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评价招生公平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被引量:17
1
作者 靳培培 刘亮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高校招生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应鼓励高校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方式。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的改革实践表明,综合评价招生公平面临诸多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高中... 高校招生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应鼓励高校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方式。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的改革实践表明,综合评价招生公平面临诸多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高中综合素质信息真实性不足、评价结果可比性不高,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客观标准、评价过程难以公平公正,材料审阅与面试结合不充分、综合素质评价不够全面深入,综合素质评价偏向"城市化",等等。这些困境的应对需要细化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方式与标准,弱化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建立新型高校与高中联动机制,科学处理材料审阅与面试的关系,重视学生个体成长背景考察,强化高校自律意识与能力,增强社会民众维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公平性 高校招生 新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郑若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共6页
当下有关高校招生改革的诸多话题中,自主招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存在诸多的公平问题。不仅造成阶层、地域及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差异,而且深受人情介入与侵扰。自主招生出现公平方面的问题,大致有经济、文化、制度... 当下有关高校招生改革的诸多话题中,自主招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存在诸多的公平问题。不仅造成阶层、地域及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差异,而且深受人情介入与侵扰。自主招生出现公平方面的问题,大致有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原因。治理当下自主招生的不公平,首要任务在于完善制度,而完善制度的首要方面在于公开透明。首重公平应成为自主招生最重要的改革原则,一切制度的设计都应首先围绕公平来进行。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对其不公平的治理也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努力,外部力量应积极介入到改革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公平 统一高考 教育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分配方式改进对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虹 杨玉茗 田添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教育公平的系统中,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这项措施对于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在于: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公... 在教育公平的系统中,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这项措施对于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在于: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促进城乡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校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促进群体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 计划分配方式 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家庭背景差异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东海 李丽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共10页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CGSS2013和CGSS2015等三个年度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恢复高考以来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978-2015年,高校扩招对缩小入学机会的...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CGSS2013和CGSS2015等三个年度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恢复高考以来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978-2015年,高校扩招对缩小入学机会的家庭文化背景差异作用有限,家庭经济背景导致的入学机会差异在专科教育层次有了较大程度的缩小,但扩招并未明显改善本科教育层次入学机会的家庭经济背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入学机会 家庭背景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在高校扩招中获益最多?--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屈廖健 邵剑耀 傅添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82,共13页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考察高校扩招对各群体总体及不同层次群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提升了各群体专科及本科教育参与比例,但并未减小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城镇群体仍占据...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考察高校扩招对各群体总体及不同层次群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提升了各群体专科及本科教育参与比例,但并未减小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城镇群体仍占据一定优势地位;性别差异出现扭转,女性群体总体处于优势地位;在仅考虑群体差异问题时,中等层群体和东部地区群体在扩招后获益最多;在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上,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均更易作用于本科教育上,且文化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高校扩招过程中要保证相对的教育机会平等,政府应提高农村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建构和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弥补低家庭资本群体的教育缺失;对弱势群体进行高等教育机会补偿和成本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机会分配 教育公平 家庭资本 教育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招生倾斜政策下弱势学生发展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严淞 马莉萍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6,共8页
倾斜性招生政策是近年来我国面向贫困地区弱势学生实施的重要举措。使用国内某“双一流”大学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国家专项与高校专项两类学生的在学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两类专项学生受惠于倾斜性招生政策得以被录取,尽管高考成绩显著更低... 倾斜性招生政策是近年来我国面向贫困地区弱势学生实施的重要举措。使用国内某“双一流”大学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国家专项与高校专项两类学生的在学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两类专项学生受惠于倾斜性招生政策得以被录取,尽管高考成绩显著更低,但在各类能力自评得分方面没有劣势。不过,进入大学后,国家专项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和高校专项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发展方面的自评得分均存在显著劣势。此外,高校专项学生入学时的毅力优势也在大三消失。在学业成绩方面,受学业基础较差影响,两类专项学生大一课业成绩显著偏低,且均在人文学科方面表现不佳。国家专项学生所获得的高考降分越多,大一挂科率和挂科数均显著越高,平均成绩显著越低,且在人文学科中尤为明显。研究认为,“双一流”高校在制定和实施国家专项招生政策时,应根据各自往年生源情况科学分配各学科专项招生名额,给予专项生更多的志愿填报指导,尝试放宽专项生转专业限制,并为专项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发展支持,在保障弱势学生入学机会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其在大学期间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性招生政策 高考 国家专项 高校专项 公平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化与改革 被引量:5
