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面向和策略路径
1
作者 任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7,共9页
“大思政课”破解了思政课理论与现实脱节等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理念的更新升华。善用“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正确把握好“大”与“小”、“理”与“实”、“量”与“质”等多重关系,实现思政... “大思政课”破解了思政课理论与现实脱节等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理念的更新升华。善用“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正确把握好“大”与“小”、“理”与“实”、“量”与“质”等多重关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社会资源数量与内容质量的良性互促的内在统一。面向未来,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课”的建设质效,既要学校组织谋划,也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既要善用“活素材”,也要注重“讲道理”;既要注重技术赋能,也要提升技术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内在逻辑 关系面向 策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目标、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克 李雨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9,共7页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聚焦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索技术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聚焦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索技术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提升机制。数智技术通过优化“大资源”配置、创新“大课堂”形式、构建“大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拓展思政教育覆盖面、增强教学感染力并提升其实效性,为立德树人工程注入数字化基因。但转型实践中也面临着协同育人机制弱化、教学闭环脱节及治理机制缺位等现实难题。为此,文章提出三位一体突破路径,即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破解协同育人效能不足问题;健全“大思政课”育人机制,弥合全过程育人链条裂隙;重视“大思政课”安全体系,防范技术异化风险,在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的动态平衡中实现高校“大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高校“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现实难题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驱动逻辑、运作机理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楷芹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加速释能,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具有广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强交互性等特征,能够突破边界壁垒、丰富叙事形态和实施精准滴灌,以此驱动“大思政课”建设向更广的...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加速释能,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具有广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强交互性等特征,能够突破边界壁垒、丰富叙事形态和实施精准滴灌,以此驱动“大思政课”建设向更广的时空开放、向更深的层次演进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大思政课”展现出育人资源从独立分散到协同整合、育人模式从供给主导到需求导向、育人场景从单一平面到多维立体、育人评价从局部静态到系统动态的转向趋势。为此,要完善数字基建,构筑“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底座;集成数字技术,释放“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素养,塑造“大思政课”建设的新生态;划定数字红线,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大思政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价值遵循、现实样态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洁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卓越工程师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既是“大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育人理念、回归育人本源、破解育人悖论、规范育人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善... 卓越工程师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既是“大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育人理念、回归育人本源、破解育人悖论、规范育人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具体实践中面临专业教育较强而思政融入不佳、队伍规模较大但协同力度不够、体系规划清晰但具体运行不畅、理论教学丰富而实践教学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考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思想端”“联合体”“运行口”和“实践场”的多维度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提升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质量及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卓越工程师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塑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晴雪 孙博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对传统思政课模式的思想性升华、系统性改革、体系化完善,是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改革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价值导向、拓展立德树人综合育人框架、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提供...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对传统思政课模式的思想性升华、系统性改革、体系化完善,是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改革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价值导向、拓展立德树人综合育人框架、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价值导向体现为五个方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政治遵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归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大原则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底色,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引领。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衔接点,构建包括把握大方向、塑造大格局、构建大师资、创新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推动大教改等在内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理论分析框架,从强化顶层设计、拓展“三全”育人格局、健全大师资体系、构建思政教研智慧平台以及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塑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实践创新路径,以形成一个由理论指导到实践落实、由内生动力到外部支持的完整“大思政课”建设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思政课 育人新格局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善用“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本质和教学实施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小侠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何谓“大思政课”及怎样善用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改革创新思政课的主渠道教学为目的,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拓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搭建大资源平台以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建构大师资体... 何谓“大思政课”及怎样善用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改革创新思政课的主渠道教学为目的,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拓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搭建大资源平台以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建构大师资体系以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力量,拓展工作格局以建构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新格局五个方面。由于“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仍然是思政课,其内在本质仍然是讲道理,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观,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坚持唯物史观,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和哲理。相应的,“大思政课”有自己特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聚焦其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案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主渠道 讲道理 教学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荒精神教育在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恩爽 葛延松 +1 位作者 王峥 郑家三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北大荒精神是龙江优秀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涵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动物保定与麻醉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疼痛管理技术和术后护理... 北大荒精神是龙江优秀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涵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动物保定与麻醉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疼痛管理技术和术后护理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临床实践的知识与技能。文章以兽医外科手术学麻醉章节为例,将北大荒精神贯穿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等教学环节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北大荒精神,同时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及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 兽医外科手术学 课程案例 课程思政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8
作者 丁彩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9-34,共6页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革之“势”、有力回应了学生成长之“需”。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核圈、以教学实施为核心的组织圈、以“云平台”为阵地的资源平台圈、以教学保障为目标的环境圈,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需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搭建“革命文化”大资源云平台、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 育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9
