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顺序统计树类结构的函数式建模及其自动化验证
1
作者 左正康 刘增鑫 +2 位作者 柯雨含 游珍 王昌晶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31-3553,共23页
动态顺序统计树结构是一类融合了动态集合、顺序统计量以及搜索树结构特性的数据结构,支持高效的数据检索操作,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系统、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等领域.然而,当前工作侧重讨论结构不变性,如平衡性,而忽略了功能正确性的讨论.... 动态顺序统计树结构是一类融合了动态集合、顺序统计量以及搜索树结构特性的数据结构,支持高效的数据检索操作,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系统、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等领域.然而,当前工作侧重讨论结构不变性,如平衡性,而忽略了功能正确性的讨论.且现有研究方法主要针对具体的算法程序进行手工推导或交互式机械化验证,缺乏成熟且可靠的通用验证模式,自动化水平较低.为此,设计动态顺序统计搜索树类结构的Isabelle函数式建模框架和自动化验证框架,构建经过验证的通用验证引理库,可以节省开发人员验证代码的时间和成本.基于函数式建模框架,选取不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平衡的二叉搜索树(以红黑树为代表)和平衡的多叉搜索树(以2−3树为代表)作为实例化的案例来展示.借助自动验证框架,多个实例化案例可自动验证,仅需要使用归纳法并调用一次auto方法或使用try命令即可,为复杂数据结构算法功能和结构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顺序统计树 搜索树 函数式建模 自动化验证 Isabelle定理证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环境下改进BIT^(*)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2
作者 王晓军 崔锡杰 李晓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369,共9页
针对批量通知树算法在小样本中搜索路径成功率低、大样本中规划效率低、路径冗余节点多以及无法躲避未知障碍物的问题,提出动态环境批量通知树算法。利用改进批量采样点策略将样本点均匀等间距处理,并改进批量采样点数量以及偏置采样点... 针对批量通知树算法在小样本中搜索路径成功率低、大样本中规划效率低、路径冗余节点多以及无法躲避未知障碍物的问题,提出动态环境批量通知树算法。利用改进批量采样点策略将样本点均匀等间距处理,并改进批量采样点数量以及偏置采样点位置,弥补搜索路径成功率低的缺点;加入惩罚项改进启发式函数,弥补路径规划效率低的缺点;再引入路径拉伸优化减少路径长度以及冗余节点,缩小采样范围。面对未知障碍物,利用反向生长搜索树先验信息提出临时目标点选取策略,并结合改进随机点、转向角以及新节点的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避免重规划路径过分偏离以及不能及时躲避。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动态环境批量通知树算法规划路径成功率和效率更高,路径长度和拐点数更少,躲避未知障碍物性能更高,重规划路径更接近全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通知树算法 反向生长搜索树 批量采样点策略 启发式函数 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 路径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朴树实生苗生长和生理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武 阳雅荧 +5 位作者 龚宁 邹紫薇 王艺 陈保冬 王琼 刘玮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试验材料,接种至古朴树实生苗盆栽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接种后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叶片数量也显著增多;混合接种显著增加了实生苗全株生物量、根尖数量及器官中N、P养分积累量,并能提高实生苗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生成;接种2种菌种均能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实生苗抗性。基于隶属模糊函数综合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知,朴树实生苗促生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为混合接种。该研究结果可为古朴树复壮菌剂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共生 古树复壮 促生效应 隶属模糊函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吴昊宇 马晓燕 +2 位作者 刘建锋 贾子瑞 常二梅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目的]通过了解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功能,为古树树洞腐烂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理测定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100年生健康树洞(JK100)及100、300和700年生腐烂树洞(SD100、SD300和SD700)的微生物群落... [目的]通过了解侧柏古树树洞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功能,为古树树洞腐烂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理测定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100年生健康树洞(JK100)及100、300和700年生腐烂树洞(SD100、SD300和SD700)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代谢功能。[结果]结果表明腐烂树洞组的纤维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并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并随树龄逐渐升高。侧柏古树腐烂树洞中细菌为微生物优势菌群,其次是真菌。腐烂树洞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类丹毒梭菌属和湿地丝菌属;优势种为无害梭菌和嗜盐沼泽丝菌。此外,腐烂树洞样本中细菌界的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和纤维单胞菌属、以及琥珀色放线孢菌和真菌界的微观小盾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腐烂树洞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在侧柏腐烂树洞微生物群落中,上调富集的KEGG level 1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过程”等。KEGG level 3的“过氧化物酶体”、“吞噬体”和“细菌趋化性”等代谢通路在SD300样本中显著上调富集。[结论]侧柏古树腐烂树洞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与健康树洞间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较强的纤维素和果胶降解能力。研究结果为侧柏古树腐烂树洞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关键的微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侧柏 古树 微生物 功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tree和MapReduce的集合相似度自连接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禹洪 吴坤汉 +4 位作者 黄志鸿 冯洋洲 陈欢欢 白鉴聪 明仲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90-2906,共17页
