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胜英 鄢捷年 +1 位作者 舒勇 张洪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57-461,共5页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is consider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is effect gradually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is temperature instead of pressure in the deep sections of oil wells.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experiments,the model for predic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ve analysis.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lculated dat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more than 0.98.The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drill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HEOLOGICAL property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KAGE-PLUGGING WHILE DRILLING AND PLUGGING AG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Peng Zhenbin Zhang Xuzhi Dai Qianwei(Department of Ge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6年第1期29-32,共4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eries of plugging agent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years by the authors. The features of these agents can bestated as: (1) Stopping losses without stopping drilling; (2) High ratio of suc...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eries of plugging agent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years by the authors. The features of these agents can bestated as: (1) Stopping losses without stopping drilling; (2) High ratio of success; (3) Improving fluids properties; (4) Suiting to many types of losses, even large cracks and caves; (5) Perfect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ollution such as calcium, salt pollu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6) Sufficient resources of raw materials, nopoison, noharm,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7) Convenience in use; (8) Lower cost. The propertie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se agent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kageplugging DRILLING plugging AG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method for plugging channeling in oil field by nitrogen foam
3
作者 杨朝蓬 高树生 +3 位作者 岳湘安 吕毓刚 睢宏刚 魏浩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677-683,共7页
In order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plugging channeling in oil field,the injection modes and validity period of foam system which plugged the formation water layer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whic... In order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plugging channeling in oil field,the injection modes and validity period of foam system which plugged the formation water layer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which simulated the real conditions of oil wells existing channeling.Above all,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reservoir pressure,permeability,oil saturation and gas-to-liquid ratio were studied through dynamic experiment.Then,in light of th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foam injection in oil field,the comparison between gas-liquid and liquid-gas injection modes was studi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as-liquid injection mode can ensure the foam injectivity and plugging performance.The plugging validity of nitrogen foam injected into the formation water layer was evaluated in different plugging pressure gradients by the dynamic method which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static evaluation method in laboratory.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plugging validity period of foam decreases with plugging pressure gradient increasing.If the plugging pressure gradient is 0.15 MPa/m,the validity period is 160 h.Finally,a empirical equation and a plate about the plugging validity and the plugging pressure gradient were obtained for forecasting the validity period of fo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 system plugging performance CHANNELING injection mode plugging valid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油气层水力压裂化学暂堵剂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彩丽 王子昭 +5 位作者 李琳 蒋田宇 刘津铭 董云博 赵明伟 吴一宁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共14页
