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柳美华 邓鹏飏 +3 位作者 孙国恩 张万喜 孙家珍 董丽松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用凝胶抽提、凝胶渗透色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两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vinylalcoholcopolymers,EVOH)本体和E151/甘油体系的室温辐射效应。在氮气保护下,试样在60Co源中的吸收剂量最高达到1800kGy。结果显示,E... 用凝胶抽提、凝胶渗透色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两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vinylalcoholcopolymers,EVOH)本体和E151/甘油体系的室温辐射效应。在氮气保护下,试样在60Co源中的吸收剂量最高达到1800kGy。结果显示,EVOH在室温下是一种十分难交联的聚合物。E151本体(乙烯醇摩尔分数56%)在吸收剂量达到800kGy时出现痕量凝胶,当吸收剂量增至1200kGy时,体系凝胶含量也只有5.9%。而F101本体(乙烯醇摩尔分数68%)在1800kGy才出现痕量凝胶。造成这两种EVOH的凝胶化剂量不同的原因是乙烯醇基含量不同。EVOH在辐照过程会产生共轭双键,其含量在辐照初期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双键的存在促使EVOH产生了交联。加入增塑剂甘油后,体系在800kGy以前与本体一样无凝胶,而在800kGy之后凝胶含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比本体E151的凝胶含量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辐射效应 凝胶渗透色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ECVD制备硼掺杂氢化非晶硅氧(a-SiO_x∶H)薄膜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小娇 施光辉 +3 位作者 殷俊传 刘虹霞 涂晔 胡志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6-1650,共5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方法,在不同CO2与硅烷气体流量比(RC=[CO2]/[SiH4]=0.0、0.5、1.0、2.0)、衬底温度(TS=200℃)、乙硼烷掺杂浓度(RB=[B2H6]/[SiH4]=1.5%)、高氢稀释比(RH=[H2]/[SiH4]=200)、高气压...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方法,在不同CO2与硅烷气体流量比(RC=[CO2]/[SiH4]=0.0、0.5、1.0、2.0)、衬底温度(TS=200℃)、乙硼烷掺杂浓度(RB=[B2H6]/[SiH4]=1.5%)、高氢稀释比(RH=[H2]/[SiH4]=200)、高气压(220 Pa)和高功率密度(1 W·cm^-2)条件下制备一系列氢化非晶硅氧(a-SiOx∶H)薄膜。通过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谱分析薄膜折射率n、光学带隙Eg与RC的关系;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变温暗电导测试,分析讨论暗电导σd、激活能Ea与RC的关系;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键合模式及薄膜中氧、氢含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随RC增加,薄膜光学带隙展宽,折射率减小,激活能Ea增大,费米能级向导带底移动,薄膜缺陷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非晶硅氧 硼掺杂 激活能 傅里叶红外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的光动力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健 郝倩云 +1 位作者 赵雪松 刘婉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2,共2页
本文测定了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光敏作用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光敏作用后,HeLa细胞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085cm-1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峰1246cm-1蓝移,强度下降;蛋白质酰胺I带1656cm-1发生蓝移,酰胺Ⅱ带1... 本文测定了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光敏作用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光敏作用后,HeLa细胞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085cm-1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峰1246cm-1蓝移,强度下降;蛋白质酰胺I带1656cm-1发生蓝移,酰胺Ⅱ带1546cm-1出现红移;CH2对称伸缩振动峰2858cm-1,峰位蓝移2cm-1,峰值明显减弱。结果表明:DNA、蛋白质和磷脂是5-氨墓酮戊酸光敏作用的主要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作用 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上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郝腾 王军 +2 位作者 于铁 王建强 沈美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7-1574,共8页
主要考察了NO2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在整个温度范围内(100-500°C)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性能的影响.研究所使用样品为新鲜Cu/SAPO-34催化剂在750°C下水热处理4 h的稳定期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主要考察了NO2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在整个温度范围内(100-500°C)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性能的影响.研究所使用样品为新鲜Cu/SAPO-34催化剂在750°C下水热处理4 h的稳定期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SCR活性评价、动力学实验以及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DRIFTS)表征催化剂的性能以及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变化.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O2会抑制催化剂的低温(100-280°C)活性,但其存在会提高催化剂的高温(280°C以上)活性.与此同时,随着反应物中NO/NO2的摩尔比例减少,由于NH4NO3物种的分解,副产物(N2O)的浓度增大.动力学结果表明,Cu/SAPO-34催化剂上快速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64.02 kJ?mol-1)比标准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8.00 kJ?mol-1)更大.In situ-DRIFTS实验结果表明NO比NO2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硝酸盐,并且NO2更容易与吸附在Br?nsted酸性位上的NH3物种反应生成NH4NO3.