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油茶叶总三萜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玲玲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试验以油茶叶为原料,利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探究油茶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甲醇体积浓度为试验因素,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总三萜提取工艺参数,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 试验以油茶叶为原料,利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探究油茶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甲醇体积浓度为试验因素,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总三萜提取工艺参数,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油茶叶总三萜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液料比、甲醇体积浓度以及提取温度;最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液料比25∶1 mL/g、甲醇体积浓度80%、提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油茶叶总三萜化合物提取得率可达0.523%。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油茶叶总三萜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抗坏血酸;但当浓度大于4 mg/mL时,两者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当,说明当油茶叶总三萜提取物添加到一定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油茶叶总三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化妆品及医药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总三萜 提取得率 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苗砧嫁接与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显微结构的比较
2
作者 杨鸿玉 孙茂理 +3 位作者 陈涛 冯士令 周莉君 丁春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长林40号’(‘Changlin 40’)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法,比较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解析不同繁殖方式油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过程,揭示植株...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长林40号’(‘Changlin 40’)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法,比较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解析不同繁殖方式油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过程,揭示植株宏观生长与微观结构间的内部联系,分析根、茎、叶显微结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的愈伤组织形成及愈合期分别为0~40和0~20 d。扦插20 d,油茶插穗基部皮层诱导产生根原基细胞;扦插90 d侧根开始形成。芽苗砧嫁接40 d,油茶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完全连接;芽苗砧嫁接90 d,主根增粗,大量侧根产生。芽苗砧嫁接2年生油茶茎木质部增厚,茎木质部率约为扦插油茶的2倍;叶主脉木质部厚度(334.41μm)显著高于扦插油茶(249.70μm),木质化程度明显增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大多数显微结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芽苗砧嫁接油茶19个显微结构指标在平方欧氏距离4.0处分为4类,其中,根维管柱厚度、叶片厚度、茎髓部厚度和根中柱鞘厚度4个指标聚为Ⅱ类,茎木质部厚度(Ⅲ类)和茎直径(Ⅳ类)单独聚类,其余13个指标聚为Ⅰ类;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分别为根、茎、叶的代表性指标,相关指数分别为0.897、0.882和0.650。综合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的生根情况较好,根维管柱增粗,茎和叶木质部分化能力强,叶主脉增厚,组织结构紧密度增加,芽苗砧嫁接可作为油茶品种‘长林40号’低产林改造的繁殖方式;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可作为评价芽苗砧嫁接油茶发育特性的典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40号’ 芽苗砧嫁接 扦插 营养器官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油茶无性系在桂中地区的试种研究
3
作者 韦长江 周燕 +3 位作者 陈顺秀 梁树绿 韦泳丽 欧兴旺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丰富桂北地区的油茶品种资源,2014年从湖南省引进‘华硕’、‘华金’、‘华鑫’油茶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进行栽培,通过对3个无性系的生长量、产果量、果实性状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均能保持原产地的果实性状,各无... 为丰富桂北地区的油茶品种资源,2014年从湖南省引进‘华硕’、‘华金’、‘华鑫’油茶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进行栽培,通过对3个无性系的生长量、产果量、果实性状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均能保持原产地的果实性状,各无性系间平均单株产果量、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差异显著,‘华硕’产量最高,每公顷鲜果产量达12150 kg,可作为柳州一带的主栽油茶无性系。本研究为下一步油茶种质的创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吴雪惠 沈爱民 +1 位作者 游晓庆 于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究上饶市主栽的12个品系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在当地生长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方法]对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特征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表型性状的统计与分析。... [目的]探究上饶市主栽的12个品系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在当地生长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方法]对12个油茶品系的表型特征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表型性状的统计与分析。[结果]12个品系油茶表型变异丰富,其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1.28%~16.31%,其中赣无1、赣兴48、长林4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的鲜籽百粒重和干籽百粒重变异系数均较小,稳定性强,长林40号、长林166号和赣无2的稳定性为中等。在差异性分析后,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鲜果出干籽率高,分别为70.60%和72.54%,鲜果含水量低,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经主成分分析,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其中茶果实质量贡献率最大,以茶果表型性状为依据,将长林40号、长林166号、长林4号、长林53号和赣无1分为一类。[结论]12个品系油茶中表型变异丰富,其中长林53号最优,长林166号、长林4号、赣无1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油茶SSR、SNP和InDel位点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震 许彦明 +9 位作者 彭映赫 王瑞 陈永忠 何之龙 张英 寻成峰 马玉申 王湘南 龙玲 杨小胡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200-204,共5页
