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ibration chain design based on integrating sphere transfer radiometer for SI-traceable on-orbit spectral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its uncertainty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维宁 方伟 +2 位作者 孙立微 崔立红 王玉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76-283,共8页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SI-traceable on-orbit absolute radiation calibration transfer with high accuracy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ors,a transfer chain consisting of a fiber coupling monochromator(FBM)...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SI-traceable on-orbit absolute radiation calibration transfer with high accuracy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ors,a transfer chain consisting of a fiber coupling monochromator(FBM) and an integrating sphere transfer radiometer(ISTR)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Depending on the Sun,this chain based on detectors provides precise spectral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to spectrometers in the reflective solar band(RSB) covering 300–2500 nm with a spectral bandwidth of 0.5–6 nm.It shortens the traditional chain based on lamp source and reduces the calibration uncertainty from 5% to 0.5% by using the cryogenic radiometer in space as a radiometric benchmark and trap detectors as secondary standard.This paper also gives a detailed uncertainty budget with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each impact factor,including the weak spectral signal measurement with uncertainty of 0.28%.According to the peculiar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uncertainty analysis,it illustrates that the spectral radianc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the ISTR system can reach to 0.48%.The resul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SI-traceable on-orbit calibration and has wider significance fo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high-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raceable calibration on-orbit high-accuracy transfer chain integrating sphere transfer radiometer uncertain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FY-3E/HIRAS-Ⅱ)在轨数据非线性校正方法
2
作者 黄硕 顾明剑 +3 位作者 胡勇 杨天杭 邵春沅 张春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风云三号E星(FY-3E)搭载的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Ⅱ)能够实现大气的垂直探测,具有高光谱、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特点。仪器在轨之后由于仪器衰减和环境变化的原因产生非线性响应,影响在轨定标精度。针对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风云三号E星(FY-3E)搭载的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Ⅱ)能够实现大气的垂直探测,具有高光谱、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特点。仪器在轨之后由于仪器衰减和环境变化的原因产生非线性响应,影响在轨定标精度。针对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内光谱的非线性校正方法。首先基于带外低频光谱的非线性特征求解非线性校正系数,将此系数作为初值输入到辐射定标模型中,以星上测量的黑体带内光谱与理想光谱的偏差为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非线性校正系数。通过辐射定标实验得出,校正后的黑体亮温偏差明显低于未校正和基于带外光谱的校正方法。将HIRAS-Ⅱ的观测数据与IASI进行交叉比对并计算平均亮温偏差和偏差绝对值,经过带内校正法非线性校正后的亮温平均偏差为-0.13 K,优于带外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AS-Ⅱ 非线性校正 在轨定标 带内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激光载荷配置及快速建链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张世层 张冬 +3 位作者 王平 安绍毅 高鹏 孙艳红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为了适应未来低轨卫星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满足星间激光快速建链的使用需求,对星间激光配置原则进行了分析,采用转台式激光载荷和固定式激光载荷相结合的载荷配置方式,分别用于异轨道面间和同轨道面内的星间建链,设计了基于在轨... 为了适应未来低轨卫星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满足星间激光快速建链的使用需求,对星间激光配置原则进行了分析,采用转台式激光载荷和固定式激光载荷相结合的载荷配置方式,分别用于异轨道面间和同轨道面内的星间建链,设计了基于在轨恒星标校、信标光辅助建链和光轴一致性的激光载荷快速星间建链方案,并介绍了全流程。结果表明,星间激光载荷建链时间小于30 s,可实现长时间的星间激光稳定跟踪通信。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星间激光通信的发展和大规模在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快速激光建链 激光在轨标校 信标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海洋水色卫星综合定标与数据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卓一 孙荣阳 +3 位作者 王福海 李铸澎 岳荣刚 王成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9-145,共7页
