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诉讼增长的现代化理论反思与实践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昌明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5,共1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诉讼率持续上升,诉讼案件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间,中国的诉讼总量增长超过50倍,2021年全国法院新受理案件数突破3300万件。通过对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诉讼率持续上升,诉讼案件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间,中国的诉讼总量增长超过50倍,2021年全国法院新受理案件数突破3300万件。通过对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诉讼增长可分为两个快速增长阶段和一个停滞阶段,且三大诉讼类型的增长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行政诉讼增速最快,而民事诉讼的增量最大。改革开放后,中国诉讼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是经济、社会、法律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尽管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诉讼增长提供了宏观背景,但中国诉讼增长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人民调解制度的式微与商事仲裁机制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司法系统的负担;同时,改革开放以来较为频繁变动的法律与司法政策以及较低的诉讼成本,也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的诉讼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增长 现代化理论 社会变迁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司法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嵌入-自主”的双重解释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小龙 王蔚 于文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乡村“无讼式”建设的关键变量,“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不仅要重视“嵌入式”的法治建设,将党建引领的政治性嵌入、法治观念的认知性嵌入、制度重塑的结构性嵌入、行动和技术要素驱动的网络性嵌入融合协调,更要以系统性视角关注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关联,通过乡村社区的记忆规约、关系吸纳和规则融贯,实现“无讼”纠纷化解。在实践路径上,应遵循“资源整合、理念同频、制度共振、组织协调”的联动化策略,推动“无讼式”农村社区持续有序发展。不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法治社区建设形态,还应注重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嵌入式”与“自主性”的动态均衡,以期真正实现“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建设 农村社区 纠纷化解 嵌入式法治 乡村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投资争端的预防
3
作者 张晓君 魏祥东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5,共13页
近年来,涉及中国投资者、中国政府的投资争端日益增多,而争端解决机制难以应对日益增多的投资争端。争端预防是预防投资争端的有效措施。中国作为双向投资大国,需要以东道国、母国、东道国-母国合作的三重视角预防投资争端。东道国视角... 近年来,涉及中国投资者、中国政府的投资争端日益增多,而争端解决机制难以应对日益增多的投资争端。争端预防是预防投资争端的有效措施。中国作为双向投资大国,需要以东道国、母国、东道国-母国合作的三重视角预防投资争端。东道国视角下对投资争端的预防包括提高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提高政府对国内法与投资条约的协调遵从能力、设立投资争端预防机构;母国视角下对投资争端的预防包括追究投资者的法律责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东道国-母国合作视角下对投资争端的预防包括设立国家间联合委员会、优化国际投资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争端 争端预防 双向投资 争端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4
作者 单文华 冯韵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最高人民法院所创立的国际商事法庭及其“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不仅有力呼应了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融合化的世界潮流,而且集中展示了中国司法的创新能力和体制优势。“一站式”机制的实践基础源自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内司法体... 最高人民法院所创立的国际商事法庭及其“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不仅有力呼应了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融合化的世界潮流,而且集中展示了中国司法的创新能力和体制优势。“一站式”机制的实践基础源自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内司法体系中推行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改革试验。通过建立“一站式”平台、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和国际商事法庭协调指导办公室等,国际商事法庭为“一站式”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而,国际商事法庭通过深化诉讼和调解的融合、支持仲裁解决纠纷等程序设计,推动“一站式”机制的运行与发展。在揭示世界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融合化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机制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从理念、制度和载体三个层面对“一站式”机制进行完善:在理念上大力弘扬“融解决”可以简洁有力地概括以突显该机制作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国方案的特征和优势;在制度上对“一站式”机制的融合规则进一步细化,包括实行“共享案号”机制、加强诉讼—仲裁融合和建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调解中心”等;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的载体建设,包括建立“融解决”中心或“中央法务区”等作为“一站式”机制的承载平台与示范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改革 国际商事法庭 “一站式”机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国际商事争端解决 “融解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事调解协议之履行问题研究——基于优化营商环境视角的观察
5