基于油茶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和GATK3软件对SSR、SNP和InDel位点进行搜索。结果表明:在169652条unigene序列中共发现92228个SSR位点,出现频率54.37%,平均分布距离1.61 kb。油茶转录组SSR位点中,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是主要的重复类型,... 基于油茶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和GATK3软件对SSR、SNP和InDel位点进行搜索。结果表明:在169652条unigene序列中共发现92228个SSR位点,出现频率54.37%,平均分布距离1.61 kb。油茶转录组SSR位点中,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是主要的重复类型,A/T和AG/CT是主要的重复基元类型,基元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1次,基序长度主要集中在12~20 bp。共得到1912501个SNP位点,转换类型SNP数量多于颠换类型SNP数量,转换类型中A/G数量最多,而颠换类型中A/T数量最多。共筛选出298984个InDel位点。油茶转录组SSR、SNP和InDel位点数量多、类型丰富,能够为油茶分子标记开发、种质资源评价、亲缘关系鉴定等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转录组测序 SSR SNP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不同生境五个长林系列油茶生长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程离 闫梦 +5 位作者 任志华 曹冰 刘会云 刘娟 张文元 胡冬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目的】旨在明确5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与区域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江西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共设置了13个固定监测样地,测定并分析5个长林系列油茶在不... 【目的】旨在明确5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与区域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江西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共设置了13个固定监测样地,测定并分析5个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区域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形态特征、果实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计算各参试性状的重复力和变异系数,并对参试性状与生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个长林品种参试性状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株高、冠幅等生长性状整体表现为在江西南部较为迅速。长林3、长林4和长林40的果实形状区域特征差异不显著,长林18生长较差,果形指数小于1,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经济性状总体表现为江西西部比北部、东部更好,其中长林53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单果体积、鲜出籽率、单株产量、单位投影面积产量均表现较好。参试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均大于0.6。单位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大(29.52%~66.06%),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小(8.76%~12.78%)。参试性状与年均降水和土壤PH的相关性不显著,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度等存在一定相关性,表现为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地径和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干出籽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江西5个长林系列油茶从南到北树体逐渐高大,产量逐渐增加,但果实经济指标逐渐变差。长林53、长林3单株产量和单位投影面积产量较高,是丰产型树种可在全省推广,长林18可在赣东、赣西两个区域作为配栽品种少量种植。该研究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境 产量 经济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茉莉酸甲酯对油茶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瑶 陈文波 雷志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78-82,共5页
探讨喷施茉莉酸甲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湘林27号、湘林36号、长林3号和长林4号4种贵州省天柱县主栽油茶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露地栽培的方法,以6种不同浓度(0、100、300、600、1 000... 探讨喷施茉莉酸甲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湘林27号、湘林36号、长林3号和长林4号4种贵州省天柱县主栽油茶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露地栽培的方法,以6种不同浓度(0、100、300、600、1 000、1 500 μmol/L)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进行试验,测定4种油茶品种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等7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茶幼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叶片 喷施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县石湾镇油茶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以国有钦廉林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萍 秦汉祥 +2 位作者 徐国梁 罗来凤 余玉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01-105,183,共6页
油茶是世界四大油料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广西作为我国油茶种植传统区,随着近年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茶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调查了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种植的2种油茶的害虫种类,结果表明:害香花油茶的害虫有41种,为害岑软油... 油茶是世界四大油料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广西作为我国油茶种植传统区,随着近年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茶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调查了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种植的2种油茶的害虫种类,结果表明:害香花油茶的害虫有41种,为害岑软油茶的害虫有28种,其中,共有害虫种数15种,占害虫总数的28.3%。根据调查的害虫危害特点和发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该地区油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害虫种类 为害特点 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育堂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148-151,共4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为试验地点,设置有机肥和复合肥2种肥料处理,0.60、0.80、1.00 kg/(株·a)3种施肥量,对不同施肥方式下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情况和品质状况进行评估,比较...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为试验地点,设置有机肥和复合肥2种肥料处理,0.60、0.80、1.00 kg/(株·a)3种施肥量,对不同施肥方式下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情况和品质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B2油茶及其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相对较好,其株高、冠幅、地径、产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8%、49.46%、56.85%、63.96%;油茶果实的单果尺寸、单果质量、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干出籽率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1%、85.85%、33.98%、32.09%、15.97%、34.17%。试验结果可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施肥量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油茶籽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酶活特性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亚娜 耿阳阳 +2 位作者 王纪辉 胡伯凯 张时馨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5,41,共6页