利用集合相似度自连接算法找出一个集合集中所有相似度大于给定阈值的集合对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过滤-验证框架和并行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的集合相似度连接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算法在阈值低时产生较大规模的候选集,导致性能... 利用集合相似度自连接算法找出一个集合集中所有相似度大于给定阈值的集合对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过滤-验证框架和并行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的集合相似度连接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算法在阈值低时产生较大规模的候选集,导致性能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频繁模式树FP-tree及其派生结构FP-tree*将数据压缩在内存中计算集合相似度自连接以减小候选集规模.首先设计并讨论基于现有FP-tree*的集合相似度连接计算及其优缺点,提出遍历效率更高的线性频繁模式树结构模型TELP-tree及基于它的算法TELP-SJ(TELP-tree self join),其包括分别面向构建树和遍历树的2阶段过滤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减小树规模和减少树遍历.然后,设计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分布式算法FastTELP-SJ.最后,基于4组真实应用数据集进行3组性能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astTELP-SJ算法面向高维大规模集合相似度自连接计算时,包括执行时间、内存占用率、磁盘使用量和可扩展性的运行效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度连接 FP树 MAPREDUCE框架 Jaccard函数 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6
作者 李劲 程铭昊 +5 位作者 张溢 刘峰 姜庆虎 叶基荣 陈展 张于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42-4854,共13页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和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优势门类中芽孢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以及土壤真菌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的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5)。(2)功能预测显示微生物功能群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华山松林土壤中化能异养型等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固氮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5);华山松林土壤的植物腐生菌和木材腐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外生菌根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01)。(3)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锐齿槲栎林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数和模块度方面均高于华山松林。(4)Partial Mantel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植物Shannon指数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而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细菌和真菌的功能群最大影响因子是土壤pH(P<0.001);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结果表明,土壤pH可能通过影响速效磷、全氮、有机碳等土壤养分,进而影响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因此,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影响,主要受土壤pH、速效磷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武都区不同树龄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锐 曹永红 +6 位作者 张春回 张晓玮 杜维波 王旭虎 张亚强 王润龙 周晓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花椒叶功能性状和产量性状随树龄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方法探明花椒叶功能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耦合关系。【结果】1)随着树龄增加,花椒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含水率均先增加后减少,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叶组织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叶厚度逐渐增加。2)单株产量随树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0年生最高。3)单株产量主要由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决定,其次由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决定;其中,比叶面积和每果穗小果数为正效应,叶组织密度和干果百粒质量为负效应。4)回归方程:Y=-10.558+0.69X_(1)-0.28X_(2)+0.007X_(3)+1.945X_(4)(方程拟合度为0.930);式中,Y、X_(1)、X_(2)、X_(3)、X_(4)分别代表单株产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结论】大红袍花椒产量性状显著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改善叶功能性状,从而提高花椒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树龄 叶功能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新源野杏树体结构及枝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凌孝波 郭传超 +5 位作者 吴明江 郑凤 王新宇 杨洋 王瑾 刘立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不同海拔的新疆野杏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100~1700 m范围内保持沿海拔升高的连续性设置共12个样地,以每3个样地分布为梯度,分4级海拔研究了新疆野杏树体结构、当年生枝及叶功能性状与海拔...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不同海拔的新疆野杏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100~1700 m范围内保持沿海拔升高的连续性设置共12个样地,以每3个样地分布为梯度,分4级海拔研究了新疆野杏树体结构、当年生枝及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探索其对海拔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200~1350 m海拔分布的新疆野杏种群密度、胸径和冠幅最大,1100~1200 m海拔树体最高,各海拔的野杏林种群密度与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对种群密度与胸径的直接作用分别是最大与最小;随着海拔升高,野杏叶面积、叶长、叶宽、比叶面积逐渐减小,叶厚逐渐增大,1350~1550 m海拔的叶鲜质量与干质量最大,1200~1350 m海拔叶绿素值最大,海拔梯度与叶长、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对叶干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不同海拔的叶功能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异;1100~1200 m海拔野杏当年生枝条最长,1200~1350 m海拔枝条粗度和叶片数量最大,海拔升高与枝条长度、叶片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对枝条长度的直接作用最大,枝条变异程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新疆野杏自然种群的树体结构,枝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变化显著相关,群体生长功能性状变化指示了其对海拔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杏 海拔 树体结构 枝叶 功能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素变化过程中的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王鑫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计算联系度,进而计算动态识别度完成故障样本模式的动态识别。论述了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影响下的动态识别流程。通过电气系统故障标准模式对故障样本模式进行识别,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空间故障树 特征函数 联系数 故障模式 动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树种的生长速率变化及驱动因素
