激光网络回波信号增强方法
12
作者 武文权 任志红 闫静静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0,共6页
光纤激光网络中的回波信号会受到光衰减、色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回波信号特征变得复杂多样,降低了信号增强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光纤激光网络回波信号增强方法。使用经验模式分解法,将原始回波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 光纤激光网络中的回波信号会受到光衰减、色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回波信号特征变得复杂多样,降低了信号增强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光纤激光网络回波信号增强方法。使用经验模式分解法,将原始回波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并用粗糙惩罚函数进行平滑处理,抑制信号噪声。基于高斯函数拟合方法,提取与去噪后回波信号函数规则一致的特征。根据回波信号特征提取结果,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门限,多次训练运算,输出最优解序列,即回波信号增强结果,避免回波信号特征变化对增强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回波信号中的噪声,能够精准提取回波信号的波形变化特征,并且峰值信噪比最高达到了42.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光纤激光网络 回波信号增强 信噪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精确的光纤光栅信号解调方案设计
13
作者 张伟 周丽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09,共5页
为提升光纤光栅的应用效果,为此,设计高速精确的光纤光栅信号解调方案。依据LPFG的光纤光栅信号解调原理,设计两个LPFG双边缘滤波器处理两路反射光,并且利用光电探测器探测光功率结果,以此解调光栅的中心波长;采用光纤干涉仪检测解调频... 为提升光纤光栅的应用效果,为此,设计高速精确的光纤光栅信号解调方案。依据LPFG的光纤光栅信号解调原理,设计两个LPFG双边缘滤波器处理两路反射光,并且利用光电探测器探测光功率结果,以此解调光栅的中心波长;采用光纤干涉仪检测解调频率,对其进行正反扫描,依据光传播时延引起的解调误差和解调频率扫描方向之间的关联,完成解调结果补偿。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案具有较好可行性,光谱发生不同程度重叠时,光纤光栅信号的解调结果标准差均小于1.85 pm;光栅波长的解调误差均在-5~5 pm之间;有效降低解调误差,提升光纤光栅解调精度,可靠获取信号中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精确 光纤光栅 信号解调 光功率 中心波长 解调频率 误差补偿 光谱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CWT-LMS自适应降噪模型构建及其在隧道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子祥 蔡海兵 +1 位作者 程桦 侯公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3-983,共11页
针对隧道工程监测现场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算法分解原始信号;然后,使用... 针对隧道工程监测现场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算法分解原始信号;然后,使用样本熵作为目标函数自动选择最优小波分解层数的模型,并基于优化双曲余弦函数改进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性;最后,为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BOTDR温度信号降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DT-CWT-LMS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在6个温度梯度上的平均SNR值比WDD、EMT、EMD分别高出43.98%、17.5%、8.4%,平均RMSE值分别降低33.18%、17.14%、9.23%,平均SE值分别降低29.04%、21.17%、20.67%。为验证所提算法在工程现场的有效性,依托北京地铁隧道监测项目,使用DT-CWT-LMS算法对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研究,降噪后信号的样本熵平均降低幅为64.03%;2)和常规WDD、EMT、EMD 3种方法相比,DT-CWT-LMS算法在3条光纤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3种算法,在1号、2号、3号光纤上的SNR指标比其他3种算法的平均值分别高出22%、38%、27%,说明该算法可作为隧道工程光纤监测信号的一种有效降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监测 信号降噪 分布式光纤技术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纤微震信号分类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姝 罗家童 +3 位作者 高雅 俞本立 张书金 甄胜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识别方法。利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西部某隧道工程中的6种信号,将信号经过带通滤波降噪和傅里叶变换后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利用模型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基于Transformer对重点信息进行聚焦,通过多层感知机得出最终多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基于T_CNN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8.09%,且收敛速度更快。相较于目前先进的残差神经网络来说,其准确率提高了6.2%,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提高了0.036、0.023和0.033,证实了该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越性。此外,将光纤微震信号经过特征变换后输入到模型中,光纤微震信号的能量也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微震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分类识别 能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PD直接检测Twin-SSB-QPSK信号的光纤通信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洪波 刘娇 +3 位作者 凌味未 张敏 万峰 蔡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5,共9页