作者 范妮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2-45,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育人价值深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育人价值深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是: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公安院校 思政课 理想信念 责任担当 斗争精神 红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10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情景教学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操菊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的丰富与拓展,使思政课情景教学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更加亲和的育人氛围。在理论逻辑上,思政课情景教学是将思政课之理融入生动情景中,再以情景精准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 “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的丰富与拓展,使思政课情景教学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更加亲和的育人氛围。在理论逻辑上,思政课情景教学是将思政课之理融入生动情景中,再以情景精准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驱动学生思想认识与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路径上,思政课情景教学以增强学生体验感为着力点,以系统观念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推动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现实+虚拟”“显性+隐性”的“大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情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机械思维: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变高校“大思政课”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阳 徐业坤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作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多模态内容的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智能、自主性、全面性和学习能力。但由于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重塑我国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因... 作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多模态内容的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智能、自主性、全面性和学习能力。但由于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重塑我国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因其即时交互、快速迭代和人机互动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致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明确目标导向、强化技术赋能、聚焦核心要素、提升媒介素养,全面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思政课建设 教育数字化 媒介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中的“大师资”:意蕴、梗阻及建设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良虎 吴满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101,共7页
阐明“大师资”内在意涵为何,具有怎样的价值意蕴,推进其建设存在哪些梗阻以及破解方案如何等问题,是优化“大思政课”实践转化的前置议题。在“大思政课”中,“大师资”是由多源专兼职教师构成的育人有机体,是“大思政课”的核心要素... 阐明“大师资”内在意涵为何,具有怎样的价值意蕴,推进其建设存在哪些梗阻以及破解方案如何等问题,是优化“大思政课”实践转化的前置议题。在“大思政课”中,“大师资”是由多源专兼职教师构成的育人有机体,是“大思政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大师资”体系建设,还面临职能定位不甚清晰、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现实壁障。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配齐建强一支职能清晰的“大师资”队伍、搭建多元协同的“大师资”工作平台、提升其“一主多辅”的育人能力,以此驱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师资” 意蕴 梗阻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基本意涵、逻辑理据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面协同发展,需与现实结合并善用之。本研究基于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理据、协同理论的内在性理据、系统观念的实践性理据等多维视角,揭明了“大思政课”何以为能的逻辑图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在课堂与社会的平衡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再造,善用“大课堂”;在专职与兼职的并行中实现师资水平的提升,培养“大师资”;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育人空间的重塑,搭建“大平台”;在守正与创新的共容中走向制度体系的规范,维系“大保障”,最终实现“大思政课”理念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基本意涵 逻辑理据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理念提升和机制建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家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命题,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从拓展“大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命题,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从拓展“大资源”、构建“大体系”、探索“大手段”、融入“大时空”等方面理解“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促进“大思政课”教学理念从线性教学转向立体教学、从静态教学转向动态教学、从单一评价转向综合评价等方面提升,同时建立“大思政课”建设素材和教学过程的集显、甄选、嵌合和反馈机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内涵 理念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五维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梅纪萍 周建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大思政课”概念高度契合“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进作用。长期以来,“三全育人”存在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割裂、育人有效供给与学生多样需求的失衡、育人面向全体与分类精准施策的矛盾等问题。通过构... “大思政课”概念高度契合“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进作用。长期以来,“三全育人”存在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割裂、育人有效供给与学生多样需求的失衡、育人面向全体与分类精准施策的矛盾等问题。通过构建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队伍育人”五个维度相协同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三全育人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汪长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当前,科学家精神在高等教育场域的实践样态与理论样态之间出现功能性偏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不畅、弱化科学家精神育人力度,内涵揭示话语质感不够、降低科学家精神理论深度,思政课教学方式不够鲜活、影响科学... 当前,科学家精神在高等教育场域的实践样态与理论样态之间出现功能性偏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不畅、弱化科学家精神育人力度,内涵揭示话语质感不够、降低科学家精神理论深度,思政课教学方式不够鲜活、影响科学家精神融入效度等问题。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背景下,破解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元分裂现象,有赖强化“大思政课”载体与教育功能,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力探索与实践。科学家精神融入科学素养教育、培养“三种思维”,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扣好“人生首扣”,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砥砺“青春之我”,融入科研诚信教育、筑牢道德底线,融入科技实践教育、做到知行相济,是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目标,成为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场域和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域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强 金维民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145,共5页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分析,当前,“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存在协同育人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沟通信息的不对称性、动力保障的不稳定性、制度设计的不系统性等现实问...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分析,当前,“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存在协同育人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沟通信息的不对称性、动力保障的不稳定性、制度设计的不系统性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促进多主体达成共识、整合多元化有效资源、探索多中心领导结构、完善多层面制度设计等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更好地发挥“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作用,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协同育人 协同治理理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利、理、力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晨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1,共5页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在现实维度上体现为明确大使命,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呈现了思政课改革...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在现实维度上体现为明确大使命,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呈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之利;在理论维度上表现为讲述大道理,从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把握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方位;在实践维度上要求为构建大格局,从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大思政课专兼队伍建设、探索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汇聚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时代之利 理论方位 建设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辩证思维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钊 邓靖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进行考察,“大思政课”是一门具有联系性、发展性、系统性内在属性的课程。要辩证地把握“大思政课”内蕴的特定关系:“小”与“大”...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进行考察,“大思政课”是一门具有联系性、发展性、系统性内在属性的课程。要辩证地把握“大思政课”内蕴的特定关系:“小”与“大”,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变”与“不变”,课程形式创新与培养目标坚守的统一;“知”与“行”,“大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要以联系观汇聚磅礴力量,筑牢“大思政课”育人根基;以发展观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大思政课”向上向前;以系统观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辩证思维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