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Metallogenesis of Daolundab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Inner Mongolia
1
作者 PAN Xiao-fei1,HOU Zeng-qian1,WANG Shuo2,TONG Ying1,XUE Huai-min1,ZHOU Xi-wen1,XIE Yu-ling3(1.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2.Inner Mongolia Geological Prospecting Limited Company,010020,China 3.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tonlogy Beijing,Beijing 100029,China)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6-87,共2页
1 Geology Daolundab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occurs in West Ujimqin Banner,the Xilin Gol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along the west side of South part of Daxinganling ore belt,whose tectonic position just lies at the... 1 Geology Daolundab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occurs in West Ujimqin Banner,the Xilin Gol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along the west side of South part of Daxinganling ore belt,whose tectonic position just lies at the junction of Siberian Block in the south part,North China Block in the north and Songliao block in the east.The Daolundab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hosted by the Lower Proterozoic Baoyintu group of 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Pt1by),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of sandy slate(P2l),and the Hercynian Qianjinchang pluton of biotite gra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metallogenesis of Daolundab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ner Mongolia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结构和化学成分标型对铁多金属成矿作用制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运康 杨东 +4 位作者 林淞 康志宏 何昕悦 唐昆 王永彬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9-692,共24页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结合其现代元素和同位素分析进展,系统梳理其在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具体包括:(1)磁铁矿的Re-Os、Ar-Ar和U-Th-He定年,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成矿年龄;(2)磁铁矿的Co/Ni比值、REEs含量、O-Fe-Ti同位素组成,可以较好地限定成矿物质来源;(3)磁铁矿的Eu异常、Ti/V比值、Cr含量及Fe同位素组成,可以有效地限定成矿的氧逸度;(4)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Ti、Al、V、Ga、Mn、Zn)、比值及组合((Al+Mn)-(Ti+V)),可以很好地限定成矿的温度;(5)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合,可以对判断矿床的类型提供一定的指示。然而,磁铁矿存在形成温度区间较大、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元素赋存状态不清等问题,使得部分成矿作用的限制存在误差,有待分析方法革新和数据处理优化,以期强化成矿年代学、物质来源示踪、物化条件限制和矿床类型判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微量元素 同位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锂辉石伟晶岩的识别及其地质特征分析
3
作者 赵向英 刘小驰 +4 位作者 邢璐遥 李雪震 赵俊兴 胡方泱 吴福元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00-3018,共19页
本研究聚焦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首次发现的锂辉石伟晶岩原位露头,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室内岩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分析以及同位素定年等方法,对该伟晶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锂辉石伟晶岩脉近水平产出于告乌岩体北部的曲清塘附近,海拔... 本研究聚焦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首次发现的锂辉石伟晶岩原位露头,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室内岩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分析以及同位素定年等方法,对该伟晶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锂辉石伟晶岩脉近水平产出于告乌岩体北部的曲清塘附近,海拔在3650~3931m之间,出露宽度不等,大多锂辉石颜色以无色透明、灰白色为主,具有较好的柱状晶型,粒度整体变化较大,且未出现明显内部分带结构;矿物组成包括钠长石、正长石、石英、白云母以及锂辉石、透锂长石、绿柱石、锡石、铌钽铁矿等锂-铍-铌-钽-锡稀有金属矿物,其中锂辉石分布较不均匀,含量在2%~25%之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锂辉石伟晶岩具有高硅强过铝富碱、贫钙铁镁磷的特点,并表现出富集Rb、Cs、Ta、Hf,亏损Sr、Th、Eu、Ti等元素的特征,其中稀有金属元素Li、Rb、Cs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6017×10^(-6)、2517×10^(-6)和819×10^(-6);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明显负Eu异常的四分组效应,均表明亚东地区岩浆分异演化程度高。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亚东锂辉石伟晶岩独居石^(208)Pb/^(232)Th年龄可分为21Ma和18~17Ma两个阶段,在^(207)Pb/^(206)Pb-238 U/^(206)Pb的Tera-Wasserburg谐和图中获得锡石的下交点年龄为18~16Ma;不含锂辉石伟晶岩样品获得的独居石^(208)Pb/^(232)Th年龄均在22~21Ma之间。