10
作者 程怡晴 王绘雯 +3 位作者 程瑞明 姚杰 臧润国 丁易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目的】生长速率是影响树木个体表现和种群统计学的重要因素,并最终通过影响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驱动森林自然演替过程。随着大面积热带原始林的退化或消失,次生林已成为当前热带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因此探讨影响树木生长... 【目的】生长速率是影响树木个体表现和种群统计学的重要因素,并最终通过影响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驱动森林自然演替过程。随着大面积热带原始林的退化或消失,次生林已成为当前热带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因此探讨影响树木生长的关键因素,对热带次生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热带树木生长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还了解甚少。【方法】基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10个1公顷低地雨林次生林(演替初期和演替中期)和老龄林样地10年间的定位监测数据,在确定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后,计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的生长速率和邻体拥挤指数。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生长速率差异,结合土壤和植物功能性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评估不同演替阶段中不同因素(树木径级大小、邻体竞争、土壤因子、植物功能性状)对优势种生长的相对重要性。【结果】优势种树木径向生长速率在不同演替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老龄林阶段优势种的平均径向生长速率(0.082±0.002 cm·a^(−1))仅为次生林演替初期(0.164±0.002 cm·a^(−1))的50%和次生林演替中期(0.105±0.001 cm·a^(−1))的78%。树木径级大小在所有阶段均是影响优势种径向生长速率的主导因素。邻体竞争在演替初期对次生林优势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显著。土壤因子主要在演替早期和中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演替中期的作用更加明显。植物功能性状则是在老龄林阶段影响优势种径向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中,体现了优势种从先锋树种向耐荫树种的转变。树木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改变,邻体竞争和土壤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逐渐增加。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热带低地雨林的群落演替过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为未来针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提供林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大小 邻体竞争 植物性状 土壤 热带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优良单株选择与综合评价
11
作者 陈霞 万文娟 +3 位作者 邓章文 朱国平 邓依培 刘娟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究江西省山苍子优树选择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筛选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和贵溪初选的72株候选优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等14个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 【目的】探究江西省山苍子优树选择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筛选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和贵溪初选的72株候选优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等14个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进行优株综合评价。【结果】14个选优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其中柠檬醛含量的总变异系数最小,为5.75%,稳定性较高;鲜果产量和精油产量的总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8.63%、51.78%。树高、胸径等5个生长性状与百粒果鲜重、标准枝产量、鲜果产量、精油含量4个经济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与结果枝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选出8个优良单株,分别为PX-1010、PX-0003-1、PX-0002-3、PX-0002、PX-0005-3、PX-0006-1、GX-837-1、GX-837;8个山苍子优株可聚为3个类群:类群I为高精油含量且综合性状优良型优株,类群Ⅱ为高鲜果产量型优株,类群Ⅲ为高柠檬醛型优株。【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可有效评价山苍子优良单株,树高和柠檬醛产量可作为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优树选择 选优性状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肥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和施用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慧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钙肥在果园中的作用:具有增强根系吸收等功能,提高产量、品质、贮藏性,增强抗逆性、适应性,预防生理性病害等,以及施用钙肥过量易发生缺素症、钙中毒等不利影响,分析了缺钙原因及症状,提出改良土壤、钙素循环、营养调控等预防缺... 介绍了钙肥在果园中的作用:具有增强根系吸收等功能,提高产量、品质、贮藏性,增强抗逆性、适应性,预防生理性病害等,以及施用钙肥过量易发生缺素症、钙中毒等不利影响,分析了缺钙原因及症状,提出改良土壤、钙素循环、营养调控等预防缺钙的措施,以及因地、因树、因时、因果施钙、科学选钙、根层施钙、叶面喷钙、高压注射等科学施钙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肥 果树 作用 施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险的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方法
13
作者 张宽路 张秀芬 李国贤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8-1388,共11页
