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两相流的水封油库油气泄漏运移规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栋
简回香
+2 位作者
王存利
李毅
蒋中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地下水封油库运行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水封厚度,为确定合适的水封厚度,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我国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为依托,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运行期油气的泄漏运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期不设...
地下水封油库运行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水封厚度,为确定合适的水封厚度,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我国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为依托,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运行期油气的泄漏运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期不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室顶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疏干区,造成后期无法储油;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库上方能够维持一定水封厚度,洞库周围岩层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均与储油运行时间呈正幂函数关系;水封厚度越大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越小,但过大的水封厚度会大大增加工程成本,所对应的案例在水封厚度为30 m时对油气泄漏控制最为经济合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推荐的水封厚度合理且有一定安全裕度。研究成果可为水封油库工程的设计及油气泄漏控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泄漏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
两相流
水幕系统
数值模拟
水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相发酵系统中提取分离雄烯二酮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丽军
罗炳华
+2 位作者
姜绍通
杨英
冯丽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分枝杆菌B696在构建的油水两相发酵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降解植物甾醇侧链成为雄烯二酮(4-AD)的能力,但如何提高产物的提取率和纯度是目前要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萃取、结晶等操作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产物4-AD...
分枝杆菌B696在构建的油水两相发酵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降解植物甾醇侧链成为雄烯二酮(4-AD)的能力,但如何提高产物的提取率和纯度是目前要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萃取、结晶等操作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产物4-AD的较适提取工艺条件为50℃加热处理10min,甲醇萃取油相,萃取温度15℃,萃取比3:1,结晶温度10℃,时间15h。此工艺下4-AD提取率为76.61%,产品纯度达9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发酵系统
雄烯二酮
预处理
萃取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e_2O_3/油酸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1 位作者
叶明泉
邓国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6-439,444,共5页
采用油酸作为包覆剂 ,在油 /水两相体系中制备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 ,并用XRD、FTIR、XPS、TG -DTA和纳米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得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是非晶态、窄粒度分布的 ,其粒径在 1...
采用油酸作为包覆剂 ,在油 /水两相体系中制备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 ,并用XRD、FTIR、XPS、TG -DTA和纳米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得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是非晶态、窄粒度分布的 ,其粒径在 1 2nm左右。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憎水亲油性 ,能在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很好地分散。FTIR和XPS证明Fe2 O3 与油酸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将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按不同比例加入高氯酸铵 (AP)中 ,并对样品进行差热分析 ,发现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能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明显降低 ,且比例越大 ,高温分解峰温的降低的也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油酸
高氯酸铵
复合纳米粒子
油水两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被引量:
12
5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3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杨大千
董国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油两相体系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制备纳米二硫化锡
被引量:
2
6
作者
马兴泰
辛宝平
+3 位作者
吴莹
陈岗
吴锋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91,共5页
针对Sn4+易于水解而难以在水相稳定存在的不利条件,尝试了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应用生物转化-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工艺制备SnS2纳米材料。研究了水油两相体系制备SnS2的优化条件,并借助XRD、SEM、EDS表征了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物相。研究表...
针对Sn4+易于水解而难以在水相稳定存在的不利条件,尝试了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应用生物转化-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工艺制备SnS2纳米材料。研究了水油两相体系制备SnS2的优化条件,并借助XRD、SEM、EDS表征了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物相。研究表明,生物水相pH值7、水油两相反应温度35℃,油相Sn4+与水相SO42-之物质的量浓度比1∶2的条件下有利于SnS2的生成。制备的SnS2为纳米片花瓣,纳米片平均厚度约为30 nm,花状微晶直径约1~5μm,纯度高,无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2
水油两相体系
生物还原
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透射式油水两相流超声检测系统设计与测试
7
作者
张潍
谭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52-3257,共6页
为实现油水两相流过程信息的提取和参数的检测,设计一种基于超声透射模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超声信号发生、发射、多通道测试数据采集、测试数据处理、存储及流动信息实时显示等功能。对不同含油率的油水两相进行流测试。研究结...
