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曲面拟合的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1
作者 庞冰静 姜奕 +1 位作者 张辉 冯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85,共6页
为补偿温度对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润滑油品、电容探头以及水的介电常数数据,建立温度、电容、含水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曲面拟合的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前温... 为补偿温度对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润滑油品、电容探头以及水的介电常数数据,建立温度、电容、含水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曲面拟合的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前温度变化导致含水率最大偏差达6.5%以上,补偿后的检测数据偏差不大于0.15%,表明建立的温度补偿模型能有效提高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含水率传感器 电容检测 温度补偿 曲面拟合 二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海面油膜种类鉴别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官晟 吴东 +1 位作者 张博 刘智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5-311,共7页
海洋激光雷达在探测海面油荧光方面的应用 ,受到广泛重视。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是以物质荧光谱理论为基础 ,将荧光技术应用于海面油膜检测领域。本文介绍了激光荧光原理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以及该套系统进行... 海洋激光雷达在探测海面油荧光方面的应用 ,受到广泛重视。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是以物质荧光谱理论为基础 ,将荧光技术应用于海面油膜检测领域。本文介绍了激光荧光原理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以及该套系统进行海面油膜种类鉴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通过实验证明 ,该套系统性能可靠 ,测量值稳定 ,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油荧光测量。提出采用荧光强度 4 35 / 380 ,4 35 / 5 0 0 ,4 35 / 5 5 0 ,3个比值作为油样荧光特性的描述值进行油种鉴别。相对其他的鉴别方法 ,三比值法无须配置溶液 ,适于现场测量。根据系统响应情况提取的特征值不但更有针对性 ,而且由于特征值数量多 ,对荧光谱分布曲线的描述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荧光雷达 海面油膜 油荧光 鉴别方法 三比值法 海洋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3
作者 邵勰 廖要明 +4 位作者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5,共7页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温度 海洋热容量 厄尔尼诺 极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工艺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瑞雪 高天 +6 位作者 宋蕾 张林 江芸 李蛟龙 张昕 高峰 周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调理鸡排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黄度(b*)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油混合油炸调理鸡... 为研究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调理鸡排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黄度(b*)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油混合油炸调理鸡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油炸温度165℃,油炸时间210 s,在此条件下鸡排的含水量为62.41%,脂肪含量为8.98%,黄度(b*)值为51.04,感官评分为8.87,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混合油炸 调理鸡排 响应面 感官评定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欢 李杨 +5 位作者 江连洲 王妍 王中江 冯红霞 冯丹 刘海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7-32,共6页
以去皮火麻籽为原料,采用多种酶(Protex 6L、Protex 7L、Alcalase 2.4L、Viscozyme L、八宝威2X)对火麻仁原料进行水解,提取游离油,油得率分别是3.62%、36.88%、17.05%、50.98%、33.33%。以分别得到的乳状液、水解液、沉淀中油含量作为... 以去皮火麻籽为原料,采用多种酶(Protex 6L、Protex 7L、Alcalase 2.4L、Viscozyme L、八宝威2X)对火麻仁原料进行水解,提取游离油,油得率分别是3.62%、36.88%、17.05%、50.98%、33.33%。以分别得到的乳状液、水解液、沉淀中油含量作为分析依据,选出Viscozyme L酶为最优使用酶。以游离油得率为指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水酶法提取火麻仁游离油工艺条件为加酶量7000U/g、酶解温度60℃、pH5、料液比1:6、酶解时间3h。通过气相色谱法共分析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最多,相对含量约为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 水酶法 油得率 响应面分析 脂肪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脂肪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俞琳 张婷婷 +1 位作者 丁占生 范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11,共5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材料,与水进行模拟,在180℃条件下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样品进行常压油炸,研究油炸样品中总油脂含量,以及各部分油脂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表面油脂含量...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材料,与水进行模拟,在180℃条件下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样品进行常压油炸,研究油炸样品中总油脂含量,以及各部分油脂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表面油脂含量和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油炸样品的总油脂含量和组织结构油脂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在油炸样品总油脂含量中占据最大部分,其次是组织结构油脂含量,最少的是表面油脂含量。不同部分油脂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变化幅度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 油脂含量 表面油脂 表面渗透油脂 组织结构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气候监测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邵勰 周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0-547,共8页