深层油气储层普遍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大、非均质性强、地层流体特征复杂、自然产能低,岩石塑性强等特征,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一般通过化学暂堵剂来实现压力转向开启新裂缝,从而有效提高储层的增产改造体积。暂堵剂性能对于深层油... 深层油气储层普遍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大、非均质性强、地层流体特征复杂、自然产能低,岩石塑性强等特征,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一般通过化学暂堵剂来实现压力转向开启新裂缝,从而有效提高储层的增产改造体积。暂堵剂性能对于深层油气水力压裂形成复杂缝网至关重要。为此,通过对现有深层油气化学暂堵压裂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各储层应用条件、施工工况提出了深层油气暂堵剂关键应用材料的使用要求,然后通过对各类深层油气储层暂堵材料的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调研,明晰了深层油气层水力压裂暂堵材料研发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深层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针对不同储层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缝口/缝内暂堵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集中在高温(>160℃)适应性、封堵后高承压能力(有效暂堵压力10~20 MPa)以及降解后低残渣率(降解率>99%);②现有缝口/缝内暂堵材料分别以金属合金及有机高分子类、树脂及凝胶类或复合类为主,室内岩心暂堵实验评价能够实现最高耐温160℃、缝口/缝内承压最高30 MPa/24.6 MPa;③针对耐温超160℃储层,暂堵材料研发主要面临高温封堵结构提前失效、混合致密承压材料降解后残渣率较高和暂堵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差等问题,后续暂堵材料应从提升封堵结构致密性、优化暂堵剂结构、合理调整可降解材料中混合耐温材料占比等方面进行研发。结论认为,现有深层油气层暂堵转向压裂储层改造能力主要受关键暂堵材料影响,将来暂堵材料研发应向多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该成果可以为研发适用于超160℃油气层暂堵压裂关键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藏 水力压裂 暂堵转向 化学暂堵剂 非均质性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冷 王嘉新 +3 位作者 康凯 张雷 王锐 张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揭示多层合采水驱油过程中酸化对于不同物性岩心的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原油赋存特征与动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损害的关键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形成的CaCO_(3)垢,呈颗粒状分布,在孔喉中导致储层物性降低;酸化解堵能改善储层物性,相对高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上升了3.45百分点,但相对低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下降了23.56百分点;酸液与CaCO_(3)垢反应产生气体,在孔隙喉道中流动产生贾敏效应,不仅阻止了部分油滴的运移,而且还“锁死”了已形成的水驱油通道,导致水驱油压力升高,低渗岩心发生二次堵塞,小孔喉中的剩余油大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后的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解堵 差异化动用 储层结垢 多层合采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驱用封窜剂的封堵性能及提采效果评价
6
作者 张广东 赵淑婷 +3 位作者 敬豪 温云帆 曾第峰 杨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23-5829,共7页
CO_(2)驱油技术作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广泛在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中应用。然而CO_(2)驱油气窜严重,导致驱油效率改善普遍低于10%。为此,通过泡沫调剖封堵,寻求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方法。以JS油田为例,对比了气溶性封窜剂G... CO_(2)驱油技术作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广泛在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中应用。然而CO_(2)驱油气窜严重,导致驱油效率改善普遍低于10%。为此,通过泡沫调剖封堵,寻求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方法。以JS油田为例,对比了气溶性封窜剂G-CF4与W-CF1水溶性封窜剂的泡沫性能,并测试了泡沫性能更佳的封窜剂的封堵性能及提采效果。结果表明,在目标储层条件下,最佳泡沫体系为0.25%的G-CF4。同时,岩心组合渗透率级差越大,G-CF4在高渗透率岩心中的封窜能力越强,88 mD级差中高渗透率岩心的阻力系数是50 mD级的2.5倍。在88 mD级差岩心组合中,G-CF4可将高渗透率岩心的阻力系数维持在9.2以上。先注入0.25%的G-CF4溶液0.3 PV,再通过CO_(2)驱油,可提高原CO_(2)驱油效率15%。研究结果为JS油田泡沫封堵技术的优化提供室内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封窜剂 封堵性能 泡沫性能 非均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双暂堵压裂实验装置研发与应用
7
作者 郭天魁 郝彤 +6 位作者 张跃龙 陈铭 曲占庆 王文宇 吕明锟 杨仁杰 戴海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展非常规储层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通过进出口流量监测、多点测压、可视化图像处理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细化表征,对段内暂堵与缝内暂堵两种压裂辅助工艺进行评价优化。该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安全、功能丰富,是储层改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实验装置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 暂堵压裂 暂堵材料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大裂缝地层恶性漏失堵漏剂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臧传贞 刘颖彪 +4 位作者 叶成 戎克生 鲁铁梅 刘凡 都伟超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4-808,共5页
