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信息融合赋能下矿井底板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再斌 晏俊生 +6 位作者 王江宏 高耀全 杨辉 白宝军 鲁晶津 王宏伟 王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背景】矿井水害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在实景三维建设、煤矿智能化不断推进的行业背景下,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底板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为例,详细阐述在时空信息赋能下... 【背景】矿井水害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在实景三维建设、煤矿智能化不断推进的行业背景下,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底板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为例,详细阐述在时空信息赋能下,通过透明地质模型提升工作面回采周期内的矿井水害防治能力。【结果和结论】梳理了矿井水害防治过程中的时空信息与时空智能基本概念,并将水害防治过程分为超前预测预报、采前隐患探查、采中水害治理以及治后实时监测4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水害时空探测方法、时空配准同步以及时空信息赋能模式,建立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的矿井水害全过程防治体系。具体而言,在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及动态更新的基础上,利用微震监测、随采地震探测等装备提高预测预报频次及准确性,通过定向钻探、三维地震勘探精确圈定工作面底板异常区边界,结合井上定向长钻孔靶向治理,辅以孔中瞬变电磁以及孔间电阻率法对隐患异常区域进行循环注浆工程,治理完成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将微震监测以及孔间电阻率法相结合,动态监测工作面底板导水裂隙发育、富水性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将各阶段水害时空信息与透明地质模型相融合,能够形成二三维一体化的矿井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从而为唐家会煤矿底板奥灰防治水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实景三维建设 智能地质保障 底板奥灰水害 水害时空探测 内蒙古唐家会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雷达变形监测预警与风险管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洪梁 苗朝 田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3-2300,共8页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结果显示,万源露天煤矿边坡涉及反向、横向、顺向岩质采场边坡和排土场土质边坡,其变形破坏模式分别为拉裂-倾倒、楔形体破坏、滑移-弯曲和蠕滑(-拉裂)。在采动、爆破、降雨或不合理堆砌等因素影响下,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边坡无盲区监测,在矿山采场东北和西南侧稳定基岩处各安装边坡雷达一套,将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蓝(<3 mm/h)、黄(3~8 mm/h)、橙(8~15 mm/h)、红(>15 mm/h)4个等级;结合矿山企业组织架构,构建了从边坡雷达变形监测数据-预警模型-预警平台-风险管控的边坡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区域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提供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 雷达 监测预警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经验关系
3
作者 王桂林 刘芳 +14 位作者 王韬 翟浩 舒雷 贾彦杰 韩晓雷 周煊超 魏建民 郭伟 苏日亚 赵艳红 张茜 尚立坚 贾昕晔 吴卫远 戴怡茹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利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爆破资料,开展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了避免矿山地震台网地震仪在长期观测中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放大倍数等参数出现错误,开展同址台站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修订参数。实测结果显... 利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爆破资料,开展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了避免矿山地震台网地震仪在长期观测中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放大倍数等参数出现错误,开展同址台站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修订参数。实测结果显示,同址两台站记录到的爆破波形特征非常一致;使用矿山地震台网资料,采用5 km以内的地方性震级M_(L)的量规函数,测定了2023年5-8月4次爆破的地方性震级M_(L);联合使用矿山台网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到的44次爆破的数据,采用正交回归方法,得到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M_(L)与炸药量Y之间的经验公式为:M_(L)=3.15lg Y-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岱沟露天煤矿 抛掷爆破 地方性震级 炸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温度下煤系泥岩动态力学特性及微观破裂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连英 吴鹏 +2 位作者 李明 郑亚东 李兵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2-204,共13页
我国露天煤矿普遍存在老窑采空区,区域内煤层自燃发火将对周围岩体的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爆破冲击载荷是诱发煤火燃烧区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极易造成工作帮台阶崩塌、火灾等安全事故,对露天煤矿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露天煤矿普遍存在老窑采空区,区域内煤层自燃发火将对周围岩体的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爆破冲击载荷是诱发煤火燃烧区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极易造成工作帮台阶崩塌、火灾等安全事故,对露天煤矿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实时温度下煤系泥岩动态力学特性及微观破裂机制研究,对露天煤矿工作帮台阶及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自主研制的高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H-SHPB)试验装置,开展常温(25℃)和实时温度100、200、300、400、500℃条件下煤系泥岩试样动态压缩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组分测试试验,对煤系泥岩动态力学特性及宏细观断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系泥岩动态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固定应变率下,动态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5~200℃温度区间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00℃温度区间呈单调降低趋势;煤系泥岩破坏程度与应变率呈正相关,但其随温度增加表现为明显的区间效应;随应变率增加,煤系泥岩破坏后断口形貌逐渐由剪切断裂形貌向拉伸断裂形貌转化,且在高应变率下,钠长石和正长石晶粒骨架的破坏模式由沿晶破坏逐渐转变为穿晶破坏模式,这是煤系泥岩破坏程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温度对煤系泥岩的影响可分为2个阶段,25~200℃下煤系泥岩内部黏土矿物受热膨胀,填补骨架颗粒与黏土矿物间的空隙,使煤系泥岩整体更为密实,其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强化作用;200~500℃下煤系泥岩受高温热应力影响,内部裂隙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导致其整体强度降低,破坏程度逐渐增加,表现为劣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煤火燃烧区 