高轨海洋观测卫星是监测近海短时间尺度的海洋环境变化和突发灾害的有效手段。聚焦于高轨海洋水色卫星技术的综合定标与数据应用,探讨在轨海洋水色遥感器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当前高轨海洋水色卫星在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和传感器稳... 高轨海洋观测卫星是监测近海短时间尺度的海洋环境变化和突发灾害的有效手段。聚焦于高轨海洋水色卫星技术的综合定标与数据应用,探讨在轨海洋水色遥感器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当前高轨海洋水色卫星在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和传感器稳定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天地一体化的定标方案,该方案结合地面定标、实验室定标和在轨定标三者的优势,能够在不同阶段和条件下实现对遥感器的高精度校准。通过使用标准的辐射源和精密的测量设备,地面定标可确保在轨传感器的初始精度,而在轨定标则通过持续监测与校正,维持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研究总结了高轨海洋水色卫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智能化定标算法和自主在轨校正技术的重要性。所得研究成果旨在为海洋观测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推动高轨海洋水色卫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高轨 海洋水色 定标 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重力测量中加速度计在轨参数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泽兵 白彦峥 +1 位作者 祝竺 张晓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0,共7页
文章介绍了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概述了目前卫星重力测量中加速度计参数的在轨外部校准方法,讨论了利用推进器推力、卫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引力开展加速度计标度因数在轨实时标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在轨标定 标度因数 加速度计 重力测量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敏感器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8
6
作者 孙高飞 张国玉 +2 位作者 郑茹 杨孟飞 郝云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14,共7页
星敏感器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空间姿态光学敏感器,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提出了甚高姿态测量精度卫星的研制,其定位装置是通过星敏感器实现的。由此对于星敏感器自身标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 星敏感器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空间姿态光学敏感器,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提出了甚高姿态测量精度卫星的研制,其定位装置是通过星敏感器实现的。由此对于星敏感器自身标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其标定方法,标定方法包括地面标定和在轨标定。地面标定主要通过星模拟器等对星敏感器做标定和功能检测,而在轨标定则通过算法仿真及等实施。详细介绍了当今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度星敏感器地面标定的方法和设备,提出各种方法并比较其优劣。最后针对标定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高精度星模拟器的发展方向,给出可能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地面标定 在轨标定 星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械臂手系统在轨精细维修操作的标定策略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冬雨 刘宏 李志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0-637,共8页
分析空间机械臂手系统在轨精细维修操作的尺寸链误差,提出一种利用机械臂手眼相机标定维修操作对象修正离线路径规划的策略,解决了机械臂、维修对象在轨安装和天地重力差异带来的误差环节,设计并完成了地面试验。通过在轨实施验证了标... 分析空间机械臂手系统在轨精细维修操作的尺寸链误差,提出一种利用机械臂手眼相机标定维修操作对象修正离线路径规划的策略,解决了机械臂、维修对象在轨安装和天地重力差异带来的误差环节,设计并完成了地面试验。通过在轨实施验证了标定策略的正确性,圆满完成了我国空间机械臂首次在轨维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械臂 在轨维修 精细操作 标定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二号卫星水汽波段在轨辐射定标新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强 陈博洋 +1 位作者 杨昌军 冯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3-527,共5页
将月球作为热发射波段定标参考源,在无需月表发射率和温度信息条件下,通过引入UDER参数,建立了不同热发射波段观测辐亮度间定量关系,并导出了新的波段间交叉定标方法.同时,利用FY-2E卫星多波段月球观测结果,以辐射精度较高的热红外波段... 将月球作为热发射波段定标参考源,在无需月表发射率和温度信息条件下,通过引入UDER参数,建立了不同热发射波段观测辐亮度间定量关系,并导出了新的波段间交叉定标方法.同时,利用FY-2E卫星多波段月球观测结果,以辐射精度较高的热红外波段为基准,在无星载全光路黑体情况下,初步实现了水汽波段在轨高精度辐射定标,且在200~220 K低温区间内的定标精度平均提高约3.5 K,并显著改善了云分类等定量产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观测 在轨定标 水汽波段 U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评价与图像合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博洋 吴琼 +2 位作者 冯绚 郭强 魏彩英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5,共5页
风云四号卫星发射后,开展了卫星在轨评价工作.采用刃边法对太阳反射通道进行在轨MTF评价,结果表明,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各反射通道在轨MTF分别达到了0.14、0.17和0.22以上,符合仪器指标要求;利用面源黑体对红外通道噪声进行评价,结果... 风云四号卫星发射后,开展了卫星在轨评价工作.采用刃边法对太阳反射通道进行在轨MTF评价,结果表明,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各反射通道在轨MTF分别达到了0.14、0.17和0.22以上,符合仪器指标要求;利用面源黑体对红外通道噪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性能稳定,噪声大小只与辐冷温度有关,目标温度300 K时主要红外通道噪声优于0.2 K,最优通道达到了0.06 K;为准确检验红外定标精度,采用GSICS方法对红外通道业务定标结果进行检验,GSICS检验显示定标精度优于1 K,最优通道达到了0.3 K@290 K.为充分发挥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多通道联合应用效能,根据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反射通道的响应特点,在没有符合人眼红绿蓝响应通道的情况下,提出了新的真彩色图像合成方法,生成了符合人眼效果的真彩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成像仪 在轨评价 调制传递函数 定标与检验 真彩色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的轨道改进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叶志 黄勇 +4 位作者 胡小工 潘玉平 罗恒光 陈艳玲 唐成盼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5,共6页
针对干扰源定位系统中通信卫星轨道误差较大问题,文章采用卫星精密定轨策略,对干扰辐射源定位系统中通信卫星的轨道改进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研究时差与频差的测量原理,并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轨道给出了较为符合该类卫星轨道类型的... 针对干扰源定位系统中通信卫星轨道误差较大问题,文章采用卫星精密定轨策略,对干扰辐射源定位系统中通信卫星的轨道改进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研究时差与频差的测量原理,并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轨道给出了较为符合该类卫星轨道类型的力学建模。采用高精度数值积分器及参数估计方法进行轨道确定和系统差标定。通过仿真和实测资料处理分析,定轨精度可以达到十米至百米量级。其理论性得到验证,同时能够满足我国相关行业的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源定位 轨道确定 通信卫星 星历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一号”卫星轨控标定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歌实 陈莉丹 刘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4,共7页
