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侵蚀环境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耐久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纬邦 董晓农 +4 位作者 窦铁生 李萌 陆云才 赵丽君 程冰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9-284,共6页
离子侵蚀是影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s, PCCP)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高盐渍地区富含的SO_(4)^(2-)/Cl^(-)侵蚀PCCP保护层,加速预应力钢丝锈断,引发灾难性爆管事故。基于此,本研究总结国内外PCCP耐久性研... 离子侵蚀是影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s, PCCP)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高盐渍地区富含的SO_(4)^(2-)/Cl^(-)侵蚀PCCP保护层,加速预应力钢丝锈断,引发灾难性爆管事故。基于此,本研究总结国内外PCCP耐久性研究进展,归纳荷载作用下离子侵蚀混凝土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模型,分析PCCP的结构特点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响应机理,为复杂侵蚀环境下PCCP耐久性设计和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 离子侵蚀 试验方法 计算模型 结构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串珠状岩溶区群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龙起 何敏 王安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74,共9页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影响更大,各基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大小为:角桩>边桩>中桩,角桩受力最多,在逐级施加桩顶荷载之后,群桩效应更加明显,各基桩轴力也不断增加,中桩和角桩轴力差值也不断增加,桩顶荷载分担更不均匀;在相同荷载下,溶洞高度越低,溶洞半径越大,桩基沉降量越大,桩身侧摩阻力越小,桩基整体承载能力越差,溶洞顶板在外荷载下越容易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高速铁路 串珠状溶洞 数值计算 群桩基础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WD三参数的路基模量预测方法
3
作者 张磊 张定一 +2 位作者 肖倩 王龙 姚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了建立能够客观准确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状况的测算方法,改善路面模量反算软件因初值选取不唯一而导致的误差问题,建立了路面弹性层状体系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优化了弯沉盆参数,提出了基于BDI-F 2-d 9的三参数路基模... 为了建立能够客观准确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状况的测算方法,改善路面模量反算软件因初值选取不唯一而导致的误差问题,建立了路面弹性层状体系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优化了弯沉盆参数,提出了基于BDI-F 2-d 9的三参数路基模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层路面模量反算新方法,并利用北京RIOHTrack环道的4种不同典型路面结构的实测数据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的FWD三参数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基模量较常规反算方法更为准确,且与承载板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106),两者比值介于0.19~0.28之间,符合已有文献研究结论。以此路基模量预测值作为输入参数并利用沥青路面动力有限元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模拟FWD测试动态过程,从而提高了路面各层模量的反算精度。研究成果为模量反算软件初值选取提供了参考,并为利用弯沉盆参数(DBP指标)构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路基、路面模量反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FWD模型 非线性特性 路基模量反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复杂空化流动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张德胜 唐睿 +2 位作者 叶晓琰 沈熙 常丞欣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7-771,共15页
轴流泵在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其内部复杂空化流动对泵的性能、稳定性及寿命影响显著.文中从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2个方面回顾了轴流泵内复杂空化流动的研究进展.在试验研究中,主要介绍了高速摄影试验、激光多普勒测速等试验方法取得的进展;... 轴流泵在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其内部复杂空化流动对泵的性能、稳定性及寿命影响显著.文中从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2个方面回顾了轴流泵内复杂空化流动的研究进展.在试验研究中,主要介绍了高速摄影试验、激光多普勒测速等试验方法取得的进展;在数值计算中,针对多种空化、湍流模型予以详尽列举与阐述,剖析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脉络.综合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围绕轴流泵内复杂空化流动,如附着片状空化、叶顶泄漏涡空化、垂直空化涡等现象,对其各自的初生、发展和溃灭过程进行了阐述,重点梳理了不同空化数、不同流量工况下,叶顶泄漏涡及其诱导的非定常空化流动特性、垂直空化涡诱导流场失稳的机理.最后,基于轴流泵内的复杂空化流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空化流动 试验研究 数值计算 非定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艳 胡朋 +2 位作者 王力东 刘汉云 蔡春声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418,共41页
开展风−列车−桥梁(简称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是保障强风下桥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车−桥... 开展风−列车−桥梁(简称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是保障强风下桥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计算和行车安全评估与防控.首先,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车−桥系统气动干扰机理以及准确获取作用在车辆和桥梁上的风载荷.根据桥上车辆是否移动,可分为静止车辆和移动车辆两种情形.其次,在获得车−桥系统风载荷的基础上,需求解风−车−桥系统以获得车辆通过桥梁全过程的动力响应时程曲线.该方面研究主要包括车−桥系统建模方法、风−车−桥系统动力计算理论以及高效计算方法.再次,基于已获得的动力响应,最终目的是评估强风下桥上车辆的行车安全性以及提出防控措施.该方面主要包括行车安全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及强风下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主要防控手段.最后,结合风−车−桥耦合振动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技术发展,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桥系统 气动特性 高效计算 评估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群共振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杨伟焱 邵睿智 +3 位作者 施骏 杨波 毕光文 彭良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4,共10页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再针对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进行超细群共振计算,最终得到所有共振区的共振自屏截面,在保留超细群方法计算精度高、几何和材料适用性强等特点的同时,有效克服了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几何和材料问题均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在使用OpenMP并行加速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群 共振计算 丹可夫因子 一维单栅元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黄土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对湿陷变形的影响