低温下,催化剂表面的NH4NO3物种会覆盖SCR反应的活性位,造成活性降低,但在高温时,形成的NH4NO3物种一部分会被NO还原为N2,而另一部分会直接热分解为N2O,造成催化剂的选择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NO和NO2) CU SAPO-34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硝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SCR反应过程中NH_3和NO_x在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吸附特性和作用(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石琳 于铁 +2 位作者 王欣全 王军 沈美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0-1557,共8页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得Cu/SAPO-34菱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同时研究了NH3和NOx(NO和NO2)在该催化剂上的吸附位、吸附强度、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得到了不同反应气氛在Cu/SAPO-34上的吸附性能及其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中的作用.研究采...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得Cu/SAPO-34菱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同时研究了NH3和NOx(NO和NO2)在该催化剂上的吸附位、吸附强度、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得到了不同反应气氛在Cu/SAPO-34上的吸附性能及其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中的作用.研究采用瞬态实验、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等方法进行表征实验.瞬态实验结果表明NH3是吸附性气体.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和红外漫反射实验结果表明NH3可以吸附在布朗斯特和路易斯酸性位上形成不同的NH3物种,它们显示不同的SCR活性.NH3在Cu2+上的吸附速率最快,且键强最强.NOx可以氧化并以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形式吸附在Cu物种上.最后,本文讨论了NH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在Cu物种上的中间物种并推测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NO和NO2) Cu/SAPO-34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吸附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OP-10在煤层注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毕瑞卿 程五一 陈学习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6,共5页
针对煤层注纯水降尘效率低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复杂的问题,选取表面活性剂OP-10作为添加剂,进行煤层注水降尘研究。通过接触角、表面张力测定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不同浓度OP-10对不同变质程度的贫煤、焦煤和长焰煤的润湿特性... 针对煤层注纯水降尘效率低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复杂的问题,选取表面活性剂OP-10作为添加剂,进行煤层注水降尘研究。通过接触角、表面张力测定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不同浓度OP-10对不同变质程度的贫煤、焦煤和长焰煤的润湿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OP-10作用下,煤样的接触角随其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在煤质相同的情况下,OP-10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接触角、表面张力呈负相关关系。在煤层注水应用中,添加体积分数为0.2%的OP-10后,总粉尘降尘率为34.4%~60.8%,平均降尘率为47.6%,降尘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煤层注水 接触角 表面张力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热分解过程中的TG-FTIR与Py-GC/MS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鲁超风 陈蕾 +3 位作者 于俊荣 诸静 王彦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对于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薄膜样品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粉末样品,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和裂解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其热分解过程.由TG分析得到了样品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 对于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薄膜样品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粉末样品,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和裂解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其热分解过程.由TG分析得到了样品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特征性温度,表明在有氧情况下Cl-PPTA的热稳定性比PPTA好,而且在氮气气氛下高温残留率比PPTA高.在空气气氛下,ClPPTA热分解的主要产物为HCN、CO、CO2、NO2和H2O,且CO2吸收峰最强;将Cl-PPTA薄膜在氮气气氛下进行高温处理,对得到的产物进行IR分析,显示羰基吸收峰逐渐减弱且出现新末端基团或官能团;而高温下Py-GC/MS的结果表明CO2和苯环是Cl-PPTA主要的裂解产物;随着裂解温度的改变,Cl-PPTA气相色谱和质谱发生很大变化,这些裂解产物可以帮助分析Cl-PPTA薄膜的裂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 热失重-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 裂解色谱-质谱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红外光谱特征分析与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测定
8
作者 李盼盼 裴莉昕 +4 位作者 纪宝玉 何江龙 李秀清 陈随清 董诚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2期197-202,共6页
