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 for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s by 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力会 王金凤 +2 位作者 李潇鹏 张燕 李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24-428,共5页
In order to optimize plastic viscosity of 18 mPa·s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formula,orthogonal and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were appli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ies of 36 and 24 groups o... In order to optimize plastic viscosity of 18 mPa·s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formula,orthogonal and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were appli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ies of 36 and 24 groups of agent were tested,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these two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show drawbacks,that is,the amount of agen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and the results are not fully optimized.Therefore,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used to design experimental formula.By randomly selecting arbitrary agent with the amount within the recommended range,17 groups of drilling fluid formula were design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y of each experiment formula was measured.Set plastic viscosity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s,then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 is obtained,whos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ets the requirement.Set target values of plastic viscosity to be 18,20 and 22 mPa·s,respectively,with the trial method,5 drilling fluid formulas are obtained with accuracy of 0.000 3,0.000 1 and 0.000 3.Arbitrarily select target value of each of the two groups under the formula fo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drilling fluid,then the measurement error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tested plastic viscosity are less than 5%,confirming that regression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optimizing the circulating of plastic-foam drilling fluid viscosity.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cisi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drilling fluid for other constraints,the methods result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CIRCULATING micro-bubbles plastic viscosity 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磷、氮、钾耦合对银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霞霞 何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为探究肥料中磷、氮、钾三要素的耦合对银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吕梁大道的银杏树生长环境中,通过土壤调查和试验设计,选定土壤质量最佳的区域,将其挖回温室,选择相同生长状态的5 a银杏实生苗,采用回归正交设计,调配不同含量的磷肥、... 为探究肥料中磷、氮、钾三要素的耦合对银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吕梁大道的银杏树生长环境中,通过土壤调查和试验设计,选定土壤质量最佳的区域,将其挖回温室,选择相同生长状态的5 a银杏实生苗,采用回归正交设计,调配不同含量的磷肥、氮肥、钾肥,并测量银杏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磷肥与氮肥、磷肥与钾肥的联合施用对银杏还原性糖含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独立施用磷肥、氮肥、钾肥可溶性糖的影响较为有限;在土壤中添加磷肥40 kg/hm^(2)、氮肥60 kg/hm^(2)、钾肥80 kg/hm^(2)的配比时,银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1.56%,显示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综合而言,通过优化土壤中磷、氮、钾的比例,可有效提高银杏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强其成活率和抗逆性,为银杏的种植与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糖 银杏 磷氮钾耦合 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弯段溢洪道糙条消能工整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豪 牧振伟 +1 位作者 樊帆 顾元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为探究糙条消能工在连续弯段溢洪道上导流效果影响因子排序和糙条导流特性,采取9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引入超高变异系数C v对导流效果进行评价;对影响水流结构的因子进行量纲分析及多元回归处理,建立评价导流... 为探究糙条消能工在连续弯段溢洪道上导流效果影响因子排序和糙条导流特性,采取9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引入超高变异系数C v对导流效果进行评价;对影响水流结构的因子进行量纲分析及多元回归处理,建立评价导流效果的多因素影响模型。结果表明:糙条布设角度和糙条高度分别对2个弯段中水流结构影响最大,这2个因素直接影响糙条平衡水面差、稳定流态效果的优劣。剔除影响较小的共用因素,得出糙条消能工最优导流布置方案;各类函数模型中最大拟合优度为0.822,拟合方程对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二者相对误差范围在2.78%~7.15%之间。研究成果可为连续弯段溢洪道整流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条消能工 连续弯段溢洪道 超高变异系数 正交设计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M SPSS统计分析的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利俊 蔚保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51-356,共6页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而相似材料的选择及配比一直是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确定矿山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常用相似材料河砂、石膏、大白粉的配比,采用正交设计4因素5水平试验方法,选取骨胶比(骨料...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而相似材料的选择及配比一直是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确定矿山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常用相似材料河砂、石膏、大白粉的配比,采用正交设计4因素5水平试验方法,选取骨胶比(骨料/胶结物)、胶结物比例(石膏/大白粉)、水灰比(水/灰料)、风干天数四个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制作25组共75个胶结相似材料标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极差法和IBM SPSS软件分析各因素对试件密度和单轴抗压强度敏感性。结果表明:胶结相似材料的密度和单轴抗压强度受骨胶比的影响最为显著;胶结物比例与胶结相似材料的密度和单轴抗压强度关系不明显;水灰比对胶结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但对胶结相似材料密度影响明显;风干天数对胶结相似模拟材料密度影响较小,但对胶结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强度影响尤为显著。此外,针对同组试件密度分布不均匀问题,提出单个试件装料前称量的制作方法,减小同组试件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矿山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正交设计 密度分布 敏感性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的PFC微观参数辅助标定方法研究
