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煤矿边坡雷达变形监测预警与风险管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洪梁 苗朝 田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3-2300,共8页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结果显示,万源露天煤矿边坡涉及反向、横向、顺向岩质采场边坡和排土场土质边坡,其变形破坏模式分别为拉裂-倾倒、楔形体破坏、滑移-弯曲和蠕滑(-拉裂)。在采动、爆破、降雨或不合理堆砌等因素影响下,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边坡无盲区监测,在矿山采场东北和西南侧稳定基岩处各安装边坡雷达一套,将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蓝(<3 mm/h)、黄(3~8 mm/h)、橙(8~15 mm/h)、红(>15 mm/h)4个等级;结合矿山企业组织架构,构建了从边坡雷达变形监测数据-预警模型-预警平台-风险管控的边坡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区域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提供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 雷达 监测预警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经验关系
2
作者 王桂林 刘芳 +14 位作者 王韬 翟浩 舒雷 贾彦杰 韩晓雷 周煊超 魏建民 郭伟 苏日亚 赵艳红 张茜 尚立坚 贾昕晔 吴卫远 戴怡茹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利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爆破资料,开展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了避免矿山地震台网地震仪在长期观测中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放大倍数等参数出现错误,开展同址台站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修订参数。实测结果显... 利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爆破资料,开展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了避免矿山地震台网地震仪在长期观测中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放大倍数等参数出现错误,开展同址台站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修订参数。实测结果显示,同址两台站记录到的爆破波形特征非常一致;使用矿山地震台网资料,采用5 km以内的地方性震级M_(L)的量规函数,测定了2023年5-8月4次爆破的地方性震级M_(L);联合使用矿山台网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到的44次爆破的数据,采用正交回归方法,得到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M_(L)与炸药量Y之间的经验公式为:M_(L)=3.15lg Y-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岱沟露天煤矿 抛掷爆破 地方性震级 炸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德力格尔 赵宇 李媛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同时,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跟踪监测了2019—2023年间技术集成体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坡面重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区有显著提升(P<0.05),且逐年向周边原生草原土壤值接近;(2)各坡面平均植被覆盖率由2019年的30.44%,上升至2023年的95.02%,植物多样性平均较对照区有明显的提升;(3)2023年坡面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含水量值12.65%),显著高于对照区的6.3%(P<0.05),但显著低于周边原生草原土壤的33.3%(P<0.05).集成化生态修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可为高寒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本土化、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高寒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高陡边坡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采区高产能露天煤矿工作线布置及发展方式优化
4
作者 赵景昌 王瀚澍 +2 位作者 侯鹏 白润才 任仕豪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62,共18页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原煤产量规模等的影响,建立了以年剥离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作线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确定了经济合理工作线长度为1620~2315 m。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矿现有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和设备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了当工作线年平均推进度控制在400~515.25 m时,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生产能力的工作线长度为1820 m。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设计工作线形态,提出了3种满足工作线长度要求与年推进度限制的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方案,构建了基于各方案平均生产剥采比、剥离加权平均运距、原煤加权平均运距、剥离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原煤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和平均最大推进度等6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赋权法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方案二与理想解贴近度最高,能够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采区变窄条件下以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35 Mt/a的原煤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窄采区 高产能 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 蒙特卡洛方法 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卡车无人驾驶道路设施设计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赵红泽 丁震 +4 位作者 赵光辉 贾海钰 魏振瀚 王炳印 郭锦桦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保障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在露天煤矿的顺利运行,根据现场调研和参考现有标准,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道路开展了研究。在分析传统露天煤矿道路的特点基础上,结合无人驾驶对道路的特殊要求,从道路几何线形、车道设置、标志标识、路面、安全挡墙和停车区域管理、路侧感知系统7个方面提出了适应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的道路设计。同时,根据无人驾驶的车-路-云一体化理念,提出了路侧感知通讯系统要求及建设内容,研究了无人驾驶卡车测试场的道路设施标准化设计,为促进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道路设施设计 测试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潜在滑体受限空间下三维稳定性算法研究
