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控数据校验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彪 朱德勤 +4 位作者 张硕 于茜 柳飞 杨晓辉 张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以一新建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暗挖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规律,确定变形控制关键区域,布设自动化监测点。将自动化监测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必要时调整数值计算模... 以一新建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暗挖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规律,确定变形控制关键区域,布设自动化监测点。将自动化监测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必要时调整数值计算模型,确保无人工复测数据验证时自动化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确定监测数据可靠后,再对关键工序(如二次注浆等)既有隧道结构进行高频实时自动化监测,及时分析既有隧道变形情况,调整施工参数,从而实现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数据校验 数值模拟 自动化监控 关键工序 施工参数 精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建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5-20,共6页
基于FLAC3D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研究建模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综合隧道开挖过程中盾构机前体与岩土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确定地表沉降和隧道垂直(Z)方向应力;然后,分别模拟去除其中一种因素后的隧道开... 基于FLAC3D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研究建模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综合隧道开挖过程中盾构机前体与岩土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确定地表沉降和隧道垂直(Z)方向应力;然后,分别模拟去除其中一种因素后的隧道开挖过程,并求出相应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垂向应力;最后,基于傅里叶变换对各种情况下的地表沉降量和应力应变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因素对建模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利用FLAC3D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模拟时的影响因子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建模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于对隧道Z向压力影响;另一方面,盾构机推进给作业面土体压力、盾尾灌浆延迟于管片拼装造成的暂时对土体支护力不足、盾构机刀盘转动给作业面土体的扭力等因素对模型解算造成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建模 FLAC3D模拟 傅里叶变换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中坑”盾构吊出井施工技术以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刁志刚 陈钦东 王智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35-344,共10页
为解决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对工程总体筹划的影响,在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调整施工顺序完成超深盾构吊出井施工的问题,在常规浅基坑“坑中坑”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内首个深层排水隧道——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为依... 为解决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对工程总体筹划的影响,在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调整施工顺序完成超深盾构吊出井施工的问题,在常规浅基坑“坑中坑”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内首个深层排水隧道——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为依托,对采用不同施工顺序和方式的2种施工方案(2次“坑中坑”分步完成和一次“坑中坑”一步到位)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这2种方案中的关键工序(小圆井的后扩挖与先扩挖)进行计算模拟。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和监测记录,最终得出结论:1)对于与深层隧道工作井类似的超深基坑的坑中竖井结构形式,采用与浅基坑相反的先小后大和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更加有利;2)采用先建后拆,2次或多次“坑中坑”施工方案优于一步到位、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隧道 深基坑 盾构吊出井 扩挖 施工顺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