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阮皓 任秀艳 +2 位作者 叶一鸣 刘苏旭 胡石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14-1926,共13页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在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原子能院在低温精馏法和电磁分离法两项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产业化应用。低温精馏技术方面,突破了轻质同位素(^(13)C、^(10...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在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原子能院在低温精馏法和电磁分离法两项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产业化应用。低温精馏技术方面,突破了轻质同位素(^(13)C、^(10)B)超低分离系数下的级联精馏技术瓶颈,建成国际先进的年产500 kg^(13)CO(丰度99%)工业生产线,实现了医用^(13)C-尿素原料国产化;同步推进百吨级硼同位素产业化项目,预期可满足我国核电中子吸收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电磁分离技术方面,创新性研发了双弧强流离子源、高分辨率束流输运等核心技术,成功制备^(87)Rb(北斗原子钟核心材料)、^(176)Yb(^(177)Lu前体)等高丰度同位素,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量子科技、核医学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原子能院通过“技术攻关-中试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为核能安全、科技创新和高端医疗提供了核心材料保障。未来,原子能院将持续优化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低温精馏 电磁分离 产业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加速器设施及技术应用
2
作者 唐兵 杨新宇 +13 位作者 阚朝新 陈红涛 何明 吴振东 崔保群 陈立华 马鹰俊 马瑞刚 黄青华 马燮 陈浩南 彭朝华 柳卫平 郭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5-1821,共17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长期开展放射性核束产生技术、低能高压加速器技术、串列加速器技术及高频型加速器研究,建立了HI-13串列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600 kV高压倍加器、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在线同位素分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长期开展放射性核束产生技术、低能高压加速器技术、串列加速器技术及高频型加速器研究,建立了HI-13串列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600 kV高压倍加器、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在线同位素分离器、锦屏地下强流加速器等核物理研究装置,有力支撑了我国基础核物理事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放射性核束产额、高压加速器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还基于核物理加速器技术,开发了小型串列加速器、小型中子发生器、加速器质谱、离子注入机、核孔膜生产等产业项目,并初步实现产品型谱化,其中小型串列加速器实现了国内自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 在线同位素分离器 中子发生器 加速器质谱 串列加速器 高压倍加器 核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分布、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峥岩 侯殿保 +8 位作者 常宏 贺茂勇 程原原 饶辉辉 刘志康 罗家馨 郭钧桦 周江迪 张晓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83,共19页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聚焦于中国铷铯资源整体格局,通过对铷铯资源的赋存形态、地理位置、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其资源类型、分布、物源、成矿模式,以及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分析测试和铷同位素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铷铯矿床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各大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带周围,形成了沿地质构造呈条带状分布的铷铯矿床成矿区。同时,通过分析不同位置铷铯矿床的成矿过程,明确铷铯矿床成矿元素的来源均与岩浆的高度分异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目前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与分析测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创新,而铷同位素对岩浆热液及流体活动的高敏感性使其在未来的科技发展格局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铯资源 稀有金属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分离提取 地球化学 铷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吸收水分溯源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雨欣 毛舒月 +4 位作者 马国荣 马永成 庄淏然 许德浩 冯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对比法、MixSIAR模型和蒸散分离技术,深入剖析了玉米在其生育期内的主要吸水深度、各阶段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主要吸收0~30 cm的浅层土壤水分,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10%(出苗期)、35.44%(拔节期)、41.54%(抽穗期)、41.66%(灌浆期)和48.10%(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WUE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受到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该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浅层土壤水分的高度依赖性和随着生育期发展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散分离 TG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作物蒸腾 根系水分来源 吸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Cd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及其地质应用
5