作者 孙大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商事调解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及促进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商事调解协议作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商事调解协议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调解协议相对于原合同具有履行上的优先... 商事调解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及促进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商事调解协议作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商事调解协议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调解协议相对于原合同具有履行上的优先性。商事调解机构、调解员的专业性及特定程序的设置,确保了调解结果的正当性,调解协议具有超出民事合同之外的转化执行机制。《新加坡调解公约》赋予商事调解协议以直接执行力,我国执行机关有权对申请执行的协议进行审查。若要避免形成国内与国际商事调解协议效力双轨制,最为根本的是大力发展国内商事调解并逐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调解 意思自治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履行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体育法治发展简述
6
作者 袁钢 胡子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法治历经了从无到有、艰难行进,直至长足进步的历程。体育政策制定过程渐趋法治化,体育政策旨要也逐渐上升为法律文本,成为体育法律规范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行政领域内部改革不断加深,行政理念的转换指引着政府职... 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法治历经了从无到有、艰难行进,直至长足进步的历程。体育政策制定过程渐趋法治化,体育政策旨要也逐渐上升为法律文本,成为体育法律规范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行政领域内部改革不断加深,行政理念的转换指引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体育执法走向了标准化与规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形成并向多元化、国际化进发,体育法治宣传有序推进,法治理念与体育实践交互渗透,法治追求从形式合法正向实质向度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动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治 体育法律规范 体育执法 体育纠纷解决 体育法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典型问题与立法完善
7
作者 魏晓娜 谢甜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21,178,179,共13页
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施行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检察机关因法院未采纳量刑建议而提起抗诉、检察机关因法院未通知调整量刑建议而提起抗诉、检察机关以抗诉遏制被告人上诉,以及审判阶段认罪认罚... 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施行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检察机关因法院未采纳量刑建议而提起抗诉、检察机关因法院未通知调整量刑建议而提起抗诉、检察机关以抗诉遏制被告人上诉,以及审判阶段认罪认罚的程序处理。法检两家对上述问题也有认识分歧,产生上述问题及认识分歧的根源,是原有的职权调查型诉讼环境与认罪认罚从宽引入的纠纷解决型制度逻辑发生碰撞的结果。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消解或减少冲突的方案有二:一是将认罪协商设计为案件查明机制,而非案件处理机制,这客观上要求删除刑事诉讼法第201条关于人民法院“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的规定;二是将协商机制的适用范围限定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改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建议 职权调查型诉讼 纠纷解决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立法70年制度走向与理念遵循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龙 曹文奕 +2 位作者 董昕 阚凯 郑雪倩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立法历经近70年的发展演变,实现了从制度萌芽到体系成熟的蜕变,在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展现出较为清晰的制度走向和理念遵循。目前已逐渐形成了纠纷倾向预防、风险保险分担、矛盾着力调解以及鉴定同行评议等制度...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立法历经近70年的发展演变,实现了从制度萌芽到体系成熟的蜕变,在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展现出较为清晰的制度走向和理念遵循。目前已逐渐形成了纠纷倾向预防、风险保险分担、矛盾着力调解以及鉴定同行评议等制度设计思路,核心的价值理念源于保护医患权益、实质化解纠纷、多元分担风险及促进行业发展。回顾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立法进程,可看出立法不仅契合了国内法治建设的进程,更映射了社会变革和矛盾转变。未来需继续探索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法律制度,在夯实医疗卫生法律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纠纷化解的“中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纠纷预防 纠纷处理 法律制度 法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实施现状问卷调研分析
9
作者 王安其 夏宇曦 +5 位作者 陈政 陈冰洁 赵铁夫 沈燕飞 潘勇 董来东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为全面评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5年来实施效果,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计针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工作者、社会大众以及卫生法律专业人员的问卷,同时从全国7大区域选取10所医疗机构,对其医疗纠纷、赔偿、处理方式、... 为全面评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5年来实施效果,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计针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工作者、社会大众以及卫生法律专业人员的问卷,同时从全国7大区域选取10所医疗机构,对其医疗纠纷、赔偿、处理方式、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等方面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31196份。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呈现出平稳有序、公正快捷和规范多元的特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实施促进形成了医疗纠纷预防为主的理念和发展趋势,增强了医疗行业的法制意识,对医疗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和改善患者体验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 纠纷处理 调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新体制机制探讨
10