在航天测控任务中,对轨控效果进行标定并合理利用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轨道控制。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控前控后精密轨道、轨控过程遥测姿态数据、遥测加速度计测量数据对沉底发动机、轨控发动机、加速度计刻度系数进行标定的方法;介绍了该... 在航天测控任务中,对轨控效果进行标定并合理利用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轨道控制。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控前控后精密轨道、轨控过程遥测姿态数据、遥测加速度计测量数据对沉底发动机、轨控发动机、加速度计刻度系数进行标定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任务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标定结果对定轨及定姿精度的敏感程度,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说明在后续深空探测中利用精密轨道进行轨控标定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控制 标定 月球探测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观测星载激光测高仪在轨姿态系统误差检校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跃 阳凡林 +1 位作者 易洪 李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1-2405,共5页
星载激光测高仪通过接收经地表反射的微弱激光脉冲回波,计算卫星与地表的距离;结合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生成激光脚点精确地理位置和高程结果。对于高程精度10 cm量级的对地观测激光测高仪,必须对影响严重的姿态角系统误差进行标定和校... 星载激光测高仪通过接收经地表反射的微弱激光脉冲回波,计算卫星与地表的距离;结合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生成激光脚点精确地理位置和高程结果。对于高程精度10 cm量级的对地观测激光测高仪,必须对影响严重的姿态角系统误差进行标定和校正。文中推导得出星载激光测高仪姿态角误差与已知地表先验信息相关联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利用大洋表面作为地表标定场,通过卫星姿态机动方式,最小二乘估计算法校正卫星在轨系统误差的具体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能够准确估计存在的姿态系统误差,即使大规模观测值丢失,估计偏差也小于5%。这种在轨运行系统误差的标定方法对于对地观测星载激光测高仪的姿态误差检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遥感 激光测高仪 在轨标定 系统误差 姿态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重力卫星质心在轨标定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宁 邱乐德 +2 位作者 张立华 丁延卫 王大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5,共7页
针对重力卫星质心在轨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预测滤波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标定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磁力矩器产生一个明显大于干扰力矩的周期性力矩作用于卫星上,然后利用陀螺数据实现了卫星角加速度的预测滤波估计,并通过静电加速度... 针对重力卫星质心在轨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预测滤波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标定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磁力矩器产生一个明显大于干扰力矩的周期性力矩作用于卫星上,然后利用陀螺数据实现了卫星角加速度的预测滤波估计,并通过静电加速度计信息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卫星质心的标定;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卫星的角加速度及质心位置能够实时估计,三轴最佳标定精度分别为[0.062 8 0.032 4 0.041 4]mm,实现了卫星质心较为精确的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心 在轨标定 预测卡尔曼滤波 静电加速度计 磁力矩器 陀螺仪 重力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地标的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在轨校正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庞博 李果 +1 位作者 黎康 汤亮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5,共7页
针对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问题,根据有效载荷提供的地标信息,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低频误差的实时在轨标定算法。文章给出了地标信息的测量误差模型并以其作为观测量,采用状态扩维的方式,建立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的在轨... 针对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问题,根据有效载荷提供的地标信息,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低频误差的实时在轨标定算法。文章给出了地标信息的测量误差模型并以其作为观测量,采用状态扩维的方式,建立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的在轨校正系统模型。根据在轨校正系统模型的特点,推导了简化的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算法,有利于其在轨实时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度的姿态确定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误差 地标 在轨校正 简化SRCKF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在轨自检校光学成像测量算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江刚武 龚辉 +1 位作者 王净 姜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共7页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的最后逼近阶段,通常采用光学成像敏感器来测量跟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考虑到飞行器在轨运行期间,CCD相机受空间环境的影响,其内参数会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单CCD在轨自检校光学测量...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的最后逼近阶段,通常采用光学成像敏感器来测量跟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考虑到飞行器在轨运行期间,CCD相机受空间环境的影响,其内参数会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单CCD在轨自检校光学测量方案,其主要特点是飞行器在执行测量任务时,可同时进行相机内参数的自检校。首先根据严格的中心投影共线条件方程,推导出目标飞行器光学特征点坐标和对应的像点坐标与内参数及相对位置和姿态的严格解析关系;然后建立了内参数及相对位置和姿态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目标航天器上光学特征点的布设要求。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单CCD在轨自检校光学测量方案具有可靠性高、精度高、算法易实现、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相对位置 相对姿态 在轨自检校 CCD 光学成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的在轨监测和定标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东军 方伟 +1 位作者 邱红 齐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681,共6页
