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典型联围地区防洪潮工程方案优化与影响分析
1
作者 高慧琴 李彬权 +1 位作者 靳高阳 朱三华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共8页
珠江三角洲联围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但受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及泄洪格局变化综合影响,防洪潮形势严峻。以广州市南沙区为典型联围研究对象,剖析上游西江、北江泄洪格局演变及外海潮位变化对防洪潮的影响,分别提出防洪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 珠江三角洲联围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但受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及泄洪格局变化综合影响,防洪潮形势严峻。以广州市南沙区为典型联围研究对象,剖析上游西江、北江泄洪格局演变及外海潮位变化对防洪潮的影响,分别提出防洪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和防潮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构建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方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1)1990年后北江三水站分流比显著增加(均值由15.5%升至21.8%),叠加河道下切与洪水归槽效应,加剧南沙区外江防洪压力;外海潮位以3.6 mm/a速率持续上升,南沙区附近测站200年一遇设计潮位抬升0.58~0.66 m,导致现有堤防防潮能力被动降低。(2)提出思贤滘分流比调控防洪工程方案,将50年一遇以上洪水条件下的三水站分流比调控至22.6%,有利于缓解南沙区外江防洪压力。(3)提出南沙区纯堤防防潮工程方案和联围筑闸防潮工程方案,对比分析后推荐联围筑闸方案,对珠江三角洲主要水道节点防洪水位、分流比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典型联围地区防洪潮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防洪潮工程体系优化 联围筑闸 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模型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解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家阳 徐学军 程永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为高效模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过程,解决汊点水位迭代法中每次迭代均需全局求解所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明渠非恒定流的格子Boltzmann Bhatnagar-Gross-Krook(BGK)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其中,一维圣维南方程组由格... 为高效模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过程,解决汊点水位迭代法中每次迭代均需全局求解所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明渠非恒定流的格子Boltzmann Bhatnagar-Gross-Krook(BGK)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其中,一维圣维南方程组由格子Boltzmann BGK模型数值求解,离散速度矢量采用一维三速(D1Q3)模型描述;河网耦合求解通过汊点水位迭代法实现,各分汊河段在汊点处均采用水位边界条件,每一时步内通过不断迭代修正汊点水位以满足汊点连接条件。因格子Boltzmann BGK模型本质上为显式算法,有效回避了采用隐式算法计算汊点净流量时需多次迭代推求汊点耦合水位的问题。利用环状河网恒定流、环状和树状组合河网非恒定流等典型河网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原始汊点水位迭代法进行比较,说明本方法能提高河网水动力模拟的计算效率。作为方法在实际算例中应用,以汉江流域2021年秋汛实测水文过程作为输入条件,计算了汉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的洪水演进过程,对比了汉江中下游各水文站实测、计算和商用软件模拟的洪水过程,通过与特征线法、Prei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法等传统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对比,说明了本方法可在不损失计算精度和确保汊点连接条件严格成立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一维河网水动力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水力学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汊点水位迭代法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淇 张小莹 +2 位作者 李琳 孟万尚 谭义海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岔道多、河水漫溢严重,为应对水文测站稀少且相距较远所引起的流量数据不足的问题,分别在定床与动床工况下提出了基于BP及RBF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床工况下,两种预测模型均表现... 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岔道多、河水漫溢严重,为应对水文测站稀少且相距较远所引起的流量数据不足的问题,分别在定床与动床工况下提出了基于BP及RBF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床工况下,两种预测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四变量(水深、水面宽、平均流速、水力半径)的预测模型准确性最高,模型准确度随着变量数量减少而下降;在动床工况下,BP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RBF模型;使用三变量及四变量训练的BP模型均能较好的预测流量,但三变量(水深、水面宽、平均流速)的数据获取更为便捷,方便使用。本研究可为塔里木河中游流量预测提供新思路,对河流管理、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神经网络 流量 BP预测模型 RBF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对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卢克宁 张秀菊 +1 位作者 王柳林 赵艳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对地表产流量变化进行定量归因计算,有助于理解这两者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通州区1970-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平原河网产流模型并制定不同情... 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对地表产流量变化进行定量归因计算,有助于理解这两者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通州区1970-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平原河网产流模型并制定不同情景设计方案,量化了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地表产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原河网产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通州区地表产流过程,率定期及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大于0.88,确定性系数R 2大于0.90。(2)1970-2020年通州区地表产流量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1980 s、1990 s、2000 s和2010 s四个年代相较于1970 s依次增加了0.33亿m^(3)、0.72亿m^(3)、0.69亿m^(3)和1.78亿m^(3)。(3)1970-2020年,不同研究时段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变化的贡献率差异较大,气象要素对地表产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土地利用。在1980 s、1990 s、2000 s和2010 s四个研究时段内,气象要素对地表产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90.9%、84.7%、60.9%和79.8%,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9.1%、15.3%、39.1%和20.2%。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理论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区 平原河网产流模型 气象要素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产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量调度对平原河网能量影响分析
5