大裂缝及断层恶性漏失有效治理难,严重影响钻井提质增效。“凝胶+水泥”堵漏是解决大裂缝恶性漏失的常用方法,其中凝胶材料是关键,但常规凝胶可泵性和成胶强度难以平衡且抗温性差。对此,研制了一种耐温160℃以上、交联时间1~7 h可控的... 大裂缝及断层恶性漏失有效治理难,严重影响钻井提质增效。“凝胶+水泥”堵漏是解决大裂缝恶性漏失的常用方法,其中凝胶材料是关键,但常规凝胶可泵性和成胶强度难以平衡且抗温性差。对此,研制了一种耐温160℃以上、交联时间1~7 h可控的高强度井下交联堵漏聚合物CLD体系,由0.2%~1.0%凝胶主剂(DMCs-AM-AMPS共聚物),0.4%~1.2%酚醛交联剂,1.0%~3.0%增韧材料(丝瓜瓤+超细碳酸钙)和0.02%稳定剂硫脲组成。体系配制后黏度仅有42 mPa·s、易泵送,抗水基钻井液污染性能较好;交联后凝胶黏弹性强度可达H级,缝板承压实验表明,1~3 mm楔形缝板承压可达6.5 MPa。准噶尔盆地某口预探直井在三开钻遇大裂缝,发生失返漏失,多次桥堵和水泥堵漏均失败,采用“CLD体系+水泥”堵漏工艺,一次堵漏成功,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交联聚合物 可控交联 大裂缝漏失 凝胶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透油藏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的调驱性能
9
作者 钱志鸿 余晓玲 +3 位作者 王磊 朱杰 戴志鹏 张贵才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322,共7页
现有调驱体系在中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堵得住走不远或走得远堵不住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高温高压熔融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稳定剂,制备了适用于中低渗油藏深部调驱的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OSR);以驱替压力为指标,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系... 现有调驱体系在中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堵得住走不远或走得远堵不住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高温高压熔融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稳定剂,制备了适用于中低渗油藏深部调驱的纳米级树脂颗粒分散体(OSR);以驱替压力为指标,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系统评价了OSR在中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能和封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OSR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及封堵能力。随着OSR中树脂含量的增大,注入压力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当树脂含量为5%时,OSR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注入1 PV的OSR,最大注入压力小于0.25 MPa。OSR对岩心的封堵率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当树脂含量超过5%后封堵率变化不再显著。在固定树脂含量为5%的情况下,OSR对岩心的封堵率随岩心渗透率的降低而提高,OSR对渗透率小于30×10^(-3)μm^(2)岩心的封堵率达90%以上。此外,OSR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树脂颗粒分散体 深部调驱 注入性能 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蠕变-疲劳寿命评估
10
作者 徐连勇 石岩松 +2 位作者 赵雷 韩永典 郝康达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509,共14页
本文介绍了在650℃下对采用钨极氩弧(TIG)焊和激光焊的两种堵管接头进行蠕变-疲劳寿命评估的情况,以评价其作为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首先,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堵管接头的残余应力.然后,将残余应力结果作为输入条... 本文介绍了在650℃下对采用钨极氩弧(TIG)焊和激光焊的两种堵管接头进行蠕变-疲劳寿命评估的情况,以评价其作为高温反应堆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首先,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堵管接头的残余应力.然后,将残余应力结果作为输入条件,计算了堵管接头在正常运行期间的应力松弛行为和不同瞬态下的应变范围.根据时间分数规则(TFR),计算了TIG焊和激光焊堵管接头在服役过程中的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最后,依据ASMENH和RCC-MRx标准提供的蠕变-疲劳损伤包络线预测了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激光焊堵管焊缝的冷却速率比TIG焊堵管焊缝高60%,这导致了激光焊堵管焊缝有更加细化的晶粒和更高的残余应力水平.堵管焊缝根部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为残余拉应力,是堵管接头中最容易失效的位置.在堵管接头服役过程中,由于蠕变变形,残余应力会发生松弛.同时,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蠕变应变的产生有显著影响,但随服役时间的延长,残余应力的影响会逐渐减弱.相同的服役时间下,激光焊堵管接头的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均高于TIG焊堵管接头,蠕变损伤占主导地位.此外,TIG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预测寿命比激光焊堵管接头长20%左右.即使采用最保守的ASME-NH交互损伤曲线,两种堵管接头的蠕变-疲劳寿命也超过了40 a,验证了两种焊接堵管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堵管 残余应力 蠕变-疲劳寿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苗夹取力学试验台设计与测试分析
11
作者 韩绿化 王琰 +4 位作者 杜学武 许倩倩 马国鑫 刘洋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5,共9页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高精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精准检测取苗瞬态过程的位移量和作用力值变化。开展夹钵取苗力学测试,研究发现取苗过程是滑针斜插、平行夹持、提升移位等多种夹取动作交织组合作用的过程,苗钵在滑针斜插与平行夹持作用下有集聚松动脱盘的趋势,夹钵取苗的作用力主要用来克服苗钵与穴孔之间建立的粘附力。进行取苗力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细两种夹取针的斜插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苗运行速度对脱盘力、提取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两种夹取作用力有相关性。整体上弹性纤细夹取针的取苗作用对苗钵的扰动小,成功取苗需要夹取针深入夹持苗钵脱盘。采用插-夹-拔组合式取苗操作,苗钵的完整率在9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穴盘苗夹取受力分析、高效低损取苗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移栽机 取苗机构 力学测试 脱盘力 提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穴盘苗钵夹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马志艳 张淑霞 +1 位作者 申阳 周明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减小辣椒穴盘苗钵体基质的损伤并提高取投苗效率,对穴盘苗钵体进行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钵体抗压力-形变规律;探究不同夹片宽度和加载速度对钵体抗压强度的影响;以钵体含水率、夹持角度和基质配比为影响因子,钵体抗压强度和破碎压缩... 