6
作者 王东 邢晓宇 +3 位作者 尹立 王守功 孔令伟 孟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向划分单元微条柱,分析微条柱在滑体与坡顶线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运用等效思想,将每行微条柱的力学效应叠加,等效到滑体主滑线上的微条柱,对应获得主滑线条柱底界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建立限制滑体边界的三维稳定性等效算法,并进行工程应用,设计回采煤炭资源。结果表明:含弱层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为切层-顺层组合滑动,潜在滑面的空间形态为近似椭球面与倾斜平面的组合;边坡三维稳定性系数随着潜在滑体走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呈现近似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潜在滑体受限空间条件下,计算多种滑坡模式的边坡稳定性,不同边坡角对应的三维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二维稳定性系数;实际设计回采深部煤台阶时,随着+843m平盘宽度不断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减小,当局部边坡角为25.58°时,刚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要求。相较于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受三维夹持支挡效应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可为该类边坡安全评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横采工艺 深部压煤 边坡稳定性 三维支挡效应 等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露天煤矿不同复垦修复方式对土壤环境及其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赵磊 刘梓莹 +3 位作者 高志伟 胡雪峰 贾美清 张国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露天煤矿中复垦修复对土壤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选取未受干扰的原生植被区作为对照,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从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 为了探究露天煤矿中复垦修复对土壤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选取未受干扰的原生植被区作为对照,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从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微生物功能特性等多维度系统评价了绿化间作修复和矿坑覆土自然修复的生态效应.结果显示:(1)绿化间作修复在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矿坑覆土自然修复的数值,绿化间作修复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效果更为突出;(2)两种复垦方式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趋势,Nitrososphaera、Thermoleophilum、Novosphingobium和Polaromonas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差异属;(3)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限制露天煤矿复垦修复效果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之,绿化间作修复和矿坑覆土自然修复方式均改善了矿区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以及微生物功能特性,达到了预期修复目标,其中绿化间作修复的综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露天煤矿 复垦修复 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激光雷达运动畸变算法
8
作者 李慧 李敏超 +3 位作者 崔丽珍 马宝良 张清宇 潘冰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露天煤矿环境的精确定位导航技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在露天煤矿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露天煤矿环境的精确定位导航技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在露天煤矿中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露天煤矿道路周围环境特征点较少,且环境退化严重,SLAM技术需要根据稀疏的特征点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难度较大。此外,由于斜坡和道路不平,传感器易产生抖动,导致机器人运行时的运动畸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对传感器外部参数进行重新标定,采用惯导和激光雷达融合的方式,以增强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特征点匹配方式,直接对激光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点云降采样提取。通过在算法前端对预处理后的激光点云数据添加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匹配提取出关键帧点云X,再结合惯导数据对点云信息进行畸变校正形成点云P,再次通过迭代最近点配准X和P。此外,后端采用因子图加入了回环检测提高约束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算法在露天煤矿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建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完整的建图效果,未产生明显的畸变。侧壁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在露天煤矿环境下的鲁棒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三维激光雷达 同步定位和建图 运动畸变 点云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防沙带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水资源保护利用关键技术与途径