作者 田雪琪 王华 +2 位作者 曾一川 陈经纬 李家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水质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调水流量区间。结果表明:滨湖河网水质浓度与河流能量显著负相关;一定调水流量的增加使得河流总能量随之上升,能量到达阈值后,随调水流量的上升,河流总能量呈降低趋势;在能量目标层面上优选引调水方案,能有效协调引调水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因素,确定逐日最佳调水流量区间及河网总能量最佳区间,提供流量优化调控方案,保障平原河网水动力与水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能量 水量调度 二维河网模型 最佳调水流量区间 时空分布 平原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计算时效的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管网降维模拟技术
6
作者 袁寄望 陈文龙 +2 位作者 赵铜铁钢 张大伟 李岚斌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针对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数值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突出矛盾,基于短历时强降水特点、快速产汇流特性以及精细化模拟的局限性和实际需求等现状,从整个流域系统出发,根据水量平衡和管道过流能力等效原理,对管网进行降维概化处理,给出了等... 针对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数值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突出矛盾,基于短历时强降水特点、快速产汇流特性以及精细化模拟的局限性和实际需求等现状,从整个流域系统出发,根据水量平衡和管道过流能力等效原理,对管网进行降维概化处理,给出了等效管道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广州市猎德涌流域为例,采用实测内涝淹没水深、位置和检查井、河道的水位过程评估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管网降维概化的耦合模型模拟的猎德涌流域河道、检查井的水位动态变化过程的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7,提出的管网降维概化方法合理;地表淹没水深的相对误差为8.93%,绝对误差为0.05 m,模拟速度较基于管网现状耦合模型提高了57%;基于管网降维概化的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洪涝演进过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暴雨洪涝 等效过流能力 管网降维模型 猎德涌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区水流结构对底泥磷分布特征影响机制
7
作者 夏阳 周苏芬 +1 位作者 邹俊 胡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数与底泥中总磷含量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流场中水动力参数对底泥中总磷含量的影响,辨识其中的关键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分离区内水流水平流速较小,底泥磷含量较高;位于分离区外侧的加速区水平流速较大,底泥磷含量较低,但加速区的局部区域(剪切层区)存在显著的底泥磷含量偏高现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解释局部底泥磷含量高值现象与该区域较大的向下水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区 底泥磷 分布特征 水流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黄河流域中下游虚拟碳交换模式与效应研究
8
作者 尹翀 王文超 +1 位作者 郭玉莹 丁青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56-367,共12页
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而黄河流域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产业体系高碳问题。把握黄河流域产业系统碳流运转特征和关键调控路径,对于流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和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虚... 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而黄河流域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产业体系高碳问题。把握黄河流域产业系统碳流运转特征和关键调控路径,对于流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和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虚拟碳视角,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构建黄河流域产业碳流网络并进行虚拟碳流结构模式与效应分析。首先基于WI指数过滤区域碳流矩阵,建立产业碳流网络,清晰呈现产业间碳流交换模式,并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设计碳流溢出度、吸收度、平衡度等描述区域碳交换效应。采用2015、201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碳溢出与高碳吸收产业具有序列集成性、关键性产业碳生产与消费链的推拉作用,各省的碳交换角色不平衡等是黄河流域中下游高碳发展重要结构因素。最后从加快新能源产业替代和绿色创新、促进绿色消费和建设区域数字化、智能化虚拟碳管控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下游 虚拟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IRO) 产业碳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郑孝宇 褚君达 朱维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31,共7页
基于“河道—节点—河道”法的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此求解方法相对应的河网水环境容量的求解方法,在对河网水质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节点污染物质允许进入量的概念,求出河网各河道河... 基于“河道—节点—河道”法的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此求解方法相对应的河网水环境容量的求解方法,在对河网水质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节点污染物质允许进入量的概念,求出河网各河道河段及节点的允许排放量,建立了相应于上述水质模型的求解大型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的“节点—河道—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非稳态 水质模型 环境容量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湖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2
10
作者 胡四一 施勇 +1 位作者 王银堂 吴永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6,共9页
以长江中下游 (宜昌 -大通 )防洪系统为对象 ,在水文、河道及湖盆地形现状条件下 ,建立了一个能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一二维非恒定流模型 ,来进行长江干流、河网、湖泊、分蓄洪区垸及水库的洪水演进和调度仿真。所建模型的洞庭湖部分采用... 以长江中下游 (宜昌 -大通 )防洪系统为对象 ,在水文、河道及湖盆地形现状条件下 ,建立了一个能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一二维非恒定流模型 ,来进行长江干流、河网、湖泊、分蓄洪区垸及水库的洪水演进和调度仿真。所建模型的洞庭湖部分采用无结构网格二维非恒定有限体积格式 ,以适应湖区复杂的边界形状和保持水量平衡。河网区部分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显隐结合的分块三级算法 ,以准确实现河网汊点流量的自动分配和往复流动。为了提高模拟精度和扩展模拟功能 ,在水流数值模拟的范围内侧重讨论了内外动边界处理、分蓄洪运用及阻力项计算等环节 ,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数值处理方法。采用 2 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共 6年汛期洪水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率定和检验 ,高精度的模拟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数值模拟 非恒定流 二维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非恒定流汊点分组解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侯玉 卓建民 郑国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分析汊点分组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汊点分组解法的一般理论和算法。新方法的特点是可将河网汊点分片编码处理,而且汊点分组后可通过适用于一般分级解法的原汊点水位关系得到新的汊点方程组,新方法的通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河网非恒定流 汊点分组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昭华 李义天 曹志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建立了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况的河网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推导提出了河网泥沙方程组的分级解法,提出了适用于河网计算的汊点分沙模式,分析和对比了多种分沙模式的适用性,对河网区域中可蓄水汊点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采用汉江杜家台... 建立了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况的河网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推导提出了河网泥沙方程组的分级解法,提出了适用于河网计算的汊点分沙模式,分析和对比了多种分沙模式的适用性,对河网区域中可蓄水汊点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采用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的资料作了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非恒定流 水沙数学模型 汉点分沙 河网泥沙 蓄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及求解方法探讨 被引量:45