作者 刘诗卉 赵双 +6 位作者 陈伟 曹艳林 高树宽 邓利强 刘凯 童云洪 郑雪倩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聚焦于《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实施5年来的立法效果评估,深入分析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具体内容包括法治引领下的医疗纠纷管理机制、医疗纠纷预防工作机制、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机制、医疗过错评判机制及医疗风险分担... 聚焦于《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实施5年来的立法效果评估,深入分析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具体内容包括法治引领下的医疗纠纷管理机制、医疗纠纷预防工作机制、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机制、医疗过错评判机制及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5个方面。通过剖析这些工作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议构建法治化的合规管理体制机制,并统一医疗纠纷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医疗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医疗过错评判机制,以及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共治的闭环补偿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预防和处理 立法评估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纷化解的时空情境与秩序生成——基于生活治理视角的分析
11
作者 张徐丽晶 董磊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日常生活纠纷逐渐成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治理过程发生于具体的时空情境,引导着生活秩序的再生产,并促进国家治理生活化和生活治理国家化的双向运动。从治理结构看,国家治理生活纠纷的过程面临着时空维度的多重挑战,剖析纠纷治... 日常生活纠纷逐渐成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治理过程发生于具体的时空情境,引导着生活秩序的再生产,并促进国家治理生活化和生活治理国家化的双向运动。从治理结构看,国家治理生活纠纷的过程面临着时空维度的多重挑战,剖析纠纷治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从治理行动看,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人格化载体,基层治理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确保治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这种双向运动具有深远影响,不仅会强化国家干预和引导社会秩序再生产的能力,还可能引发基层安全治理资源的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活治理 日常生活秩序 纠纷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争议多元解决机制的实践检视、价值基准与规范完善
12
作者 车骋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8,共13页
学术复核、学位复核、教育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共同构成学位争议多元解决机制,其存在两方面实践困境:一方面,《学位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表述过于原则化,导致学位授予单位实施细则在受理主体规定方面存在冲突,以及学术复核决... 学术复核、学位复核、教育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共同构成学位争议多元解决机制,其存在两方面实践困境:一方面,《学位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表述过于原则化,导致学位授予单位实施细则在受理主体规定方面存在冲突,以及学术复核决定的法律效力认定标准具有争议;另一方面,《学位法》第四十一条采取引致规定的立法方式,忽略了学位争议外部解决机制相关规范供给不足,导致学位争议下教育申诉与行政复议的程序规范不完备以及非诉讼与诉讼之间衔接机制缺失。对此,应体系化完善学位争议多元解决机制,在内部价值基准构建方面,以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为目的价值,保障学位申请人的受教育权和救济权;以各学位争议解决程序构造的独立性为功能价值,尤其要区分教育申诉与行政复议;以正当程序原则的遵循为程序价值,建构专家回避和听证机制。在外部规范完善方面,明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学术复核的受理决定主体,院系学术委员会为其组织专家主体。学位授予单位另设学位复核处理委员会。外部监督机关有权审查学术复核程序的合法性。明确省级学位委员会为教育申诉受理主体,将《学位法》第四十一条“等行为”解释为“直接限制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学位授予或撤销相关行为”。司法审查遵循比例原则审查学术标准,并在特定情形下适用履行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争议 多元解决机制 内部解决机制 外部解决机制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调解院对构建新型国际法治的建设性作用——基于六重叙事重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
13
作者 金莼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73,157,共12页
在逆全球化与国际规则碎片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范式的现实需求。中国应以国际调解院为载体创设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法治新秩序。为此,需以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经济... 在逆全球化与国际规则碎片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范式的现实需求。中国应以国际调解院为载体创设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法治新秩序。为此,需以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经济利益冲突、法律实体与程序矛盾为切入点,构建包含六重叙事的分析框架,提出以国际调解院为核心的新型治理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关系性治理驱动规则性治理、平衡共生秩序中的“最大公约数”、优化法律程序衔接,国际调解院可有效整合东西方法治文化资源,形成包容性争端解决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化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冲突,更能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法治理念从“霸权叙事”向“多元共生”转型,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争端解决 调解 国际调解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治理:群团组织如何调处矛盾纠纷?——以浙江“桐家姑嫂”为例
14
作者 胡洁人 蔡舒依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5,共10页
“三源共治”倡导从诉、案、访三方拓展,形成矛盾纠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完整纠纷解决体系,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内涵的再领悟、再发展、再深入。群团组织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又能凭借深厚群众... “三源共治”倡导从诉、案、访三方拓展,形成矛盾纠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完整纠纷解决体系,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内涵的再领悟、再发展、再深入。群团组织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又能凭借深厚群众基础精准把握诉求,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成效上具备柔性治理的优势,是有力推动实现“三源共治”目标的重要组织。柔性治理模式弥补刚性治理之不足,有效化解涉讼、恶性事故及信访类矛盾纠纷,切实有效推进“三源共治”、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群团组织的柔性治理模式对我国基层社会纠纷化解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需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优化评价指标、完善专业人才及资源支持等配套保障,应对纠纷化解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组织 柔性治理 “三源共治” 矛盾纠纷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仲裁与体育组织内部解纷机制衔接中的体育组织当事人地位与裁决效力协调