9
作者 方杰 徐智敏 +4 位作者 程伟 逯梓晗 赵勇强 朱宇豪 陈天赐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6,共15页
【背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该区域露天矿的规模化开发,开采扰动愈发强烈,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矛盾等问题... 【背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该区域露天矿的规模化开发,开采扰动愈发强烈,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创建露天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以突破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的技术难题。【方法和结果】以北方防沙带为研究区、北方防沙带露天煤矿为研究主体,查明区域内露天矿分布情况,揭示典型蒙东、蒙西、疆北区的露天矿区降水量、蒸发量、含水介质、涌水量、水质等区域性水文地质特征;研发了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凝结水及矿坑水的多水源保护关键技术,形成以矿坑水资源“地表蓄水池-第四系含水层回灌-地下水库”多级储水模式、地表水截蓄、大气凝结水高效捕获利用、帷幕注浆为主的地下水源头控制与露天矿区人工重构生态含水层等为核心的露天矿区水资源立体保护技术;研究了矿坑水的高悬浮物处理技术、低成本规模化处理技术以及新型露天矿区生态精准灌溉技术。【结论】创建立体式、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可复制的北方防沙带露天煤矿水资源保护与处理利用模式,形成主动、系统的地上/下水资源保、储、用技术集成体系,解决北方防沙带干旱少雨条件为主的矿区生态修复难题,为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多级储水 立体保护技术 水资源利用 矿坑水处理 灌溉利用 北方防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富有 曹占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 针对石头梅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对生产计划优化、智能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中随机事件的应对考虑不足,容易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等问题,基于C/S+B/S架构构建了石头梅露天煤矿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平台的功能、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将智能测绘、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与露天采矿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穿爆采运排”智能化、无人化运行管控新模式,实现了露天煤矿快速精准作业,大幅提高了矿山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梅露天煤矿 设计施工一体化 协同管控平台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陶学伟 韩铁良 +3 位作者 努尔木合买提·库马尔 郑宁宁 李园园 刘光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1,共8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时间长、维修知识不易传承等问题,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兴技术手段,构建了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整体架构,从数据处理与治理、知识抽取到维修知识库的构建3个部分进行分析,系统功能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时间长、维修知识不易传承等问题,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兴技术手段,构建了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维修知识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整体架构,从数据处理与治理、知识抽取到维修知识库的构建3个部分进行分析,系统功能涵盖设备模型构建、数据查询、故障诊断、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智能推送、维修管理以及诊断报告生成8个模块。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露天煤矿设备维修效率和设备故障诊断准确度,还可以提升对设备维修人员的知识培训效率,提升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系统的投用可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80%,预计节约设备维修成本约50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产设备维修 知识库 知识图谱 智能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地质的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研究
12
作者 王蛟 付恩三 +3 位作者 潘飞 胡健男 全占鑫 冯兰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针对当前露天煤矿境界内三维地质模型不清晰给露天煤矿生产计划编制、边坡稳定性分析、露天煤矿境界圈定以及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模拟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利用露天煤矿钻孔成果数据、煤层顶底板数据、无人机影像数据、水文地质等数... 针对当前露天煤矿境界内三维地质模型不清晰给露天煤矿生产计划编制、边坡稳定性分析、露天煤矿境界圈定以及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模拟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利用露天煤矿钻孔成果数据、煤层顶底板数据、无人机影像数据、水文地质等数据,结合地质写实、生产计划现状等数据,采用距离幂次反比等地质空间数据插值算法模型、地质模型构建方法模型,实现对露天煤矿地表至煤层底板地质模型、水体模型、地质构造模型的透明化构建,为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提供有效的地质数据支撑。应用表明,扎尼河露天煤矿以构建透明地质模型为依托编制10 a的生产进度计划,为煤矿生产发展和剥采比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透明地质 全生命周期 生产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旭伟 刘强 徐华龙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及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对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集成创新技术实现露天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可视化与高效管理。介绍了露天煤矿三维...