通过分析和比较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特征,测定两种淫羊藿的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获得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原始图,并进一步将图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 通过分析和比较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特征,测定两种淫羊藿的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获得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原始图,并进一步将图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二硝基水杨酸法及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两种淫羊藿中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的含量。在400~4000 cm^(-1)范围内寻找到10个专属于淫羊藿的红外吸收特征峰,16批淫羊藿样品中富含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最高分别可达到96.79、6.61和35.55 mg/g,淫羊藿间含量存在差异。原始平均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相结合,有助于淫羊藿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图谱 特征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煤的分子结构演化特征
9
作者 夏炎 许睿 +5 位作者 路学忠 郭伟勇 杨小兵 李焕同 何亮 毛兴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4-933,共10页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较小,任意取向;随着煤级的增加,芳香层间距d002值以最快的速率减小,延展度La则加快增长,在Rmax大于2.0%后,d002值变化幅度减缓与堆砌度Lc值增大相对应;在d002<0.3480 nm,拉曼参数ID1/IG、AD1/AD1+G开始线性减小,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片尺寸增大,定向性增强,光学性质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片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红外光谱显示脂肪结构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吸收带显著,芳香度参数迅速增大,脂肪烃侧链快速脱落,生烃潜力参数‘A’变小;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煤叠加了岩浆热作用,变质温度较高,导致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强,芳香烃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对煤的结构演化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 X射线衍射 拉曼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护肤品的检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思源 姜红 +3 位作者 隋彦博 王思琦 刘瑞 陈敏璠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无损检验护肤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51个护肤品样品进行检验,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峰位进行分析后,重点选取波数范围为3500~2700 cm^(-1)和1700~1000 cm^(-1)区域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无损检验护肤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51个护肤品样品进行检验,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峰位进行分析后,重点选取波数范围为3500~2700 cm^(-1)和1700~1000 cm^(-1)区域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并通过采用组间联接法度量该样本类间亲疏程度,采用欧氏距离作为度量个体间距离的依据,将变量Z分数标准化为N[0,1]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法(HCA)实现对护肤品分类情况的进一步验证和分析。根据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护肤品样品可以被分为五大类,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将51个护肤品样品全部区分开。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护肤品物证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公安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护肤品 化学计量学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结合残差神经网络鉴别黄精属物种
11
作者 胡晓燕 王元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9-1724,共16页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SG)5种预处理方法,构建了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同时构建了深度学习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绘制了不同维度的光谱图像,包括一维MIR,同步、异步和综合二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投影图像的10个数据集,并将其与ResNet模型相结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不同,MSC预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DT、RF和SVM 3种算法的准确率。基于同步二维相关光谱数据集的ResNet算法建模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100%,损失值较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时间成本低,可以准确鉴别黄精属物种,为食品、中草药等其他领域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物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不同维度光谱图像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润无烟煤分子模型构建
12
作者 郝晋辉 王林芝 +7 位作者 宋军 周锦文 高志宏 李琪 刘慧军 李兆森 葛少成 张政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46-156,共11页
为了高效治理天地王坡难浸润煤尘污染问题,通过实验精准分析天地王坡煤矿粉尘成分及结构表征。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固体核磁共振碳谱测试等实验方法确定了煤样的元素含量、表面官能团参数、芳... 为了高效治理天地王坡难浸润煤尘污染问题,通过实验精准分析天地王坡煤矿粉尘成分及结构表征。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固体核磁共振碳谱测试等实验方法确定了煤样的元素含量、表面官能团参数、芳香结构组成和脂肪结构的分布等情况,构建和优化了无烟煤分子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天地王坡无烟煤分子化学结构式为C1_(91)H_(124)O_(14)N_(2)S_(1),总分子量为2700。经过几何优化、退火驰豫,得到无烟煤分子的能量最低三维结构模型。本研究为煤分子模型构建提供依据,天地王坡无烟煤尘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润煤尘 元素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 分子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傅里叶光谱分析的易制毒混合气体检测方法
