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缆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1
作者 邓吉彬 康玉阳 +2 位作者 严卫杰 叶红 张向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9-685,703,共8页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以水驱分层注水开发为主,目前采用智能分注来提升注采对应水平以提高采收率。由于采出井分层控制水平低,分层注水受效关系、受效程度认识不清,采油井层间干扰,单层突进,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突出,为注采协同缓解高...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以水驱分层注水开发为主,目前采用智能分注来提升注采对应水平以提高采收率。由于采出井分层控制水平低,分层注水受效关系、受效程度认识不清,采油井层间干扰,单层突进,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突出,为注采协同缓解高含水期层间与平面矛盾,减少无效水循环,控制采油井含水率上升,研发了有缆智能分层采油技术。通过筛选适应井下高温、高压、腐蚀及结垢环境的流量、含水率、压力、温度传感器,选用可靠的分层流量调节开关及控制技术,合理设计组件空间布局及分层配产器整体机械结构,选用不同的双向传输电缆及连接技术,开发配产器控制电路及地面集成控制系统,优化配套井下分层采油管柱,降低工具及实施成本,实现了井下分层生产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及对分层配产器的无线远程调控。现场开展了单层轮采、分层配产、耦合调整试验,证实了试验前油藏动态分析结论,验证了智能分层采油工具及管柱性能,实现注采耦合联动、增油控水和分层测调,试验井含水率下降38.8%。该技术的应用可为油藏精细地质分析与挖潜提供依据,大大提高了油田采油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分层采油 分层配产器 管柱优化 注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钻柱振动识别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海阁 高博 +4 位作者 郑有成 赵飞 崔猛 丁燕 邢世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钻柱振动是影响钻井效率、钻柱失效、井眼稳定和钻井安全的主要因素,复杂振动的早期识别对于缓解井下工具受损、提高生产时间至关重要。为此,充分调研国内外机器学习在钻柱振动识别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数据获取角度对钻柱振动识别与... 钻柱振动是影响钻井效率、钻柱失效、井眼稳定和钻井安全的主要因素,复杂振动的早期识别对于缓解井下工具受损、提高生产时间至关重要。为此,充分调研国内外机器学习在钻柱振动识别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数据获取角度对钻柱振动识别与预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研究了各算法模型的框架、特征参数和测试效果,系统评估了各算法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振动识别与预测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研究结果表明:①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大量振动数据中学习和提取特征来建立模型,对振动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高钻柱振动识别与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随着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面与井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将多种数据共同分析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地面和井下数据特征,有望成为解决井下问题的重要途径;③随着钻井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振动缓解与钻井提速联合优化,将为钻井工程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和决策。结论认为,机器学习在钻柱振动识别与预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缓解了超深井井下钻柱振动这一复杂问题,提高了钻井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推进了钻井过程的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振动 深层 油气钻井 机器学习 分类算法 识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水驱注采管柱极限寿命预测与安全管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国振 崔宇 +2 位作者 丁鹏飞 张智 杨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国内部分稠油油田长期注水造成管柱存在完整性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N80、J55碳钢材质油管腐蚀后剩余强度难以满足需要,管柱穿孔、断裂时有发生。为了确定注采井管柱更换时机,基于CO_(2)腐蚀预测与O_(2)腐蚀预测模型,建立了注采井油套管... 国内部分稠油油田长期注水造成管柱存在完整性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N80、J55碳钢材质油管腐蚀后剩余强度难以满足需要,管柱穿孔、断裂时有发生。为了确定注采井管柱更换时机,基于CO_(2)腐蚀预测与O_(2)腐蚀预测模型,建立了注采井油套管腐蚀预测方法,选取渤海某油田注采井验证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参考API 5C3,建立了管柱考虑腐蚀的强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油套管极限寿命预测方法;最后分别对渤海区域的实例采井开展了实例应用,并提出了管控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注水井腐蚀预测结果试验数据平均误差为5.27%,采油井腐蚀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平均误差为11.37%,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同时确定了实例注水井安全服役时长和溶解氧质量分数安全控制值。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稠油水驱井换管柱时机、注水水质合理控制,可为“老井延寿”、注采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水驱井 注采管柱 腐蚀 寿命预测 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平台装备电动化进程及趋势 被引量:7
