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三重锈带”为“四新突破”东北“加力振兴论”探讨
1
作者 常修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2020年出版的«中国东北转型通论»基础上,针对原提出的“三重锈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东北“加力振兴论”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变“三重锈带”为“四新突破”的主张.其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加力振兴首先往体制上“加”... 在2020年出版的«中国东北转型通论»基础上,针对原提出的“三重锈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东北“加力振兴论”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变“三重锈带”为“四新突破”的主张.其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加力振兴首先往体制上“加”———切实推进东北体制的“基因再造”,真正构建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针对“结构锈带”,建议以“四拓”(即“拓需”“拓数”“拓区”“拓绿”)为基本思路,着力开拓创新四方面经济结构;加力振兴往开放上“加力”———以“向北开放”为契机,把东北打造成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前沿”;针对“文明方式锈带”,以培育新时代文明为战略取向,在东北切实促进中外文明包容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三重锈带”说 加力振兴论 四新突破 “基因”再造 向北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输水明渠水工建筑物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习刚正 肖新宗 +2 位作者 张屹哲 贾海燕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时间尺度上,调查区水温、溶解氧(DO)、pH、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态高锰酸盐指数(DCOD_(Mn))、颗粒态高锰酸盐指数(PCOD_(Mn))、总氮(TN)、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和颗粒态总磷(PTP)等指标季节差异显著(p<0.05),颗粒态总氮(PTN)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调查渠段水温、pH、DO、COD_(Mn)和DCOD_(Mn)等指标沿程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②夏季倒虹吸/渡槽等水工建筑物出口端PCOD_(Mn)显著高于入口端(p<0.05),春、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退水闸处pH显著高于输水渠道(p<0.05),夏季和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大型输水明渠水质变化规律、优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工建筑物 输水明渠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电投北露天煤矿智能矿山建设进展
3
作者 刘树栋 石践 +2 位作者 李忠飞 孙艳辉 任凤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智能矿山作为现代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矿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矿山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 智能矿山作为现代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矿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矿山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结合当前矿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指出了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矿山建设和发展现状的研究总结了智能矿山建设的主要技术应用和取得的成就,重点以北露天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基本情况和建设方案,并以矿山基础设施、生产系统、安全系统和低碳矿山四个方面为线索阐述了北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进展。北露天煤矿以“低碳化、清洁化、智慧化”作为矿山转型的发展方向,以智慧矿山、安全矿山和低碳矿山为发展目标,以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矿山高质量发展,为露天煤矿提供了智能矿山的建设方案,为促进我国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北露天煤矿 建设进展 智能化改造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华北的教育学人:1978—1999(一)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共14页
改革开放之后,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是全国教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地。华北教育学人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龙头,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 改革开放之后,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是全国教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地。华北教育学人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龙头,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骨干,在几乎所有教育学科领域都位于全国前列,或处于领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人 华北地区 群像学人 教育学术史 改革开放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闸门间歇关闭水力响应特性
5
作者 雷毓灵 崔巍 +3 位作者 王磊 丁志楠 穆祥鹏 陈文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5,共9页
为减小闸门关闭引发的水位壅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磁河闸至沙河北闸之间的渠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明渠非恒定渐变流仿真模型,比较分次间歇关闸与一次连续关闸,以及不同闸门间歇方案对闸前壅水峰值、水力振荡稳定时间的影响。研... 为减小闸门关闭引发的水位壅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磁河闸至沙河北闸之间的渠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明渠非恒定渐变流仿真模型,比较分次间歇关闸与一次连续关闸,以及不同闸门间歇方案对闸前壅水峰值、水力振荡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次间歇关闸可带来更低的闸前壅水水位和更短的水力振荡稳定时间;设置1次间歇相较于多次间歇可减小闸前壅水峰值,将间歇开始时刻设置在上游降水波即将传播至闸前的时刻、设置间歇时长略小于关闸总时间的1/2均可有效降低闸前壅水峰值,缩短稳定时间。闸门分次间歇关闭水力响应特性与水波运动规律紧密关联,合理设置间歇有助于在应急调控阶段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水力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闸门分次间歇关闭 水力振荡 应急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照日格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8,共8页