文章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现行厄尔尼诺监测和诊断业务规范,分析了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并将之与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做对比。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自1951年以来继1982/1983年... 文章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现行厄尔尼诺监测和诊断业务规范,分析了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并将之与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做对比。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自1951年以来继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的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并且在持续时间、峰值强度、累计海温距平和海温距平连续超过2.0℃的时间等指标上均强于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西太平洋的多次西风爆发过程驱动次表层异常暖海温东传,使得厄尔尼诺事件发展。与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比发现,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盛期暖海温中心强度和范围较前两次事件偏小,南方涛动强度较前两次偏弱,西风爆发过程中西风异常强度也小于前两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监测标准 海表温度 热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中极性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裴梦雪 马传国 +2 位作者 殷俊俊 王化林 刘全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36,共4页
该文利用液液萃取法研究了橄榄油中极性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提取次数与提取时间对总多酚提取量影响较大。根据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橄榄油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60 min... 该文利用液液萃取法研究了橄榄油中极性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提取次数与提取时间对总多酚提取量影响较大。根据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橄榄油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次数3、料液比2 mL/g,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橄榄油的总酚含量为11.1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极性多酚 总酚含量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粒子对油浸纸板沿面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琪 周游 +3 位作者 陈鑫 葛扬 吕玉珍 李成榕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40,共5页
油纸界面处的沿面放电是油浸式变压器最为常见的局部放电形式之一。为了提高变压器油纸介质的界面绝缘强度,利用Ti O2纳米粒子对变压器油浸纸板进行改性研究。分别测量了干燥条件和潮湿条件下纳米改性前后油浸纸板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SD... 油纸界面处的沿面放电是油浸式变压器最为常见的局部放电形式之一。为了提高变压器油纸介质的界面绝缘强度,利用Ti O2纳米粒子对变压器油浸纸板进行改性研究。分别测量了干燥条件和潮湿条件下纳米改性前后油浸纸板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SDIV)和沿面闪络电压(CFV),发现干燥纸板条件下Ti O2纳米改性油浸纸板的SDIV和CFV是纯变压器油浸纸板的1.12倍和1.15倍。当纸板中的水分增加至4%时,油浸纸板的界面绝缘强度明显降低,但是Ti O2纳米改性油浸纸板的SDIV和CFV是纯油浸纸板的1.24倍和1.11倍以上。结果表明:Ti O2纳米粒子能够明显抑制油浸纸板,特别是高湿条件下油浸纸板沿面放电的产生和发展,提高油纸绝缘界面的绝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粒子 油纸绝缘 高水分 沿面放电起始电压 闪络电压 介电常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莪术油中吉马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杰 冯钰 +3 位作者 陈伟强 杨梦蝶 古金华 叶连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7-502,共6页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莪术油中吉马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油,选取吉马酮含量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自变量对提取工...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莪术油中吉马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油,选取吉马酮含量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自变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运用效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运用HPLC法以Kromasil C_(18)柱(250×4.6 mm,5μm);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1.0 mL/min为流速,在220 nm处测定吉马酮的含量。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良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2.36 h,提取时间8.19 h,加水量9.98倍;依最佳条件提取的吉马酮平均得率8.13%,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较小。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预测性良好,为吉马酮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吉马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i—H含量的交联剂对有机硅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亚凯 孟凡成 +1 位作者 赵敬棋 申景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3-769,共7页