作者 杨华炜 孙国超 +3 位作者 许星颖月 徐利强 张飞 张达玉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78,共8页
镉(Cd)有8个稳定同位素,且具有高度挥发性(半凝聚温度Tc=430K,1Pa),导致其在地球和陨石中的丰度都很低,这给精确测试Cd同位素带来了极大难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得精确测定Cd同位素比值成为可... 镉(Cd)有8个稳定同位素,且具有高度挥发性(半凝聚温度Tc=430K,1Pa),导致其在地球和陨石中的丰度都很低,这给精确测试Cd同位素带来了极大难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得精确测定Cd同位素比值成为可能。笔者优化了Cd的分离纯化步骤,并建立了采用双稀释剂校正的高精度Cd同位素测试方法。通过优化酸性体系、树脂体积、淋洗液浓度和淋洗液量,Cd的回收率达到99.5%,残留元素/Cd比率<0.07%,可以有效地实现Cd与基质元素(Zn、Ga、Ge、Zr、Nb、Mo、Pd、Ag、In、Sn、Sm、Pb)的分离,能更好地满足Cd同位素的测定要求。已有研究表明,热液系统中的地质过程(如硫化物沉淀、流体运移及温度变化等)会导致Cd同位素分馏,尤其是在低温体系中分馏作用显著,而高温体系中分馏作用较弱。Cd同位素数据在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判别、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等矿床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文中建立的新方法,笔者对铜陵地区的新桥和荷花山矿区的闪锌矿样品进行了测试,测得的Cd同位素数据指示了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判别、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同位素 分离纯化 MC-ICPMS 双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氖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忠浩 周贝霖 胡石林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68,共5页
综述了氖同位素的分离方法,包括热扩散法、低温精馏法、低温色谱法、气体扩散法、等离子离心法、质谱法、原子衍射法等,重点探讨了各方法的原理、特点、分离效果以及优缺点等。最后根据相对成熟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提出了氖同位素分离技... 综述了氖同位素的分离方法,包括热扩散法、低温精馏法、低温色谱法、气体扩散法、等离子离心法、质谱法、原子衍射法等,重点探讨了各方法的原理、特点、分离效果以及优缺点等。最后根据相对成熟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提出了氖同位素分离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先通过低温吸附进行分离,再通过低温精馏法对解吸后的混合物进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氖同位素 分离 吸附 精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_(2)为介质气体扩散法生产^(15)N技术研究
7
作者 韩依轮 周明胜 王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2-1549,共8页
稳定同位素^(15)N广泛应用于大气示踪、农林业研究、产地溯源等领域的研究分析。氮气(N_(2))价格低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是分离^(15)N的理想介质。气体扩散法具有流量大、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且适用于分离N_(2)等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气... 稳定同位素^(15)N广泛应用于大气示踪、农林业研究、产地溯源等领域的研究分析。氮气(N_(2))价格低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是分离^(15)N的理想介质。气体扩散法具有流量大、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且适用于分离N_(2)等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气体。清华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通过前期的研究与实验,选出了合适的有机高分子膜制成气体扩散法专用膜管。本文通过单级和四级级联实验,开展了以N_(2)为介质通过气体扩散法分离^(15)N同位素的研究,并将自主研发的高速磁悬浮压缩机用于四级级联中的气体补压。结果显示,单级系统分离系数可以达到1.016,四级级联全分离系数可以达到1.057。实验结果证明了N_(2)为介质扩散法分离^(15)N同位素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法 氮同位素 有机膜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中生物标志物 GDGTs 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战楠 孙青 +3 位作者 李琪 谢曼曼 尚文郁 郝瑞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6,共17页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是一类来自于微生物细胞膜脂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海洋、湖泊、土壤、泥炭等环境。在活体细胞中,GDGTs通常以完整极性膜脂(IPL-GDGTs)的形式存在,而在地质环境中主要以脱去极性头基的核心脂(CL-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是一类来自于微生物细胞膜脂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海洋、湖泊、土壤、泥炭等环境。在活体细胞中,GDGTs通常以完整极性膜脂(IPL-GDGTs)的形式存在,而在地质环境中主要以脱去极性头基的核心脂(CL-GDGTs)的形式存在。CL-GDGTs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并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因此被认为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有力工具。GDGTs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在环境中的含量通常较低且常与其他化合物共存,因此分析难度较高,现有技术和方法在其分离、纯化、定量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GDGTs在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GDGTs的分类与结构,对环境中IPL-GDGTs和CL-GDGTs的分离、纯化等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其中CL-GDGTs可选择多种提取方法,而极性较强、热稳定性较差的IPL-GDGTs应尽量选取Bligh-Dyer提取法。普通的分离、纯化通常采用柱层析法,而涉及GDGTs单体分离时,一般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是GDGTs含量测定、结构鉴定、同位素分析的主要分析手段。本文评述了现有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DGTs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地质环境中GDGTs的分析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 提取 分离纯化 含量分析 结构鉴定 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氕、氘、氚同位素的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章宏 赵庆凯 陈长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9,I0003,共16页