把内蒙古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 把内蒙古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支点,加快构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内蒙古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的堵点和卡点亟待解决、循环流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协调运行机制仍需健全、产业结构有待加快优化等问题与挑战。要建设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一带一路”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开放扇形件支座的加工工艺分析
7
作者 葛朋 周益星 +1 位作者 李成龙 邓晓春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3,共4页
针对半开放扇形件加工周期长、在三轴数控铣床翻面次数多且拼装复杂、外圆?40f7无法通过车床常规加工完成等问题,通过分析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采用快速进给、四轴加工方案、涨开心轴和特制专用车刀,解决了该半开放扇形件的加工难题,使... 针对半开放扇形件加工周期长、在三轴数控铣床翻面次数多且拼装复杂、外圆?40f7无法通过车床常规加工完成等问题,通过分析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采用快速进给、四轴加工方案、涨开心轴和特制专用车刀,解决了该半开放扇形件的加工难题,使加工效率得到提升,缩短了加工周期,保证零件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进给 四轴方案 半开放精度外圆 涨开心轴 特制车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构建完备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的策略
8
作者 毛文耀 刘少华 王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9-102,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南水北调中线稳定、优质水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新形势下完备的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研究立足“增源挖潜扩能”的中线后续总体思路...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南水北调中线稳定、优质水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新形势下完备的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研究立足“增源挖潜扩能”的中线后续总体思路,结合中线调蓄工程体系建设,以及数字孪生赋能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 增源挖潜扩能 调蓄工程体系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4
9
作者 闫义 夏斌 +3 位作者 林舸 刘宝明 阎贫 李忠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61,共9页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西部裂陷活动及海侵时间明显早于东部,裂陷中心由西向东呈雁列式扩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裂陷活动应是东亚陆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延续,始新世中、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导致裂陷中心南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是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方向顺时针旋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生代 南海 北缘 构造演化 构造-岩浆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 顺时针旋转 相互作用 形成演化 沉积盆地 特征分析 早始新世 晚白垩世 板块俯冲 碰撞效应 欧亚板块 裂陷 旋转性 中生代 太平洋 活动 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洪亮 张勋 +2 位作者 徐宝生 王明彦 汤振明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206-212,共7页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E,南部渔场范围为41°~42°N、150°~151°E,南部渔场的分布范围小于北部渔场.②秋刀鱼的生产以11月份生产最好,平均日产量达22.7t,其中最高日产量为60.42t;8月份的秋刀鱼生产最差,平均日产量为2.95t,与2003年的12.05 t反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受到渔场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鱼发位置偏至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的缘故.③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平均日放网次数达7.6次,最高1天放网次数达到16次,而最高网次产量为11.05t.④秋刀鱼渔获组成以中小型鱼为主,占80%以上,除7月份渔获中特大型秋刀鱼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余月份很少有特大级秋刀鱼.⑤在相近的渔场位置,秋刀鱼个体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鱼体呈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北太平洋 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隆尧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徐继山 彭建兵 +4 位作者 马学军 马润勇 杨旭东 封绍武 安海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隆尧地裂缝在华北地区是典型表生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了潜蚀、塌陷、张裂、错断、龟裂等地质灾害,而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揭示其成因,本文利用地质调查、监测与测量、槽探、物理勘探等方法,主要... 隆尧地裂缝在华北地区是典型表生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了潜蚀、塌陷、张裂、错断、龟裂等地质灾害,而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揭示其成因,本文利用地质调查、监测与测量、槽探、物理勘探等方法,主要研究了隆尧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平面、剖面、深部、活动4个方面,总结了地裂缝的发育规律,最后从孕裂环境、启裂条件、破裂过程等3个方面对其成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隆尧地裂缝出露于十余个村镇达30km,分别向NWW、NEE方向延伸,与隆尧断裂高度一致;其活动时间具有周期特征,可分为开启-闭合-缓变-骤变等4个时期。(2)隆尧地裂缝受控于隆尧断裂,区域内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构造地貌等条件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孕裂环境。孕裂过程经历了应力积累、破碎带形成2个时期。(3)断裂活动是开裂的动力基础,地下水抽采、地表水入渗是开裂的重要因素。(4)隆尧地裂缝的开裂过程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性。从目前的勘察和研究情况来看,隆尧地裂缝活动正处于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隆尧断裂 华北地块 孕裂环境 启裂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北太平洋CFCs分布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亮 徐永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806,共9页