7
作者 包卫星 田磊 +2 位作者 吴谦 黄志明 张智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9-1391,共13页
伊犁黄土在水分入渗作用下易产生明显的湿陷变形,诱发一系列工程灾害。为研究其水分入渗特征及湿陷变形机制,在伊犁湿陷性黄土区域开展了现场浸水试验,分析了浸水过程中含水率、水分扩散形态、入渗水量以及地表湿陷变形的变化规律,并通... 伊犁黄土在水分入渗作用下易产生明显的湿陷变形,诱发一系列工程灾害。为研究其水分入渗特征及湿陷变形机制,在伊犁湿陷性黄土区域开展了现场浸水试验,分析了浸水过程中含水率、水分扩散形态、入渗水量以及地表湿陷变形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不同饱和入渗范围下的地表湿陷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区土体竖向平均扩散速率为0.38 m/d,径向平均扩散速率为0.17 m/d。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水分扩散形态由椭圆形转变为圆台形,其湿润锋扩散角为41°,饱和锋扩散角为20°。定量分析了伊犁黄土竖径向水分扩散速率与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据此得到了水分入渗范围与单位面积累计入渗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了试验地区湿陷修正系数β_(0)为0.74,大于规范推荐值0.50。地表湿陷变形与水分入渗过程相关联,分为4个阶段:浸水稳定段、剧烈湿陷段、缓慢湿陷段、固结沉降段。随着饱和锋扩散角的逐渐增加,地表湿陷变形值与沉降槽公式计算结果始终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且沉降槽宽度与地表湿陷影响范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二者均符合指数函数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黄土 现场浸水试验 数值计算 湿陷变形 入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翟宇 赵旭 董志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统热交换模型,提出了一种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于银川某矿,并与其他三个典型重力热管煤矿的热交换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将进风温度从-31.5℃提升至4.1℃,满足了煤矿安全规程中进风温度≥2℃的要求,相较其他项目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回风取热 矿井进风加热 重力热管 设计计算方法 热交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能质量因素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
9
作者 周群 刘海波 +3 位作者 冷敏瑞 刘雪山 黄晶 陈灿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8,共10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在筛选过程中对各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以找出最佳维度,并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对比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最终选取随机森林算法作为计算模型。以某地区的样本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电气特征参数 理论线损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电能质量 最佳维度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经构网柔直送出系统中交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岩 周博昊 +2 位作者 何佳伟 曹润彬 郑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9-506,共18页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能源经构网柔直外送是偏远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远距离外送的优选方案。一方面故障特征显著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继电保护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威胁系统安全...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能源经构网柔直外送是偏远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远距离外送的优选方案。一方面故障特征显著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继电保护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威胁系统安全恢复。为此,聚焦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经构网柔直送出场景,首先梳理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柔直构网送出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围绕如何精确揭示故障特性、如何精准辨识故障区域与如何保障系统快速安全恢复等3个关键问题展开,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内针对故障特性算不准、故障区域辨不明、故障安全恢复难等3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最终从模型融合迭代、依赖与不依赖电源特性融合统一、主动支撑型控保协同策略等3方面展开,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思路。研究内容可为沙戈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外送系统的控制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 继电保护 新能源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控保协同技术 故障特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450动车组的牵引回流动态分布及谐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树增 杨轶轩 杨世武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当动车组速度提升至400 km/h,由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引入的牵引电流及其谐波随之变化,并以钢轨为耦合途径,干扰轨旁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应对信号系统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设计给予重视。在此背景下,基于新一代... 当动车组速度提升至400 km/h,由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引入的牵引电流及其谐波随之变化,并以钢轨为耦合途径,干扰轨旁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应对信号系统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设计给予重视。在此背景下,基于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围绕高速条件下列车追踪动态条件、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牵引电流特性及其对轨道电路设备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建立牵引电流动态分布模型,基于潮流计算原理,提出更高运营速度条件下回流动态分布的建模和计算方法,预测高速运行时的牵引回流;通过建立牵引电机仿真模型,分析更高运营速度条件下的谐波特性,预测不同工况下动车组谐波干扰的幅值和频率分布;依据国内外现行标准,分析轨道电路设备对于牵引电流和谐波干扰的适应性,为信号设备的干扰防护和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450动车组 轨道电路 牵引电流 谐波特性 潮流计算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红外抑制器的直升机整机红外辐射特性数值计算