5
作者 温晨 黄敏 +1 位作者 邱贤阳 黄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84,共10页
PFC数值模拟所需的微观参数通常通过人工试算的方式进行标定,该方法受标定人员经验的影响,效率较低,难以快速处理大量岩石试件。以平行黏结模型为例,建立微观参数正交试验表并进行数值模拟,以此为样本分别使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和BP... PFC数值模拟所需的微观参数通常通过人工试算的方式进行标定,该方法受标定人员经验的影响,效率较低,难以快速处理大量岩石试件。以平行黏结模型为例,建立微观参数正交试验表并进行数值模拟,以此为样本分别使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对室内测得的宏观参数进行预测,得到的微观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效果,若效果不佳则将模拟数据加入样本继续训练直至获得理想的结果。研究表明:利用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正反演方法,可以高效标定微观参数,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需要试算7次,而支持向量机模型仅需试算3次,标定效率更高。因此,基于正反演结合的SVR微观参数辅助标定方法不仅效率高、可重复性强、不受标定人员经验影响,而且适用于批量试件的标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颗粒流 支持向量回归机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正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仗竹组培快繁6-BA与NAA组合浓度配比优化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谢利娟 韩蕾 +2 位作者 钱永强 李晓东 李永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以爆仗竹顶芽与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爆仗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不定芽增殖系数与继代培养基中6BA和NAA组合及其浓度配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得出,6BA1.27mgL、NAA0.36mgL时,不定芽增殖系... 以爆仗竹顶芽与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爆仗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不定芽增殖系数与继代培养基中6BA和NAA组合及其浓度配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得出,6BA1.27mgL、NAA0.36mgL时,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达4.6。不定芽增殖系数大于4的6BA、NAA浓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14~2.11mgL和0.04~0.5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A 浓度配比 NAA 优化分析 组培快繁 组合 增殖系数 正交设计方法 继代培养基 不定芽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二次回归 置信区间 外植体 茎段 腋芽 顶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8
7
作者 卢恩双 宋世德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0-113,120,共5页
通过理论和实例着重论述了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中试验次数、设计的正交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及回归系数间的相关性等 ,说明了在应用通用旋转设计与二次正交设计上的不同 ,并指出了在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问题 正交性 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高温耐磨堆焊焊条的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政军 李永奎 +2 位作者 陈宏 刘臣 王春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4期382-384,共3页
我国当前研制应用于生产的耐磨堆焊材料大部分是沿用过去的铁铬碳系,铁铬硼系,高铬铸铁合金系统和等离子弧用的粉末钴基、镍基材料[1].它们在抗蚀、耐磨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均有突出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钴和镍是价格昂贵的... 我国当前研制应用于生产的耐磨堆焊材料大部分是沿用过去的铁铬碳系,铁铬硼系,高铬铸铁合金系统和等离子弧用的粉末钴基、镍基材料[1].它们在抗蚀、耐磨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均有突出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钴和镍是价格昂贵的稀有金属,研究出高温耐磨而且价格低廉的堆焊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高温耐磨料磨损的情况,采用不锈钢焊芯,通过药皮向堆焊层中过渡合金元素的方法,合成多种硬质相,达到多元复合强化的目的.通过正交回归设计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铁基高温耐磨堆焊焊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正交回归设计 堆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俊 尹健 +1 位作者 周士琼 李益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3-46,共4页
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主要方面之一,对实际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设计,分析了每个因素水平对再生骨料混... 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主要方面之一,对实际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设计,分析了每个因素水平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作用及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探讨了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超细粉煤灰掺量等试验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并与基准混凝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早期与后期,水胶比是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最显著因素;掺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拉压比与同强度等级的高强混凝土相比有所提高,抗裂性能有所改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与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超细粉煤灰掺量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正交试验 强度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刀片功率消耗影响因素分析与田间试验 被引量:26
