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中高考:科学质疑与伦理追问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4,共17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教育及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还缺乏关注和反思。基于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参照,对体育中高考改革的相关取向予以质疑与追问,认为:(1)体育中高考改革存在外、内在的“科学误植”,二者分别基于其他学科的外在参照,以及体育评价的内在效度。从学科参照来看,体育主要指向基础-保障性需求及个体-自我发展,“文化”科目则更多关涉提高-发展性需求及社会功利-基本发展,对他们评价的区分性与刚性也相应不同;从评价效度来看,体育考试主要体现为非必需、专门性的运动能力,难以表征“体育”与“健康”。(2)体育中高考改革面临宏、微观的伦理困境,二者分别涉及教育-社会价值危机,以及个体-操作性公平问题,其根源为体育-运动能力与“文化”科目之间的内在龃龉。(3)对体育中高考改革重新认识和定位,应澄清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体育发展”的误读,防止不同评价体系的误用,以及需在权宜之计与长期方略之间保持张力。其考量要点如:体育发展(权)作为主要指向个体发展的权利,是否应赋予其升学的强制性;体育是否作为国外“中高考”必考科目;体育考试所假定关联的健康、运动能力等因素,能否作为受教育权的限制或区分因素;当基于事理、权宜的意义推行体育中考,其是作为“水平考”还是“区分考”,以及其能否泛化到其他学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伦理 教育公平 全面发展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历程、逻辑与路径
2
作者 蔡建东 贺玉婷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共9页
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发展经历了缘起、融入和深化三个阶段。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顶层逻辑是从学科特色到学校特色进而形成特色学校,其底层逻辑是尊崇教学学术、在学科创... 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发展经历了缘起、融入和深化三个阶段。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顶层逻辑是从学科特色到学校特色进而形成特色学校,其底层逻辑是尊崇教学学术、在学科创新实践中推动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两种逻辑统一于构建学科特色育人体系。普通高中学科建设关键在创新实践,其实践路径主要有达成教育终极价值认同的“学科宣言”,成立学科中心,组建学科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开发多元学科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学科特色教学创新模式,打造新型学科学习空间,尊崇并推动教学学术创新,建立指向学科育人的评价生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学科建设 教学学术 学科创新实践 学科特色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中振兴的三重机制
3
作者 桂晓伟 郑梓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当前我国县中出现明显塌陷现象,振兴县中对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11省22县的田野调查发现,理解县中振兴需克服资源、制度、文化等单一视角的不足,建构更具整合性的三重机制分析... 当前我国县中出现明显塌陷现象,振兴县中对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11省22县的田野调查发现,理解县中振兴需克服资源、制度、文化等单一视角的不足,建构更具整合性的三重机制分析框架。宏观层面,通过“县域教育统筹机制”缓解城乡社会分化带来的人才资源流失,并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县中振兴的前提;中观层面,借助“县中竞争革新机制”抵御超级中学掐尖,克服自身结构束缚,并立足县域社会特殊性实施教学改革是县中振兴的关键;微观层面,运用“家校沟通联动机制”激发教师责任心,提升家长配合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困难是县中振兴的必要性支撑。上述三重机制说明促进资源、师资、生源的均衡配置,为教师、家长、学生各司其职提供积极的心理预期,应成为县域教育政策调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普通高中 县中振兴 教育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的高中生物学学科实践活动
4
作者 王科 董星池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6,共4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学是中学阶段与黄河生态环境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挖掘黄河流域生态教育资源,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学是中学阶段与黄河生态环境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挖掘黄河流域生态教育资源,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模块,设计了基于黄河生态教育的高中生物学科学教育活动,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育人”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黄河生态环境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紫璠 刘宝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1,共12页
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经过百年发展历程已颇为成熟与完善。杜威民主主义联盟和普洛瑟职业主义联盟是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利益主体,联盟之间的博弈和联盟成员产生的新认知是影响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内... 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经过百年发展历程已颇为成熟与完善。杜威民主主义联盟和普洛瑟职业主义联盟是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利益主体,联盟之间的博弈和联盟成员产生的新认知是影响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内部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和联盟权力的变更则是外部因素。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变迁呈现出渐进与突变交替的特征。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美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高中阶段教育 政策变迁 倡议联盟框架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如何影响母亲多孩生育行为?——基于中考分流的制度背景
6
作者 顾和军 彭聪聪 张永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CFPS2016、2018、2020三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估计中考分流背景下,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对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为识别教育压力对多孩生育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结果表明,普高升学机会提高有利于多孩生育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部地区,普高升学机会提高对多孩生育水平提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中低收入阶层、中低教育水平阶层、中部地区女性的再生育行为更容易受到普高升学机会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中考分流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通过改变教育支出的方式作用于育龄女性多孩生育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压力与生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对于推进教育与生育领域联动改革、提高生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分流 普高升学机会 教育成本 多孩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结构分解
7
作者 马皓苓 李德显 倪俊峰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8,共16页
基于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由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三个维度10个指标组成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方差分解法,实证了考察我国普通高... 基于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由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三个维度10个指标组成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方差分解法,实证了考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区域差异及结构差异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偏低,呈现“东高、西次、中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省际差异明显,整体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已经突破警戒线水平,这种差异来源以区域间为主,且东部—中部、东部—西部的地区间差异尤为突出;物力资源维度差异是全国整体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人力资源维度差异贡献最小。实现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提升和均衡化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健全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时补齐师资队伍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教育资源配置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的辨误与再定位