为减小辣椒穴盘苗钵体基质的损伤并提高取投苗效率,对穴盘苗钵体进行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钵体抗压力-形变规律;探究不同夹片宽度和加载速度对钵体抗压强度的影响;以钵体含水率、夹持角度和基质配比为影响因子,钵体抗压强度和破碎压缩量为性能指标,使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影响因子与性能指标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夹片宽度为10 mm、加载速度为80 mm/min时,钵体对应的抗压强度最大;钵体含水率为61.012%、夹持角度为10.095°、基质配比为2∶2∶1时,穴盘苗钵体的抗压强度为0.131 MPa,破碎压缩量为8.126 mm,钵体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穴盘苗钵体 夹持力学性能 抗压力强度 破碎压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同质异型微乳酸解堵体系及机理研究
13
作者 刘德新 赵晗 +2 位作者 董业良 吴达 王佳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9,共12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砂岩油藏孔喉较小,易产生储层伤害问题。而微乳酸(MEA)体系中的乳液粒径为纳米级且具有极好的变形性,对低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注入性与适应性,但微乳酸的相态与解堵效果之间的关系仍缺乏研究。为此,针对渤海某低...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砂岩油藏孔喉较小,易产生储层伤害问题。而微乳酸(MEA)体系中的乳液粒径为纳米级且具有极好的变形性,对低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注入性与适应性,但微乳酸的相态与解堵效果之间的关系仍缺乏研究。为此,针对渤海某低渗透砂岩油藏,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由相同化学剂组成但相态不同的同质异型微乳酸,并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评价其解堵和腐蚀效果。此外,通过化学性能评价、微观形貌和吸附实验,分析微乳酸相态对解堵及腐蚀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微乳酸可以顺利地从双连续型转化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从而构建同质异型微乳酸体系。微乳酸体系对混合堵塞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其中O/W型MEA体系解堵效果较传统酸液的高10%,且在矿场试验中可以将日产油量提高53.44%。而W/O型MEA体系则表现出更低的腐蚀性,腐蚀速率仅为纯酸的47.78%。机理研究结果表明,O/W型MEA体系的强解堵性源于其强携油能力,可以更高效地剥离并携带堵塞物周围的原油,从而使酸液有效接触固体堵塞物。而W/O型MEA体系中油相对酸液的包裹性与乳化剂和轻质油在钢片表面的混合吸附产生的协同作用使其具有低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酸 低渗透油藏 腐蚀 酸化解堵 吸附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锥结构参数对膨胀偏流喷管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蔡文祥 王涛 +1 位作者 邓海军 袁亿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3,共9页
为分析塞锥结构参数对膨胀偏流喷管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膨胀偏流喷管为研究对象,对其矩形试验件的流场进行测量,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飞行高度时关键结构对其流场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敛深度L由10... 为分析塞锥结构参数对膨胀偏流喷管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膨胀偏流喷管为研究对象,对其矩形试验件的流场进行测量,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飞行高度时关键结构对其流场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敛深度L由10 mm增加到20 mm,推力系数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随着收敛角θ由0°增加到10°,不同来流总压时推力系数的一致性有所增加,而推力系数的均值随着收敛角的变化存在最优解,θ=10°时,喷管的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喷管扩张段内的气流径向膨胀范围随环境压强的降低逐渐增大,中心回流区封闭后流场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偏流喷管 塞锥结构 推力系数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高吸水性树脂的防漏堵漏性能研究
15
作者 罗平亚 代锋 +2 位作者 刘应民 贺佳宁 白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采用水基钻井液开采页岩油气藏时,容易因页岩含黏土颗粒、天然裂缝等导致井漏且无法堵漏成功的问题,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采用响应曲面法并以吸水倍率为响应目标,对实验因素进行优化,... 针对采用水基钻井液开采页岩油气藏时,容易因页岩含黏土颗粒、天然裂缝等导致井漏且无法堵漏成功的问题,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采用响应曲面法并以吸水倍率为响应目标,对实验因素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一种PAA(聚丙烯酸)和PVA(聚乙烯醇)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堵漏剂。采用红外、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验证了堵漏剂的合成成功并具备热稳定性。利用封堵及承压能力实验、砂床实验和微裂缝模拟实验对堵漏剂的承压堵漏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堵漏剂具备良好热稳定性,在裂缝宽度为2 mm,温度为180℃,堵漏剂加量为3%,围压为10 MPa条件下,最高承压能力为6.08 MPa,高温高压滤失量为9 mL,能够有效实现页岩地层中水基钻井液的堵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堵漏 高吸水性树脂 响应曲面法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机器视觉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预测型能量管理策略
16