7
作者 钱祥升 杨春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0,共6页
公平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因其选拔标准与招生方式的特殊性和政策实施在结果上呈现出高等教育资源向城市和社会中高收入家庭倾斜的现状等原因,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相较统招生源而言,自主招生的... 公平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因其选拔标准与招生方式的特殊性和政策实施在结果上呈现出高等教育资源向城市和社会中高收入家庭倾斜的现状等原因,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相较统招生源而言,自主招生的生源呈现出家庭条件更优越、学业表现更优秀的特点,但也确实选拔出了一批在学业表现及学习奖励中表现更为突出的同学,即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着受教育权平等性原则与差异性原则的冲突。面对这一现状,当前高校招生制度也应立足于教育公平的视域,不断进行优化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招生制度 教育公平 受教育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成绩可免何以可能?——美国一流大学“可免试入学”政策的价值考量及其保障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茂菊 朱益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34,共17页
美国一流大学实行“可免试入学”政策,赋予学生自主决定是否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权利,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革新、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的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可免试入学”政策变迁中多元利益主体关于公平的诉求,政府与大学... 美国一流大学实行“可免试入学”政策,赋予学生自主决定是否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权利,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革新、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的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可免试入学”政策变迁中多元利益主体关于公平的诉求,政府与大学在价值考量后的回应以及政策的实施机制,值得研究者关注并深入分析。美国一流大学“可免试入学”政策实践得以形成并迅速推广,主要得益于大学招生自主机制、学生依法诉讼机制与社会组织监督机制。我国一流大学须审慎考量招生改革所涉及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科学处理招生录取过程中的人才选拔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一流大学招徕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一流大学 可免试入学 科学性 公平性 考试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英化到普及化:新加坡推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行动、原则与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维军 苑津山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4,103,共10页
新加坡建国初期以精英管理为教育理念,后为解决社会和学术分层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加坡逐渐通过增加大学数量、采取多元资助模式、修订高校招生录取标准、设置教育弹性分流渠道等途径,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本研究... 新加坡建国初期以精英管理为教育理念,后为解决社会和学术分层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加坡逐渐通过增加大学数量、采取多元资助模式、修订高校招生录取标准、设置教育弹性分流渠道等途径,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本研究探析新加坡推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背后机理发现,其以平等、差异、补偿三大原则为行动依据。纵观新加坡推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行动与原则,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可通过以下举措进行完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高校考试招生采用“多元录取”方式时更应关照公平;高校考试招生在关照选才适配性的同时应兼顾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学公平 新加坡 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招背景下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莹 王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城乡差异 高校扩招 可及性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后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秀玲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6,共9页
为了探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否改善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后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变化特征和... 为了探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否改善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了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后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的区域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虽提高了输入省份的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但输入省份、输出省份和未参与省份组间、组内优质高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差异;优质高校具有本地化招生倾向和文化溢出效应;相比直接教育投入,其他非直接投入在省际高考录取竞争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本研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优质高校 高考录取率 区域差异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分省招生制度背景下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乐志强 刘英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6,共13页
在高考分省招生制度背景下,我国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但呈下降趋势。家庭背景尤其是父亲受教育年限仍然是影响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甚微,但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尤其是高考年... 在高考分省招生制度背景下,我国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但呈下降趋势。家庭背景尤其是父亲受教育年限仍然是影响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甚微,但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尤其是高考年份的作用却日渐增强。因此,国家可进一步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以消除家庭文化资本差异的影响;根据各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确定高校分省招生计划人数,并对近期当年入学率较高和较低的省份进行调整;鼓励高等教育适龄人群按照既定年龄参加高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分省招生制度 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家庭背景 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