利用一个开边界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CFCs的吸收和分布.模式计算了CFC_11海气界面通量及其在海洋中的输运和再分布,考察了开边界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沿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影响.打开南边界可以... 利用一个开边界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CFCs的吸收和分布.模式计算了CFC_11海气界面通量及其在海洋中的输运和再分布,考察了开边界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沿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影响.打开南边界可以很好地改善赤道以南海区的CFC_11模拟.增加沿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137°E和165°E断面模拟的高CFC_11水向南、向下输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有明显增大,能很好地改善西北太平洋的模拟结果.西北太平洋是CFC_11的一个重要的汇区,此外在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流区还存在一个小的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CS 北太平洋 海盆尺度 环流模型 开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内边界长距离输水明渠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成 傅旭东 王光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6-20,共5页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通常具有输水线路长、沿程过水建筑物类型和数量多的特点。节制闸、分水口及倒虹吸、渡槽等建筑物与水流的复杂作用,造成了长距离输水明渠非恒定流模拟的困难。建立了复杂内边界长距离输水明渠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通常具有输水线路长、沿程过水建筑物类型和数量多的特点。节制闸、分水口及倒虹吸、渡槽等建筑物与水流的复杂作用,造成了长距离输水明渠非恒定流模拟的困难。建立了复杂内边界长距离输水明渠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模型定义和模化了节制闸、倒虹吸和多孔并联渡槽等3种类型的内边界条件,实现了对输水明渠水力过渡过程中水位、流量大幅度变化的无间断连续模拟。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全线和单个闸门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多内边界复杂输水渠道的水力响应过程,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等跨流域大型明渠输水工程的模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非恒定流 数学模型 内边界 明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拓展至滦河流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勇 何凡 +4 位作者 何国华 路培艺 曲军霖 汪勇 王庆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于滦河流域水系统健康状态演变态势,提出将南水北调工程与引滦工程统筹考虑,优化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协同保障南水北调受水区和滦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构想,并具体提出以天津市水资源安全作为前提条件,以水量、水资源调蓄能力、水价3... 基于滦河流域水系统健康状态演变态势,提出将南水北调工程与引滦工程统筹考虑,优化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协同保障南水北调受水区和滦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构想,并具体提出以天津市水资源安全作为前提条件,以水量、水资源调蓄能力、水价3个方面作为关键支撑,分3步调整引滦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步骤设想。将滦河流域纳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不需要新增工程措施,就可以将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向北延伸到滦河流域,最大程度缓解滦河流域严重水问题,实现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水系统健康状态 南水北调工程 引滦工程 效益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亮 徐永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300,共9页
采用Stevens开边界条件,将一个闭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改造成开边界模式,对20°S以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系统模拟。考察了开边界和不同等密面扩散系数对北太平洋环流和温盐结构的影响。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太平洋大尺度环流特征,... 采用Stevens开边界条件,将一个闭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改造成开边界模式,对20°S以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系统模拟。考察了开边界和不同等密面扩散系数对北太平洋环流和温盐结构的影响。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太平洋大尺度环流特征,模拟出了表层赤道流系(包括北赤道流、黑潮和北太平流)以及对应的顺时针环流,同时还较好地反映了温盐场的基本分布特征。从年平均的纬向平均温度和盐度的断面分布可以看出,温跃层深度呈“W”型分布,在亚极地海区有一个梯度比较大的盐度锋区。南边界打开后使得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温度和盐度更低,低盐水舌加深和向南延伸加强,更加接近观测值。增加沿等密面扩散系数后得到的中层水强度更大,尤其是34.6等盐线更接近观测资料。质量输运流函数分布表明,赤道两边各有一个翻转区,亚极地地区也存在一个浅的翻转区,打开南边界可以消除因为闭边界存在产生的假的下沉流,这些都为将来进行示踪物模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盆尺度 环流模式 开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运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丹 郑良 +1 位作者 李硕 史国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1,共4页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运行风险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明渠工程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了基于直觉模糊集理论的多属性评价模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给出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最后利用得分函数和TOP...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运行风险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明渠工程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了基于直觉模糊集理论的多属性评价模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给出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最后利用得分函数和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风险等级。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潮河段工程风险评价为例,验证了该风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明渠 直觉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 被引量:18