实时温度 动态力学特性 微观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德力格尔 赵宇 李媛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同时,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跟踪监测了2019—2023年间技术集成体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坡面重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区有显著提升(P<0.05),且逐年向周边原生草原土壤值接近;(2)各坡面平均植被覆盖率由2019年的30.44%,上升至2023年的95.02%,植物多样性平均较对照区有明显的提升;(3)2023年坡面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含水量值12.65%),显著高于对照区的6.3%(P<0.05),但显著低于周边原生草原土壤的33.3%(P<0.05).集成化生态修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可为高寒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本土化、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高寒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高陡边坡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露天煤矿粉尘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田冬梅 汪嘉运 +1 位作者 渠炜钰 姚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1-263,共13页
露天煤矿产生的粉尘不仅是大气主要污染物,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探明并揭示夏季露天煤矿坑内的气象环境和粉尘分布规律,进一步为露天煤矿粉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定点布控监测,采集夏季时露天... 露天煤矿产生的粉尘不仅是大气主要污染物,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探明并揭示夏季露天煤矿坑内的气象环境和粉尘分布规律,进一步为露天煤矿粉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定点布控监测,采集夏季时露天煤矿坑内的粉尘质量浓度、风速、空气湿度、温度、气压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粉尘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使用Fluent软件对矿坑内粉尘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时风速与空气湿度是对粉尘质量浓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风速较低时,受风回流和涡流影响,粉尘积聚形成粉尘云团,此时矿坑内粉尘质量浓度较高;随着风速增大,矿坑口处的粉尘团逐渐向带状过渡,并逐渐减少,使矿坑内粉尘质量浓度降低。在空气湿度较低时,粉尘较为干燥,电铲及运输车辆工作时产生大量扬尘,此时矿坑内粉尘质量浓度较高;当空气湿度增大时,粉尘先吸水增重,部分粉尘会先行沉降,使粉尘质量浓度降低;随着空气湿度继续增大,其余粉尘和水会在矿坑内形成水雾空间,使连续不间断的生产性粉尘不能逸出矿坑,导致粉尘质量浓度大幅升高;此时若继续增大空气湿度,粉尘会不断吸附水分并与其他粉尘颗粒聚合,增大粉尘的质量与粒径,使粉尘颗粒沉降,最终导致粉尘质量浓度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煤矿粉尘防治和开采环保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粉尘污染 气象因子 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采区高产能露天煤矿工作线布置及发展方式优化
7
作者 赵景昌 王瀚澍 +2 位作者 侯鹏 白润才 任仕豪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62,共18页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原煤产量规模等的影响,建立了以年剥离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作线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确定了经济合理工作线长度为1620~2315 m。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矿现有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和设备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了当工作线年平均推进度控制在400~515.25 m时,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生产能力的工作线长度为1820 m。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设计工作线形态,提出了3种满足工作线长度要求与年推进度限制的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方案,构建了基于各方案平均生产剥采比、剥离加权平均运距、原煤加权平均运距、剥离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原煤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和平均最大推进度等6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赋权法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方案二与理想解贴近度最高,能够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采区变窄条件下以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35 Mt/a的原煤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窄采区 高产能 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 蒙特卡洛方法 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卡车无人驾驶道路设施设计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赵红泽 丁震 +4 位作者 赵光辉 贾海钰 魏振瀚 王炳印 郭锦桦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保障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在露天煤矿的顺利运行,根据现场调研和参考现有标准,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道路开展了研究。在分析传统露天煤矿道路的特点基础上,结合无人驾驶对道路的特殊要求,从道路几何线形、车道设置、标志标识、路面、安全挡墙和停车区域管理、路侧感知系统7个方面提出了适应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的道路设计。同时,根据无人驾驶的车-路-云一体化理念,提出了路侧感知通讯系统要求及建设内容,研究了无人驾驶卡车测试场的道路设施标准化设计,为促进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道路设施设计 测试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潜在滑体受限空间下三维稳定性算法研究