在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过程中,工作区域重叠会导致机器人或操作人员工作暂停或发生碰撞,造成人身伤害等潜在风险,为此,将避免工作区域冲突作为大型复杂产品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的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树种优化算法(HG-TSOA)的... 在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过程中,工作区域重叠会导致机器人或操作人员工作暂停或发生碰撞,造成人身伤害等潜在风险,为此,将避免工作区域冲突作为大型复杂产品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的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树种优化算法(HG-TSOA)的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方法。首先,构建了多约束拆卸混合图模型,用于描述产品零部件间的拆卸优先级、装配约束和不同拆卸操作者(人或机器人)之间工作区域的冲突约束;设计了两段式染色体编码方法,实现了多约束拆卸混合图到染色体的映射目的;然后,以拆卸时间最短和操作者空闲时间最少为目标构建了适应度函数,为避免早熟,在选择、交叉、变异等进化算子的基础上,设计了跃迁算子,利用随机扰动扩散机制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并引入了树种优化算法的边界检查机制,确保最优解的可行性;最后,以帕萨特B5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HG-TSOA进行了应用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操作者数量为3和5时,基于HG-TSOA的人机协作异步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方法获得的最佳拆卸时间分别为2477 s和2410 s,比同步并行拆卸时间分别少了197 s和90 s,比遗传算法(GA)获得同步并行拆卸序列对应的拆卸时间少了284 s和114 s,且具有规避工作区域冲突风险、收敛速度快、搜索范围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约束拆卸混合图模型 混合遗传树种优化算法 异步并行拆卸 混合遗传树种算法 人机协作 适应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10种主要园林乔木叶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
14
作者 梁婉凤 杨卓生 +5 位作者 王舟帆 刘惠香 郑庆华 游永彬 王恒铭 陈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92-99,共8页
探究厦门市园林绿化乔木的叶功能性状及环境适应性,选取厦门市10种常用园林乔木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其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种园林乔木的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含水量(L... 探究厦门市园林绿化乔木的叶功能性状及环境适应性,选取厦门市10种常用园林乔木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其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种园林乔木的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含水量(LWC)、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单位质量叶碳含量(LCC)、单位质量叶氮含量(LNC)、碳氮比(C∶N)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LI与LW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DM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NC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WC、LNC、C∶N呈极显著正相关;MDA与LWC、C∶N呈极显著负相关;LCC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NC呈极显著负相关;CAT与Pro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表明,10种常用园林乔木中的凤凰木(Delonix regi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出对厦门市较好的适应性。叶性策略分析发现凤凰木、糖胶树和榕树都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生长策略(即叶片SLA和LDMC较高、LNC较低),更适合作为厦门市城市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树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乔木 叶经济谱 功能性状 生态化学计量 相关性分析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威 卫艺炜 +4 位作者 杜金宝 张永瑞 黄双杰 王利妍 孙慕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60,共12页
为了探究豫南地区不同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南信阳地区间种板栗、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化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 为了探究豫南地区不同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南信阳地区间种板栗、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化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特点。结果表明:(1)间作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间作板栗的茶园,并且三者间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真菌群落结构上,间作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是3种间作茶园土壤的主要真菌门类。其中,间作板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子囊菌门为主。在属的分类水平上,间作板栗的茶园土壤中红菇属和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间作类型。(3)茶园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间作不同林木的茶园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影响了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结构。(4)在真菌营养类型方面,间作板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真菌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未定义的腐生真菌为主。综上认为,豫南地区间作不同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茶园间作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间作林木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轨牵引控制系统安全功能的故障树量化分析
16
作者 徐晗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牵引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子系统,为车辆提供动力。牵引控制系统作为牵引变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牵引变流器的控制和保护,包括牵引力与电制动力的控制、防滑与防空转的控制、故障保护与诊断记录等。随着安全性要求的不... 牵引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子系统,为车辆提供动力。牵引控制系统作为牵引变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牵引变流器的控制和保护,包括牵引力与电制动力的控制、防滑与防空转的控制、故障保护与诊断记录等。随着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升,用户对牵引系统关键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功能,并达到符合EN 50126或同等标准等级的安全完整性。文中介绍了牵引控制系统在紧急制动下牵引切除安全功能的设计原理,并通过故障树分析与定量计算,提出了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量化要求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牵引控制系统 安全功能 安全完整性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河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17
作者 韦梦琳 李法云 +3 位作者 洪天宇 吴海鹏 刘天依 赵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5,共17页