亚东地区锂辉石产状多样,存在粗大长柱状锂辉石与针状锂辉石。成矿伟晶岩的产出明显受藏南拆离系的控制,呈NW-SE向展布,与亚东剪切带延伸方向一致,沿亚东剪切带间断式出露,其形成过程与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周期相一致,产出特征与琼嘉岗(普士拉)锂辉石伟晶岩和嘎波锂辉石伟晶岩等具有相似性,进一步反映了喜马拉雅带的锂成矿作用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亚东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为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研究与锂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有助于理解构造-岩浆活动与稀有金属成矿的耦合关系,同时为今后在喜马拉雅带内寻找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亚东地区 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锂辉石伟晶岩 藏南拆离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意义
4
作者 班美娟 王雷 +5 位作者 毛景文 朱恩异 文一卓 张海旭 张永宁 郭润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7,I0007,I0008,共22页
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在老矿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铷(铌、钽)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以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已圈定出三个方向7个铷矿体,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区不同方向代表性... 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在老矿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铷(铌、钽)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以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已圈定出三个方向7个铷矿体,但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仍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区不同方向代表性岩体(NE向乌鸦山岩体、NW向风吹罗带岩体和长城岭岩体、近SN向塘下垄岩体)开展构造‒蚀变分带、岩石地球化学和岩相学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矿区内铷矿体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为花岗斑岩型铷多金属矿床提出找矿方向。矿区内花岗斑岩体均具有高分异、全岩铷矿化的特点,其中NW向风吹罗带隐伏岩体Rb含量最高(1090~1900μg/g,平均1410μg/g),云母是主要的富铷矿物;矿区内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及次级构造发育地段控制了花岗斑岩型铷矿的分布,隐伏岩体顶部的蚀变花岗斑岩是富铷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与铷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岩体顶部绢英岩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次生白云母化蚀变对铷等稀有金属矿化富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花岗斑岩型铷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为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拓宽了铷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岭矿区 花岗斑岩 矿床地质特征 稀有金属 成矿规律 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的成矿作用与研究展望
5
作者 袁彭 徐林刚 +3 位作者 闫浩 付雪瑞 孙凯 周天霁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5-1026,共22页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在空间上分布于扬子地台北缘的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东南缘的江南成矿带。本文在简述现代海洋钡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基础上,总结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地质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条成矿...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在空间上分布于扬子地台北缘的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东南缘的江南成矿带。本文在简述现代海洋钡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基础上,总结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地质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条成矿带在含矿建造、矿石组构、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认为两条成矿带的重晶石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并沉积于相似的古海洋环境中。寒武纪早期扬子地台周缘海水中较高的生产力,导致了Ba的富集,进而为重晶石的大规模矿化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盆地中缺氧的海水限制了重晶石的沉积,SO_(4)^(2-)来源和浓度是制约华南重晶石沉积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成岩作用不仅导致了Ba的迁移、富集和再结晶,也可能是秦岭-大巴山成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的矿化分带重要控制因素;相对重晶石矿,毒重石矿中有机质降解程度高,CO_(3)^(2-)可能来自于甲烷厌氧的氧化作用。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在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热液喷流和冷泉活动对重晶石和毒重石矿形成的贡献、海洋生产力的水平、SO2-4的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等。针对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可通过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江南成矿带的精细对比研究工作,利用微区原位Sr-S-O-C同位素以及显微矿物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约束Ba的物质来源,精细刻画重晶石的沉积-成岩过程。结合Ba同位素,可进一步探讨Ba的富集机制与早寒武世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 毒重石矿 早寒武世 成矿规律 古海洋环境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信江盆地肖家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启示
