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based on time-delay fuzzy gray cognitive network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Ning ZHOU Jia-qi +2 位作者 PENG Jun-jie GUI Wei-hua DAI Jia-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3-74,共12页
The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several continuous reactors and involves a series of complex chemical reactions,such as oxidation reaction,hydrolysis rea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reaction.It is hard... The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several continuous reactors and involves a series of complex chemical reactions,such as oxidation reaction,hydrolysis rea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reaction.It is hard to accurately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rocess featured by strong nonlinearity,uncertainty and time-delay.A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time-delay fuzzy gray cognitive network(T-FGCN)for the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process mechanism,experts’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historical data,the T-FGCN model of the goethite iron precipit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weight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nonlinear hebbian learning(NHL)algorithm with terminal constraints.By analyzing the system in uncertain environment of varying degrees,in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uncertainty,the T-FGCN can accurately simulate industrial systems with large time-delay and uncertainty and the simulated system can converge to steady state with zero gray scale or a smal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delay fuzzy gray cognitive network(T-FGCN) iron precipitation process nonlinear Hebbian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apid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for fabrication of superhydrobic surfaces on anode and cathode 被引量:3
2
作者 郝丽梅 闫小乐 +2 位作者 解忧 张涛 陈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76-1583,共8页
This work presents a method to solve the weak solubility of zinc chloride(ZnCl_2) in the ethanol by adding some reasonable water into an ethanol electrolyte containing ZnCl_2 and myristic acid(CH_3(CH_2)_(12)COOH).A r... This work presents a method to solve the weak solubility of zinc chloride(ZnCl_2) in the ethanol by adding some reasonable water into an ethanol electrolyte containing ZnCl_2 and myristic acid(CH_3(CH_2)_(12)COOH).A rapid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to fabricate anodic(2.5 min) and cathodic(40 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of copper substrate(contact angle more than 150°) in an aqueous ethanol electrolyte.Morphology,composition,chemical structure and superhydrophobicity of thes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FTIR,XRD,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ter ratio of the electrolyte can reduce the required deposition time,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needs over 30 min with anhydrous electrolyte,while it needs only 2.5 min with electrolyte including 10 mL water,and the maximum contact angle of anodic surface is 166° and that of the cathodic surface is 168°.Two copper electrode surfaces have different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position time,and the anodic copper surface covers copper myristate(Cu[CH_3(CH_2)_(12)COO]_2) and cupric chloride(CuCl);while,zinc myristate(Zn[CH_3(CH_2)_(12)COO]_2) and pure zinc(Zn) appear on the cathodic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SUPERHYDROPHOBICITY contact angle AQUEOUS ANODE CATH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low field in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被引量:6
3
作者 YE Xing-lian WANG Shuai +3 位作者 ZHANG Hao AN Xi-zhong GUO Bao-yu LI Li-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To improve the dust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 a flow field optimiz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via CFD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scales. The simplified models of perforated and collec... To improve the dust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 a flow field optimiz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via CFD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scales. The simplified models of perforated and collection plates were determined firstly. Then the model parameters for the resistance of perforated and collection plates, obtained by small-scale flow simulation, were validated by medium-scale experimen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istanc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simplified model is proved to present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ated and collection plates accurately.