滨海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为探究滨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在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城市河道共设置14个采样点分4个季节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7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 滨海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为探究滨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在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城市河道共设置14个采样点分4个季节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7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最为丰富。鹦鹉洲湿地与外围河道共有种有61种(占总种类的62.9%),湿地特有种19种、外围河道特有种17种。种类数的季节差异显著,表现为夏季(89种)>冬季(68种)>秋季(49种)>春季(42种),四季共有种23种,夏季特有种12种,其他季节特有种仅2~3种。从生物量来看,鹦鹉洲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类型比外围河道表现出更多样的季节演替:湿地从春季到冬季表现为硅藻-蓝|裸|甲藻-隐藻-裸|绿藻的演替规律,而外围河道则表现为隐|硅藻-蓝藻-隐|硅藻-隐|硅藻的季节演替规律。鹦鹉洲湿地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外围河道主要优势种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细小隐球藻、歪头颤藻(Oscillatoria curviceps)以及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水温、溶解氧、透明度、盐度及营养盐是影响上海鹦鹉洲湿地及外围河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中盐度是区分湿地与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因子,水温与氨氮是区分四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显示,环境因子对功能离散度(FDiv)的解释率(18.8%)显著高于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的解释率(10%),表明环境对物种生态位的筛选强于对物种个体的筛选。受环境影响不显著的功能均匀度(FEve)却受时间因子的显著影响,可能与季节更替过程中气象条件、水体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的变化、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性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等因素有关。功能丰富度(FRic)表明秋季是四季中浮游植物群落抗干扰能力最弱的季节,且湿地的抗干扰能力显著强于河道。环境因子对FRic的解释量(41.2%)显著高于对物种丰富度的解释量(16%),表明FRic的环境敏感性比物种丰富度高。本研究将对滨海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类型 功能多样性 分类回归树 变差分解 鹦鹉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树线接地故障识别
18
作者 王洪江 刘金圣 +3 位作者 赵宏 赵婷婷 代钦 高英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提升电力系统中树线接地故障检测的识别效果,提出一种改进YOLOv8模型。该模型通过插入SimAM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表示能力,采用GIoU损失函数提升边界框预测的准确性,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故障识别性能。为验证改进YOLOv8模型的性能进... 为提升电力系统中树线接地故障检测的识别效果,提出一种改进YOLOv8模型。该模型通过插入SimAM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表示能力,采用GIoU损失函数提升边界框预测的准确性,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故障识别性能。为验证改进YOLOv8模型的性能进行消融实验、SimAM注意力机制模块的插入位置变化实验、损失函数选择实验,以及与其他识别模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8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最高。该模型有效提高了树线接地故障检测图像的识别精度,为输电线路的智能化运维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树线接地故障 YOLOv8模型 SimAM注意力机制 GIoU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概率模型的飞机操纵系统故障风险评估
19
作者 时统宇 高艺 王岩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针对飞机操纵系统故障引发的飞行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险优先数(IRPN)的故障风险评估复合框架。该框架综合考虑故障概率、严重程度、检测度和风险阻尼4个关键风险因素。首先,利用失效模式影响与分析(FMECA)和故障树分析(FTA... 针对飞机操纵系统故障引发的飞行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险优先数(IRPN)的故障风险评估复合框架。该框架综合考虑故障概率、严重程度、检测度和风险阻尼4个关键风险因素。首先,利用失效模式影响与分析(FMECA)和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双向推导系统的故障模式;其次考虑人和环境因素,使用贝叶斯网络(BN)法构建混合概率模型以计算故障概率;再次将故障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评价特征参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故障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借助飞行员快速参考手册、飞机机型设计手册等,通过准则-推理法制定可检测度的评分准则,较为科学地评估故障模式的所属可检测等级;最后引入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设置风险阻尼系数来表征故障风险演化时的风险传播情况,并以飞机襟缝翼作动系统卡阻故障模式案例进行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故障模式的IRPN评估结果为158,与实际运行情况完全吻合。通过故障模式的范例模拟和不安全事件真实验证,证实了IRPN复合风险评估框架计算得到的故障综合风险指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操纵系统 故障风险评估 混合概率模型 改进风险优先数(IRPN) 失效模式影响与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 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20
作者 叶浩然 邓子豪 +2 位作者 郑桂芬 邹秉璋 王思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亚热带地区常见的12个树种,测量每个树种地上和地下的6个功能性状,以及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亚热带地区常见的12个树种,测量每个树种地上和地下的6个功能性状,以及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评估了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种人工林比叶面积的变化范围为5.6~9.4 m^(2)·kg^(-1);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87.73~486.39 mg·g^(-1);叶片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2.01%;叶片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0.13%;根直径的变化范围为0.41~0.73 mm;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19.89~57.14 mm。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范围为42.3~212.0 umol·g^(-1)·h^(-1),其中米老排(212.0±46.9)umol·g^(-1)·h^(-1)最高,石栎(42.3±8.4)umol·g^(-1)·h^(-1)最低。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和根直径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而叶干物质含量和比根长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树种的功能性状可以通过植物不同的养分获取策略,从而影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树种 土壤 酸性磷酸酶 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