6
作者 李余亮 张万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7,共12页
为研究南方红盆砂岩型铀矿床成因,以信江盆地肖家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显微镜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开展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肖家铀矿床严格受上白垩统河口组红层中的灰色层(褪色蚀变带)及断层、背斜... 为研究南方红盆砂岩型铀矿床成因,以信江盆地肖家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显微镜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开展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肖家铀矿床严格受上白垩统河口组红层中的灰色层(褪色蚀变带)及断层、背斜构造控制,伴生的围岩蚀变有高岭石化、迪开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为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矿化岩石中K_(2)O含量与Na_(2)O、Ca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Fe_(2)O_(3)含量与K_(2)O、Na_(2)O、CaO含量呈弱负相关,U含量与FeO含量呈负相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随着U含量增高,Re、Mo、Se、V含量有增高趋势,而Th、Ta、Zr、Ce含量呈降低趋势,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肖家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盆地深部下白垩统冷水坞组暗色泥岩,铀镭平衡偏铀,成矿时代较新。该矿床是由深部地层流体在新构造期渗出成矿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新构造渗出成矿 华南信江红盆 肖家砂岩型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地质特征与矿产资源成因及深部找矿预测
7
作者 宋小军 曾道国 +9 位作者 金中国 巩鑫 姜伟 郑明泓 周文龙 杜蔺 苏永虎 杨志忠 付桥林 李光春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806,共21页
贵州北部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为二叠系下统大竹园组(P_(1)d),其岩矿石组合主要由黏土岩、铝质岩、铝土矿组成,是受多期次构造旋回运动制约下母岩或原岩在特定古气候、古纬度、古地理、古水文等成岩成矿条件下经风化剥蚀... 贵州北部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为二叠系下统大竹园组(P_(1)d),其岩矿石组合主要由黏土岩、铝质岩、铝土矿组成,是受多期次构造旋回运动制约下母岩或原岩在特定古气候、古纬度、古地理、古水文等成岩成矿条件下经风化剥蚀-搬运迁移、暴露淋滤-破碎簸选、沉积改造-后期表生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该含铝岩系遵循一定的层序组合,反映了矿物组成、化学组分及沉积相等内在本质的变化特征。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中铝(Al)、锂(Li)、稀土(REE)富集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表现为铝土矿、锂、稀土等矿产资源在含铝岩系中可以同体伴生,也可以异体共生;铝土矿主要富集于含铝岩系中上部,常见致密状、鲕状、碎屑状、土状或半土状等4种矿石自然类型;Li主要富集于含铝岩系中上部致密状铝质岩或略高于边界品位的致密状铝土矿之中;REE主要富集于含铝岩系下部及底部铁质黏土岩之中。根据含铝岩系地质特征、矿产资源特征及成因等综合分析,本文划分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理环境为黔中-黔北古陆-近海平原-滨海湿地-道真海湾,认为道真海湾最利于寻找锂资源,滨海湿地最利于寻找铝土矿,近海平原一定程度不利于地质找矿;根据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古地理环境、可供下一步勘查优缺点、代表性矿床密集程度及规模等条件分析,本文圈定Ⅰ类深部找矿预测区4个、Ⅱ类深部找矿预测区1个、Ⅲ类深部找矿预测区1个,并确定主攻矿种,提出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岩系 铝土矿 锂资源 关键金属资源 矿产资源成因 深部找矿预测 务正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瑞忠 高伟 +3 位作者 付山岭 苏文超 彭建堂 毕献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8,共13页
陆内成矿机制是全球性科学难题。华南陆块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成矿作用远离活动大陆边缘,形成西部金锑铅锌低温成矿省和东部钨锡多金属高温成矿省,是研究陆内成矿的理想场所。因为空间上的分离,两个成矿省长期被认为是互为独立的体系。研... 陆内成矿机制是全球性科学难题。华南陆块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成矿作用远离活动大陆边缘,形成西部金锑铅锌低温成矿省和东部钨锡多金属高温成矿省,是研究陆内成矿的理想场所。因为空间上的分离,两个成矿省长期被认为是互为独立的体系。研究发现,西部低温成矿(230~200 Ma、160~130 Ma)与东部高温成矿时代一致并显示类似的地球化学指纹,印支期陆内造山和燕山期软流圈上涌是其共有成矿驱动机制,两个成矿省是具有成因联系的整体,共同构成面状展布的巨型多金属陆内成矿区;成矿后华南从西向东剥蚀程度的增强控制了目前近地表矿西部低温、东部高温的空间分布格局,低温成矿省东部区域的深部可能存在高温钨锡多金属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位于陆内岩石圈先存薄弱区、陆壳供给矿源、高低温矿并重、成矿面状展布从而明显区别于板块边缘成矿机制的华南陆内成矿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陆块 高温成矿省 低温成矿省 陆内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唯 应元灿 +2 位作者 柳加俊 杨帆 蒋少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性岩系统中铌和稀土的初始富集一般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地幔源区稀土和稀有金属、碱金属和挥发分的富集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单斜辉石等早期岩浆矿物的高度分离结晶导致残余碱性岩浆中铌和稀土的进一步富集,结晶铌和稀土矿物;碳酸岩中铌矿物结晶有堆晶岩成因和交代成因两种机制。大多数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铌-稀土矿床均经历了热液蚀变,岩浆铌矿物被原地蚀变成热液铌矿物;而碳酸岩-碱性岩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轻重稀土在热液过程中均可被溶解迁移再沉淀为稀土矿物。