采用宽视场设计,逐轨扫描太阳式测量方式的FY-3A太阳辐射监测仪,结合在轨一年半的太阳辐照度观测数据和地面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影响定标精度的因素,给出了修正方程和曲线,并通过与世界辐射基准(WRR)的地面外场定标实验,得到了FY-3A... 采用宽视场设计,逐轨扫描太阳式测量方式的FY-3A太阳辐射监测仪,结合在轨一年半的太阳辐照度观测数据和地面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影响定标精度的因素,给出了修正方程和曲线,并通过与世界辐射基准(WRR)的地面外场定标实验,得到了FY-3A上的三台绝对辐射计的比例系数R1=1.008 3,R2=1.006 6和R3=1.006 5。日地距离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太阳辐照度测量曲线均证明:地球近日点太阳辐照度值最大,远日点太阳辐照度值最小,且在±3.34%范围内随日期变化。利用天文公式,结合遥感源包中的准确测量时间,给出了日、地修正系数。另外,分析了冷空间背景辐射对定标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冷空间辐射值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宽视场设计和扫描式测量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采光结束时刻和刚捕获太阳光时刻入射角的差异给辐照度测量带来的影响,通过几何关系给出了入射角修正系数方程及修正曲线。最后,综合各定标修正系数,给出了在轨定标方程和定标曲线,并分析了定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监测 入射角 在轨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三号”卫星在轨几何定标及精度评估 被引量:76
17
作者 李德仁 王密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三线阵立体测图卫星,实现了中国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领域零的突破,对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是中国卫星测绘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轨几何定标是测绘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三线阵立体测图卫星,实现了中国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领域零的突破,对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是中国卫星测绘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轨几何定标是测绘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利用武汉大学在河南嵩山地区建设的几何定标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资源三号"卫星的在轨几何定标,并对定标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几何定标场几何定标后,"资源三号"卫星可以获得很好的无地面控制精度以及少量控制下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1︰50 000测图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几何定标 定标场 无控定位精度 “资源三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刃边法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MTF测试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占平 付兴科 +1 位作者 黄巧林 李永强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9年第2期37-43,共7页
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轨测试是监测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把握遥感成像系统MTF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到遥感数据资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文章对刃边法测试MTF的原理及仿真算法进行... 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轨测试是监测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把握遥感成像系统MTF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到遥感数据资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文章对刃边法测试MTF的原理及仿真算法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刃边倾角、辐射定标和刃边图像的对比度对MTF测试精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传递函数 在轨测试 刃边法 辐射定标 光学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有效性因子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在轨重构容错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雪芹 张迎春 +1 位作者 耿云海 李化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研究了在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生可修复性故障状况下的重构容错控制。首先在星敏感器对陀螺的标定模型中引入控制有效性因子,并利用二级卡尔曼滤波算法求解其值,以说明系统的控制有效程度。然后采用统计假设检验通过其幅值变化判断系统... 研究了在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生可修复性故障状况下的重构容错控制。首先在星敏感器对陀螺的标定模型中引入控制有效性因子,并利用二级卡尔曼滤波算法求解其值,以说明系统的控制有效程度。然后采用统计假设检验通过其幅值变化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当故障发生时,引入重构容错控制器对原控制器进行补偿控制。最后,建立卫星闭环姿态控制系统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快速可靠,能够满足在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状况下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标定 二级卡尔曼滤波 控制有效性因子 重构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陀螺/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雪芹 耿云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69-1373,共5页
为确保姿态测量器件长期在轨工作精度,提高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针对典型的陀螺/星敏感器联合定姿方案,推导了一种对陀螺和星敏感器进行实时在轨标定的算法.充分考虑卫星姿态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源,建立陀螺和星敏感器... 为确保姿态测量器件长期在轨工作精度,提高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针对典型的陀螺/星敏感器联合定姿方案,推导了一种对陀螺和星敏感器进行实时在轨标定的算法.充分考虑卫星姿态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源,建立陀螺和星敏感器的安装误差和标定因子误差模型,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进行在轨补偿,与同类算法相比,为卫星姿态确定和校正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计算量更小.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在轨标定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螺 星敏感器 在轨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