10
作者 汲文峰 贾洪雷 +3 位作者 佟金 谭宏杰 刘昭辰 马成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1,共7页
在实验室土槽中对旋耕-碎茬通用刀片单刀扭矩进行了试验,确定了在旋耕作业和碎茬作业时,耕深、刀辊转速、机组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的影响,建立了这两种作业状态下扭矩与工作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土槽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功率消耗影响显著... 在实验室土槽中对旋耕-碎茬通用刀片单刀扭矩进行了试验,确定了在旋耕作业和碎茬作业时,耕深、刀辊转速、机组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的影响,建立了这两种作业状态下扭矩与工作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土槽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功率消耗影响显著,耕深影响次之,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影响较小。将通用刀片安装到仿生智能耕整机上进行田间旋耕和碎茬试验,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耕深稳定性达93%,平均碎茬率、根茬覆盖率、碎土率分别为81.8%、87.2%、87.9%,均满足两种作业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碎茬 通用刀片 功率消耗 正交回归设计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挤压模拟试验的苜蓿草颗粒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晓鹏 万芳新 +2 位作者 黄建龙 吴劲锋 张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358,共5页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分析显示: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3个因子对制粒密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挤出力、含水率、草粉粒度;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模拟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出力5.47kN、含水率16.96%、草粉粒度6.34mm,即制粒密度为最大值1.241g/cm3。该研究可为提高草颗粒及其它颗粒物料产品的质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控制 优化 回归分析 苜蓿草颗粒 制粒过程模拟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刀具高速铣削TA15钛合金切削力的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鹏 徐九华 +2 位作者 冯素玲 傅玉灿 耿国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9,共6页
通过利用回归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进行了PCD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TA15的切削力试验。对高速加工过程中的动态铣削力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了高频振动对切削力波形的影响。然后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件坐标系中三向分力以及刀具... 通过利用回归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进行了PCD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TA15的切削力试验。对高速加工过程中的动态铣削力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了高频振动对切削力波形的影响。然后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件坐标系中三向分力以及刀具坐标系中切向分力随切削用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正交设计,建立了PCD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时切削用量与动态切削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度。分析结果为PCD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工艺参数优化及建立高速铣削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钛合金 聚晶金刚石刀具 回归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设计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球节点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星 董石麟 完海鹰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7-82,共6页
采用结构通用程序 SAP5对空间网格结构中广泛应用的焊接球节点的节点刚度进行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并引入正交设计的概念 ,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的回归分析 ,得到了以球径、壁厚、杆径等为参数的焊接球节点的轴力柔度系数和弯曲... 采用结构通用程序 SAP5对空间网格结构中广泛应用的焊接球节点的节点刚度进行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并引入正交设计的概念 ,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的回归分析 ,得到了以球径、壁厚、杆径等为参数的焊接球节点的轴力柔度系数和弯曲刚度系数的通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刚度 有限元分析 回归分析 焊接球 网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方林 吴慧明 +2 位作者 程敬丽 刘迎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以2%阿维菌素微乳剂为研究对象,对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定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保留一种表面活性剂不作为自变量,其余表面活性剂均作为自变量,同时将助表面活性... 以2%阿维菌素微乳剂为研究对象,对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定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保留一种表面活性剂不作为自变量,其余表面活性剂均作为自变量,同时将助表面活性剂、防冻剂作为自变量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因变量选择微乳剂透明温度区域(TTS)的下端温度(TL)、上端温度(TH)及整个区域范围(TR=TH-TL)。以TH作为因变量,对正交设计测试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所获得优化配方的TTS为-15.0℃~66.5℃;对均匀设计测试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同时对TH及TR进行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5和0.9851,TH、TR预测结果分别为71.5℃和87.1℃,实测结果分别为71.6℃和87.3℃;Turbiscan扫描结果表明,应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优化得到的制剂在54℃下热贮14d,体系均相当稳定。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均可成功应用于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可大幅度减轻工作量,快速获得性能优异的制剂配方;(2)将微乳剂TTS作为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试验时的考察指标是合适的,TTS可拆分成TL、TH及TR3个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剂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透明温度区域 Turbi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条件对小麦游离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伟 丁超 +2 位作者 胡寰翀 安蓉蓉 陶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1-303,共3页