包括物理富集、化学富集和/或生物富集过程在内的地表风化过程可进一步提升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的品位;在碱性硅酸岩体系中,少数矿床通过物理富集提升铌和稀土品位,而大多数矿床的风化会导致稀土矿物的分解形成一些不易被经济利用的次生稀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碱性岩 铌矿床 稀土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同位素分馏机理以及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坦 汤庆艳 +5 位作者 杨皓辰 黎卓明 张燕 刘玮 赵驰 王晓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4-1051,共18页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包含了大量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与其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铁作为直接参与成矿的元素,其同位素组成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反演成矿过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C-ICP-MS的出现与发展,...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包含了大量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与其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铁作为直接参与成矿的元素,其同位素组成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反演成矿过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C-ICP-MS的出现与发展,诸多学者对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及相关的岩浆矿床开展了一系列铁同位素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总结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及成矿作用中铁同位素的组成,探讨了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中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研究表明不同地质储库的铁同位素组成不同,其中球粒陨石代表地球最初始的铁同位素组成,其他岩体均因遭受不同程度的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产生铁同位素分馏。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包括热力学平衡分馏和动力学分馏,在自然界矿物中,Fe3+形成的化学键一般强于Fe2+,因此富Fe3+的矿物相(如磁铁矿)相对于富Fe2+的矿物相(如磁黄铁矿、镍黄铁矿)更富集重同位素。多种动力学过程包括部分熔融、分离结晶、氧化还原过程和扩散等均会导致铁同位素产生动力学分馏。由于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铁同位素在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相关的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和铬铁矿矿床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前景。与其他稳定同位素,如锂、硫、镁、镍同位素等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用来示踪沉积物质的同化作用,反演硫化物熔体冷凝结晶过程和揭示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 FE同位素 分馏行为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浦桑果钴铜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壮 郎兴海 +3 位作者 刘慧 詹宏宇 谭豪 张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77-3093,共17页
位于东特提斯成矿域的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地之一,浦桑果矿床是该成矿带内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大型富钴铜铅锌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早白垩世塔克那组接触带内,成矿作用复杂。闪锌矿是浦桑果矿床... 位于东特提斯成矿域的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地之一,浦桑果矿床是该成矿带内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大型富钴铜铅锌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早白垩世塔克那组接触带内,成矿作用复杂。闪锌矿是浦桑果矿床主成矿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的主要金属硫化物之一,主要发育深棕色~棕褐色的Ⅰ类闪锌矿(SpⅠ)和浅棕色~黄棕色的Ⅱ类闪锌矿(SpⅡ)。本文采用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矿区不同类型的闪锌矿开展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普遍富集Co元素且SpⅠ中Co元素含量明显高于SpⅡ中的Co元素含量,Co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Zn元素(Co^(2+)→Zn^(2+));SpⅠ和SpⅡ均具有富集Fe、Mn、Cd而贫Ga、Ge、In的成分特征,其中Fe、Mn、Cd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而Cu、Ag、Pb、As等元素则主要以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根据不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浦桑果矿床闪锌矿中可能存在Fe^(2+)+Mn^(2+)→2Zn^(2+)、(In^(3+),Sn^(3+))+(Cu^(+),Ag^(+))→2Zn^(2+)、As^(3+)+Ag^(+)→2Zn^(2+)、Pb^(2+)+2As^(3+)+□→4Zn^(2+)(□为晶格空位)等简单和复杂的元素替代机制。结合闪锌矿中Fe、Mn、Ge元素含量和In/Ga、In/Ge、Zn/Cd元素比值与闪锌矿GGIMFis地质温度计的计算结果,指示浦桑果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237~345℃)、低氧逸度、低硫逸度(lgfS_(2)=13.4~-8.3)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铜铅锌矿床 闪锌矿 LA-ICP-MS 成矿作用 浦桑果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铀矿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如意 张熊 +8 位作者 陈擎 李凯旋 陈云杰 冷成彪 邵恒博 陈斌 石煜 龚奇福 李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45,共18页