4
作者 孟祥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针对国内外电驱动管柱自动化作业装备开展技术研究,分析了美国Canrig公司钻台机器人、排管机器人、电动铁钻工、输管机器人,美国NOV公司钻台机器人及其相关自动化作业系统,法国道达尔公司巡检机器人7类产品的功能、特性等;论述了国内电... 针对国内外电驱动管柱自动化作业装备开展技术研究,分析了美国Canrig公司钻台机器人、排管机器人、电动铁钻工、输管机器人,美国NOV公司钻台机器人及其相关自动化作业系统,法国道达尔公司巡检机器人7类产品的功能、特性等;论述了国内电动扶管手、二层台机械手、指梁、巡检机器人等技术和应用现状。通过技术对标分析得出:国内外石油钻机装备均向智能、高效、绿色化发展,钻井作业由传统人力操作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国外装备在小体积大功率驱动、防尘防水、防爆防盐雾、多轴协同等关键技术突破方面优于国内,而其在产品多样性以及应用推广方面与国内差距明显。建议国内基于电传动系统的特点,突破传统理念,研发新型高效装备;以及在装备自主决策、故障诊断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石油钻井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平台 管柱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伺服驱动 石油钻机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下作业载荷的A环空带压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太平 张智 +4 位作者 石榆帆 周晓昱 顾南 蒋芸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6,77,共3页
当前气井环空带压现象日趋普遍,部分井已严重影响其安全生产。环空带压机理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温度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泄漏或密封失效等因素诱发的环空带压等,文章主要讨论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机理及... 当前气井环空带压现象日趋普遍,部分井已严重影响其安全生产。环空带压机理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温度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泄漏或密封失效等因素诱发的环空带压等,文章主要讨论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机理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于两端固定且封闭的油管柱,当油管内压力大于油管外挤力时,油管柱的外径发生鼓胀(即鼓胀效应),导致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空体积减小,从而诱发环空带压。笔者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将油管柱简化为薄壁圆筒,推导出了油管柱内压力与其膨胀量、A环空带压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为环空带压安全评价和下一步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管柱 环空带压 鼓胀效应 弹塑性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香辛料精油对冷藏调理鸡肉串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华珍 何玲 +1 位作者 汪巧 孙艳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6-241,共6页
文中研究了桂皮精油、八角精油、花椒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丁香精油6种精油对冷藏调理鸡肉串的保鲜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复合香辛料精油保鲜剂。结果表明:6种香辛料精油的保鲜效果差异显著(P〈0.05),... 文中研究了桂皮精油、八角精油、花椒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丁香精油6种精油对冷藏调理鸡肉串的保鲜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复合香辛料精油保鲜剂。结果表明:6种香辛料精油的保鲜效果差异显著(P〈0.05),通过抑菌与感官风味的综合评价,其保鲜效果顺序为,桂皮精油〉八角精油与花椒精油〉丁香精油与姜油〉大蒜精油。香辛料精油的最佳复合保鲜剂组合是:0.1%八角精油、0.08%花椒精油、0.04%桂皮精油,该复合保鲜剂能使调理鸡肉串在4℃下保鲜达20d,25℃下保鲜16~18h,同时能使鸡肉串产品保持复合香味浓郁、略带麻辣香味,风味协调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辛料精油 鸡肉串 冷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灵霞 任二芳 +1 位作者 赵改名 柳艳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88,共3页
研究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先上升后下... 研究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先上升后下降,TBA值呈现升降交替变化现象;煎炸油的酸价与鸡肉串的酸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过氧化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TBA值无显著相关;煎炸油的过氧化值与鸡肉串的过氧化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TB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煎炸油的TBA值与鸡肉串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鸡肉串 酸价 过氧化值 硫代巴比妥酸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海平 李金发 +2 位作者 宋斗贵 陈新民 柴国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4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4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主力层的潜力;而且减少了作业井次,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油层的污染伤害.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管柱 油井产量 层间干扰 油田开发 现场应用 油层 技术 主力 作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完井管柱及有杆泵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德基 尹玉川 +2 位作者 魏三林 陈超 慕红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4-95,99,共3页