9
作者 王东 邢晓宇 +3 位作者 尹立 王守功 孔令伟 孟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向划分单元微条柱,分析微条柱在滑体与坡顶线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运用等效思想,将每行微条柱的力学效应叠加,等效到滑体主滑线上的微条柱,对应获得主滑线条柱底界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建立限制滑体边界的三维稳定性等效算法,并进行工程应用,设计回采煤炭资源。结果表明:含弱层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为切层-顺层组合滑动,潜在滑面的空间形态为近似椭球面与倾斜平面的组合;边坡三维稳定性系数随着潜在滑体走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呈现近似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潜在滑体受限空间条件下,计算多种滑坡模式的边坡稳定性,不同边坡角对应的三维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二维稳定性系数;实际设计回采深部煤台阶时,随着+843m平盘宽度不断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减小,当局部边坡角为25.58°时,刚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要求。相较于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受三维夹持支挡效应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可为该类边坡安全评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横采工艺 深部压煤 边坡稳定性 三维支挡效应 等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激光雷达运动畸变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慧 李敏超 +3 位作者 崔丽珍 马宝良 张清宇 潘冰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露天煤矿环境的精确定位导航技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在露天煤矿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露天煤矿环境的精确定位导航技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在露天煤矿中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露天煤矿道路周围环境特征点较少,且环境退化严重,SLAM技术需要根据稀疏的特征点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难度较大。此外,由于斜坡和道路不平,传感器易产生抖动,导致机器人运行时的运动畸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对传感器外部参数进行重新标定,采用惯导和激光雷达融合的方式,以增强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特征点匹配方式,直接对激光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点云降采样提取。通过在算法前端对预处理后的激光点云数据添加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匹配提取出关键帧点云X,再结合惯导数据对点云信息进行畸变校正形成点云P,再次通过迭代最近点配准X和P。此外,后端采用因子图加入了回环检测提高约束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算法在露天煤矿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建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完整的建图效果,未产生明显的畸变。侧壁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在露天煤矿环境下的鲁棒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三维激光雷达 同步定位和建图 运动畸变 点云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沉降下内蒙古露天矿复垦草本植物光合特性与生长响应
11
作者 吴桐 杨卓 +3 位作者 周国驰 王克锋 裴明泽 田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071-8084,共14页
探究粉尘沉降对内蒙露天煤矿典型复垦草本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选定扎哈淖尔露天矿复垦区为试验样地,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燕麦草三种典型复垦先锋种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控制试验,探究长期粉尘沉降环境下三种植物的群落生长与光合特性变化... 探究粉尘沉降对内蒙露天煤矿典型复垦草本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选定扎哈淖尔露天矿复垦区为试验样地,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燕麦草三种典型复垦先锋种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控制试验,探究长期粉尘沉降环境下三种植物的群落生长与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1)粉尘沉降限制了三种草本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导致三种植物光合特征参数(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不同程度降低,且蒙尘时间越长,植物光合速率越低,对植物有机物累积的限制程度越高,其中沙打旺限制作用最明显;(2)不同蒙尘时长下三种植物光合曲线光饱和点基本一致,燕麦草的光补偿点略高于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燕麦草,但在相同蒙尘时长下,燕麦草的生物累积量、净同化量及固碳释氧量明显高于紫花苜蓿及沙打旺;(3)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对光强适应范围更广,具备更大的光合潜力,燕麦草在弱光合状态下的固碳能力与有机生产力更强。紫花苜蓿在粉尘沉降逆境条件下群落生长竞争力突出,而燕麦草在粉尘沉降环境下植被群落间生长竞争不具优势。研究结果为内蒙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及基于植被修复的碳中和调控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沉降 内蒙露天煤矿 草本植物 光合固碳 群落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区“四水”资源转化关系与立体储存利用模式
12
作者 陈天赐 徐智敏 +6 位作者 孙亚军 方杰 王强民 熊小锋 朱宇豪 逯梓晗 万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14,共12页