为实现油水两相流过程信息的提取和参数的检测,设计一种基于超声透射模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超声信号发生、发射、多通道测试数据采集、测试数据处理、存储及流动信息实时显示等功能。对不同含油率的油水两相进行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获取油水两相流相含率的变化信号。超声透射测试信号衰减率与相含率、混相速度相关:在不同水流量条件下,超声透射信号随含油率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包油和油包水过渡流型中,超声透射测试信号衰减率与混相速度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超声检测
透射式
系统设计
相含率
混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547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1E050020)
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1YW17)。
文摘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Keywords
hydraulic rod seals
oil
-
water
two
-
phase
flow
hydraulic
system
wide-temperature and high-humidity en⁃vironments
sealing performance
stat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两相流的水封油库油气泄漏运移规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栋
简回香
王存利
李毅
蒋中明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91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30606)
+1 种基金
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XSKJ2019081-53,XSKJ2021000-25)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1SS40)。
文摘
地下水封油库运行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水封厚度,为确定合适的水封厚度,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我国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为依托,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运行期油气的泄漏运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期不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室顶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疏干区,造成后期无法储油;设置水幕系统情况下,洞库上方能够维持一定水封厚度,洞库周围岩层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均与储油运行时间呈正幂函数关系;水封厚度越大油气泄漏范围和泄漏量越小,但过大的水封厚度会大大增加工程成本,所对应的案例在水封厚度为30 m时对油气泄漏控制最为经济合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推荐的水封厚度合理且有一定安全裕度。研究成果可为水封油库工程的设计及油气泄漏控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
油气泄漏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
两相流
水幕系统
数值模拟
水封厚度
Keywords
oil
vapor leakage
underground
water
-sealed
oil
storage caverns
two
-
phase
flow
water
curtain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thickness of
water
seal
分类号
TV31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相发酵系统中提取分离雄烯二酮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丽军
罗炳华
姜绍通
杨英
冯丽桦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12)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3265X)
文摘
分枝杆菌B696在构建的油水两相发酵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降解植物甾醇侧链成为雄烯二酮(4-AD)的能力,但如何提高产物的提取率和纯度是目前要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萃取、结晶等操作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产物4-AD的较适提取工艺条件为50℃加热处理10min,甲醇萃取油相,萃取温度15℃,萃取比3:1,结晶温度10℃,时间15h。此工艺下4-AD提取率为76.61%,产品纯度达98.24%。
关键词
两相发酵系统
雄烯二酮
预处理
萃取
结晶
Keywords
oil
-
water
two
-
phase
system
androst-4-diene-17-dione (4-AD)
pretreatment
extraction
crystallization
分类号
Q939.97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e_2O_3/油酸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叶明泉
邓国栋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6-439,444,共5页
基金
武器装备预研共同科技基金
文摘
采用油酸作为包覆剂 ,在油 /水两相体系中制备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 ,并用XRD、FTIR、XPS、TG -DTA和纳米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得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是非晶态、窄粒度分布的 ,其粒径在 1 2nm左右。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憎水亲油性 ,能在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很好地分散。FTIR和XPS证明Fe2 O3 与油酸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将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按不同比例加入高氯酸铵 (AP)中 ,并对样品进行差热分析 ,发现Fe2 O3 /油酸纳米复合粒子能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明显降低 ,且比例越大 ,高温分解峰温的降低的也越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油酸
高氯酸铵
复合纳米粒子
油水两相体系
Keywords
ferric oxide
oleic acid
ammonia perchlorat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oil water two phase system
分类号
TQ03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被引量:
12
5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王雷
易敏
杨大千
董国敏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石油局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项目(PLN018)
文摘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
Keywords
fracture-vuggy carbonate rock
large-scale visible physical model
water
/
oil
displacing mechanism
simulated experiment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ter
/
oil
two
-
phase
flow
system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油两相体系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制备纳米二硫化锡
被引量:
2
6
作者
马兴泰
辛宝平
吴莹
陈岗
吴锋
陈实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市环境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91,共5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09CB220106)资助项目
文摘
针对Sn4+易于水解而难以在水相稳定存在的不利条件,尝试了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应用生物转化-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工艺制备SnS2纳米材料。研究了水油两相体系制备SnS2的优化条件,并借助XRD、SEM、EDS表征了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物相。研究表明,生物水相pH值7、水油两相反应温度35℃,油相Sn4+与水相SO42-之物质的量浓度比1∶2的条件下有利于SnS2的生成。制备的SnS2为纳米片花瓣,纳米片平均厚度约为30 nm,花状微晶直径约1~5μm,纯度高,无杂质。
关键词
SnS2
水油两相体系
生物还原
纳米微粒
Keywords
SnS2
nano particles
biological reduction
water
-
oil
two
-
phase
system
分类号
O614.43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透射式油水两相流超声检测系统设计与测试
7
作者
张潍
谭超
机构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52-325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27006,61473206)
天津科技创新体系及平台建设计划资助项目(13TXSYJC40200)~~
文摘
为实现油水两相流过程信息的提取和参数的检测,设计一种基于超声透射模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超声信号发生、发射、多通道测试数据采集、测试数据处理、存储及流动信息实时显示等功能。对不同含油率的油水两相进行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获取油水两相流相含率的变化信号。超声透射测试信号衰减率与相含率、混相速度相关:在不同水流量条件下,超声透射信号随含油率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包油和油包水过渡流型中,超声透射测试信号衰减率与混相速度成线性关系。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超声检测
透射式
系统设计
相含率
混相速度
Keywords
oil
-
water
two
-
phase
flow
ultrasonic testing
transmission mode
system
design
phase
volume fraction
mixed
phase
velocity
分类号
TP2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TH814.92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王冰清
李晓暄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两相流的水封油库油气泄漏运移规律及控制措施
唐栋
简回香
王存利
李毅
蒋中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相发酵系统中提取分离雄烯二酮的研究
潘丽军
罗炳华
姜绍通
杨英
冯丽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Fe_2O_3/油酸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马振叶
李凤生
叶明泉
邓国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郑小敏
孙雷
王雷
易敏
杨大千
董国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油两相体系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制备纳米二硫化锡
马兴泰
辛宝平
吴莹
陈岗
吴锋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透射式油水两相流超声检测系统设计与测试
张潍
谭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