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困难,其完井管柱和有杆泵系统主要靠经验设计,缺乏定量的优化。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的建立和稠油掺稀油的粘度—温度关系数据测试结果,建立稠油油井抽油杆摩阻载荷数学模型,开发出... 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困难,其完井管柱和有杆泵系统主要靠经验设计,缺乏定量的优化。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的建立和稠油掺稀油的粘度—温度关系数据测试结果,建立稠油油井抽油杆摩阻载荷数学模型,开发出1套稠油有杆泵举升优化设计软件,优化完井管柱尺寸及有杆泵系统,泵挂由2800 m加深至3000m,在降低开采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东稠油油藏 管柱优化 有杆泵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芸芸 舒武炳 昝丽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2-844,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为主要单体、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共聚型高吸油树脂。考察了搅拌速率、分散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为主要单体、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共聚型高吸油树脂。考察了搅拌速率、分散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聚单体配比(质量比)为1.6∶1、分散剂水溶液浓度为0.1%~0.2%、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搅拌转速200~300 r/min、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为6h时,合成出的树脂粒径适中,吸油倍率达到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高吸油树脂 搅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原油对油管和抽油杆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颜廷俊 王奎升 +1 位作者 张金中 邵金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在实验室考察了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对抽油杆和油管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抽油杆和油管试样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处于70%~85%之间时,抽油杆和油管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含水量增加呈增大... 在实验室考察了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对抽油杆和油管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抽油杆和油管试样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处于70%~85%之间时,抽油杆和油管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含水量增加呈增大趋势;当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小于70%或大于85%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变化较小;油井产出液含水量对抽油杆和油管试样磨损表面形貌亦具有明显影响,当含水量较低(55%)时,抽油杆和油管磨损表面较光滑,存在少量犁沟;而当含水量较高(95%)时,磨损表面出现宽而深的犁沟,呈现严重粘着和擦伤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油管 油井产出液 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力学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林秀娟 肖文生 王鸿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根据海洋环境载荷和材料力学理论,考虑钻柱参数、海洋环境载荷、钻井船漂移量、作业水深及采油树重力等特征,建立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沿钻柱的横向位移、漂移角、弯矩和剪力... 根据海洋环境载荷和材料力学理论,考虑钻柱参数、海洋环境载荷、钻井船漂移量、作业水深及采油树重力等特征,建立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沿钻柱的横向位移、漂移角、弯矩和剪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浪载荷对钻柱上部的弯矩影响很大而对钻柱横向位移影响很小,对采油树深水下放忽略波浪力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钻井船的漂移量对钻柱横向位移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钻柱偏移角、弯矩和剪力几乎没有影响;海水阻力系数、海面海流速度及作业水深对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强度均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采油树 钻柱 海洋环境载荷 强度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采气管柱应力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银萍 唐庚 +1 位作者 唐纯洁 郭建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2,共3页