12
作者 易立 单勇 +1 位作者 张靖周 孙文静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获得直升机整机的红外辐射特征,构建了带分流引射式红外抑制器的直升机模型,耦合旋翼下洗气流、前飞来流和排气喷流,考虑发动机机匣、红外抑制器与机身的换热,研究了直升机整机在悬停、飞行状态下的整机红外辐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为获得直升机整机的红外辐射特征,构建了带分流引射式红外抑制器的直升机模型,耦合旋翼下洗气流、前飞来流和排气喷流,考虑发动机机匣、红外抑制器与机身的换热,研究了直升机整机在悬停、飞行状态下的整机红外辐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悬停状态下,旋翼下洗气流呈现“螺旋”状流动,表现为“下压”排气喷流并使其偏向左侧,从而引起整机辐射的左右不对称;在前飞状态下,前飞来流与旋翼下洗气流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排气喷流的发展。太阳辐射使向阳面机身蒙皮温度显著升高,整体温升为10K左右,最高温升可达23K,改变太阳光入射方向,机身向阳面蒙皮温升程度相似,温升区域改变。整机3~5µm波段,飞行速度增大导致气体红外辐射强度降低,在270km/h下较悬停时的降低35%左右,太阳辐射则使机身向阳面蒙皮辐射显著增强,增幅最高可达30%以上;整机8~14µ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受飞行速度影响较小,在不同速度下差异为2%左右,太阳光自机身侧方入射时,向阳侧较另一侧8~14µ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整体提升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红外辐射特征 红外抑制器 数值计算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气弹射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13
作者 李宝星 邢鹏涛 +3 位作者 梅开 舒慧明 胡少青 王中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1-678,I0004,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气弹射特性,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底推弹射形式的弹射系统,并基于燃气发生器试验内弹道曲线和弹射系统参数建立了燃气底推弹射数学模型,针对-40℃、+20℃以及+50℃三种温度条件下的燃气发生器...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气弹射特性,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底推弹射形式的弹射系统,并基于燃气发生器试验内弹道曲线和弹射系统参数建立了燃气底推弹射数学模型,针对-40℃、+20℃以及+50℃三种温度条件下的燃气发生器进行了弹射试验与数值计算,获得了燃气发生器工作状态与弹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模拟载荷出筒速度和平均过载增加,出筒时间缩短,在小初容条件下,过载峰值对燃气发生器点火过程十分敏感,点火产生的压强峰会引起过载偏大;3种温度下数值计算参数变化趋势与试验基本一致,压室压力峰值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分别5.4%、4.0%、3.8%,模拟载荷过载与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7.8%、1.7%、5.2%,模拟载荷出筒速度与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5.5%、2.9%、2.2%,相关误差均在8%以内,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后续固体推进剂燃气弹射动力装置和系统设计及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燃气弹射特性 燃气发生器 弹射试验 数值计算 弹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迎风格式伴随方程的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方法
14
作者 邓俊 高正红 +2 位作者 黄江涛 赵轲 夏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2,共12页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了离散伴随求解梯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伴随方程的无黏项及其边界条件的变分形式,根据通量限制器的处理方式,形成一阶精度、二阶精度和混合精度的伴随方程。对伴随方程的边界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ONERA M6机翼梯度精度和鲁棒性验证算例,对比迎风格式和中心格式的伴随方程求解性能,分析限制器和边界处理措施对伴随方程的收敛性和梯度精度的影响。通过CRM翼身组合体巡航气动优化设计和边界特性优化设计算例,验证了求解器对飞行器巡航性能设计和边界特性设计的有效性。计算和设计结果表明,建立的迎风格式伴随方程求解方法鲁棒和梯度精度高,能够适用于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难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格式 通量限制器 离散伴随方程 梯度计算 边界特性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跨临界瞬态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程序开发
15
作者 范明江 刘茂龙 +1 位作者 汤春桃 顾汉洋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4,共9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以其在临界区域附近优良热物性,在四代堆工况条件应用中拥有独特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泄压研究中,泄漏率的计算涉及跨临界物性的计算,但因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近临界区物性的特殊变化,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跨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以其在临界区域附近优良热物性,在四代堆工况条件应用中拥有独特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泄压研究中,泄漏率的计算涉及跨临界物性的计算,但因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近临界区物性的特殊变化,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跨临界瞬态特性计算程序的开发存在着问题。为解决在近临界区超临界二氧化碳瞬态特性计算程序开发难题,并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跨临界泄漏特性计算提供所需物性数据,基于查表线性插值法,开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跨临界瞬态物性分析程序,选取实际跨临界实验工况进行计算并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比体积物性的计算绝对误差在1.04%以下,等压比热计算的绝对误差在5.76%以下,能够满足超临界二氧化碳跨临界物性计算需求,可支撑泄漏率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临界 瞬态特性计算 跨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16