【背景】我国露天煤矿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炭资源的露天开采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开采产生的大量矿坑涌水往往造成矿区影响范围内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同时矿坑水无法高效储存和矿区区域用... 【背景】我国露天煤矿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炭资源的露天开采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开采产生的大量矿坑涌水往往造成矿区影响范围内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同时矿坑水无法高效储存和矿区区域用水紧缺形成冲突。【方法】以蒙东某典型大水露天矿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取样、钻孔监测、室内水化学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重点查明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矿坑水的“四水”水量构成、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相互转化关系,并构建露天矿区“四水”资源立体储存与综合调配利用体系。【结果和结论】(1)研究区地下水、矿坑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区域地下水资源受露天开采影响的流失量达3081.2万m^(3)/a,地下水降落漏斗平均面积为15.26km^(2),降落漏斗半径约为1.88km,在同时考虑区域大气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的特点情况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可超40亿m^(3)/a。(2)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5种矿坑水立体储存模式:地表蓄水、坑底和边帮蓄水、排土场重构生态含水层储水、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储水及煤层底板深部基岩含水层储水。(3)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四水”资源的水质、水量特征以及各部门的用水需求,提出“四水”资源5种联合调配利用途径:矿区的生产和生态用水、矿区周边的生活、工农业和生态用水;在构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四水”调配模型的基础上,形成露天矿区“四水-五储-五用”立体储存与综合调配利用体系。(4)结合“四水”调配模型运算结果,提出研究区以利用矿山疏排地下水为水源、以东帮截水帷幕外第四系回注储水(365万m^(3)/a)为核心、以坑底和边帮动态蓄水(20万m^(3))的矿区地下水资源保护思路,模拟墙外第四系水位抬升过程和最大水位抬升为1.54m,可有效减小露天开采导致的地下水资源流失量、促进区域地下水位的回升。研究结果对露天矿坑水高效储存保护和调配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四水”转化 矿坑水立体储存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保护 蒙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露天煤矿不同复垦修复方式对土壤环境及其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13
作者 赵磊 刘梓莹 +3 位作者 高志伟 胡雪峰 贾美清 张国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露天煤矿中复垦修复对土壤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选取未受干扰的原生植被区作为对照,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从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 为了探究露天煤矿中复垦修复对土壤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选取未受干扰的原生植被区作为对照,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从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微生物功能特性等多维度系统评价了绿化间作修复和矿坑覆土自然修复的生态效应.结果显示:(1)绿化间作修复在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矿坑覆土自然修复的数值,绿化间作修复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效果更为突出;(2)两种复垦方式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趋势,Nitrososphaera、Thermoleophilum、Novosphingobium和Polaromonas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差异属;(3)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限制露天煤矿复垦修复效果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之,绿化间作修复和矿坑覆土自然修复方式均改善了矿区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以及微生物功能特性,达到了预期修复目标,其中绿化间作修复的综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露天煤矿 复垦修复 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富有 曹占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平台的功能、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将智能测绘、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与露天采矿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穿爆采运排”智能化、无人化运行管控新模式,实现了露天煤矿快速精准作业,大幅提高了矿山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梅露天煤矿 设计施工一体化 协同管控平台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防沙带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水资源保护利用关键技术与途径
15
作者 方杰 徐智敏 +4 位作者 程伟 逯梓晗 赵勇强 朱宇豪 陈天赐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6,共15页
【背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该区域露天矿的规模化开发,开采扰动愈发强烈,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矛盾等问题... 【背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该区域露天矿的规模化开发,开采扰动愈发强烈,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创建露天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以突破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的技术难题。【方法和结果】以北方防沙带为研究区、北方防沙带露天煤矿为研究主体,查明区域内露天矿分布情况,揭示典型蒙东、蒙西、疆北区的露天矿区降水量、蒸发量、含水介质、涌水量、水质等区域性水文地质特征;研发了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凝结水及矿坑水的多水源保护关键技术,形成以矿坑水资源“地表蓄水池-第四系含水层回灌-地下水库”多级储水模式、地表水截蓄、大气凝结水高效捕获利用、帷幕注浆为主的地下水源头控制与露天矿区人工重构生态含水层等为核心的露天矿区水资源立体保护技术;研究了矿坑水的高悬浮物处理技术、低成本规模化处理技术以及新型露天矿区生态精准灌溉技术。【结论】创建立体式、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可复制的北方防沙带露天煤矿水资源保护与处理利用模式,形成主动、系统的地上/下水资源保、储、用技术集成体系,解决北方防沙带干旱少雨条件为主的矿区生态修复难题,为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多级储水 立体保护技术 水资源利用 矿坑水处理 灌溉利用 北方防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地质的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研究
16
作者 王蛟 付恩三 +3 位作者 潘飞 胡健男 全占鑫 冯兰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针对当前露天煤矿境界内三维地质模型不清晰给露天煤矿生产计划编制、边坡稳定性分析、露天煤矿境界圈定以及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模拟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利用露天煤矿钻孔成果数据、煤层顶底板数据、无人机影像数据、水文地质等数... 针对当前露天煤矿境界内三维地质模型不清晰给露天煤矿生产计划编制、边坡稳定性分析、露天煤矿境界圈定以及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模拟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利用露天煤矿钻孔成果数据、煤层顶底板数据、无人机影像数据、水文地质等数据,结合地质写实、生产计划现状等数据,采用距离幂次反比等地质空间数据插值算法模型、地质模型构建方法模型,实现对露天煤矿地表至煤层底板地质模型、水体模型、地质构造模型的透明化构建,为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提供有效的地质数据支撑。应用表明,扎尼河露天煤矿以构建透明地质模型为依托编制10 a的生产进度计划,为煤矿生产发展和剥采比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透明地质 全生命周期 生产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采装环节减尘技术研究
