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稠油水环发生器维稳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文明 杜仕林 +1 位作者 刘杨 边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0,共5页
为了改善水环在输送稠油过程中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环输送发生器,开展了水环维稳特性及优化研究.采用VOF模型进行模拟,根据水环成型原理建立了层流水环流动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据此研究了... 为了改善水环在输送稠油过程中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环输送发生器,开展了水环维稳特性及优化研究.采用VOF模型进行模拟,根据水环成型原理建立了层流水环流动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据此研究了新型水环发生器不同间隙厚度的水环维稳特性和螺旋叶片对水环维稳特性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间隙厚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水环的形成和稳定,当流速为1m/s时,在直径为19mm管道中,发生器间隙为1.4mm所产生的水环较稳定,即间隙厚度与主管段直径比为3∶20时效果最好;采用螺旋叶片结构可以将水环稳定长度由150mm提高到500mm,增幅达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输送 数值模拟 水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泡沫降低稠油流动阻力的新思路 被引量:8
2
作者 敬加强 代科敏 +2 位作者 李业 明亮 汤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根据"泡沫油"产量比普通稠油产量高数倍及微气泡可降低湍流边界层摩阻的事实,提出采用水基泡沫来实现稠油流动边界层隔离与润滑减阻的新思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探讨水环、微气泡和水基泡沫减阻的有效性,剖... 根据"泡沫油"产量比普通稠油产量高数倍及微气泡可降低湍流边界层摩阻的事实,提出采用水基泡沫来实现稠油流动边界层隔离与润滑减阻的新思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探讨水环、微气泡和水基泡沫减阻的有效性,剖析水环输送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分析利用水基泡沫环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中实现稠油流动减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环减阻思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井筒及深水立管之类的垂直管更容易实施,其深入研究可望解决水平管内稠油-水中心环状结构的油流"偏心"难题;筛选合适的泡沫剂体系可有效缓解油水乳化与油在管壁上黏附,改善管壁的润滑性,提高中心环状流的稳定性;然而,泡沫环减阻思路的实际应用尚需深入研究其相关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流动 减阻 水基泡沫 油-泡沫中心流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环状流在转动阀门内的流动状况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帆 岳鹏飞 +1 位作者 黎斯杰 肖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3,共5页
油水环状流是一种低能耗的管道输送高黏度原油的方式,输送过程中会历经球阀,而球阀开闭动作会对环状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对阀门转动过程中环状流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为研究阀芯转动对油水环状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采用CLSVOF模... 油水环状流是一种低能耗的管道输送高黏度原油的方式,输送过程中会历经球阀,而球阀开闭动作会对环状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对阀门转动过程中环状流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为研究阀芯转动对油水环状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采用CLSVOF模型与追踪油水界面,用滑移网格描述阀芯转动,并用标准湍流模型设置湍流,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阀芯转动过程中油水环状流的流动状态变化。结果表明,阀芯转动过程中,阀门内油水环状流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受阀门开启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阀 油水环状流 阀芯转动 滑移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门开度对环状流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帆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29,共5页
研究环状流在阀门中流动结构的变化对石油水环运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VOF模型与CSF模型进行油水环状流在球阀内的流动模拟,比较不同阀门开度对环状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球阀的开度越小,对环状流结构影响越大,并容易导致环状流... 研究环状流在阀门中流动结构的变化对石油水环运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VOF模型与CSF模型进行油水环状流在球阀内的流动模拟,比较不同阀门开度对环状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球阀的开度越小,对环状流结构影响越大,并容易导致环状流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环状流 球阀 开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石桩固结的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北啸 杨燕伟 +1 位作者 谢荣星 吴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35-2840,2856,共7页