8
作者 郭江浩 熊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作为一个非官方概念被引入学校体育,引发了诸多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差,且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系列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澄清并予以纾解。研究认为,当前的补偿性体能并非官方确证的权威概念,从其定义来看,存在...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作为一个非官方概念被引入学校体育,引发了诸多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差,且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系列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澄清并予以纾解。研究认为,当前的补偿性体能并非官方确证的权威概念,从其定义来看,存在语义前后矛盾、表述冗余、缺乏一致性以及上下位概念重复等问题;补偿性体能练习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形成了健康说、均衡说、独立说、考试说4种操作误差,其分别表征为:误将健康作为体能练习的“提高-发展”性主导目标,不当追求心率强度的平均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能练习游离和割裂于运动技术教学,以及体能练习内容与体育中考过度关联、捆绑。相关误差的产生从根源上可归因为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包括对“第一”的取义与运动强度的追求均存在偏颇。基于学校体育的健康追求、人文价值及内在规定的三维分析框架,对补偿性体能引入学校体育予以再定位:警惕假借健康之名复归生物体育观,区分且兼顾体育课的不同运动强度类型,谨防补偿性体能练习与体育中考不当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 补偿性体能 运动强度 体育中考 体育课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与路径优化研究
9
作者 王林源 史志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探析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路径优化是完善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评价还存在若干问题,具体表现在,生涯教育评价标准共性缺失与个性不足,评价主体内部封闭与协商机制缺失,评价内容结... 探析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路径优化是完善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评价还存在若干问题,具体表现在,生涯教育评价标准共性缺失与个性不足,评价主体内部封闭与协商机制缺失,评价内容结构失衡与功利性凸显,评价方法简单传统与科学性不足。因此,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评价应遵循“共性+个性”逻辑,以统一多元为坐标参照,契合全纳拔尖;依据共治逻辑,以多元参与为基本立场,实现价值共融;坚持人本逻辑,以服务发展为内核基础,回归育人本义;依从理性逻辑,以科学适切为动力引擎,助力提质增效。遵循上述价值取向,未来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评价应构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生涯教育评价标准,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涯教育评价生态,设计全面育人的评价内容,运用科学动态化的生涯教育评价方法,优化生涯教育评价路径,推动普通高中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生涯教育评价 价值取向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的“映射”情况分析与教学建议
10
作者 邱洪枞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2,共4页
将工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在其他学科的标准中进行体现,称之为“映射”。本文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映射”情况进行解读,对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工程教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中... 将工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在其他学科的标准中进行体现,称之为“映射”。本文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映射”情况进行解读,对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工程教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工程教育提出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高中生物学教材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囿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国永 杜鹏宇 +1 位作者 崔耀民 黄爱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体育中考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层面的体育考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同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 体育中考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层面的体育考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同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发现其存在考试目的偏离课标要求、考试内容与实践脱节、计分办法科学性不足、过程性评价形式化及特殊考生处理办法僵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通过凝聚价值认同、优化评价内容、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及健全管理和保障机制等路径纾解现实困囿,进而推进体育中考的科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中考 学业评价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综合高中发展的行动逻辑、历史镜鉴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静 何飞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5,36,共7页
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综合高中是增强教育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配学生个性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职普融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是奠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打牢学生多维知识结构和技能基础的重要载体。我国... 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综合高中是增强教育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配学生个性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职普融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是奠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打牢学生多维知识结构和技能基础的重要载体。我国曾开展过两次综合高中试点改革,均未取得理想成效。新时期发展综合高中要以史为鉴,遵循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逻辑,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和机制性重建,从加强顶层设计、设置核心课程、建立独立课程体系、地市为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制度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高中 教育强国 职普融通 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普职分流:何以定分止争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成林 赵晓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大学扩招等各种考验,但是近年来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职比例、分流时间和分流功效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从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发,未来初中后普职分流改革应因地制宜调整普职比例,适当延后普职分流时间;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教育完善“分流-交流”机制,拓宽中职考试升学通道;加大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增大校内分流可能性;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中充分考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普职分流 高中教育多样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资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县中文化生态重塑的理论意蕴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正德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共7页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作为县域基础教育龙头的县中,其振兴对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县中塌陷”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其教育文化生态的失衡,县中振兴的关键环节是其文化生态的重构。