针对孪生单边带正交相移键控(Twin-SSB-QPSK)信号在光传输过程中的高成本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接收端采用单光电探测器(PD)直接检测Twin-SSB-QPSK信号的光纤通信系统。在接收端不需要采用光带通滤波器(OBPF)对Twin-SSB-QPSK信号的两路光单... 针对孪生单边带正交相移键控(Twin-SSB-QPSK)信号在光传输过程中的高成本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接收端采用单光电探测器(PD)直接检测Twin-SSB-QPSK信号的光纤通信系统。在接收端不需要采用光带通滤波器(OBPF)对Twin-SSB-QPSK信号的两路光单边带信号进行分离,而是利用直接检测的拍频效应,通过单PD直接检测孪生的两路光单边带QPSK信号产生相干叠加的单路16阶正交幅度调制(16QAM)信号。仿真演示了两路56 Gbit/s的QPSK信号叠加为一路112 Gbit/s的16QAM信号,并与传统的单路16QAM信号传输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系统器件要求和部署成本的同时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功率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正交相移键控 正交幅度调制 信号合成 直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检测的局部放电信号去噪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靖波 高妍 +3 位作者 王鹏飞 张红娟 王宇 靳宝全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针对局部放电超声信号检测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小波去噪的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若干频带分布不同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模态的峭度剔除窄带干扰主导的分量;然后利... 针对局部放电超声信号检测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小波去噪的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若干频带分布不同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模态的峭度剔除窄带干扰主导的分量;然后利用改进的小波去噪法,将其余有效模态分量中残留的白噪声进一步滤除;最后将剩余分量进行信号重构实现噪声抑制。对仿真局部放电信号去噪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提升信噪比约12.1 dB,且能够更加完整地保留原始信号波形。此外,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10 kV电压等级的局部放电模拟系统,采用Sagnac光纤传感检测局部放电超声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性能,对实测信号的噪声抑制比达到了7.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局部放电 信号去噪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探测器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怡 王夏霄 +1 位作者 徐宏杰 孔令海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传统和现有光路抑制方案在常温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在全温度范围内性能却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探测器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RIN)抑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双探测器分别检测经不同路径的光信号,并在电路中将这2路信号同步后相减,... 针对传统和现有光路抑制方案在常温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在全温度范围内性能却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探测器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RIN)抑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双探测器分别检测经不同路径的光信号,并在电路中将这2路信号同步后相减,以消除RIN,从而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同时,还探究了不同调制深度对陀螺输出的影响及未来对该方案的改进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在调制深度为3π/4并且配合双探测器的RIN抑制措施的情况下,该方案能有效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并满足全温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强度噪声 高精度光纤陀螺 信噪比 调制深度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信号小波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家悦 傅海威 +2 位作者 陈苗 李根 程嘉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在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系统中,反斯托克斯光包含了温度信息,但其强度相对较弱,易受到噪声干扰。传统的信号去噪方法往往会滤除系统所具有的原始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小波阈值方法,将3sigm准则与传统算法相结合。在该... 在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系统中,反斯托克斯光包含了温度信息,但其强度相对较弱,易受到噪声干扰。传统的信号去噪方法往往会滤除系统所具有的原始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小波阈值方法,将3sigm准则与传统算法相结合。在该算法中,对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再对分解的各层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处理,使用3sigm值来区分有用信号和噪声,然后进行小波重构,实现信号去噪。在7 km长的多模光纤上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改进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处理后的温度波动平均为0.991℃,相较于传统算法得到的2.422℃,提高了1.431℃。与传统算法相比,3sigm准则算法提高了测温精度,并为阈值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使阈值的选择更具统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测温精度 小波阈值 信号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窗口识别的多波长光信号峰值实时检测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康 姜海明 谢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7,共10页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多个波长光信号的复用和传输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对复用光信号的解复用和识别是WDM系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研制了一种针对多波长光信号...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多个波长光信号的复用和传输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对复用光信号的解复用和识别是WDM系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研制了一种针对多波长光信号峰值的实时检测系统,用于实时检测多波长光信号的峰值功率。首先,设计并研制了光纤法布里-珀罗可调谐滤波器(FFP-TF)的驱动控制器和微弱光信号探测器,分别控制FFP-TF的驱动电压使其滤出特定波长的光信号和对滤出光信号的功率进行实时探测;其次,对于光电探测器中实时探测的光信号功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窗口识别的峰值检测方法,使用三个针对波形不同位置的数据筛选窗口,根据实时检测数据来识别波形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到峰值强度与位置,进而计算出对应的光信号峰值强度。实验结果显示,所研制的实时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多波长光信号的实时检测以及峰值的识别,光信号检测强度范围为0~-60 dBm,识别速度较快,对于准周期或周期的多波长光信号的识别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信号峰值检测系统 光信号探测 法布里-珀罗可调谐滤波器 波分复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