17
作者 练继建 王旭 +1 位作者 刘婵玉 马超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典型明渠段为例,开展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研究.采取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闭闸调控方式和闭闸时间条件下渠段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探讨了污染云团峰值输移距离和纵向长度计算方法,... 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典型明渠段为例,开展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研究.采取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闭闸调控方式和闭闸时间条件下渠段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探讨了污染云团峰值输移距离和纵向长度计算方法,推导得出了将污染云团控制在事故渠段内的应急闭闸时间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方案,并结合案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通过对比明渠输水工程各渠段的最大水流传播时间和将污染云团控制在事故渠段内的闭闸时间来确定闭闸调控时间,从而同步实现降低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和控制污染物范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输水工程 突发水污染事件 应急调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面蒸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鹏 刘小莽 +1 位作者 刘璐 董剑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3-649,723,共8页
基于Penman方法和水库水域面积估算丹江口水库2000—2020年的蒸发损失变化,采用气象要素去趋势方法定量解析不同气象要素(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蒸发趋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库区的气温、净辐射和风速均呈显著(... 基于Penman方法和水库水域面积估算丹江口水库2000—2020年的蒸发损失变化,采用气象要素去趋势方法定量解析不同气象要素(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蒸发趋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库区的气温、净辐射和风速均呈显著(p<0.05)上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呈不显著(p>0.05)下降趋势,水域面积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后);水库多年平均蒸发损失量为2.6亿m^(3)/a,占规划年调水量(95亿m^(3)/a)的2.7%;水库年蒸发损失量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趋势值为0.034亿m^(3)/a;在4个气象要素中,净辐射变化对水库年蒸发趋势的贡献度最大(72.0%),其次为温度(23.6%)、相对湿度(2.7%)和风速(1.7%)。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水资源 丹江口 南水北调 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下沉期防护方案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艳丽 何波 +2 位作者 饶锡保 陈云 徐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7,共6页
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的整体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对无地下防护墙(方案1)、地下防护墙入土深度50 m(方案2)及入土深度55 m(方案3)3种不同防护措施下沉井的下沉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 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的整体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对无地下防护墙(方案1)、地下防护墙入土深度50 m(方案2)及入土深度55 m(方案3)3种不同防护措施下沉井的下沉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3种方案下沉井动态施工过程中沉井结构和周围地基土体的应力和变形特征,评价了不同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合适的地下防护墙入土深度提供了依据,并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案下,沉井结构和周围地基土体的应力变形随开挖步骤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入土深度越深,沉井及周围土体的变形相对减小而应力变化不大,但程度有限。防护墙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治沉井下沉过程中出现的翻砂等不利情况,因此地下防护墙的入土深度需穿过砂层,沉井下沉翻砂时切断砂源,减少防护墙外地面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北锚碇 沉井基础 地下防护墙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原子弹^(14)C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储敏 李阳春 徐永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1,共7页
利用一个开边界的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原子弹14C的分布和吸收。为了考察开边界与闭边界模式的不同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应地做了一个闭边界实验和开边界的两组不同等密度面扩散... 利用一个开边界的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原子弹14C的分布和吸收。为了考察开边界与闭边界模式的不同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应地做了一个闭边界实验和开边界的两组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实验。结果表明,打开南边界改善了赤道以南海区的模拟结果,增大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强度增大,相应地在165°E等断面模拟的含高浓度原子弹14C的海水向南、向下输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有比较明显的加强,改善了模式的模拟结果,证明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可以改善模式的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在副热带海区原子弹14C水柱总量的梯度由西向东的观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弹 ^14C 北太平洋 海盆尺度环流模式 开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