文化生态学有助于为教育强...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作为县域基础教育龙头的县中,其振兴对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县中塌陷”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其教育文化生态的失衡,县中振兴的关键环节是其文化生态的重构。文化生态学有助于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县中文化生态重构提供统筹全局的新视角。县中文化生态重构应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重构高质均衡的县中文化外生态;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平衡性,重构多样多元的县中文化中生态;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互动开放性,重构主体创新的县中文化内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县中塌陷 县中振兴 文化生态学 县中文化生态重构 五育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长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99,共7页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和外界阻力较大等都是阻滞中考体育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路径:强化政策制定体系,保证政策科学合理;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发挥多元协同作用;激发群体主动性,满足群体利益需求;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升宣传保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体育 政策执行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史密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考“提分”到高考“必考”:体育中高考改革基本学理的辨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文 吴绍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体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分析认为:(1)相关改革取向与“体育”难以兼容。基于体育的“考”与“教”具有不同的规定,升学区分性考试内容和要求难以评价、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并对学校“体教融合”造成消解。(2)相关改革取向与“健康”难以切合。基于体适能不同类型及发展的参照,“体质健康”主导的考试与“健康”存在偏离;考试相关要求或导向对部分学生造成健康隐患,且对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缺乏针对性。(3)体育中高考改革决策需厘清体育中高考评价的实质、“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及改革的利弊,也即明确体育中高考所评价的主要是一种非基本或特定的运动能力。研究提出:体育中高考相关改革取向具有某些结构性的局限,不宜强行推行;作为权宜性举措,应将体育中考明确为“水平考”或“达标考”;对体育中高考相关问题的审视及改革决策,需置于学校体育内在规定、体育“人文-教育”价值与健康追求3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必考科目 体质健康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翠香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5,共3页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通过纵观科学史的发展历程,以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科研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由产生科研兴趣到增强科研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通过纵观科学史的发展历程,以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科研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由产生科研兴趣到增强科研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素养,提升社会担当能力;进一步通过科技育人与故事育人等途径,促进学生积极践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生物学学科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社会责任 DNA 学科德育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黄新辉 周佳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80,共12页
提升教育获得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要前提。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教育获得存在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构建“教育数字化—教师投入—... 提升教育获得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要前提。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教育获得存在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的内在逻辑,构建“教育数字化—教师投入—学习投入—教育获得”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本研究综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方法,对模型与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数字化可以直接对高中生教育获得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教师投入而影响学习投入,最终提升高中生教育获得。在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实践中,还可以遵循以下策略:第一,深化教育系统变革,多角度谋划技术对教育的赋能路径;第二,加强价值主体协同,双线程共建师生数字化学习共同体;第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立体化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育获得 教师投入 学习投入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紫仪 熊文 +1 位作者 郑湘平 王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②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③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体育 健康促进 “双减”政策 体育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应用场景、风险隐忧与纾解方略 被引量:47
20
作者 张鑫淼 朱青 +2 位作者 蔡玉军 卢高峰 王江宇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我国体育教育测评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特征进行厘定,对应用场景和风险隐忧进行梳理,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纾解方略。研... 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我国体育教育测评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特征进行厘定,对应用场景和风险隐忧进行梳理,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纾解方略。研究认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来革新测评手段、丰富测评内容、改进测评方法、优化测评程序、精准测评反馈,并表现出显著的功能特征和阶段特征。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赋能体育教学效果科学化评估、赋能课堂运动负荷常态化监测、赋能学生体育学习全面化测评、赋能体育教师能力精准化评价和赋能体育考试测试便捷化施测。但仍存在隐私安全披露、技术支撑受限、革新力度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和智能素养薄弱等风险隐忧。对此,从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增值、伦理关照和实践保障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纾解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测评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学校体育 体育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