作者 王姝 韩琪 +1 位作者 赵轩 谢鹏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下车速预测不准确和SOC适应性差的问题,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速预测模型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相结合,实现PHEV的实时SOC参考轨迹规划和最优动力分配控制。构建基于... 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下车速预测不准确和SOC适应性差的问题,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速预测模型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相结合,实现PHEV的实时SOC参考轨迹规划和最优动力分配控制。构建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SOC参考轨迹规划模型,并构建基于机器视觉的级联式长短时间记忆网络车速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最优控制器,实现SOC参考轨迹精确跟踪及功率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DDPG,本文提出的策略使得整车经济性提高了5.66%,达到了全局最优算法的97.93%。同时较不使用机器视觉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了2.92%的整车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 能量管理策略 机器视觉 车速预测 参考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船闸用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性能分析研究
17
作者 杨国来 李文庭 +1 位作者 曹文斌 曹川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6-172,共7页
长江船闸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永久船闸一闸首人字门液压启闭机运行时受到很大的外负载,当淹没深度为35 m时,人字门开门用平衡阀无法保持系统速度稳定,系统油缸会出现爬行和关终飘逸现象。针对此问题,按照外负载1∶50设计一款新... 长江船闸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永久船闸一闸首人字门液压启闭机运行时受到很大的外负载,当淹没深度为35 m时,人字门开门用平衡阀无法保持系统速度稳定,系统油缸会出现爬行和关终飘逸现象。针对此问题,按照外负载1∶50设计一款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搭建了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及液压启闭机系统的AMESim模型,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了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的静态特性与外负载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具有流量大、压降低等特点,且其动态特性较好,能够适应外负载的变化,对外负载不敏感,基本与速度无关。液压启闭机在交变外负载下未出现液压缸爬行现象和人字门关终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 动态特性 AMESim模型 爬行现象 漂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18
作者 白杨 杨震 +5 位作者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了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钻井液流变实验、高温高压滤失实验、封堵性实验,优化了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降滤失性能和多级微纳米封堵性能,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PPA实验滤失量小于2 mL,填砂管实验侵入深度不超过2 cm,形成了稳定井壁高性能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ZBW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复杂情况损失时间下降了86.9%,日进尺提升了150.3%,平均井径扩大率降低了1.66百分点。该体系能够对吴家坪组地层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实现低密度安全钻进,为该地区页岩气实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钻井液 井壁失稳机理 井壁稳定 微裂缝封堵 吴家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能耗监测的智能插座原型设计
19
作者 孙丽君 闫涛 +1 位作者 刘波 栗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为实现用户能耗的高效监测,基于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和智能计量技术,设计了用于智能家居能耗监控的智能插座原型。该原型能够以一种简单且廉价的方式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然后通过互联网服务器在界面上显示能耗情况。... 为实现用户能耗的高效监测,基于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和智能计量技术,设计了用于智能家居能耗监控的智能插座原型。该原型能够以一种简单且廉价的方式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然后通过互联网服务器在界面上显示能耗情况。与以往智能插座不同,所开发的智能插座通过NBPLC技术和FSK频率开关调制,使用电网本身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通信。通过在180m长的电力网络上传输能耗数据,证明了所开发智能插座原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智能计量 智能家居 智能插座 电力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可溶桥塞卡瓦结构锚定性能优化
20
作者 崔璐 常文权 +4 位作者 王澎 邹方 赵景辉 王航 程嘉瑞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全金属可溶桥塞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自溶解性,逐渐被用于储层压裂改造作业中。桥塞卡瓦结构锚定过程中,卡瓦牙与套管的不均匀咬合所引起的桥塞承载能力不足,是影响压裂效率的关键。为提升桥塞卡瓦结构的锚定性能,以影响套管咬合深度和接... 全金属可溶桥塞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自溶解性,逐渐被用于储层压裂改造作业中。桥塞卡瓦结构锚定过程中,卡瓦牙与套管的不均匀咬合所引起的桥塞承载能力不足,是影响压裂效率的关键。为提升桥塞卡瓦结构的锚定性能,以影响套管咬合深度和接触应力的4个主要参数齿槽轴心角、齿槽深度、齿端距和齿槽倾角为对象,分析不同参数下前后排卡瓦牙对套管的咬合深度及接触应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齿槽轴心角增大,套管咬合深度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套管接触应力差值逐渐减小,齿槽轴心角为28°时咬合较为均匀;随着齿槽深度的增大,套管咬合深度差值逐渐增大,套管接触应力差值出现上下波动,齿槽深度为6.7 mm时咬合较为均匀;随着齿端距的增大,套管咬合深度差值不断增加,套管接触应力差值先逐渐增大最后保持稳定,齿端距为13 mm时咬合较为均匀;随着齿槽倾角的增加,套管咬合深度差值和套管接触应力差值逐渐增大,齿槽倾角为65°或67°时咬合较为均匀。以齿槽轴心角、齿槽深度、齿端距和齿槽倾角的变化作为输入层,以套管接触应力和咬合深度作为输出层,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出卡瓦基座最优结构参数为:齿槽轴心角为27.9°,齿槽深度为6.7 mm,齿端距为13 mm,齿槽倾角66°。在最优参数下套管的接触应力和咬合深度在轴向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可溶桥塞 卡瓦结构 锚定性能 多目标优化 井下压裂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