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氨预分解的氨扩散燃烧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文仕 王智雄 +5 位作者 林立 伍泽赟 王大彪 罗宇 陈崇启 江莉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88,I0007,共11页
氨部分预分解是改善氨的燃烧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氨预分解条件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该文针对基于氨预分解策略的氨扩散燃烧装置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分析氨预分解比例、当量比和氨分解余热对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氨部分预分解是改善氨的燃烧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氨预分解条件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该文针对基于氨预分解策略的氨扩散燃烧装置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分析氨预分解比例、当量比和氨分解余热对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氨预分解比例提高,火焰温度提高,火焰高温区更靠近喷嘴,NO_(x)排放量下降;NO排放在NO_(x)中占主导,并随着当量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N_(2)O排放主要发生在低氨预分解比例、低当量比条件下,在氨预分解比例达到50%后基本消失;利用氨分解余热预热燃料有助于稳定燃烧,并在氨预分解比例不超过30%时,明显减少氨泄漏而未增加NO_(x)排放。研究表明,提高氨预分解比例和当量比能有效改善氨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而在小比例氨预分解条件下应充分利用氨分解的余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燃烧 氨分解 当量比 数值模拟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负载Ni-Fe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NH_(3)分解性能
2
作者 韩昕璐 戚诗涛 +2 位作者 林日亿 张立强 王新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以Ni(NO_(3))_(2)·6H_(2)O、Fe(NO_(3))_(3)·9H_(2)O和γ-Al_(2)O_(3)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多种Ni-Fe氨分解催化剂,探究不同条件下氨定向催化分解制取氢气的效果,并采用单点比表面测试(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以Ni(NO_(3))_(2)·6H_(2)O、Fe(NO_(3))_(3)·9H_(2)O和γ-Al_(2)O_(3)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多种Ni-Fe氨分解催化剂,探究不同条件下氨定向催化分解制取氢气的效果,并采用单点比表面测试(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质量分数为20%所对应的Ni-Fe/Al_(2)O_(3)催化剂的Ni的分散度最大并且催化活性最高;当NH_(3)+N_(2)混合器流速控制在40+200 mL/min且反应温度为600℃时,氨分解转化率为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制氢 载体 氨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Ni/Al_(2)O_(3)催化剂氨分解制氢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3
作者 李涵 高典楠 +2 位作者 王胜 汪明哲 王树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2)O_(3)催化剂上氨分解转化率达83.2%;当进一步提高La助剂的含量至15%,在524℃下氨分解转化率达92.2%,且100 h内催化活性无明显衰减。结合XRD、XPS、TEM、H_(2)-TPR等表征结果显示,Ni/La-Al_(2)O_(3)催化剂的优良氨分解性能及稳定性可能是由于La的添加提高了Ni氧化还原性能,丰富了催化剂表面氧缺陷及镍单质含量,增加了NH_(3)分子吸附位点,稳定了Al基载体结构。相关研究为洞悉稀土元素La的助催化作用和高效Ni基氨分解催化剂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La助剂 氨分解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转化制绿色甲醇与绿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建刚 姜亚鹏 +2 位作者 包宝青 王书琦 崔书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7-1997,共11页
绿色氢能有望在未来与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并肩发展,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它可在下游燃料、化工、炼钢、炼油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所有的动力领域也有潜在应用前景。自2022年以来,绿色氢能在绿色甲醇、绿氨合成方面需求强劲... 绿色氢能有望在未来与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并肩发展,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它可在下游燃料、化工、炼钢、炼油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所有的动力领域也有潜在应用前景。自2022年以来,绿色氢能在绿色甲醇、绿氨合成方面需求强劲,并有望在众多的氢能应用领域率先实现工业化。但绿色氢能究竟适用于合成甲醇还是合成氨,在技术和产业层面理解均不清晰。本文就绿氢转化制绿色甲醇和绿氨进行技术和产业层面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绿色甲醇、绿氨合成/分解技术介绍,过程及经济性的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等,试图给出一个较清晰的脉络,期盼为我国绿色氢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转化 绿色甲醇 绿氨 甲醇重整制氢 氨分解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供热策略提高氨分解率和能量利用效率的研究
5