为探究鲜油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酶活特性变化,以黔产油茶籽为试验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鲜油茶籽在贮藏期间的微观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脂肪酶、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最后... 为探究鲜油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酶活特性变化,以黔产油茶籽为试验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鲜油茶籽在贮藏期间的微观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脂肪酶、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油茶籽细胞组织结构出现萎缩和坍塌,细胞内含物逐渐减少;酶的活性响应变化各不相同,多酚氧化酶及脂肪酶活性持续增高,脂氧合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协同发挥作用,清除因活性氧代谢失衡产生的自由基进而减缓鲜油茶籽品质劣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贮藏过程中的质量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油茶籽 贮藏 微观结构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市油茶低产林成因分析与改造技术
12
作者 刘德浩 钟小华 +3 位作者 陈智涛 周小峰 江惠兰 舒夏竺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93-96,104,共5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生命周期长、抗逆性强、全身都是宝等特性,既是良好的荒山造林树种,又是高价值的粮油作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油茶林分中低产林面积占比较大,为...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生命周期长、抗逆性强、全身都是宝等特性,既是良好的荒山造林树种,又是高价值的粮油作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油茶林分中低产林面积占比较大,为了提升油茶林分质量和茶油品质,以惠州市为例,分析了油茶低产林成因,分低产老林改造和低效中幼林改造2个方向,从生长诊断、密度调整、品种改良、树体培育、水肥管理、花果调控、病虫害防控7个方面阐述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旨在改善惠州市油茶低产林,促进惠州市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低产林成因分析 改造技术 广东省惠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3
作者 付冬生 金裕怀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111-116,120,共7页
以衡阳县油茶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分析了近年来衡阳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现目前在油茶选育种植、科技推广、加工销售、资金补贴、产业模式等各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针对上述问题,... 以衡阳县油茶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分析了近年来衡阳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现目前在油茶选育种植、科技推广、加工销售、资金补贴、产业模式等各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衡阳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油茶选育、种植和林下经济建设,加强科技推广、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精深加工、提高宣传力度,加强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推进新的产业模式建设等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衡阳县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衡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袋处理及除草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敖士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94-97,共4页
旨在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油茶幼林管理提供参考。试验设置脱袋与未脱袋处理及人工除草与喷施除草剂4个处理组。结果显示:脱袋处理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脱袋处理组的株高较未... 旨在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油茶幼林管理提供参考。试验设置脱袋与未脱袋处理及人工除草与喷施除草剂4个处理组。结果显示:脱袋处理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脱袋处理组的株高较未脱袋处理组分别提高了21.97%(人工除草)和27.44%(喷施除草剂);冠幅方面,脱袋处理组A和处理组B的冠幅显著高于未脱袋处理组C和处理组D,分别提高了5.26 cm和4.04 cm。此外,除草方式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也有显著影响。人工除草的处理组A和处理组C的株高普遍高于喷施除草剂的处理组B和处理组D,株高分别提高了7.71%(脱袋)和12.55%(未脱袋);冠幅方面,人工除草处理组A和处理组C较喷施除草剂处理组B和处理组D分别提高了12.47%(脱袋)和9.08%(未脱袋)。指出了脱袋处理和人工除草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油茶幼林的管理中,优先考虑脱袋处理和人工除草方式,以优化油茶幼林的生长表现,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抚育方式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良种油茶出油率的环境与技术因素调查分析
15
作者 刘柄昂 陈希才 +3 位作者 房彩林 蒋春艳 许升 周修权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81-85,89,共6页
针对桂阳县新造8800 hm2良种油茶林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区域夏末秋初(7、8、9月份)不同的降雨量,不同的母岩土壤类型对茶籽出油率影响显著。2020年7、8、9月降雨量在288 mm以上的相同区域茶籽出油率接近23%以上;2021年7、8、... 针对桂阳县新造8800 hm2良种油茶林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区域夏末秋初(7、8、9月份)不同的降雨量,不同的母岩土壤类型对茶籽出油率影响显著。2020年7、8、9月降雨量在288 mm以上的相同区域茶籽出油率接近23%以上;2021年7、8、9月降雨量在159.9 mm以下的相同区域与降雨量在269.2 mm区域茶籽出油率相差8%~10%;2022年7、8、9月降雨量在99.0 mm以下的相同区域与降雨量在138.0 mm区域茶籽出油率相差1%~3.9%。石灰岩红壤区茶籽出油率比砂页岩红壤区少7.1%~8%;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和摘收时间这些主观因素对茶籽出油率的影响次之,为4%~10%。建议选好造林地是油茶稳产、高产的基础;建好标准化园地是稳产、高产的技术保障;营建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林农增收;继续争取项目,加快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种植密度控制在60株/667m2左右;种植油茶纳入农业补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油茶 出油率 调查分析 桂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喷施对油茶脂肪酸成分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张嘉锡 王玮琦 +2 位作者 李洪波 柏芮 马晓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促进植物激素乙烯利调控油茶脂肪酸成分含量和果实生长发育,以‘湘林210’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分析技术和田间试验观测等手段,研究在油脂合成初期喷施1.5 g·L^(-1)乙烯利对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和果实... 