为了给采气管柱疲劳寿命分析和完整性分析提供依据,考虑管柱自重及内、外压沿深度的线性变化,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振动采气管柱的应力强度。将采气管柱看作是内空的细长杆,用有限元法对管柱进行离散化处理,再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采气管柱动... 为了给采气管柱疲劳寿命分析和完整性分析提供依据,考虑管柱自重及内、外压沿深度的线性变化,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振动采气管柱的应力强度。将采气管柱看作是内空的细长杆,用有限元法对管柱进行离散化处理,再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采气管柱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进行建模,采用4节点平面单元Plane42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ANSYS中轴对称单元Plane42建立采气管柱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采气管柱的应力强度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井口管柱应力最大,是应力危险点;振动载荷作用下,管柱内壁所受应力大于外壁所受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管柱 振动 应力强度 细长杆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抽油杆柱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君 史海峰 +1 位作者 周瑞芬 任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4261-4263,4268,共4页
抽油杆柱在工作过程中变形状态的准确描述是解决杆管偏磨的关键,根据抽油杆柱动力失稳的力学理论,结合接触非线性理论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往复抽油杆柱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和接触单元建立抽油杆柱的有限元格式,将Newton-Raphso... 抽油杆柱在工作过程中变形状态的准确描述是解决杆管偏磨的关键,根据抽油杆柱动力失稳的力学理论,结合接触非线性理论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往复抽油杆柱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和接触单元建立抽油杆柱的有限元格式,将Newton-Raphson法和Newmark法相结合进行求解。通过仿真计算,再现了抽油杆柱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状态以及与油管的接触状态,据此优化抽汲参数以及安装扶正器,保证抽油杆柱的正常工作,延长检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抽油杆柱 动态特性 接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可行性与油井工艺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柏林 吴永彬 +4 位作者 佟娟 刘传义 李刚 卢迎波 邢向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共6页
针对国内稠油水平井吞吐常规区水平段动用平均不到50%,吞吐产油量和采出程度偏低,增产提效潜力大的现状,开展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可行性研究和加热工艺优化设计。首先选择了典型油藏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改善水... 针对国内稠油水平井吞吐常规区水平段动用平均不到50%,吞吐产油量和采出程度偏低,增产提效潜力大的现状,开展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可行性研究和加热工艺优化设计。首先选择了典型油藏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改善水平段动用程度的新技术对比,优选了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的新方法,并对电加热协同注蒸汽关机机理进行表征,对油藏地质界限进行了多因素计算,对电加热油井工艺管柱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并利用典型井组进行了生产效果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电加热以后水平段动用程度从73%提高到89%,吞吐采收率提高8.1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近0.08,为水平吞吐井大幅提高采收率储备了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 稠油开采 水平井 管柱结构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后快速返排工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常峰 罗燕 +2 位作者 刘丙生 徐建礼 李兰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8,86,共3页
针对当前压裂酸化后转抽时间长,酸液或压裂液不能及时排出,对地层造成2次污染,影响油井产能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压裂后快速返排工艺技术。该技术是采用油井正常的采油方式(采用联作抽油泵和连续抽汲装置),实现一趟管柱完成酸化、压裂、抽... 针对当前压裂酸化后转抽时间长,酸液或压裂液不能及时排出,对地层造成2次污染,影响油井产能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压裂后快速返排工艺技术。该技术是采用油井正常的采油方式(采用联作抽油泵和连续抽汲装置),实现一趟管柱完成酸化、压裂、抽汲及连续排液等工序,达到压裂后及时快速排液,减轻其对油层的2次污染,提高酸压增产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实现了压裂后不动管柱排液求产,大大缩短了排液周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油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酸化 快速排液 连续试油 生产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单筒双井稠油热采钻完井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新锋 张海龙 +2 位作者 高彦才 李效波 王圣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37,158,共4页