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及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对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集成创新技术实现露天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可视化与高效管理。介绍了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整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统一数据中台技术通过标准化、清洗、融合及实时更新机制,有效整合多源异构数据,为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基于实景三维的“一张图”集中监测技术融合倾斜摄影模型轻量化技术、露天煤矿边坡三维监测技术、车辆人员三维监测技术实现了对露天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实时、精准监测;可视化组态集中控制技术将复杂的设备运行监测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化界面,不仅提升了管理者的决策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通过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能够提高煤矿安全管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为露天煤矿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管控平台 数据中台 三维集中监测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倾斜内排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赵建疆 曹兰柱 +1 位作者 马文哲 买吾拉尼江·莫合特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为研究露天矿倾斜煤层下横采内排追踪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法,以准东露天矿首采区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基于内排空... 为研究露天矿倾斜煤层下横采内排追踪压帮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法,以准东露天矿首采区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基于内排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工程条件,建立排土线布置的数学表达式,确定采场和内排土场工作线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区东帮边坡稳定性与追踪距离、边坡角呈负相关,内排压帮的最优追踪距离为50 m,内排工作线布置方向为22°;与内排土场工作线与采场工作线平行发展方案相比,安全与经济效益提升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煤矿内排追踪压帮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横采内排 边坡稳定性 追踪距离 排土线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露天煤矿重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杨卓 盛世博 +2 位作者 辛建宝 刘娜 周国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为研究酒糟、玉米芯和腐殖酸钠3种土壤改良剂对露天煤矿重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扎哈淖尔露天矿剥离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改良剂重构土壤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改良剂条件下土壤养... 为研究酒糟、玉米芯和腐殖酸钠3种土壤改良剂对露天煤矿重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扎哈淖尔露天矿剥离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改良剂重构土壤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改良剂条件下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改良剂条件下的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其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酒糟会显著增大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其中单位质量土壤中酒糟添加量为12.0 g/kg的试验组(C组)为最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高了20.18%、32.10%、13.86%,土壤酶活性变化区间为-16.9%~398.1%。玉米芯是一种较好的矿山剥离物改良剂,其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共4种土壤酶活性提升均有正向影响,促使酶活性提高,玉米芯与酒糟混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4种土壤酶活性。“酒糟12.0 g/kg+玉米芯12.0 g/kg”为最佳的土壤改良剂质量配比,碱解氮含量主要受酶活性影响,土壤在添加酒糟后酶活性主要影响碱解氮含量,在酒糟中加入玉米芯后酶活性主要影响钾元素含量,在酒糟中加入腐殖酸钠后酶活性主要影响速效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剥离物 重构土壤 酒糟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回填技术下排土场土体裂缝的水分蒸发特征
16
作者 毛向荣 曹小平 +3 位作者 吕刚 王诏立 李孟楠 孙琦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究排土场土体裂缝在经过不同回填技术处理后土壤的水分蒸发特征,为排土场土体裂缝的有效治理、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用土取自海州露天矿西排土场表面覆土,通过对土体裂缝进行模拟回填处理,采用... [目的]探究排土场土体裂缝在经过不同回填技术处理后土壤的水分蒸发特征,为排土场土体裂缝的有效治理、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用土取自海州露天矿西排土场表面覆土,通过对土体裂缝进行模拟回填处理,采用室内模拟蒸发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裂缝的日蒸发量在试验中呈现出明显的3阶段蒸发规律,不同回填处理对裂缝的日蒸发量影响较小;随着裂缝宽度增加,裂缝的累积蒸发量变大,经过回填处理可有效减少裂缝累积蒸发量,回填比例为1∶1(处理1)累积蒸发量均为同组裂缝回填下的最小值;裂缝的出现会导致土壤含水率减少,但回填处理能够提高裂缝的含水率,其中回填比例为1∶1(处理1)的含水率均为3组裂缝的最高值,均值达29.74%;裂缝宽度的增加对蒸发失水比也有影响,经过回填处理后能够降低蒸发失水比,且回填比例为1∶1(处理1)在减少蒸发失水比方面表现最佳。[结论]裂缝的存在对裂缝的日蒸发量、累积蒸发量、含水率和蒸发失水比均有影响,且回填比例为1∶1(处理1)在对排土场土体裂缝的水分蒸发研究中表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裂缝 水分蒸发 回填技术 土壤水分 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17