作者 刘斌 康宗耀 +4 位作者 王欣 刘伟 庄竣博 陈文俊 折晓会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氨分解制氢在氨氢储能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电加热制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展现出高效灵活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为了提高分解器的氨分解率以及能量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热策略,即对氨分解器进行分段供热,并基于Temkin-Phyzev... 氨分解制氢在氨氢储能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电加热制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展现出高效灵活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为了提高分解器的氨分解率以及能量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热策略,即对氨分解器进行分段供热,并基于Temkin-Phyzev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塞流式反应器模型对氨分解器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分析了均匀加热方式下分解器参数,确定反应器内温度及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布,明晰了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其次,对比五种加热覆盖率下氨分解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优化最佳配置参数并验证分段供热原理,并分析能源利用效率以验证分段供热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氨分解反应在分解器入口段分解速率较快、所需能量较高。总能量供应不变时,分段供热使氨分解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随着能量供应向前端集中,氨分解效率提高,出口处分解气温度降低。在加热覆盖率小于20%时,氨分解率基本保持不变。本研究对于提高氨分解率和能量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氨氢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制氢 分段式供热 能量利用效率 氨(氢)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g-Al类水滑石衍生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氨分解性能
6
作者 连敏丽 苏佳欣 +5 位作者 黄鸿杨 嵇玉寅 邓海帆 张彤 陈崇启 李达林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氢,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i含量和氨还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Tlc前驱体经过焙烧分解形成Mg(Ni,Al)O固溶体,Ni物种与载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经750℃氨还原得到高分散Ni金属纳米颗粒,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9~7.7 nm。质谱分析表明,氨还原过程中无氮氧化物(NOx)生成,同时750℃氨还原与氢还原催化剂的活性相当,说明氨是一种合适的还原气。催化剂活性随着Ni含量和还原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750℃氨还原Ni_(20)Mg_(55)Al_(25)催化剂在30000 m L·g^(–1)cat·h^(–1)、600℃下的氨转化率为98%,且在100 h反应过程中转化率保持不变,Ni金属无明显烧结现象,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抗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氨分解 镍催化剂 类水滑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强化氨分解制氢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钟帆 竺新波 +1 位作者 邬晨 洪瑜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5,50,共5页
分析了不同放电形式的等离子体在氨分解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氨分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协同各类催化后对氨分解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强化机制,指出通过催化剂的载体、金属活... 分析了不同放电形式的等离子体在氨分解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氨分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协同各类催化后对氨分解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强化机制,指出通过催化剂的载体、金属活性组分等的调控优化可有效强化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进而提升氨分解效果并降低反应能耗。在此基础上,指出改进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和开发低温下高效的廉价过渡金属催化剂是基于等离子体的氨分解制氢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制氢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氨绿色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刘威 侯雪兰 杨贵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25-2641,共17页
氢-氨绿色循环是指利用氢和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能源的存储和运输,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绿氢制氨(hydrogen to ammonia,H2A)与绿氨制氢(ammonia to hydrogen,A2H)。该循环不仅有望解决传统Haber-Bosch工艺合成氨的高能耗与过量CO_(2)排放问题... 氢-氨绿色循环是指利用氢和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能源的存储和运输,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绿氢制氨(hydrogen to ammonia,H2A)与绿氨制氢(ammonia to hydrogen,A2H)。该循环不仅有望解决传统Haber-Bosch工艺合成氨的高能耗与过量CO_(2)排放问题,还可能为氢能产业链中高压氢气储存与运输的挑战提供可行性方案,成为贯通可再生能源、氢能、氨能和传统产业如钢铁行业的重要环节,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H2A过程中,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温、室温条件下的合成氨工艺以期取代Haber-Bosch法,但这些工艺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科学挑战。此外,氢-氨绿色循环的顺利运行依赖于氨的有效能量释放,即A2H过程的有效进行,以确保氨分解为氢气和/或直接将氨转化为电力或能量。