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optimization, both the flow rate and 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upper room of electric field regions are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ose of the lower room,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flue inlet of WESP becomes more uniform.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are proved,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WE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flow field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perforated plate collection 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业园区集中重金属废水处理站设计实例
4
作者 华磊 唐胡钰 +3 位作者 祝玉芳 蒋剑虹 李英杰 邹艾怡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某工业园区内有四家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该部分废水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导致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污泥变为危险固废,处置成本升高。针对上述情况,园区新建1座集中涉重金属废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化学沉淀+... 某工业园区内有四家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该部分废水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导致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污泥变为危险固废,处置成本升高。针对上述情况,园区新建1座集中涉重金属废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化学沉淀+电絮凝+过滤”工艺对四家企业的综合涉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尾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表2、3标准后排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化学沉淀 电絮凝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多糖醇沉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朱阳东 丁金铭 +3 位作者 李双洁 黄一真 于斋卓 闫滨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9-135,共7页
试验旨在对海藻多糖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料液比、加醇速度、搅拌速度、乙醇终浓度和醇沉次数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以多糖含量为试验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海藻多糖的醇沉工艺,以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 试验旨在对海藻多糖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料液比、加醇速度、搅拌速度、乙醇终浓度和醇沉次数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以多糖含量为试验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海藻多糖的醇沉工艺,以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对不同醇沉浓度下得到海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搅拌速度200 r/min、醇沉浓度50%,加醇速度20 mL/min,醇沉3次,此条件下提取海藻多糖的含量为64.88%。②5种醇沉浓度海藻多糖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其总糖含量为46.21%~56.47%,糖醛酸含量为17.10%~21.82%,硫酸根含量为18.22%~24.17%,蛋白质含量为2.07%~3.14%。③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乙醇浓度为80%醇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对DPPH、OH、ABTS自由基综合指标的清除率最高,其半数清除率对应的浓度分别为3.82、0.91、1.23 mg/mL。综上所述,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海藻多糖醇沉工艺的条件合理可靠,并且海藻多糖具有良好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糖 醇沉 工艺优化 抗氧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废液化学沉淀-物理吸附协同除垢技术及全流程管理研究
6
作者 王腾炜 赛云秀 +1 位作者 张乐 屈撑囤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9-1402,1408,共5页
基于延长油田某区块压裂废液集输系统结垢沉积严重的问题,采用废液水质分析、垢样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压裂废液结垢成分,并对其结垢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化学预结垢和吸附材料结合方法实现地面诱导除垢,NaOH/Na_(2)CO_(3)复配混合物作... 基于延长油田某区块压裂废液集输系统结垢沉积严重的问题,采用废液水质分析、垢样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压裂废液结垢成分,并对其结垢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化学预结垢和吸附材料结合方法实现地面诱导除垢,NaOH/Na_(2)CO_(3)复配混合物作为沉淀剂与水中Ca^(2+)、Mg^(2+)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结合纤维棉吸附聚结材料进行吸附沉积,流体在特定装置中的定点集结聚垢、快速除垢;制定详细监测和全流程防垢管理策略,实现压裂废液回注应用。结果表明,当NaOH/Na_(2)CO_(3)复配混比为5∶4时,流体流量为100 L/h,纤维棉接触时间为16 h时吸附率能达到92.8%以上,处理后废水钙离子降低至410 mg/L以下,与地层水钙离子含量相当,配伍性较好,实现回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废液 结垢 吸附除垢 沉淀剂 全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的相变行为研究
7
作者 赵文沧 周凤玺 +2 位作者 杨玉红 冉跃 万旭升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4-1892,共9页
伴随降温过程,盐渍土孔隙内溶液会发生相变现象。针对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行为,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理论出发,考虑相变间化学势平衡和Young-Laplace方程给出了孔隙中盐溶液的初始结晶半径理论表达式,并分析... 伴随降温过程,盐渍土孔隙内溶液会发生相变现象。针对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行为,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理论出发,考虑相变间化学势平衡和Young-Laplace方程给出了孔隙中盐溶液的初始结晶半径理论表达式,并分析了初始结晶半径与温度以及初始含盐量的关系。其次,建立了预测孔隙溶液含量和盐晶体含量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迭代计算分析了降温过程中温度和含盐量对盐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开展盐渍土室内降温试验对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盐渍土受温度和含盐量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初始含盐量的增加,盐渍土液相饱和度降低,盐晶体含量增加。初始含盐量对盐渍土的盐析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盐析温度随着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盐渍土盐胀变形主要发生在降温初期,降温初期盐胀变形量大于降温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结晶 降温过程 盐晶体 盐析温度 盐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微观图像的含蜡原油析蜡胶凝过程
