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殷明
高玉红
+6 位作者
徐鹏
晁长艳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卢培娜
刘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3-1573,共11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为探明生物炭在甘肃省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本文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基于3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单作胡麻、单作豌豆和胡麻||豌豆间作)与生物...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为探明生物炭在甘肃省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本文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基于3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单作胡麻、单作豌豆和胡麻||豌豆间作)与生物炭添加(0、10和20 t·hm^(−2))对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生物炭,施用生物炭总体可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间作模式配施20 t·hm^(−2)生物炭时,这些指标的表现总体最优。施用生物炭提高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胡麻和豌豆产量在单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5.85%~7.25%和12.04%~16.86%,在间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9.64%~19.79%和14.47%~19.78%;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1,土地利用率提高,间作优势显著。施用生物炭提高了间作系统胡麻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钾对作物产量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对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综上所述,连续3年施用生物炭后,施用20 t·hm^(−2)生物炭处理土壤肥力总体有所提高,但作物产量和品质较施用10 t·hm^(−2)生物炭有所降低。因此,连续多年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过多的生物炭累积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胡麻||豌豆间作系统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下施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萍
李杰
+1 位作者
剡斌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7,共9页
为改进胡麻产量和发展胡麻/大豆间作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单作模式下不施氮(T1)、施氮75kg/hm2(T2)、施氮150kg/hm2(T3)和间作模式下不施氮(T4)、施氮75kg/hm2(T5)、施氮150kg/hm2(T6)6个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模式对胡麻干物质...
为改进胡麻产量和发展胡麻/大豆间作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单作模式下不施氮(T1)、施氮75kg/hm2(T2)、施氮150kg/hm2(T3)和间作模式下不施氮(T4)、施氮75kg/hm2(T5)、施氮150kg/hm2(T6)6个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的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Logistic模型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单作胡麻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在盛花期,间作种植模式下过量施氮时峰值会转移至子实期。在单作模式下,胡麻总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氮量为150kg/hm2处理(T3)最高;而在间作种植模式下,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T4)和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T6)。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种植模式下各处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各处理,以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最高;各处理以T5的产量最高,为3 204.80kg/hm2,且胡麻与大豆间作中得到的互利效应大于受到的竞争效应。因此,胡麻与大豆间作,即便减量施氮(75kg/hm2)仍可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大豆
间作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氮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作物间作优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萍
李杰
+3 位作者
张中凯
崔政军
杨天庆
牛俊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农业生产中氮是最大的土壤养分资源,影响间作体系的生产力优势,然而,氮对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新型间作模式的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影响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kg/hm2)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间作优...
农业生产中氮是最大的土壤养分资源,影响间作体系的生产力优势,然而,氮对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新型间作模式的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影响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kg/hm2)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间作优势特征、种间关系和间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大豆间作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种间优势,胡麻/大豆间作的生物量和产量的土地当量比(LER)值均大于1,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N1(75kg/hm2)下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25和1.30。胡麻的种间竞争能力在N0(0kg/hm2)和N1(75kg/hm2)下强于大豆(Ao>0,CRo>1),在N2(150kg/hm2)下弱于大豆(Ao<0,CRo<1)。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在N1下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440.5kg/hm2和7594.3kg/hm2。说明胡麻/大豆间作体系在N1(75kg/hm2)下最利于胡麻大豆协调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胡麻大豆间作
间作优势
种间关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殷明
高玉红
徐鹏
晁长艳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卢培娜
刘宏胜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3-1573,共11页
基金
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23CXNA0035)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3ZDNA008)
+2 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4-1-16)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JR5RA881)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24JRRA668)资助。
文摘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为探明生物炭在甘肃省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本文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基于3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单作胡麻、单作豌豆和胡麻||豌豆间作)与生物炭添加(0、10和20 t·hm^(−2))对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生物炭,施用生物炭总体可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间作模式配施20 t·hm^(−2)生物炭时,这些指标的表现总体最优。施用生物炭提高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胡麻和豌豆产量在单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5.85%~7.25%和12.04%~16.86%,在间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9.64%~19.79%和14.47%~19.78%;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1,土地利用率提高,间作优势显著。施用生物炭提高了间作系统胡麻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钾对作物产量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对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综上所述,连续3年施用生物炭后,施用20 t·hm^(−2)生物炭处理土壤肥力总体有所提高,但作物产量和品质较施用10 t·hm^(−2)生物炭有所降低。因此,连续多年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过多的生物炭累积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生物炭
胡麻||豌豆间作系统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Keywords
biochar
oil
flax
||
pea
intercropping
system
s
oil
fertility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2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下施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萍
李杰
剡斌
牛俊义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7,共9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7-GW-9)
文摘
为改进胡麻产量和发展胡麻/大豆间作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单作模式下不施氮(T1)、施氮75kg/hm2(T2)、施氮150kg/hm2(T3)和间作模式下不施氮(T4)、施氮75kg/hm2(T5)、施氮150kg/hm2(T6)6个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的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Logistic模型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单作胡麻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在盛花期,间作种植模式下过量施氮时峰值会转移至子实期。在单作模式下,胡麻总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氮量为150kg/hm2处理(T3)最高;而在间作种植模式下,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T4)和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T6)。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种植模式下各处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各处理,以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最高;各处理以T5的产量最高,为3 204.80kg/hm2,且胡麻与大豆间作中得到的互利效应大于受到的竞争效应。因此,胡麻与大豆间作,即便减量施氮(75kg/hm2)仍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
胡麻
大豆
间作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Keywords
oil
flax
Soybean
intercropp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Yield
分类号
S565.9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作物间作优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萍
李杰
张中凯
崔政军
杨天庆
牛俊义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7-GW-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15)资助
文摘
农业生产中氮是最大的土壤养分资源,影响间作体系的生产力优势,然而,氮对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新型间作模式的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影响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kg/hm2)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间作优势特征、种间关系和间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大豆间作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种间优势,胡麻/大豆间作的生物量和产量的土地当量比(LER)值均大于1,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N1(75kg/hm2)下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25和1.30。胡麻的种间竞争能力在N0(0kg/hm2)和N1(75kg/hm2)下强于大豆(Ao>0,CRo>1),在N2(150kg/hm2)下弱于大豆(Ao<0,CRo<1)。胡麻/大豆间作体系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在N1下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440.5kg/hm2和7594.3kg/hm2。说明胡麻/大豆间作体系在N1(75kg/hm2)下最利于胡麻大豆协调增产。
关键词
施氮量
胡麻大豆间作
间作优势
种间关系
产量
Keywords
nitrogen application
oil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soybean(Glycine max)
intercropping
advantag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yield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明
高玉红
徐鹏
晁长艳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卢培娜
刘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下施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杨萍
李杰
剡斌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施氮对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作物间作优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杨萍
李杰
张中凯
崔政军
杨天庆
牛俊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