H2A与A2H互为可逆过程,全面理解氨合成与氨分解反应对于更深入与全面理解氢-氨循环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立足氢-氨循环,首先简要介绍氢与氨之间的关系,随后着重总结当前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中低温、室温条件下的H2A和A2H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氢-氨绿色循环的进程及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氨合成 氨分解 再生能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分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世刚 李冰 +2 位作者 刘晓晖 郭勇 王艳芹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氢能作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氢极低的体积能量密度及易燃易爆的特点,给氢气的大规模储运带来困难和危险。氨是一种无碳的氢载体,不仅具有较高的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还有较成熟的储存和运输技术。氨的现场制氢可... 氢能作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氢极低的体积能量密度及易燃易爆的特点,给氢气的大规模储运带来困难和危险。氨是一种无碳的氢载体,不仅具有较高的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还有较成熟的储存和运输技术。氨的现场制氢可以解决氢气储存和运输问题,所以氨气储氢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氨分解最高效的催化剂是Ru基催化剂,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在非贵金属基催化剂中,Ni基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且其成本相对较低,被认为十分具有应用潜力。然而,Ru基和Ni基催化体系在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本文综述了氨分解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Ru基催化剂、非贵金属Fe基和Ni基催化剂及双金属催化剂等,并对目前文献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氨分解 Ru基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Ru/CeO_(2)催化氨分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得兴 汤婷 +3 位作者 陈紫文 王培贤 魏忠 王自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2,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SEM、CO_(2)-TPD、H_(2)-TPD、H_(2)-TPR、XPS、N_(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Ru/CeO... 采用共沉淀法、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SEM、CO_(2)-TPD、H_(2)-TPD、H_(2)-TPR、XPS、N_(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Ru/CeO_(2)-CP催化剂在450℃、气时空速15000 h-1条件下,氨转化率可达80.7%,是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Ru/CeO_(2)催化剂的1.3,2.7倍。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疏松,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为催化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碱性位点。CeO_(2)载体与Ru金属间的强相互作用有利于电子从CeO_(2)向Ru的转移,提高了Ru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促进了N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结合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Ru/CeO_(2)催化剂 制氢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基催化剂制备及氨分解制氢性能
11
作者 胡利华 陈境烨 +4 位作者 童金明 何勇 许岩韦 翁武斌 王智化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氢能因具有高效、清洁、可持续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氨气作为一种储氢材料,具有高储氢密度、易液化等优点,因此氨分解制氢是一种理想的氢气制备方法。开发中低温下高选择性、高活性、廉价的氨分解催化剂具... 氢能因具有高效、清洁、可持续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氨气作为一种储氢材料,具有高储氢密度、易液化等优点,因此氨分解制氢是一种理想的氢气制备方法。开发中低温下高选择性、高活性、廉价的氨分解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Ru基催化剂是氨分解活性最高的单金属催化剂,但成本较高,Fe、Co、Ni等过渡金属是Ru的合适替代品。与此同时,催化剂载体的选择是制备高效催化剂的关键因素。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γ-Al_(2)O_(3)、SiO_(2)、MgO、TiO_(2)为载体,Fe、Co、Ni为活性组分的系列氨分解催化剂,在氨催化裂解反应平台开展了反应温度400~700℃、空速比18000 h^(-1)条件下的催化剂活性评估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SEM、TEM等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活性组合、载体种类、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催化裂解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_(2)O_(3)催化剂活性最高,空速为18000 h^(-1)、600℃时的氨分解率达91.67%,650℃时可基本实现氨的完全分解。除SiO_(2)载体外,Ni基催化剂的活性整体高于Fe和Co基催化剂。表征发现在Ni/γ-Al_(2)O_(3)催化剂存在NiO与γ-Al_(2)O_(3)形成的复合氧化物结构,同时γ-Al_(2)O_(3)载体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利于提高氨分解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过渡金属催化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塞式反应器的氨在线制氢研究
12