8
作者 国丽萍 张家俊 陈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原油的流变性是石油开采、输运过程关注的基础物性,含蜡原油具有复杂的低温流变特性,而蜡的析出是决定原油低温胶凝和复杂流变性的内因。采用可以记录蜡晶微观结构实时演变过程的原位显微观测技术,以大庆原油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含蜡原油... 原油的流变性是石油开采、输运过程关注的基础物性,含蜡原油具有复杂的低温流变特性,而蜡的析出是决定原油低温胶凝和复杂流变性的内因。采用可以记录蜡晶微观结构实时演变过程的原位显微观测技术,以大庆原油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含蜡原油降温析蜡胶凝过程蜡晶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在实验温度34~60℃范围内降温过程中,蜡晶数量和面积先缓慢增加后以近似指数形式增加,平均长径比由波动逐渐趋于稳定,分形维数由降温初始阶段波动式增加过渡到后续的线性增加。在降温的开始阶段,降温速率(0.25、0.50、1.00、1.50、2.00℃/min)和加热温度(50、55、57、60、65℃)对蜡晶析出生长过程影响不明显;随着降温的持续,降温速率的减小或加热温度的升高,蜡晶数量和蜡晶面积均大幅增大。蜡晶微观参数在65℃发生突变,这与宏观流变实验的改性加热温度相吻合。含蜡原油降温析蜡胶凝过程的蜡晶生长规律为含蜡原油复杂宏观流变性深入研究及改性输送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析蜡过程 胶凝过程 微观机理 长径比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调控高镍无钴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祁恒 付立芝 +3 位作者 宁天翔 邹康宇 谭磊 李灵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1,128,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并经过配锂煅烧合成相应的正极材料,探究了pH对前驱体、正极材料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8~11.3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溶液状态过饱和,成核速率超过生长速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并经过配锂煅烧合成相应的正极材料,探究了pH对前驱体、正极材料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8~11.3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溶液状态过饱和,成核速率超过生长速率,前驱体的二次颗粒粒径依次减小。当pH为10.8时,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LNM91呈现相对较大的二次颗粒粒径,材料与电解液接触面积较小,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1 C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20%;当pH为11.0时,合成的LNM91材料粒径较小,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变短,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展现出最佳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01.80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前驱体 高镍无钴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痛宁片醇沉工艺优化
10
作者 王志远 莫美 +5 位作者 张文楠 葛诗雅 王雁雯 何毅 张依倩 宋兆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3,共9页
目的优化脊痛宁片醇沉工艺。方法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浓缩液密度、目标醇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葛根素、芍药苷、甘草酸保留率及总固体、总糖去除率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 目的优化脊痛宁片醇沉工艺。方法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浓缩液密度、目标醇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葛根素、芍药苷、甘草酸保留率及总固体、总糖去除率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Monte-Carlo算法建立设计空间,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优设计空间为浓缩液密度1.11~1.13 g/mL,目标醇度71%~73%,搅拌时间30~34 min。结论QbD理念可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脊痛宁片醇沉工艺,确保该制剂生产过程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痛宁片 醇沉工艺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Monte-Carlo算法 质量源于设计(Q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许春 袁燕萍 +2 位作者 刘婷婷 段红鑫 李相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6,34,共9页
基于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及周边29个国家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研究分析了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月尺度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31.7%~34.8%,不... 基于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及周边29个国家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研究分析了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干旱过程演变。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月尺度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31.7%~34.8%,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格局差异明显;②春、秋季节流域尺度SPEI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干旱影响范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冬季节情况与此相反;③就干旱区域性特征而言,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以全流域性干旱和局域性干旱为主(发生频率分别为29.5%和23.4%),区域性干旱和部分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7%和5.7%)相对较低;④游程理论揭示在过去的61 a间共发生50次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干旱事件的发生频次随干旱历时的增加显著减少,其中干旱历时最长的可达49个月;⑤流域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历时、峰值烈度以及总烈度的演变呈现较强的年代际波动特征;⑥干旱历时与总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与峰值烈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平均烈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与干旱过程演变,为合理开展流域气象干旱影响评估和制定防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游程理论 干旱过程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诱导成矿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宁波 王焰 +1 位作者 朱建喜 杨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诱导成矿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低品位矿石、尾矿和具有成矿潜力岩石中的关键金属资源,通过人工干预手段诱导目标金属元素活化和富集,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内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全球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诱导成矿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低品位矿石、尾矿和具有成矿潜力岩石中的关键金属资源,通过人工干预手段诱导目标金属元素活化和富集,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内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全球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中、重稀土资源供给。