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世泽 孙章 +3 位作者 张毅 肖军华 邹亮 伍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学科教育 真问题驱动 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融合背景下学前儿童在线美育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媛 袁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69,共8页
目的 数字技术的融合为线上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美育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美育在线教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并急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更合理的设计有效激发孩子的美育创造力和潜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方... 目的 数字技术的融合为线上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美育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美育在线教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并急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更合理的设计有效激发孩子的美育创造力和潜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方法 分析当前美育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几款下载量较高的产品作为竞品,通过产品分析、用户调研、研究方法的实践,设计出一套符合现阶段学前孩子学习习惯的在线教育模式。结论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已成为儿童美育教育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改善用户的互动体验。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和多种感官体验来推动儿童美育教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儿童美育 线上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玉磊 卢杰 +2 位作者 姜昊 王升星 赵良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还从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入国际人才和课程、强化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对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展望。综上所述,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种子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新农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曲善民 刘香萍 +6 位作者 张冬梅 刘国富 杨伟光 臧辉 李国良 鞠晓峰 曹阳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学科教育首要任务。研究通过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该模式通过导师制及学校自身培育、校研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历练,探索适应当今草业科学与生态修复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三位一体”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平台途径、“导师制”为核心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标的,服务社会,反馈社会,感恩社会,源源不断地塑造创新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导师制 课程 校研企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创、专创、科创”三元融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李丽阳 王景伟 +8 位作者 刘哲 韦人月 王桂华 余丽芸 肖莉杰 于楠楠 盛亚男 张峰 王艳红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63-667,共5页
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如何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立“思创—专创—科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需求。文章主要分析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如何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立“思创—专创—科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需求。文章主要分析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提出“思创—专创—科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创新思政引领育人理念,构建专业课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体系,建立科研协同育人体系,聚力搭建进阶式双创训练平台等方面,探讨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6
作者 梁华刚 梁浩翔 郭玲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209,共4页
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机器视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技术前沿衔接不足、行业需求响应滞后”等突出问题,构建了结合学校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特色的机器视觉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际交通问题为导入,创设良好的应用... 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机器视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技术前沿衔接不足、行业需求响应滞后”等突出问题,构建了结合学校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特色的机器视觉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际交通问题为导入,创设良好的应用实践场景;结合课程实验与学科竞赛,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升应用实践兴趣;通过高层次的前沿技术训练拓展,使学生掌握机器视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研反哺实验教学。通过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学生运用机器视觉知识、人工智能方法思考并解决交通领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本科人才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本科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创新素养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专创”双融合视野下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为例
7
作者 杨林 韦献雅 万群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现代产业学院是现代产业与现代教育的创新性结合,是当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现代产业学院是现代产业与现代教育的创新性结合,是当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机制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食用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产教、专创”双融合框架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机制、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多元主体育人过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举措,助力食用菌产业学院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创融合 产业学院 食用菌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
8
作者 郭晶 高明 宋月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52-155,共4页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问题,在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构建“一三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贯穿、三融合、四路径”的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一贯穿),借助省一流专业及国家和省级各类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三融合”),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实践,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质量反馈”为路径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思想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工农深度融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农业类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机械电子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教育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尹大庆 柴权进 +1 位作者 王品魁 杨柯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132-136,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机械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探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感知到认知、基础到特色、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机械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探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感知到认知、基础到特色、研究到创新的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智慧农业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探讨——以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
10
作者 熊俊涛 葛晓月 +4 位作者 周承卓 江欣璟 李晨瑜 黄佳琪 秦钰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74-282,共9页
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角度出发,围绕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情况、高校农业现代化开设的相关课程、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法的对比分析。根据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经验,... 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角度出发,围绕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情况、高校农业现代化开设的相关课程、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法的对比分析。根据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最后使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专业建设路径,从而给出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建设思路,以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李晓琼 陈俊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资源与设施不足、科研与教学分离等多重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深入探讨“理论+案例”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虚实结合”的强化实践模式、“跨界协同”的拓展延伸途径,以及“产教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机制,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气象学人才,为农林领域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农林类气象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缘何“沉浸”与“浅止”——基于中西部五省县域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苏豪 王晶莹 +1 位作者 白荐楠 李玉顺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乡村教师的现代性专业发展是高质量乡村教育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研修为数字时代乡村教师群体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网络研修实践过程亦面临参与意愿缺位与获得感匮乏的尴尬境地。研究借助推拉理论视角... 乡村教师的现代性专业发展是高质量乡村教育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研修为数字时代乡村教师群体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网络研修实践过程亦面临参与意愿缺位与获得感匮乏的尴尬境地。