氢的同位素氕(H)、氘(D)和氚(T)在医疗、核能、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采用氘氚核聚变能被认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战略。故实现氢同位素的有效分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然而自然界中氘和氚的相... 氢的同位素氕(H)、氘(D)和氚(T)在医疗、核能、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采用氘氚核聚变能被认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战略。故实现氢同位素的有效分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然而自然界中氘和氚的相对丰度却极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本文首先对水中氢同位素分离的技术原理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工程化应用角度,重点综述了电解法、精馏法和化学交换法;从实验室研发角度,重点综述了膜分离法和多孔材料吸附法。最后,对几种典型技术的分离因子和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展望了未来水中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水中氢同位素的高效分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级联水精馏系统分离含氚轻水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君妍 陈超 +13 位作者 李佳懋 黎名昭 侯京伟 龚宇 赵林杰 杨茂 岳磊 冉光明 付小龙 王鑫 高娇 黄洪文 王和义 肖成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4,共3页
针对大体量含氚水分离净化的需求,自主设计建设了三塔级联水精馏系统,内部装填有自研高性能填料。在中试实验过程中,以5~10 kg/h的处理量,完成了吨量级含氚轻水的分离处理,实现了贫化倍数高于2 000倍、富集倍数高于20倍的分离效果。测... 针对大体量含氚水分离净化的需求,自主设计建设了三塔级联水精馏系统,内部装填有自研高性能填料。在中试实验过程中,以5~10 kg/h的处理量,完成了吨量级含氚轻水的分离处理,实现了贫化倍数高于2 000倍、富集倍数高于20倍的分离效果。测得规整填料等板高度为14 cm,散堆填料等板高度为4 cm,运行过程各关键参数稳定,全系统已稳定运行超过900 h,可满足规模化工程放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去氚化 水精馏 氚化水 氢同位素分离 等板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吸附与分离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占琴 贾永忠 +2 位作者 李波 邵斐 景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6-192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为代表的多孔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在分离气相同位素和液相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为进一步探索MOFs/COFs在同位... 综述了近年来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为代表的多孔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在分离气相同位素和液相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为进一步探索MOFs/COFs在同位素吸附分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共价有机框架 同位素 吸附与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同位素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方法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以龙 刘敏 侯可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92,共16页
锂(Li)同位素是良好地球化学示踪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壳幔物质循环、行星起源与演化、大陆风化、古环境与气候变迁、成矿机制及环境污染等领域。然而,分析测试过程中同质异位素的潜在干扰使得自然样品中Li的高效分离纯化成为关键需求。近... 锂(Li)同位素是良好地球化学示踪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壳幔物质循环、行星起源与演化、大陆风化、古环境与气候变迁、成矿机制及环境污染等领域。然而,分析测试过程中同质异位素的潜在干扰使得自然样品中Li的高效分离纯化成为关键需求。近几十年来,锂同位素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形成了多类型不同自然样品中Li分离纯化的一系列方法体系。从早期Li的分离纯化方法仅注重于实现自然样品Li的分离效果,使之满足TIMS分析需求,逐渐发展到注重减少分离纯化过程中引入空白污染、简化操作提高分离效率以及对不同类型自然样品具有广泛适用性等方面。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基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法的锂同位素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单柱法、双柱法、多柱法和套柱法的操作流程与技术特点,从树脂类型选择及用量、淋洗液类型选择及其在不同类型自然样品中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应用优势。目前单柱法和双柱法是Li分离纯化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在不断优化过程中,一些方法的树脂用量低至1mL,淋洗液用量少于10mL,流程空白控制在1‰以下,整个淋洗流程被缩短至数小时之内。但不同分离纯化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品Li含量及其他基质离子等因素。因此,在兼顾分离效率、适用范围以及经济性等因素下,进一步优化现有方法体系、扩展不同类型样品适用范围,对于提升锂同位素分析效率和精度以及推动锂同位素应用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试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探索自动化淋洗设备在自然样品Li高效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将成为锂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分离纯化 色谱柱 阳离子交换树脂 锂回收率 样品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量子筛效应分离氢同位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 程嘉贤 马福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44,I0002,共16页