设计小麦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储藏试验,研究水分、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3个因素对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水分、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三者对脂肪酸值变化影响显著,影响大小为:水分>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小麦脂肪酸值... 设计小麦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储藏试验,研究水分、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3个因素对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水分、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三者对脂肪酸值变化影响显著,影响大小为:水分>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与3因素回归方程为:y=-10.903+0.08x1+0.681x2+0.05x3,决定系数R2=0.875。该回归方程可用于对储藏期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小麦 储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GX-100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关键作业参数优化(英文)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戴飞 张锋伟 +1 位作者 高爱民 韩正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3-58,共6页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的关系,建立了各个作业参数与无滞种残留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3 个因子对无滞种残留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田间育种收获关键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 1 586 r/min、喂入量为 0.305 kg/s、吸杂风机转速 1 076 r/min,即无滞种残留率为最大值 99.98%,且收获机其余各项指标满足小区育种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优化 回归分析 小区育种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关键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正交试验优化的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方法 被引量:17
17
作者 苏永华 李翔 +1 位作者 丁云 孙晓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6-332,共7页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面状态函数建立时不能判断基本因素对结构状态重要性程度的缺陷。利用MATAB搜索技术求解基于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改进的响应面可靠度指标,解决了分析结果失真问题。上述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具有较高效率的复杂地层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响应面分析技术。通过某工程实例研究,演示了该技术的运行过程和操作程序,并在效率、分析结论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可靠度 二次正交组合试验 响应面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和石膏胶结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96
18
作者 史小萌 刘保国 肖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7-1362,共6页
对以水泥和石膏为胶结材料、石英砂和重晶石粉为骨料的相似材料,规范了其制作原料与工艺,以砂胶比(骨料与胶结材料质量比)、水膏比(水泥与石膏质量之比)和重晶石含量(重晶石质量占骨料百分比)为控制因素,设计了一个正交试验,开展了称重... 对以水泥和石膏为胶结材料、石英砂和重晶石粉为骨料的相似材料,规范了其制作原料与工艺,以砂胶比(骨料与胶结材料质量比)、水膏比(水泥与石膏质量之比)和重晶石含量(重晶石质量占骨料百分比)为控制因素,设计了一个正交试验,开展了称重、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研究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重晶石含量对相似材料密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砂胶比和水膏比对密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砂胶比对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最大,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影响次之。相似材料密度随砂胶比的增大而降低,随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抗压强度随砂胶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但随着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弹性模量随砂胶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重晶石含量增大而增大,随水膏比增大而缓慢升高。采用MATLAB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确定相似材料配比的经验方程。工程应用证明,采用经验方程计算得到相似材料配比,并按规范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满足试验要求的相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试验技术 正交设计方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红梅 张明贤 +2 位作者 刘杨平 韩永萍 陶凤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以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总香豆素含量为试验指标 ,优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的含量 ,采用极差方差和逐步非线性回归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 :以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总香豆素含量为试验指标 ,优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的含量 ,采用极差方差和逐步非线性回归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CO2 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 5 0℃、萃取压力 2 1MPa、萃取时间 3.5h、分离压力 6 .0MPa、粉碎度 2 0目 ;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小于 5 %。结论 :萃取压力、温度、时间、药材的粉碎度等工艺参数对试验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而且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工艺 白芷 香豆素 正交设计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优化燕麦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巨秀 胡新中 +1 位作者 寇玉 王虎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97-201,共5页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5.2119+0.6358X1+0.1947X2-0.4213X3+0.452X4-0.1016X12-0.2786X22-0.1963X32-0.1526X42,得出各因素对燕麦总多酚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5.2min、乙醇体积分数50.6%、料液比1:20(g/ml)条件下,燕麦总多酚得率量最高可达6.6717mg/g。验证值为6.3989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多酚 提取工艺 优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