铀是中国的关键性能源金属和战略矿产资源之一。柴达木盆地与周缘虽然取得了一些铀矿找矿成果,但与之广袤的面积相比仍显不足。在简要介绍柴达木盆地区域铀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该区典型铀矿床(点)特征和主要中酸性岩浆岩的T... 铀是中国的关键性能源金属和战略矿产资源之一。柴达木盆地与周缘虽然取得了一些铀矿找矿成果,但与之广袤的面积相比仍显不足。在简要介绍柴达木盆地区域铀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该区典型铀矿床(点)特征和主要中酸性岩浆岩的Th、U含量及锆石U Pb年龄数据等资料。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铀矿化类型多样、种类齐全,主要为碱性岩(脉)型、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内带、外带、碱交代)型、火山岩型、层间氧化砂岩型、层间氧化油气还原砂岩型等。柴达木盆地与周缘“全位”铀成矿模式涵盖了该区可能存在的16种铀矿化类型。铀成矿时代从加里东晚期(436~401 Ma)直至现代。柴达木盆地北缘、南阿尔金和东昆仑构造带在区域地质演化和铀成矿作用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由于构造带的抬升剥蚀差异,柴北缘富铀岩浆岩和铀矿化保存最好,其次为南阿尔金,最差的是东昆仑构造带。结合盆缘成矿物质(源)、成矿流体场(运)、山前成矿空间(储)、盆内还原障(保)等成矿条件分析,指出柴达木盆地北部以侏罗系为目标层位的层间氧化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有5个,南部和西部以新近系与更新统为目标层位的层间氧化油气还原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有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砂岩型铀矿 找矿方向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晶岩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及稀有金属超常富集成矿机制
13
作者 左达昇 杨可 +5 位作者 魏海珍 王勤 蒋少涌 林和丰 环淳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506,共18页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过冷条件三个因素共同制约。伟晶岩熔体的相态(超临界态)可能在伟晶岩形成和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中扮演重要角色。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程度受到岩浆源区成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与熔体化学成分等因素的控制。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结晶或者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成矿伟晶岩熔体均需要源岩中稀有金属元素预富集。深熔作用产生的低程度、小体积的伟晶岩熔体具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主要通过超临界熔体/流体、岩浆熔体作用、过冷作用实现。超临界熔体/流体发生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再分配和富集;岩浆熔离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选择性分配到富挥发分的熔体中,导致稀有金属元素再次富集;过冷作用降低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的饱和浓度,促进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熔体的化学成分(如挥发分)直接影响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挥发分的富集能够降低熔体黏度,促进岩浆分异结晶过程。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性也控制稀有金属元素在不同相熔体中的分配和富集,显著增加稀有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富集能力,有助于伟晶岩中稀有金属超常富集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结晶动力学 结晶热力学 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研究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6 位作者 郑文宝 林彬 冷秋锋 陈伟 丁帅 宋俊龙 徐云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作用和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由于矿区构造作用和矿化作用具多期次性和复杂性,因而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最为普遍且类型繁多。基于本次矿石组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将矿区成矿期大致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中低温热液成矿期是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铁菱锰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辉锑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和氧化物阶段。最终,确定扎西康锌多金属矿为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 锌多金属矿 矿石组构 成矿期次 成矿阶段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初探 被引量:71
15
作者 谢桂青 胡瑞忠 +1 位作者 赵军红 蒋国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的钨锡铜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燕山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地幔柱的地...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的钨锡铜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燕山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地幔柱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特征综合分析后,初步探讨了地幔柱构造的岩浆作用和成矿制约。本文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不仅可能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浆大爆发,而且可能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岩浆作用 中国 中生代 成矿作用 地球动力学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51
16
作者 陆建军 郭维民 +4 位作者 陈卫锋 蒋少涌 李娟 颜晓蓉 徐兆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57-1864,共8页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 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冬瓜山铜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221