为促进植物激素乙烯利调控油茶脂肪酸成分含量和果实生长发育,以‘湘林210’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分析技术和田间试验观测等手段,研究在油脂合成初期喷施1.5 g·L^(-1)乙烯利对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和果实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后虽然对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处理后7和30 d的种仁含油率,分别提高了36.53%和3.37%;喷施乙烯利后可以显著提高果实成熟期种仁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1.92%、11.54%和3.53%;却显著降低了花生烯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3.79%和14.51%;喷施乙烯利后显著降低了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果皮厚度和种仁含水率,分别降低了22.03%和7.36%;但对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出籽率、果实的横径和纵径,以及叶片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乙烯利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果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水平对油茶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文元 牛德奎 +2 位作者 郭晓敏 李小梅 胡冬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3-868,共6页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油茶无性系作为供试油茶品种,在江西九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6个K2O用量:0、100、200、300、400、500 kg/hm^2和一个不施肥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调查和比较了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单株产油量差异,并针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对产油量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K_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可有效促进油茶叶片6月份的磷、钾及10月份叶片和果实的氮、磷、钾的积累,提高鲜果含油率和单株果实产量,单株产油量可达到430 g,增施钾肥对叶片6月份氮含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不明显。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和叶片10月份的氮、磷与单株产油量显著相关;果实中的氮和磷积累量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大,10月份叶片中的氮对产油量也有一定的直接的影响,各养分对产油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果实磷>果实氮>果实钾>叶片氮>叶片磷。【结论】施钾水平影响油茶叶片和果实的养分积累,并进一步影响鲜果产量和产油量,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是较适宜的用量。通过合理施用钾肥提高油茶10月份叶片氮、磷和果实氮、磷、钾含量是获得油茶高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钾素水平 养分 产油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油茶良种‘华硕’ 被引量:46
18
作者 谭晓风 袁德义 +5 位作者 袁军 邹锋 谢鹏 苏勇 杨定桃 彭建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184,F0003,共2页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g,最大单果99.20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g,最大单果99.20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硕 新品种 大果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华 牛德奎 +2 位作者 胡冬南 张炜 郭晓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氮素的转化、吸收和利用是油茶生长和高产的关键要素。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和相关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探讨不同肥料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及土壤微生物类群影响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 【目的】氮素的转化、吸收和利用是油茶生长和高产的关键要素。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和相关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探讨不同肥料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及土壤微生物类群影响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油茶基地赣无油茶无性系(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试验对象,设计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样地。【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油茶林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年平均含量ZYF>FHF>YJF>CK,不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季节变化均为春季至秋季呈递增趋势,秋季达到最大值。铵态氮年平均含量为ZYF>YJF>FHF>CK,硝态氮年平均量为ZYF>FHF>YJF>CK,不同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季节动态变化均不一致。不同施肥处理氨化细菌数量间和亚硝化细菌数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氨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年平均量均为YJF>ZYF>FHF>CK。氨化细菌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但亚硝化细菌数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作用强度年平均量均为YJF>ZYF>FHF>CK。不同处理氨化作用强度均为从春季到秋季呈递增趋势,之后递减,冬季达最小。不同处理硝化作用强度季节动态变化较为复杂。不同施肥处理油茶林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与土壤氨化细菌数量、氨化作用强度显著相关(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硝化细菌数量、硝化作用强度显著相关(P<0.01)。FHF、YJF、ZYF与CK相比,油茶单株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27.55%、76.10%、77.57%。【结论】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其生物作用强度以及油茶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尤其富含有机质和有益菌的生物有机肥和营养元素更全面的油茶专用肥的效果更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在施用常规复合肥的同时,增加油茶专用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铵态氮 硝态氮 氨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基质对油茶良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彭邵锋 陈永忠 +2 位作者 陆佳 杨小胡 王湘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了掌握油茶苗木的生长规律,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研究了在4种不同育苗基质条件下,油茶幼苗苗高、径粗、叶片数的生长规律,分析了4种育苗基质对油茶生长量的增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质条件下油茶生长量变化... 为了掌握油茶苗木的生长规律,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研究了在4种不同育苗基质条件下,油茶幼苗苗高、径粗、叶片数的生长规律,分析了4种育苗基质对油茶生长量的增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质条件下油茶生长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对苗高、径粗、叶片数的生长影响不同,对于苗高来说,泥炭土最好,红壤土次之;对于径粗来说,以红壤土最好,泥炭土次之;对于叶片数来说,以泥炭土最好,红壤土和植得乐营养土次之.在生长期内,幼苗苗高和叶片数月增长呈现出"快—慢—快—慢—停止"的规律,而幼苗径粗增长量相对稳定.通过对苗高、径粗、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研究生长时间与苗高、径粗、叶片数的关系,分别建立了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良种 容器育苗 基质 生长量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