作者 万思萌 潘家营 +2 位作者 郭颖莹 卫海桥 舒歌群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533,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活塞式反应器原理的氨在线制氢方法并探究了其可行性.通过结合均质充量压燃反应器零维仿真模型并优化传热模型和氨热解机理,研究了氩摩尔分数、进气条件、压缩比和氧摩尔分数等参数对氨转化率和产氢率的影响,分析了关键参... 提出一种基于活塞式反应器原理的氨在线制氢方法并探究了其可行性.通过结合均质充量压燃反应器零维仿真模型并优化传热模型和氨热解机理,研究了氩摩尔分数、进气条件、压缩比和氧摩尔分数等参数对氨转化率和产氢率的影响,分析了关键参数对氨分解制氢的反应动力学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和氧摩尔分数对氨分解制氢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初始温度从373 K提高到573 K时,氨转化率将提升80%,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关键基元反应速率的提升;当氧摩尔分数为0.0248时,氨在线制氢量达到最高,这是由于关键基元反应NH+H=H_(2)+N反应比的增加.此外,适当提高氩摩尔分数、降低转速、提高初始压力和压缩比对氨分解制氢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适当设计和优化热化学边界条件,活塞式反应器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氨在线制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式反应器 氨在线制氢 热化学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分解制氢储能系统容量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运 蒙飞 +5 位作者 张超 李涛 田波 李江鹏 陈海东 张志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9-597,共9页
由于在储能和制氢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氨制氢储能系统可以在未来“双碳”目标推进和能源系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工作模拟了氨分解管式填充床反应器在电加热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并将其纳入到考虑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和风光火储的电力系统... 由于在储能和制氢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氨制氢储能系统可以在未来“双碳”目标推进和能源系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工作模拟了氨分解管式填充床反应器在电加热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并将其纳入到考虑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和风光火储的电力系统中。分析了在三种不同电力系统装机构成下,氨分解系统装机容量增加对电力系统的度电成本、度电碳排放、新能源发电占比、新能源利用率和氢气日产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分解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水平,不同装机构成下配备最大氨分解系统容量可使得新能源利用率提高5.5%~62.4%,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14.2%~160.8%;由此带来的度电碳排放降低0.9%~22.8%,而度电成本提高7.6%~34.5%;氢气日产量分别达到3.9万吨、10.4万吨和17.1万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在电力系统中配置氨分解制氢储能系统以推动碳减排和氢能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制氢 储能系统 碳排放量 发电成本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分解制氢钌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帆 赵宇辰 郑文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2-144,共13页
氢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资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竞争性候选能源。含氢17.6%(质量分数,下同)的氨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无碳化氢载体,其制氢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现场氨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氢储存和运输的难题。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金属基氨... 氢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资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竞争性候选能源。含氢17.6%(质量分数,下同)的氨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无碳化氢载体,其制氢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现场氨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氢储存和运输的难题。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金属基氨分解催化剂,其中钌(Ru)基催化剂因具有合适的Ru-N结合能最为优越。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Ru基催化剂的性能,通过研究多种载体和助剂材料,并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揭示催化性能与催化剂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旨在降低Ru的负载量和反应温度,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不同产氢路径,并对绿氨经济性与国内外企业绿氨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归纳。同时,分析了氨分解反应的基本机理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并总结了目前用于氨分解的贵金属Ru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不同类型载体、助剂对Ru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介绍了氨分解反应器及其老化问题。最后对氨分解催化制氢的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氢-氨”能源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氨分解 机理 催化剂 绿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过程——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永祥 吴巍 +1 位作者 闵恩泽 孙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52,共4页