作者 王忠鑫 田凤亮 +7 位作者 孙鑫 郭晓松 黄俊婷 王磊 张忠文 赵广志 宋波 曾祥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能够自主做出合理响应的综合能力,是评价露天煤矿智能化程度最重要的标志。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功能完整性、功能活跃性、系统结构性、数据利用高效性4个维度建立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的主要因素,发现单纯追加投资、扩建系统不能保障智能化能力的成熟,通过科学的规划,尽量采用少的功能来实现智能化建设目标,智能化建设效益将更加显著。从智能化露天煤矿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出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应遵循的减法逻辑、生态逻辑、重构逻辑与自洽逻辑,并给出了未来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001”模式智能化露天煤矿,即移动设备及固定岗位全无人值守(“0人员”)、场景生态全覆盖(“0盲区”)、业务管控一体化(“1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露天煤矿 智能化评价 智能化能力成熟度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滑坡参数反演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18
作者 臧建领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3-98,共6页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下边坡变形、塑性区分布规律及边坡滑移模式,基于分析结果探讨了边坡角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北帮边坡的滑坡区域进行参数反演,得到杂色泥岩的黏聚力为32.46 kPa、内摩擦角20.29°。剖面A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9.3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6.6 m,其拉伸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坡面中上部,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中部,受拉剪破坏的影响较大;剖面B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0.017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0.012 m,其拉伸破坏区较少,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内部。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底板泥岩的顺层剪切-拉裂破坏模式,与现场观测的滑坡失稳现象一致;随着边坡角度的减小,安全系数呈非线性上升趋势,塑性区高度显著降低。当边坡角选取为40°时,安全系数为1.23,塑性区高度为6 m,此时能够有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精确反演了岩体力学参数,并揭示边坡失稳的力学机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岩体参数 数值模拟 FLAC^(3D)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电投北露天煤矿智能矿山建设进展
19
作者 刘树栋 石践 +2 位作者 李忠飞 孙艳辉 任凤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智能矿山作为现代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矿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矿山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 智能矿山作为现代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矿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矿山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结合当前矿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指出了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矿山建设和发展现状的研究总结了智能矿山建设的主要技术应用和取得的成就,重点以北露天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基本情况和建设方案,并以矿山基础设施、生产系统、安全系统和低碳矿山四个方面为线索阐述了北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进展。北露天煤矿以“低碳化、清洁化、智慧化”作为矿山转型的发展方向,以智慧矿山、安全矿山和低碳矿山为发展目标,以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矿山高质量发展,为露天煤矿提供了智能矿山的建设方案,为促进我国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北露天煤矿 建设进展 智能化改造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20
作者 储扬静 张衡 +1 位作者 汤玲 侯晓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0,130,共8页
针对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匮乏、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处理动态知识存在局限等问题,提出一种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基于“头实体−关系−尾实体−时间戳”的描述模型,指出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就是边... 针对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匮乏、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处理动态知识存在局限等问题,提出一种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基于“头实体−关系−尾实体−时间戳”的描述模型,指出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就是边坡失稳事故、事故应急预案、边坡监测数据、边坡风险识别方法4类本体的概念及关系在时间顺序上的形式化表达。首先基于专家先验知识、文献资料等建立模式层,分析边坡失稳事故、事故应急预案、边坡监测数据、边坡风险识别方法4类本体概念的抽象定义及概念间的语义关联关系,进行知识图谱概念的框架搭建。然后基于知识图谱框架,从专业文献、监测数据等海量数据中进行知识抽取,对冗余实体进行知识融合,实现实体匹配,基于图数据库进行知识存储,最终完成露天煤矿边坡安全的实体节点、节点属性、节点关系的数据层构建。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露天煤矿边坡安全时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具备可行性,能够完整表达露天煤矿实体概念及实体间的联系,在进行边坡安全事故搜索时,能够发现关联的边坡监测数据、风险识别方法及应急预案知识,为露天煤矿处理边坡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安全 时序知识图谱 动态知识图谱 实体抽取 知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