17
作者 赵鑫璐 张江石 +1 位作者 陈鑫洋 佟林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79,共6页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爆堆采装作业粉尘污染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快速渗透效果的抑尘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渗透性能测试优化配方,确定最佳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性聚氨酯0.10%、黄原胶0.02%、聚乙二醇(PEG-1500)0.06%、快渗T 0.50%。将抑...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爆堆采装作业粉尘污染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快速渗透效果的抑尘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渗透性能测试优化配方,确定最佳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性聚氨酯0.10%、黄原胶0.02%、聚乙二醇(PEG-1500)0.06%、快渗T 0.50%。将抑尘剂在现场应用,并分别进行了含水率测试、粉尘浓度监测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抑尘剂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减尘效果,相同喷洒量下对比喷洒纯水,水分流失量减少26.7%,减尘量增加了14.5%。扬尘量随着抑尘剂溶液喷洒量的增大而减小,结合成本分析,确定爆堆每10 m区域喷洒15 t抑尘剂溶液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装作业 抑尘剂 减尘技术 渗透性能 爆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倾斜内排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18
作者 赵建疆 曹兰柱 +1 位作者 马文哲 买吾拉尼江·莫合特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为研究露天矿倾斜煤层下横采内排追踪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法,以准东露天矿首采区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基于内排空... 为研究露天矿倾斜煤层下横采内排追踪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法,以准东露天矿首采区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基于内排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工程条件,建立排土线布置的数学表达式,确定采场和内排土场工作线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区东帮边坡稳定性与追踪距离、边坡角呈负相关,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为50 m,内排工作线布置方向为22°;与内排土场工作线与采场工作线平行发展方案相比,安全与经济效益提升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煤矿内排追踪压帮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横采内排 边坡稳定性 追踪距离 排土线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陶学伟 韩铁良 +3 位作者 努尔木合买提·库马尔 郑宁宁 李园园 刘光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1,共8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时间长、维修知识不易传承等问题,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兴技术手段,构建了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整体架构,从数据处理与治理、知识抽取到维修知识库的构建3个部分进行分析,系统功能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时间长、维修知识不易传承等问题,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兴技术手段,构建了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整体架构,从数据处理与治理、知识抽取到维修知识库的构建3个部分进行分析,系统功能涵盖设备模型构建、数据查询、故障诊断、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智能推送、维修管理以及诊断报告生成8个模块。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露天煤矿设备维修效率和设备故障诊断准确度,还可以提升对设备维修人员的知识培训效率,提升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系统的投用可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80%,预计节约设备维修成本约50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产设备维修 知识库 知识图谱 智能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储扬静 张衡 +1 位作者 汤玲 侯晓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0,130,共8页
针对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匮乏、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处理动态知识存在局限等问题,提出一种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基于“头实体−关系−尾实体−时间戳”的描述模型,指出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就是边... 针对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匮乏、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处理动态知识存在局限等问题,提出一种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基于“头实体−关系−尾实体−时间戳”的描述模型,指出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就是边坡失稳事故、事故应急预案、边坡监测数据、边坡风险识别方法4类本体的概念及关系在时间顺序上的形式化表达。首先基于专家先验知识、文献资料等建立模式层,分析边坡失稳事故、事故应急预案、边坡监测数据、边坡风险识别方法4类本体概念的抽象定义及概念间的语义关联关系,进行知识图谱概念的框架搭建。然后基于知识图谱框架,从专业文献、监测数据等海量数据中进行知识抽取,对冗余实体进行知识融合,实现实体匹配,基于图数据库进行知识存储,最终完成露天煤矿边坡安全的实体节点、节点属性、节点关系的数据层构建。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具备可行性,能够完整表达露天煤矿实体概念及实体间的联系,在进行边坡安全事故搜索时,能够发现关联的边坡监测数据、风险识别方法及应急预案知识,为露天煤矿处理边坡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安全 时序知识图谱 动态知识图谱 实体抽取 知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