在实验室对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反应体系中引起H_2O_2分解的原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氨的过量所导致的碱性环境,维持反应体系低含量的氨和H_2O_2,有利于提高H_2O_2的有效利用率,反应温度的提高会造... 在实验室对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反应体系中引起H_2O_2分解的原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氨的过量所导致的碱性环境,维持反应体系低含量的氨和H_2O_2,有利于提高H_2O_2的有效利用率,反应温度的提高会造成H_2O_2的利用率略有下降,钛硅分子筛及加入的量对H_2O_2的分解几乎没有影响,但TiO_2和硅胶的存在会对其分解有一些影响,反应器材质宜选不锈钢,使用前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酸、碱处理可消除其对H_2O_2分解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为H_2O_2进料方式的合理选择,反应器、分布器和混合器元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氨 肟化 反应过程 钛硅分子筛 催化 过氧化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氨气制氢 被引量:7
16
作者 颜士鑫 李晓东 +2 位作者 钟犁 余量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氨气制取氢气的效果,分析了供给电压、进气流量、进气(氨气)体积分数等参数对氨气转化率、放电功率、氢气生成速率和制氢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滑动弧放电突破了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在常...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分解氨气制取氢气的效果,分析了供给电压、进气流量、进气(氨气)体积分数等参数对氨气转化率、放电功率、氢气生成速率和制氢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滑动弧放电突破了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够有效促进氨气分解制取氢气;增大供给电压,可以提高氨气转化率,制氢能耗也随之下降;增加进气流量,氨气转化率随之下降,但氨气绝对转化量却增加;进气流量一定时,随着进气(氨气)体积分数的增加,放电功率基本不变,但氨气转化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弧 等离子 氨气分解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oMoN_x/CNTs催化剂上氨分解反应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朝晖 邹汉波 林维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2,共5页
以La-CoMoNx/CNTs为催化剂,对氨分解制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N2浓度、H2浓度、NH3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幂指数方程描述反应动力学,确定了本征动力学参数,推导出了本征动力学方程,得到反应的活化能为93... 以La-CoMoNx/CNTs为催化剂,对氨分解制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N2浓度、H2浓度、NH3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幂指数方程描述反应动力学,确定了本征动力学参数,推导出了本征动力学方程,得到反应的活化能为93.948 kJ/mol。同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La-CoMoNx/CNTs催化剂上氨分解反应遵循Temkin-Pyzhev机理,即表面氮原子的结合脱附为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金属氮化物 催化剂 氨分解 制氢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MAP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振辉 陈益清 +2 位作者 荣宏伟 唐建军 尹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3-57,共5页
为了降低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药剂使用成本,探索了MAP的热分解及热解产物循环用于氨氮废水处理药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9.5时,可得到纯度高的MAP沉淀物;将MAP沉淀物直接热分解,可将氨脱除,热解固... 为了降低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药剂使用成本,探索了MAP的热分解及热解产物循环用于氨氮废水处理药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9.5时,可得到纯度高的MAP沉淀物;将MAP沉淀物直接热分解,可将氨脱除,热解固体产物能吸附氨氮,循环用于氨氮废水处理药剂是可行的;实际操作时,控制热解温度为130℃、热解产物与氨氮的摩尔比为1:1、氨氮吸附体系的pH为9.5是合适的,对起始浓度为1 000 mg/L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磷酸铵镁 磷酸氢镁 热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分解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玉蕾 王少波 +1 位作者 宋刚祥 何丰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氨分解制氢技术无一氧化碳污染,且流程简单,存储安全可靠,价格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氨催化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国外在氨分解催化剂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氨分解催... 氨分解制氢技术无一氧化碳污染,且流程简单,存储安全可靠,价格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氨催化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国外在氨分解催化剂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氨分解催化剂的中毒及再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催化剂的改进途径,并对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催化剂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用于SCR脱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文艳 范永林 张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通过对分析纯碳酸氢铵进行热重分解试验,得出其活化能、频率因子、各个温度下的速度常数。试验表明,分析纯碳酸氢铵热重分解温度很低,反应级数为2/3,活化能约为91450J/mol,频率因子约为5.46×1011。综合分析认为,碳酸氢铵可用于选... 通过对分析纯碳酸氢铵进行热重分解试验,得出其活化能、频率因子、各个温度下的速度常数。试验表明,分析纯碳酸氢铵热重分解温度很低,反应级数为2/3,活化能约为91450J/mol,频率因子约为5.46×1011。综合分析认为,碳酸氢铵可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铵 SCR 脱硝 热重 制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