研究借助推拉理论视角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中西部五省县域的15名乡村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考察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参与的复杂影响因素与深层内在机制,发现乡村教师的网络研修参与受到课程教学改革、线上参与优势、内容适切有用、社群文化影响、考核奖励体系五个推力因素吸引,额外教研需求薄弱、教学任务繁重、平台功能缺陷三个拉力因素排斥,以及教师发展动力、技术适应性两个中间障碍与个人因素影响。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工程的迭代优化与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应用为王,加强乡村数字生态建设;实施主体驱动,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动力;进行乡土重塑,创生县域本土教研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网络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乡村教育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婷 朱玉磊 杨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新农科建设,作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核心改革举措,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农村地区承载着最为艰巨和繁重的历史使命,为... 新农科建设,作为农科类专业教育的核心改革举措,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传统农业教育向现代农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农村地区承载着最为艰巨和繁重的历史使命,为全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对其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农科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他们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该文以新农科建设历程为切入点,阐明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乡村振兴与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分析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与实践建议。该文将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课程体系设计及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立国 陈雪莹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经历了数十年探索,基本形成“少年班”模式、“基地班”模式、“计划”模式和高校“实验班”模式四种类型。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仍面...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经历了数十年探索,基本形成“少年班”模式、“基地班”模式、“计划”模式和高校“实验班”模式四种类型。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仍面临着培养理念亟待转变、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培养机制尚未畅通、培养氛围营造不足等现实挑战。面向未来,需要以高远志向为引领推动培养目标和评价理念转变、以创新潜力为核心促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更新、以成长规律为依据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长链条、以协同参与为手段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推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筑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OCON中的机器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5
作者 孙锐 吴军 +3 位作者 敖三三 高磊 骆德渊 从保强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7,共6页
新工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形式,也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得到了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新工科实践教育的重... 新工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形式,也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得到了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新工科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其重要作用的认可程度也逐步提升。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作为一项综合性、竞技性学科竞赛,契合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中实用化、工程化和创新性等方面要求,得到参赛师生、机器人行业企业及社会层面的广泛认可。文中以ROBOCON大赛指导教师视角,对其特点和相对优势进行分析,剖析ROBOCON在新工科教育中的价值,阐述其对机器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并对赛事相关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教育 ROBOCON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性构建与实践
16
作者 胡穗 常振亚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8,共8页
基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目标离散、场域割裂、研习薄弱、评价粗放和协同不足等突出问题,创新构建了“三维·四能·五化”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空间、主体、内容三维... 基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目标离散、场域割裂、研习薄弱、评价粗放和协同不足等突出问题,创新构建了“三维·四能·五化”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空间、主体、内容三维协同为基础框架,以师德践行力、保育实践力、综合育人力和自主发展力四大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难度进阶化、“三习”环节融通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五化路径实现体系优化。在创新路径方面,提出要以OBE理念引领教学改革,构建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研究成果为地方高校构建科学、系统、前瞻性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本位 融合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炜琳 方梦麟 +4 位作者 蒋铮 张在忠 蔡孟楷 张远萍 谢明欣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索为乡村振兴培养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方法]基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支点,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结果]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有:将创新创业... [目的]探索为乡村振兴培养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方法]基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支点,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结果]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采取全过程育人,加强政策与赛事宣传;设置特色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拓展授课形式,构建“双师”课堂;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整合三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赛促教,借助各类赛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成果孵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构建技术型孵化体系,推进成果转化。[结论]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技术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8
作者 王治俨 刘凯 陈凯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6期193-196,共4页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指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脱节等问题,难以适应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就业市场的日益严峻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优秀人才培养案例,总...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指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脱节等问题,难以适应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就业市场的日益严峻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优秀人才培养案例,总结出可借鉴的专创融合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改革策略:一是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以及打造“专业培养+定向培养+创业实践”三层次课程体系,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路径;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教学-生产-创新”一体化生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向共生发展转变;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从单一技能向全面发展转型。通过这些改革与创新,旨在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技术人才,促进园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专业 产教融合 专创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双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泽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69-271,279,共4页
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解析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以强化育人实效为目的,深入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双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并对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了审视,进而从思创融会、专创融合、赛创融通、产创融聚... 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解析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以强化育人实效为目的,深入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双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并对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了审视,进而从思创融会、专创融合、赛创融通、产创融聚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高等农业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双创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硕贯通的卓越农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
作者 王烁 于守超 牛霄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30-133,共4页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全球农业智能化快速普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及农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构建适应新发展需求的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服务于农林建设的人才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基于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结...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全球农业智能化快速普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及农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构建适应新发展需求的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服务于农林建设的人才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基于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结合卓越农林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革新传统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导师”指导制度等探索并实践基于本硕贯通的卓越农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同类学校的农林类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本硕贯通 创新培养 农林人才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