13
作者 潘冬宁 赵雷红 谢汶浚 《红外》 CAS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易制毒气体识别对于抑制毒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易制毒气体浓度检测的研究还不成熟。针对易制毒混合气体检测的问题,通过采集傅里叶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以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气体实... 易制毒气体识别对于抑制毒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易制毒气体浓度检测的研究还不成熟。针对易制毒混合气体检测的问题,通过采集傅里叶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以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气体实验为例,对BP--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P-FTIR吸收系统采集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光谱数据的总体回归R值为0.99273,相关性强。在混合气体测试中,乙醚气体的最大预测误差为28 ppm,丙酮气体的最大预测误差为11 ppm,总体预测误差较小,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乙醚丙酮混合气体的浓度。因此,神经网络模型对多组分易制毒气体进行浓度反演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本研究也为易制毒及其他混合气体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易制毒化学品 混合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 被引量:38
14
作者 钱春香 解建光 王鸿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5-949,共5页
为了对比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的能力,设计紫外光老化试验,模拟在野外光氧条件下的长期老化;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沥青及SBS,SE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紫外光辐射试验表明,SE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热稳定性... 为了对比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的能力,设计紫外光老化试验,模拟在野外光氧条件下的长期老化;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沥青及SBS,SE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紫外光辐射试验表明,SE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和抗光氧老化能力好于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沥青老化后性能下降主要是改性剂中双键断裂造成的.综合红外微观分析和宏观性能试验结果,SE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使用寿命可以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1倍以上.适合于南方和高原紫外线强烈地区使用,尤其适用于对老化性能要求较高的开级配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老化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的食用油过氧化值间接检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媛 王宁 +1 位作者 于修烛 陈秀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了建立食用油过氧化值的快速测定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基于氢过氧化物与三苯基磷(TPP)快速反应生成三苯基氧磷(TPPO),利用TPP和TPPO在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差异性。在光谱范围为4 650~4 500 cm^-1以一阶求导及Norris平滑(NF)后采用... 为了建立食用油过氧化值的快速测定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基于氢过氧化物与三苯基磷(TPP)快速反应生成三苯基氧磷(TPPO),利用TPP和TPPO在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差异性。在光谱范围为4 650~4 500 cm^-1以一阶求导及Norris平滑(NF)后采用PLS建立食用油过氧化值近红外测定模型,通过校正样品及盲样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国标碘量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校正集预测相关系数为0.999 4,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143 9,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92 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55 6,盲样预测相关系数为0.997 1,标准偏差为0.400 1,所建方法与国标法测定过氧化值结果非常接近。表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间接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过氧化值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红外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伟跃 刘仁明 +2 位作者 李云涛 刁振琦 张建民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7-579,共3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lR)对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组织红外光谱分别位于1165cm-1和1745cm-1附近的吸收峰较为明显,而在癌组织中近乎消失;癌组织中970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较正常组织在相对强度上...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lR)对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组织红外光谱分别位于1165cm-1和1745cm-1附近的吸收峰较为明显,而在癌组织中近乎消失;癌组织中970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较正常组织在相对强度上有所增加;正常组织中1084cm-1附近的吸收峰在癌组织中向低波数移动3cm-1且强度增加;甲状腺癌组织中酰胺Ⅰ带、Ⅱ带的吸收峰强度高于正常组织,酰胺Ⅱ带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2cm-1,酰胺Ⅰ带、Ⅱ带的相对峰高比(I1654/I1543)高于正常组织。研究表明:FTIR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甲状腺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特异性,能够对甲状腺肿瘤组织的良、恶性鉴别提供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麦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静 张杰 +3 位作者 王翠萍 张丽青 张庆乐 秦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5,172,共4页