该类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内生稀土初始富集和表生风化淋积成矿两个过程,而后者对于成矿极为关键。由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适宜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气候条件、大量出露的花岗质岩石及风化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人工诱导成矿技术研发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预计可选择具有成矿潜力的花岗岩、含稀土风化壳和低品位矿床作为主要诱导成矿对象。通过调控地形地貌、生态、水文和风化壳物理化学条件等加速风化进程,促进稀土元素释放,引导稀土元素定向迁移,并在指定位置进行沉淀成矿,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富集稀土的矿体。特别是在该过程中可控制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促使其形成富集重稀土的矿体,为解决全球重稀土资源紧缺和保障重稀土资源持续供给提供有效实施方案。因此,对离子吸附型矿床开展诱导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作为诱导成矿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成矿学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风化过程 稀土元素迁移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浩 陈伯民 +4 位作者 樊高峰 刘学华 肖晶晶 高大伟 殷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54,共22页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辐合较弱、东亚高空急流偏南、南海夏季风偏强、印度季风偏弱是梅雨开始偏晚的重要原因。梅汛期主要形成了三次降水过程(过程Ⅰ、过程Ⅱ和过程Ⅲ)和一次降水间歇过程,过程Ⅰ和过程Ⅱ表现为南北气流辐合型降水,过程Ⅲ为台风降水。系统分析了与不同过程相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演变特征,发现由于冷空气活动偏弱、南海夏季风偏强、西南水汽输送偏弱,过程Ⅰ的强度强于过程Ⅱ。在环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与浙江梅雨有密切关联的海洋、大气和陆面信号,发现对该年梅雨异常偏弱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为冬、春季Ni?o关键区海温指数为正异常且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呈现负异常、冬季西南印度洋海温为正异常、春季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偏少、4-5月南半球环状模指数和北极涛动指数分别处于正位相和负位相。基于浙江梅雨序列,依托相关系数和同号率两个指标筛选出从前冬到春季稳定维持或有所增强的气候信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因子综合判别、联合诊断三种方法分别构造可冬季发布和春季发布的梅雨预测模型,发现线性模型整体上能够较好地预测梅雨降水距平,特别是对降水偏少情形指示意义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降水 降水过程 大尺度环流演变 前兆信号 统计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荣 叶殿秀 +3 位作者 肖潺 赵珊珊 陈鲜艳 李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强趋势。(4)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突变现象。【结论】研究成果为三峡地区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以及回应三峡工程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社会关切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三峡地区 极端降雨 降水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锰脱除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的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裴正清 王家伟 +6 位作者 王海峰 杨春元 周兴杰 郑可欣 鲁菊 马德华 路坊海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4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硫酸锰溶液中钙和镁的沉淀反应均符合Avrami方程,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01 kJ/mol和53.23 kJ/mol,表面化学反应是影响钙镁沉淀反应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锰溶液 除钙 除镁 钙镁 氟化锰 沉淀 工艺条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6月东北冷涡暴雨降水物理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玥瑶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李国平 陈力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0-1656,共17页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辽宁和吉林两省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利用多源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首先开展综合观测分析,进而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主降水时段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开展宏、微观物理过程和暴...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辽宁和吉林两省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利用多源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首先开展综合观测分析,进而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主降水时段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开展宏、微观物理过程和暴雨形成机理模拟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范围广、局地雨强大、对流性突出;暴雨过程期间,东亚大气环流相对稳定,东北冷涡缓慢东移,携带冷空气南下,与偏南暖湿气流汇合,触发涡旋云系发展;两省位于高空急流核出口区左前方和偏南低空急流前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结构有助于强降水系统发展。伴随水汽辐合加强,云物理过程旺盛发展,水凝物含量显著升高,其中霰粒子通过融化成雨滴等云物理过程,对强降水起到重要贡献。云滴通过水汽凝结过程迅速增长,但同时由于云微物理转化过程而被大量消耗,用于云系发展和降水发生。降水强度受水汽收支和云收支过程共同影响,强降水前期,伴随强盛水汽输送与辐合,区域上空水汽含量显著增加,降水系统发展;强降水后期,伴随冷涡云系逐步东移,区域内辐合减弱,局地大气内水汽明显消耗,以继续支撑较强降水。伴随水汽局地辐合,水凝物旺盛发展(尤其是冰相水凝物)。过程初期,液相水凝物动力辐合与微物理转化过程共同支撑降水云系快速发展;降水峰值时段,上述两过程仍然活跃,但由于强降水显著消耗,水凝物含量局地变化不明显。整个暴雨过程期间,液相水凝物持续辐合,而冰相水凝物于初期短暂辐合之后,逐渐减弱为弱辐散,这一演变特征与局地热、动力结构及其演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暴雨 降水物理过程 观测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海军 徐庆 +2 位作者 高德强 张蓓蓓 许文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9,共7页