以乙烯基硅油为基础聚合物,以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s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出加成型有机硅弹性体,并对体系的凝胶时间、固化反应历程、弹性体的交联密度和形成的交联网络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同时,探究了不同Si—H含量的交联剂对固... 以乙烯基硅油为基础聚合物,以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s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出加成型有机硅弹性体,并对体系的凝胶时间、固化反应历程、弹性体的交联密度和形成的交联网络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同时,探究了不同Si—H含量的交联剂对固化后弹性体的渗油量、表面黏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体系的固化反应历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来评价,交联密度通过测试弹性体在甲苯中的溶胀度得出,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可溶性物质,弹性体的渗油量通过析出失重法来表征,表面黏性通过测试样品与离型膜的剥离强度来评价.结果表明,以低Si—H含量的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时,体系的凝胶时间较长,交联密度低,形成的交联网络更加完善,进而导致弹性体的渗油量明显降低,表面黏性和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大,但其力学强度较差,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采用高、低Si—H含量的含氢硅油并用的方式,通过调节两种交联剂的摩尔比例,制备得到了不同表面黏性的弹性体,并且可以调控弹性体的渗油量和力学性能,使其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 Si-H含量 渗油 表面黏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炜峰 戴红 +2 位作者 张瑜 杨毕铖 戴桂香 《渔业研究》 201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通过2016年8月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在(6.6~1 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 通过2016年8月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在(6.6~1 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石油类含量呈现明显的分布特点:五缘湾海域至五通湾口区域的石油类含量最高,其次为九龙江口中部海域、鼓浪屿东南侧至招银港区、厦门东部水道小部分区域和五通湾口北侧海域,其余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较好,这与厦门近年来航运发展、西海域整治和五缘湾海域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表层沉积物 石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欢 李杨 +5 位作者 江连洲 王妍 王中江 冯红霞 冯丹 刘海英 《大豆科技》 2019年第S01期309-315,共7页
以去皮火麻籽为原料,采用多种酶(Protex 6L、Protex 7L、Alcalase 2.4L、Viscozyme L、八宝威2X)对火麻仁原料进行水解,提取游离油,油得率分别是3.62%、36.88%、17.05%、50.98%、33.33%。以分别得到的乳状液、水解液、沉淀中油含量作为... 以去皮火麻籽为原料,采用多种酶(Protex 6L、Protex 7L、Alcalase 2.4L、Viscozyme L、八宝威2X)对火麻仁原料进行水解,提取游离油,油得率分别是3.62%、36.88%、17.05%、50.98%、33.33%。以分别得到的乳状液、水解液、沉淀中油含量作为分析依据,选出Viscozyme L酶为最优使用酶。以游离油得率为指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水酶法提取火麻仁游离油工艺条件为加酶量7000 U/g、酶解温度60℃、pH 5、料液比1∶6、酶解时间3 h。通过气相色谱法共分析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最多,相对含量约为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 水酶法 油得率 响应面分析 脂肪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士海峡和菲律宾海沟两侧表层海水中δ^(14)C
14
作者 许志峰 王明亮 郭凤飞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本文通过巴士海峡和菲律宾海沟两侧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的测量,详细地介绍了海水^(14)C 含量测量的取样、制样流程、测量方法,并提供所获结果:测区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略高于现代碳标准;低纬度海域表海水^(14)C 含量... 本文通过巴士海峡和菲律宾海沟两侧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的测量,详细地介绍了海水^(14)C 含量测量的取样、制样流程、测量方法,并提供所获结果:测区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略高于现代碳标准;低纬度海域表海水^(14)C 含量低于现代碳标准,是深层海水上涌与表层水混合的结果。从而说明海水的^(14)C 含量测量不仅有年代学意义,而且是海洋监测及海洋水文学研究的重要核素之一。文章还指出进一步开展菲律宾海沟中-南段海域表层、深层海水^(14)C 浓度变化梯度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碳同位素 含量 海水 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晓慧 黄健花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椰子油和菜籽油为芯材,并加入聚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SC),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椰子油和菜籽油为芯材,并加入聚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SC),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100℃。在聚甘油酯用量0.3%(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4∶1,SC用量15%(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固形物含量30%(壁材溶液),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3∶2,椰子油与菜籽油质量比7∶3的条件下,制得的粉末油脂表面含油率为1.19%,包埋效率为96.06%。该新型粉末油脂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高,乳化稳定性好;含有18.64%的油酸和4.16%的亚油酸,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乳化稳定性 表面含油率 粉末油脂 包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9年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茜倩 谢冬梅 +1 位作者 陈永平 朱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8,共10页
采用1979—201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Ni?o3.4指数、海表温度和海洋上层热容量资料,对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40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经历了1990年... 采用1979—201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Ni?o3.4指数、海表温度和海洋上层热容量资料,对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40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经历了1990年代减弱,2000年代增强的变化过程,且在2000年以后呈现显著向岸迁移趋势。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与表征ENSO的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发生突变,具体表现为ACE与Ni?o3.4指数在2000年前呈显著正相关,2000年后二者相关性明显下降。通过将ACE分解成平均强度ACE;、持续时间ACE;和频数ACE;这三个分量,发现2000年前Ni?o3.4指数与平均强度ACE;呈显著正相关,但2000年后Ni?o3.4指数与ACE;相关关系减弱,这可能是导致ACE与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持续时间ACE;与Ni?o3.4指数一直保持显著正相关,频数ACE;则与Ni?o3.4指数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活动与海表温度异常和海洋上层热容量异常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所得结果可以证实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累积气旋能量 ENSO 海表温度 海洋上层热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DA数据的印度洋表层和次表层热含量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亢兴 刘秦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8,共7页