15
作者 王俊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4,共8页
对于体育仲裁与体育组织内部解纷的衔接,学界此前侧重关注管辖权、用尽内部救济等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体育组织内部解纷的性质存疑,当事人申请体育仲裁常不以体育组织作为被申请人,体育组织也往往提出被申请人不适格的抗辩,体育组织... 对于体育仲裁与体育组织内部解纷的衔接,学界此前侧重关注管辖权、用尽内部救济等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体育组织内部解纷的性质存疑,当事人申请体育仲裁常不以体育组织作为被申请人,体育组织也往往提出被申请人不适格的抗辩,体育组织与内部解纷的衔接还面临着体育组织的当事人地位模糊以及仲裁裁决与体育组织处理决定的效力冲突问题。总结国际体育仲裁实践,主要形成了解决当事人地位问题的“成员权说”“合同价值说”与“折中说”,以及旨在应对效力冲突问题的“自动履行论”与“解释论”。因此,结合国际体育仲裁的经验教训与我国国内法的要求,我国在完善衔接机制时,可以协调“管理关系”与“合同关系”判断体育组织的当事人地位,并规定中止执行与承诺执行条款化解效力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仲裁 体育组织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当事人地位 裁决效力 效力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章志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 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社会背景。就规范内涵而言,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是新模式的基本特质,调解覆盖到各类型行政复议案件、贯穿于行政复议办理全过程、调解结案方式和效力多样化则是新模式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有效运作,需要从加强行政复议人员能力建设、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和充分借助体制内外力量等方面予以保障。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发展,将重塑行政争议化解整体格局,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型行政复议 行政争议 实质性解决争议 主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欧盟消费争端解决机制及其经验借鉴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先友 刘益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基于弱者保护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实质正义理论以及政府公正执法理念,建立了优势鲜明的消费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以及小额...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基于弱者保护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实质正义理论以及政府公正执法理念,建立了优势鲜明的消费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以及小额诉讼、集体诉讼、集体仲裁、公益诉讼等制度。其以保护消费者为核心理念的争端解决机制,灵活实用的小额消费诉讼机制,功能特殊的消费公益诉讼机制,优势鲜明的消费者集体诉讼机制和消费者集体仲裁机制,独具一格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为其他国家消费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消费者保护 消费争端解决机制 经验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分类和程序分野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哲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共13页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解决功能,并根据两个功能配置不同的程序规定,在坚持检察机关主导诉前程序的同时,强化法院审判权在公益诉讼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实现从一家独大到双轮驱动的转变,更好地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价值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专门化与法典回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勇 刘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环境纠纷的特殊性与环境责任的专门性要求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化构建。国外的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专门化主要体现为专门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专门法院附设ADR机制、专门的民间性环境ADR机制三种样... 环境纠纷的特殊性与环境责任的专门性要求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化构建。国外的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专门化主要体现为专门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专门法院附设ADR机制、专门的民间性环境ADR机制三种样态。我国的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专门化应朝着引入中立评估、重塑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激活环境仲裁、健全生态磋商、探索设立新型环境ADR机构等方向努力。同时,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背景下,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专门化也应在法典中得到回应,明确专门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纠纷 非诉解决机制 专门化 生态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仲裁受理范围的争议问题与法律解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毅 陶然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61,共13页
就新《体育法》第92条体育仲裁受理范围的规定,当前理论与实务界存在限缩解释论和扩张解释论的分歧,争议焦点即是否将体育商事合同纠纷和体育领域工作合同纠纷纳入体育仲裁受理范围。体育自治规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意味着体育法律关系的... 就新《体育法》第92条体育仲裁受理范围的规定,当前理论与实务界存在限缩解释论和扩张解释论的分歧,争议焦点即是否将体育商事合同纠纷和体育领域工作合同纠纷纳入体育仲裁受理范围。体育自治规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意味着体育法律关系的纠纷解决需依赖专门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是解释体育仲裁受理范围的方法论基点。就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和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言,体育仲裁受理范围包括体育商事合同纠纷,体育领域工作合同纠纷也未被明确排除出体育仲裁机构的管辖。从历史解释出发,体育仲裁受理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际经验接轨,保持开放空间。将体育商事合同纠纷和运动员工作合同纠纷纳入体育仲裁受理范围,内含于新《体育法》第92条的文义,有助于避免与新《体育法》第96条可能存在的体系冲突,符合新《体育法》及其“体育仲裁”章的立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仲裁 受理范围 体育法 体育纠纷 解决机制 法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