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林,但桉树种植是否会对区域水资源造成较大影响一直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桉树人工林种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仍不清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森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入手,根据降水在... 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林,但桉树种植是否会对区域水资源造成较大影响一直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桉树人工林种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仍不清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森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入手,根据降水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和转化过程,综述林冠层截留、枯落物层拦蓄、土壤层涵蓄和蒸发散等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主要受到降雨强度、林分结构、土壤特性和植物蒸腾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制约桉树人工林水循环过程和水量平衡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未来应加强林分结构变化和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水文调控作用的影响机制、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时空尺度桉树人工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大气降水 水文过程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华淋 张嘉艺 +1 位作者 齐亮 林小燕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5,共8页
采用电子束焊接将IC10与GH4169异种高温合金进行连接,结合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及胞状组织构成,焊态焊缝... 采用电子束焊接将IC10与GH4169异种高温合金进行连接,结合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IC10/GH4169异种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及胞状组织构成,焊态焊缝中存在Laves相和NbC两类第二相。时效处理并未对接头宏观形貌产生影响,两侧母材区晶粒也未发生明显粗化。在不同时效工艺下,GH4169母材区及焊缝区显微硬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IC10母材显微硬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时效处理使得IC10母材区晶界处出现了链状分布的析出相,GH4169母材及焊缝区出现了γ′/γ″相以及δ/η相。凝固过程中的元素富集和偏析使得时效处理后的焊缝区γ′/γ″相的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10/GH4169电子束焊接接头 时效工艺 显微硬度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冷成形强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庆洋 庞秋 +1 位作者 胡志力 刘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的针对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在固溶-淬火-时效处理过程中成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7075高强铝合金预强化冷成形工艺,研究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冷成形强化机制。方法基于高强铝合金短流程高性能成形技术,经过固溶-时效处理,获得预强化处理的... 目的针对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在固溶-淬火-时效处理过程中成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7075高强铝合金预强化冷成形工艺,研究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冷成形强化机制。方法基于高强铝合金短流程高性能成形技术,经过固溶-时效处理,获得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使用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冷成形试制帽形梁。通过拉伸试验、杯突试验测试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及帽形梁力学性能,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解释7075高强铝合金构件冷成形强化机制。结果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抗拉强度为540MPa,延伸率为19.3%,强度接近7075铝合金T6态强度水平,塑性接近7075铝合金O态塑性水平。杯突值为16.6 mm,达到7075铝合金O态的87%。使用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冷成形试制的帽形梁表面质量良好,无破裂等情况。经过烤漆工艺后,帽形梁抗拉强度为(560±5)MPa,屈服强度为(480±5)MPa,与7075高强铝合金T6态强度相当。结论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基体内部存在大量GPⅡ区组织,这有助于提高7075高强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使用预强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料冷成形试制的帽形梁在烤漆工艺处理时,基体中部分GPⅡ区会转变为η'相,析出相的转变和加工硬化的结合提高了成形构件的强度,使其强度可以达到7075高强铝合金T6态强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预强化成形工艺 冷成形 析出相转变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双燕 杨晓静 +3 位作者 刘俊钊 李云霄 李占玲 刘业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2022年江西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干旱,对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elative soil moisture,Rsm)对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将气... 2022年江西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干旱,对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elative soil moisture,Rsm)对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将气象干旱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并识别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之间的时间响应,揭示不同土壤深度的干旱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江西省干旱主要发生在7—12月,气象干旱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干旱露头期、暴发期、持续期、缓解期;(2)2022年江西省农业干旱发生时间比气象干旱晚1个月,降水对研究区Rsm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气温且20cm的Rsm与SPI-1指标相关性最大;(3)水利工程在抗旱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省粮食生产“十年丰”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2022年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土壤相对湿度 发展过程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