由于氢同位素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分离高纯度的氢同位素成为现代分离技术的重大难题之一。实现高纯度氢同位素分离可为未来热核聚变反应堆提供大量的燃料,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氘在中子慢化剂、同位素标记、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制... 由于氢同位素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分离高纯度的氢同位素成为现代分离技术的重大难题之一。实现高纯度氢同位素分离可为未来热核聚变反应堆提供大量的燃料,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氘在中子慢化剂、同位素标记、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制药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工业化分离氢同位素的方法:低温精馏、Girdler硫化法均存在分离因子低、能耗高的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微孔材料的量子筛效应在低温下可被用来分离氢同位素,并对其展开了计算和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微孔材料分离氢同位素的量子筛(QS)效应,包括动力学量子筛(KQS)效应与化学亲和量子筛(CAQS)效应,综述了部分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分离氢同位素微孔材料的计算和实验结果。研究证明MOFs材料在低温分离氢同位素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分离 量子筛效应 微孔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同位素分离纯化与催化标记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添翼 武玉泰 +4 位作者 王永胜 顾佳锐 宋沂恒 杨丰铖 郝广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4-1301,共18页
氢碳氮氧等稳定轻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疗药物、临床诊断、环境地质等领域。如何获得高纯同位素原料并将其标记到目标化合物是同位素产业的核心技术。基于量子效应的同位素吸附分离方法具有选择性高、能耗低等优势,在同位素分离纯化方面... 氢碳氮氧等稳定轻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疗药物、临床诊断、环境地质等领域。如何获得高纯同位素原料并将其标记到目标化合物是同位素产业的核心技术。基于量子效应的同位素吸附分离方法具有选择性高、能耗低等优势,在同位素分离纯化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而催化同位素交换法和官能团转化法是制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基于量子效应的同位素分离与催化标记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开发高效吸附及催化材料。总结了同位素分离及标记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核心材料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强化方法,并对轻同位素分离纯化及标记方面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分离 量子效应 吸附剂 同位素标记 多孔材料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Ca化学分离方法研究
15
作者 汪子辰 孙剑 +2 位作者 李世珍 马健雄 李小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6-1072,共7页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Ca同位素比值时,Cr元素产生的基质效应会使Ca同位素测试值偏离真实值。利用稀HCl介质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传统方法可实现绝大多数元素和Ca的高效分离,但Cr分离率约为90%,分离效果不理...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Ca同位素比值时,Cr元素产生的基质效应会使Ca同位素测试值偏离真实值。利用稀HCl介质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传统方法可实现绝大多数元素和Ca的高效分离,但Cr分离率约为90%,分离效果不理想。对于超基性岩等高Cr地质样品,Cr/Ca值可高达10。针对这类特殊地质样品的Ca同位素测试,我们研究了Cr-Ca在浓HCl介质中基于AG50W-X12(200-400 mesh)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淋洗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0 mol/L HCl可实现Cr-Ca的高效快速分离,Cr的分离率>99.9%,Ca元素回收率接近100%,同时该方法也可实现K、Mg、Al等元素与Ca的高效快速分离。应用该方法对过柱后Ca单元素溶液和高Cr橄榄岩标样进行Ca同位素测试,其Ca同位素组成(δ^(44/42)Ca)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与参考值一致,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Cr样品的Ca元素分离提纯及同位素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同位素 CR 化学分离 M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16
作者 雒恺 白江昊 +2 位作者 朱冠虹 韦刚健 马金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21,共20页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化学纯化方法的发展和质谱测定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稀土稳定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稳定Ce和Nd同位素分析方法,为表生地质过...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化学纯化方法的发展和质谱测定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稀土稳定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稳定Ce和Nd同位素分析方法,为表生地质过程、氧化还原环境示踪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将为研究稀土矿提供直接证据。本文先系统介绍了稀土元素及其同位素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稀土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可能突破的方向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稀土稳定同位素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稀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是深入了解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形成过程与控矿机制的良好指标,其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相结合有望在稀土矿化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稳定同位素 化学分离 质量相关分馏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气泡分离同位素方法初研