对氢氧化钠改性麦壳用于水中刚果红(CR)的去除进行了研究。通过动力学拟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探讨了改性麦壳对水中CR的吸附机理;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改性麦壳去除CR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麦壳投加量为8g... 对氢氧化钠改性麦壳用于水中刚果红(CR)的去除进行了研究。通过动力学拟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探讨了改性麦壳对水中CR的吸附机理;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改性麦壳去除CR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麦壳投加量为8g·L-1、吸附时间为90min时对100mg·L-1 CR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11.87mg·g-1,脱色率达94.93%;对CR的吸附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模型;结合SEM和FT-IR谱图分析推断,改性麦壳吸附CR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层,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麦壳 刚果红 吸附 动力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融合对牛肝菌种类的鉴别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森 刘鸿高 +2 位作者 李涛 李杰庆 王元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2-307,共6页
采集5种共272份牛肝菌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多光谱信息融合策略,建立牛肝菌种类快速鉴别的方法。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及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D)等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 采集5种共272份牛肝菌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多光谱信息融合策略,建立牛肝菌种类快速鉴别的方法。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及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D)等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处理对区分不同种类牛肝菌影响;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及融合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结果显示:1)经过2D和MSC预处理后,不同种类牛肝菌的PLS-DA鉴别效果优于未优化模型,表明2D+MSC预处理优化了光谱信息并提高了分类准确度;2)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低级融合和中级融合数据分别建立PLS-DA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6.87%、66.67%、78.89%和95.56%;建立SVM判别模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8.89%、74.44%、91.11%和100.00%,表明中级融合技术对不同种类牛肝菌鉴别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技术;3)中级融合技术在PLS-DA模型和SVM判别模型中对样品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5.56%和100.00%,表明SVM判别模型对牛肝菌种类区分效果优于PLS-DA模型。采用中级融合技术建立SVM判别模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为牛肝菌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牛肝菌 种类鉴别 紫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FPGA芯片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殷世民 梁永波 +2 位作者 朱健铭 梁晋涛 陈真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80-3586,共7页
针对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集干涉图非均匀性校正、光谱复原、光谱辐射定标于一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芯片系统。该系统对输入信号做了标准化设计,以流水线方式输出... 针对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集干涉图非均匀性校正、光谱复原、光谱辐射定标于一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芯片系统。该系统对输入信号做了标准化设计,以流水线方式输出目标的复原光谱信息,可嵌入到各种类型的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的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中,具有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稳定可靠及易于升级等优点,为基于光谱特征的目标实时识别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红外成像光谱仪 实时 光谱复原 芯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金银花挥发油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燕 唐铁鑫 +4 位作者 邱新华 吴美珠 谭雄斯 甘柯林 姚伟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金银花挥发油的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结合正己烷连续液-液萃取法提取金银花、山银花的挥发油;将挥发油溶液滴在溴化钾窗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形成油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红外光谱;将红外光... 目的研究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金银花挥发油的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结合正己烷连续液-液萃取法提取金银花、山银花的挥发油;将挥发油溶液滴在溴化钾窗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形成油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红外光谱;将红外光谱进行基线趋势去除和曲线平滑处理;选取1800~850 cm-1范围内光谱数据作为特征光谱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挥发油样品。结果从少量金银花药材中提取到挥发油用于获取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挥发油。结论本方法可以用于鉴别金银花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挥发油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特征图谱 模式识别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