作者 骆淑娟 袁成 +1 位作者 张敏 马卫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速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悬浮特性,提高系统悬浮性能,分别采用理论解析、有限元仿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系统产生的电磁力进行计算。首先,建立考虑轨道厚度的理想化永磁电动悬浮理论模型,研究电磁力与源磁场的解析关系,并给出系... 为了研究高速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悬浮特性,提高系统悬浮性能,分别采用理论解析、有限元仿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系统产生的电磁力进行计算。首先,建立考虑轨道厚度的理想化永磁电动悬浮理论模型,研究电磁力与源磁场的解析关系,并给出系统悬浮性能的评判指标。然后,建立参数化瞬态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对永磁电动系统的悬浮性能与永磁阵列结构、感应轨道尺寸的关系进行表征。最后,搭建时速可达450公里的试验平台,验证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永磁阵列中单个磁块长宽高之比设计为1∶1.2∶0.8,感应轨道板厚度设计为5 mm,宽度设计为永磁阵列宽度的1.75倍时,四模块Halbach阵列的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可获得最优悬浮性能;选用铝材作为轨道板材料,可在保证悬浮性能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研究成果可为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在高速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动悬浮 悬浮特性 电磁力 结构参数 解析计算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向散射雷达回波特性及影响规律分析
17
作者 郑雨晴 艾小锋 +2 位作者 徐志明 赵锋 谢晓霞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前向散射雷达(forward scatter radar,FSR)在低、慢、小目标探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研究目标穿越前向散射区时的回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近场发射近场接收条件下,针对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模型对目标实际散射场及总场的表征能力进行... 前向散射雷达(forward scatter radar,FSR)在低、慢、小目标探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研究目标穿越前向散射区时的回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近场发射近场接收条件下,针对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模型对目标实际散射场及总场的表征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仅在正前向很小的角度范围内有效,当目标处于第一菲涅尔区外时,由于目标表面感应电流产生的散射场增大,仅考虑衍射模型已不能准确反映总场及散射场的变化,还需考虑目标反射。以矩形平板目标为例,仿真分析了目标尺寸、运动参数和穿越基线位置对前向散射回波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暗室测量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对FSR的实际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BR) 前向散射雷达(FSR) 回波特性 衍射模型(DM) 电磁计算(EMC) 暗室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佘洁卿 屈兵 魏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省15栋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案例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居住建筑施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92~17.75 kgCO_(2)/m^(2),电力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贡献者;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二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63.96%;垂直运输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85.93%.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以实现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施工阶段 碳排放计算 碳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弯沉盆特征参数的路基模量反演方法
19
作者 刘国强 李坤 +3 位作者 张久鹏 陈坤 栾英成 赵永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4-1052,共9页
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和效率,将常用的弯沉盆匹配法和规律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弯沉盆特征参数匹配的路基模量反演方法。首先对现有的弯沉盆特征参数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各参数随路基模量变化的敏感性,从中筛选出与路基模量关联性较强的特征... 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和效率,将常用的弯沉盆匹配法和规律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弯沉盆特征参数匹配的路基模量反演方法。首先对现有的弯沉盆特征参数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各参数随路基模量变化的敏感性,从中筛选出与路基模量关联性较强的特征参数;接着,定义目标函数,编制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弯沉盆特征参数匹配的路基模量反演程序,并分别开展反演方法稳定性分析、不同反演方法的对比以及试验路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弯沉盆特征参数d9、I8和S7与路基模量的关联性强于其他参数。所提方法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结构模量均可反演计算,反演结果的误差小于2%,变异系数小于0.5%,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与常用的惰性点法相比,所提方法精度略高,且操作更为简单;与弯沉盆匹配法相比,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模量反算 弯沉盆特征参数 粒子群算法 沥青路面 落锤式弯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不对中对轴系声学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20
作者 刘建昊 郝洪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针对某带式输送机托辊转轴系统支撑轴承的不对中问题,首先建立轴系五自由度有限元模型,用于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从而计算转轴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随后,以结构振动响应为激励,通过声学非耦合计算方法对转轴系统进行声学仿真,并搭建轴系... 针对某带式输送机托辊转轴系统支撑轴承的不对中问题,首先建立轴系五自由度有限元模型,用于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从而计算转轴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随后,以结构振动响应为激励,通过声学非耦合计算方法对转轴系统进行声学仿真,并搭建轴系噪声试验平台对正常工况下轴系声学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提取不同轴承不对中工况下的声压数据对比,讨论轴承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和组合不对中工况下不同不对中量对轴系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不对中类型和不对中量下,各分频幅值与特征频率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和一定规律,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对中对轴系声学特性的影响,也可为相关工程实践中的故障诊断与性能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转轴系统 轴承不对中 噪声特性 非耦合计算 声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