17
作者 诸旭辉 陈邦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首次了提出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实现了氢、氧、碳和锂等轻同位素的分离,测得了分离系数,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揭示了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过程首先发生在由于快速塌陷式绝热自收缩形成纳米气泡时,可能因高温... 首次了提出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实现了氢、氧、碳和锂等轻同位素的分离,测得了分离系数,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揭示了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过程首先发生在由于快速塌陷式绝热自收缩形成纳米气泡时,可能因高温或纳米表面效应作用引起表面分子离解,而使气泡表面带负电荷对周围介质的吸附过程中,并且也出现在后续纳米气泡与特定溶液组成分离体系的同位素(离子)化学交换过程中,它具有双重分离效应.由于纳米气泡的形成是一个快速过程,并且气泡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是同位素共振交换化学反应,过程也很快达到平衡,两者共同决定了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可能是一种平衡时间很短的分离方法,克服了通常化学方法平衡时间长的缺点.在研制成纳米气泡分离原型单机的基础上,本文也设计了纳米气泡同位素分离级联,增加分离效果,以获得各种丰度的同位素,从而说明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同位素分离 氢同位素 锂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18
作者 蹇忆川 杨虹 +1 位作者 刘芳 张兆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钕(Nd)元素是一种轻稀土元素,共有7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随着质谱分析技术和化学分离方法的发展,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稳定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Nd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钕(Nd)元素是一种轻稀土元素,共有7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随着质谱分析技术和化学分离方法的发展,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稳定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Nd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Nd同位素的化学分离、质谱测定及质量分馏校正等分析技术方法;球粒陨石、全硅酸盐地球和其他储库的稳定Nd同位素组成;稳定Nd同位素在地质过程中的应用,例如在岩浆演化过程、低温地质过程以及宇宙化学中的应用。目前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还集中在分析方法和自然储库的研究方面,未来在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同位素 化学分离 质谱分析 储库 同位素分馏 宇宙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e-Os同位素体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鲍厚银 李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10,共16页
Pt-Os和Re-Os同位素体系(统称Pt-Re-Os同位素体系)在壳–幔和核–幔相互作用、矿床成因、陨石成因、太阳系早期演化等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由于地质样品中Pt-Re-Os含量极低(pg/g~ng/g级),对其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进行高精... Pt-Os和Re-Os同位素体系(统称Pt-Re-Os同位素体系)在壳–幔和核–幔相互作用、矿床成因、陨石成因、太阳系早期演化等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由于地质样品中Pt-Re-Os含量极低(pg/g~ng/g级),对其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进行高精度的分析测试极具挑战。本文对Pt-Re-Os同位素化学前处理和质谱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化学前处理方法包括酸溶法、碱熔法、火试金法、Carius管溶样法和HPA-S高温高压釜溶样法等常用的样品消解方法以及Pt-Re-Os的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重点介绍了负离子热电离质谱法(N-TIMS)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MC-ICP-MS)测试Pt-Re-Os元素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的原理、标准物质和测量精度,以及近年来高精度Os同位素质谱测定中O同位素校正、质量分馏校正、多原子干扰和提高灵敏度等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与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相比,Pt-Os同位素分析技术还存在困难,国内Pt-Os同位素分析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综述可为Pt-Re-Os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国内Pt-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Pt-Os同位素 消解 化学分离 质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Sm-Nd的方法 被引量:80
20
作者 濮巍 高剑峰 +2 位作者 赵葵东 凌洪飞 蒋少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50,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嘧啶的混合溶液(D.P.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mL)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_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0.705018±3)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Nd/144Nd=0.512616±9)与已经报道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离 SR同位素 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