13
作者 卢士强 徐祖信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根据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汊点衔接条件 ,建立平原河网水动力节点 河道模型。介绍用特征线法 ,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中的直接解法、分级解法、汊点分组解法、矩阵标识法、非线性方法等求解的基...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根据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汊点衔接条件 ,建立平原河网水动力节点 河道模型。介绍用特征线法 ,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中的直接解法、分级解法、汊点分组解法、矩阵标识法、非线性方法等求解的基本思路。对比单元划分模型、混合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 ,分析各个模型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 ,节点 河道模型原则上可以求解任何水网的水力参数 ,单元划分模型仅适用于河道流速时空变化不大的情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比较困难。指出改进和设计计算方法、应用向量运算和并行算法、数值模拟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河网水流计算校正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晓玲 向小华 +1 位作者 李菲菲 王船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提高平原河网水流计算的精度,针对其中交错相连的复杂河网水流运动以及测点又相对较少的情况,提出以环状河网节点水位三级解法为基础、河段方程系数为载体的平原河网校正模型.将观测位置上的模型系统误差校正信息由测点向河网其他断... 为提高平原河网水流计算的精度,针对其中交错相连的复杂河网水流运动以及测点又相对较少的情况,提出以环状河网节点水位三级解法为基础、河段方程系数为载体的平原河网校正模型.将观测位置上的模型系统误差校正信息由测点向河网其他断面传播,修正相邻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预报值.选择长江澄通段河网进行实例分析,选用2004年9月的水文资料进行演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效地传播误差修正量,对提高河网水流预报精度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计算 环状河网 平原区河网 校正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干正淮段大型防洪模型设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0
15
作者 虞邦义 葛国兴 +1 位作者 梁斌 吴其保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19,共3页
淮干正淮段长78.7km,有5个行洪区,河势及水流条件复杂,河道行洪能力达不到防洪规划要求.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应研究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治方案.文中论述了该段防洪模型的设计原理、加糙方法、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用恒定... 淮干正淮段长78.7km,有5个行洪区,河势及水流条件复杂,河道行洪能力达不到防洪规划要求.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应研究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治方案.文中论述了该段防洪模型的设计原理、加糙方法、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用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相结合的验证方法,模型中重现了1991年洪水过程,为方案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防洪模型 自动检测 控制系统 非恒定流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水力数值模拟的松弛迭代法及水位的可视化显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小明 张静怡 +1 位作者 丁健 汪德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共3页
以Saint-Venant方程组为基础,讨论了按Preissmann加权四点隐式格式进行离散所得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Newton-Raphson迭代解法,对河网非恒定流用松弛迭代方法进行计算,并利用GIS MapInfo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关键词 河网 非恒定流 松弛迭代方法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河网一维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方春明 鲁文 钟正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作者对复杂河网水流泥沙运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考虑各种进出口边界条件建立了通用模型 ,并编成了可视化软件。此数学模型操作简单 ,通用性强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可应用于防洪、水污染。
关键词 河网 数学模型 分流分沙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环状河网水质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守东 沈永明 姜恒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8,共8页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河网 水质模型 非恒定流 未确知信息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不恒定流河网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传红 王保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河道中洪水数值模拟主要用求解描述洪水波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依数值计算解法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模型.在海河流域大清河北支及中下游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了一维河网模型进行洪水的模拟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了蓄滞洪区... 河道中洪水数值模拟主要用求解描述洪水波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依数值计算解法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模型.在海河流域大清河北支及中下游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了一维河网模型进行洪水的模拟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了蓄滞洪区调度、泄洪闸控制调度以及近年来北方河道入渗的特点等条件,计算效果良好.现对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解法以及实际应用经验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恒定流 河网模型 洪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近河口段一维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昭华 陈飞 郭小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0,共7页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冲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非恒定流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径流 潮流 长江近口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