为避免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和井槽数对采油的限制,利用单筒双井技术开采稠油油藏。在热采过程中,单筒双井不仅受高温流体影响,而且小井眼防砂也面临挑战。在常规热采井钻完井技术基础上,结合单筒双井井身结构特点,对单筒双井钻完井工艺、... 为避免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和井槽数对采油的限制,利用单筒双井技术开采稠油油藏。在热采过程中,单筒双井不仅受高温流体影响,而且小井眼防砂也面临挑战。在常规热采井钻完井技术基础上,结合单筒双井井身结构特点,对单筒双井钻完井工艺、井眼轨迹控制和定向井设计等进行优化。设计了补偿工具以减小热应力对完井管柱的影响,并完成了完井管柱的优化和改进。单筒双井钻完井技术现场应用,作业成功率为100%,充填效率超过110%,达到了设计要求,没有发生出砂及管柱损坏现象,满足了海上安全环保要求,延长了防砂有效期,为提高稠油热采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筒双井 钻完井 热应力 防砂管柱 稠油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内外压力对油井管柱轴向力和稳定性影响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志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8,共7页
文献[1]对A.Lubinski和H.B.Woods等人建立的判别油井管柱稳定性的传统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为传统理论的判别方法和公式是错误的。笔者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文献[1],发现有些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有些说法是对传统理论的误解,还发现文献[1... 文献[1]对A.Lubinski和H.B.Woods等人建立的判别油井管柱稳定性的传统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为传统理论的判别方法和公式是错误的。笔者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文献[1],发现有些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有些说法是对传统理论的误解,还发现文献[1]给出的"真实模型"不够真实,而且理论推导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洞——在计算轴向力时没有计算下端面上的液压力。详细论述了传统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原理和应用两方面讲述了传统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文献[1]推导过程中的明显漏洞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文献[1]对"虚力"和乌兹模型的否定都是站不住脚的;对传统的油井管柱稳定性判别方法和判别公式的否定也是不正确的。文献[1]不承认"虚力"的存在,因而无法正确处理下端面上的液压力,这是其推导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管柱 轴向应力 稳定性 乌兹模型 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汽管柱管鞋下入深度对注汽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1 位作者 邓玉珍 刘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7,73,共5页
针对蒸汽吞吐注汽管鞋放置在完井段顶部(模式A)和底部(模式B)两种模式,通过分析完井段水蒸气的变质量流特征建立了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随注入时间延长油层加热范围扩大对径向导热造成的影响,对时间函数进行了修正。以胜利油区单家寺油藏... 针对蒸汽吞吐注汽管鞋放置在完井段顶部(模式A)和底部(模式B)两种模式,通过分析完井段水蒸气的变质量流特征建立了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随注入时间延长油层加热范围扩大对径向导热造成的影响,对时间函数进行了修正。以胜利油区单家寺油藏参数为基础,研究完井段蒸汽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管鞋模式A条件下,蒸汽流经完井段截面积突然增大以及变质量流动,会使汽液分离作用增大,重力效应增强,完井段的蒸汽参数变化比井筒的大;管鞋模式A完井段压力和蒸汽干度变化幅度比管鞋模式B的大,两种管鞋模式蒸汽干度变化方向相反,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吞吐周期轮回改变管鞋下入深度,以改变完井段吸汽剖面;随完井段长度增加,射孔段顶底的蒸汽压差和干度差增大,注汽速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注汽设备工作条件、油层破裂压力和油层的吸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油管柱 变质量流动 注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6
20
作者 冯耀荣 韩礼红 +2 位作者 张福祥 白真权 刘文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81,共9页
在回顾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在钻柱构件适用性评价、"三超"(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可靠性设计与完整性评价、"三超"气井油管腐蚀行为与评价、热采井基于应变设计... 在回顾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在钻柱构件适用性评价、"三超"(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可靠性设计与完整性评价、"三超"气井油管腐蚀行为与评价、热采井基于应变设计与选材评价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指出现有油气井管材与管柱技术仍不能满足"三超"、严重腐蚀、非常规、特殊工艺和特殊结构井等服役环境,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技术研究与科技攻关的建议:1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西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套管柱优化设计与管材选用及完整性评价技术;2急需建立有针对性的非常规页岩气开发套管柱优化设计、选材及完整性评价技术;3建立"三超"高含CO2气井环境及压裂酸化工况复杂油管优化设计、选材选型、完整性评价技术;4深入研究含缺陷油气井管柱缺陷检测、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维修补强等关键技术;5建立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管理体系和配套的支撑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管 油气井管柱 完整性技术 可靠性设计 腐蚀行为 应变设计 安全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