考虑了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中砂石桩的环形排水通道、砂石桩体内的径、竖向渗流和土体施工扰动,并采用桩土共同分担荷载的初始条件,得到了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方程的解答;并分别给出了复合地基按应... 考虑了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中砂石桩的环形排水通道、砂石桩体内的径、竖向渗流和土体施工扰动,并采用桩土共同分担荷载的初始条件,得到了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方程的解答;并分别给出了复合地基按应力和按变形定义的总平均固结度,分析了砂石桩桩体渗透系数、芯桩与砂石桩直径比对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按应力定义的固结度与按变形定义的固结度表达式不同;地基的固结随着砂石桩桩体渗透系数增加而加快;砂石桩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固结速率随芯桩直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对本文解和以往的两种解做了比较,与以往解相比本文解能够同时考虑环形通道和桩土荷载分担,给出的固结度介于以往的两种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 径向渗流 固结 环形排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井下油水分离和润滑过程中新型润滑元件设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敬加强 黄婉妮 +5 位作者 宋学华 罗佳琪 宋扬 戢慧 罗遒汉 王思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29-5938,共10页
为解决含水稠油采输时油水分离和降黏减阻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对井下油水分离和润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润滑元件,使其能就地安装,形成高质量油水环状流,有效控制采出液的含水率,提高含水稠油井采收率,并降低后续原... 为解决含水稠油采输时油水分离和降黏减阻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对井下油水分离和润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润滑元件,使其能就地安装,形成高质量油水环状流,有效控制采出液的含水率,提高含水稠油井采收率,并降低后续原油处理成本。固定入口流速为0.6m/s,分流比为0.5,进行润滑元件结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在溢流口处径向速度极小,说明形成的油核几乎不存在偏心现象,轴向速度的存在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油水界面,从而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油水环状流,经过元件的流体分离出部分水后轴向速度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进行与仿真模拟相同工况下的室内实验,通过改变流速观察润滑元件的压降值与流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理的入口流速范围内,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与混合多相流模型(Mixture)计算模拟润滑元件内部流场情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环状流 稠油 润滑减阻 润滑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燃料混合堆芯横向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立强 田子豪 +1 位作者 季松涛 何晓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环形燃料混合堆芯横向流动特性对原堆芯的热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3×3环形燃料混合堆芯,通过计算混合堆芯的速度场、局部阻力特性与各组件的出入口流量守恒性,对环形燃料与原堆芯燃料之间的横... 环形燃料混合堆芯横向流动特性对原堆芯的热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3×3环形燃料混合堆芯,通过计算混合堆芯的速度场、局部阻力特性与各组件的出入口流量守恒性,对环形燃料与原堆芯燃料之间的横向流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环形燃料与原堆芯燃料轴向各处阻力一致时,原堆芯燃料出入口冷却剂流量相对偏差小于0.8%,环形燃料出入口冷却剂流量相对偏差小于1.8%,混合堆芯各格架段无显著横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料 混合堆芯 横向流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胶基质水环输送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佳 刘寿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乳化炸药混装车上的水环输送乳胶基质的减阻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推导出层流同心水环、湍流同心水环的速度分布与流量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判据。此外,优化了水环润滑装置结构参数,提出了稳定水环输...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乳化炸药混装车上的水环输送乳胶基质的减阻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推导出层流同心水环、湍流同心水环的速度分布与流量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判据。此外,优化了水环润滑装置结构参数,提出了稳定水环输送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混装车 乳胶基质 水环输送 减阻 速度分布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装药车物理敏化装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振伟 周桂松 +2 位作者 刘涛 张小勇 陈曦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决地下工程施工仰上炮孔装药时化学敏化方式带来的输药泵负载压力太大,以及炸药无法有效粘附炮孔而导致返药的局限性,提出了物理敏化方式混药装药的可行性方法:水环减阻工艺使高粘度的炸药在输药管内形成塞流,与水环同步输送,提... 为了解决地下工程施工仰上炮孔装药时化学敏化方式带来的输药泵负载压力太大,以及炸药无法有效粘附炮孔而导致返药的局限性,提出了物理敏化方式混药装药的可行性方法:水环减阻工艺使高粘度的炸药在输药管内形成塞流,与水环同步输送,提高了输药效果;同时利用喷头代替静态混合器大幅降低了输药泵负载且优化了喷射药面形态;特别地,物理敏化后的炸药因剪切极限应力大、粘稠度高,更容易粘附在炮孔内而避免返药的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物理敏化方式装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井下工程的爆破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装药车 物理敏化 水环减阻 喷头 极限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