17
作者 华仁民 陈培荣 +4 位作者 张文兰 姚军明 林锦富 张展适 顾晟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304,共14页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 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 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 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减薄,地幔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 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 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 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 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花岗岩类 成矿作用 燕山期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被引量:598
18
作者 张旗 王焰 +4 位作者 钱青 杨进辉 王元龙 赵太平 郭光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6-244,共9页
埃达克岩是一套中酸性的火成岩 ,以亏损 HREE和无负铕异常为特征 ,表明其形成深度很大 ,源区有石榴石残留。中国东部燕山期有许多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形成环境却与消减作用无关。因此 ,本文将埃达克岩分为 O型... 埃达克岩是一套中酸性的火成岩 ,以亏损 HREE和无负铕异常为特征 ,表明其形成深度很大 ,源区有石榴石残留。中国东部燕山期有许多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形成环境却与消减作用无关。因此 ,本文将埃达克岩分为 O型和 C型两类 :O型埃达克岩富 Na,其成因与板块的消减作用有关 ;C型埃达克岩富 K (大部分仍然是钠质的 ,少数为钾质的 ) ,可能是玄武岩浆底侵到加厚的陆壳 (>5 0 km )底部导致的下地壳麻粒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C型埃达克岩对解释中国东部燕山期许多地质现象是有启发的。由于 C型埃达克岩保存了下地壳的许多印记 ,因此 ,还可以利用 C型埃达克岩来反演下地壳的组成 ,探讨与下地壳及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燕山期 埃达克岩 下地壳 构造意义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酸性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70
19
作者 邓军 侯增谦 +3 位作者 莫宣学 杨立强 王庆飞 王长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叠加改造,完好地记录了超级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可谓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典型缩影。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复杂的成矿演化,主要表现为:①在构造转换阶段,于元古代刚性基底基础上发育大量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独特的金属组合(Sn-Cu,Sn-Pb-Zn,Fe-Cu等);②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伴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连续发育于陆缘裂谷(Cu)→初始洋盆(Cu-Zn)→大洋岛弧(Cu-Zn-Pb)→弧间裂谷或弧后盆地(Pb-Zn-Ag)→弧-陆碰撞裂陷盆地(Cu-Pb-Zn)等阶段及诸环境;③特提斯阶段的岛弧型斑岩Cu矿被碰撞造山阶段的大陆型斑岩Cu矿所取代;④世界级规模的金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在新生代碰撞造山期"爆发式"产生。尽管已有的研究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三江特提斯域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成矿面貌,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①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叠加、增生汇聚、碰撞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精准时限及内在关联;②地质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③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对矿集区形成和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制约作用;④典型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物质结构与矿床成因类型;⑤成矿系统发育机制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机理。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导致三江复合造山带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复合造山 构造体制转换 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花岗伟晶岩的基本地质矿化特征 被引量:81
20
作者 卢欣祥 祝朝辉 +3 位作者 谷德敏 张画眠 吴梅 吴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共10页
伟晶岩是一种特殊的火成岩类,东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分布区和稀有金属成矿区之一,这里广泛发育各种类型花岗伟晶岩,并形成4个大的花岗伟晶岩脉密集区。岩石化学、稀土配分和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的花岗岩与伟晶岩具有一... 伟晶岩是一种特殊的火成岩类,东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分布区和稀有金属成矿区之一,这里广泛发育各种类型花岗伟晶岩,并形成4个大的花岗伟晶岩脉密集区。岩石化学、稀土配分和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的花岗岩与伟晶岩具有一致或相似的特点。其粗大的矿物组成,表明伟晶岩中富含挥发份并且是在封闭条件较好的地壳中深部形成的,是地壳深部过程的记录和区域侵蚀深度较大的标志。各种类型的花岗伟晶岩具特征的结构、成分和矿化分带现象,反映出深部透岩浆流体的成矿作用。东秦岭花岗伟晶岩受秦岭造山带主造山阶段的加里东期板块俯冲碰撞的影响,是同一板块俯冲碰撞构造体制下由花岗岩母岩浆分异、演化的结果。东秦岭花岗伟晶岩分布面积大、类型全、分异演化强烈、矿化普遍,是我国寻找花岗伟晶岩型稀有元素矿产、铀矿和部分宝石资源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成矿作用 板块构造 岩浆演化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