采用1950年1月至1999年12月SODA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平均资料及同期的NCEP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印度洋表层和次表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特征以及与海面风场的关系。通过对热带印度洋海区上层热含量异常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发现表层与次表层... 采用1950年1月至1999年12月SODA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平均资料及同期的NCEP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印度洋表层和次表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特征以及与海面风场的关系。通过对热带印度洋海区上层热含量异常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发现表层与次表层热含量主要模态的分布不同,表层热含量主要模态的时、空分布与前人对海表温度(SST)异常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第一模的空间分布为全海盆一致型,春季(夏季)表层热含量第一模的时间序列与前一年的秋季(冬季)Nio3区SST异常的时间序列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模的空间分布为东西偶极子型,并在秋季与4—8个月前的Nio3区SST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次表层热含量异常第一模为东西偶极子型,冬季热带太平洋异常通过影响印度洋的海面风导致的海洋动力调整,进而影响印度洋次年春季次表层热含量东西偶极子型异常;次表层热含量异常第二模在10°S以北是全海盆一致型,但却与Ni o3区SST异常在统计学上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表层 次表层 热含量 海面风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碱催化亚临界甲醇-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鸿 鲁厚芳 +2 位作者 雷姣 蒋炜 梁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亚临界甲醇条件下,采用微量碱催化甲醇-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消除催化剂污染和分离的成本。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90℃,搅拌速率600 r/min,催化剂用量513 mg/kg,反应时间38 min,... 在亚临界甲醇条件下,采用微量碱催化甲醇-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消除催化剂污染和分离的成本。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90℃,搅拌速率600 r/min,催化剂用量513 mg/kg,反应时间38 min,醇油摩尔比11.9∶1,反应压力1.5 MPa。在最佳条件下,菜籽油一次转化率可达85.5%,产品生物柴油经甘油洗涤后碱含量为6.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菜籽油 甲醇 亚临界 微量碱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熙宁 汲胜昌 +3 位作者 崔彦捷 祝令瑜 肖尧 Jedsada Kridsananont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4-193,共10页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绝缘同时承受交流和直流电压作用,水分是导致围屏爬电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水分含量对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特性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文中利用基于脉冲电流法的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在含不同直流分量的交直流复合电压下,...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绝缘同时承受交流和直流电压作用,水分是导致围屏爬电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水分含量对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特性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文中利用基于脉冲电流法的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在含不同直流分量的交直流复合电压下,使用典型球—板电极对不同水分含量油纸绝缘试品的沿面放电特征参量和统计谱图变化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并与纯交流电压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纸板中水分含量的不断升高,起始放电电压和闪络电压均呈现下降趋势,放电耐受时间不断缩短;在同一水分含量下,随着复合电压中直流分量的不断增大,起始放电和闪络电压则明显升高,其中纯交流电压下的起始和闪络电压均为最低。利用典型沿面放电统计谱图可以将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起始、发展、严重和临近闪络阶段;高水分含量下各阶段沿面放电量Q大幅增加,相邻两次放电的时间间隔Δt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复合电压 油纸绝缘 水分含量 沿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精制油氮含量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思强 彭冲 +2 位作者 孙士可 曹正凯 吴子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减压蜡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精制工艺研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精制油氮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将加氢裂化精制段工艺条件与精制油氮含量进行回归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精制温度、体积空速和体系压力对精制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大于氢油体... 以减压蜡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精制工艺研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精制油氮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将加氢裂化精制段工艺条件与精制油氮含量进行回归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精制温度、体积空速和体系压力对精制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大于氢油体积比。采用Expert Design 10.0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回归方程,该模型显著性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响应面分析可应用于拟合加氢裂化工艺条件与精制油氮含量的关系,并建立有效可靠的模型进行预测与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精制油 氮含量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