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
1
作者 潘国兵 余方吉 +1 位作者 陈坚 欧阳静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化和长短期记忆网络(word to vector long short-term memory,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对Word2vec方法进行改进来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实现...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化和长短期记忆网络(word to vector long short-term memory,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对Word2vec方法进行改进来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k-shape聚类结果的预测结果修正算法,对预测结果距离聚类中心超过阈值的数值判定为预测误差偏大的数据并向簇中心进行修正。最后,基于江苏某海上风电场的真实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Word2vec-LSTM与聚类修正的海上风电出力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达到5.04和5.42,相比传统LSTM预测模型的误差平均降低了11.10%和12.25%,为海上风电并网与电网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 特征提取 聚类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DRU-HVDC送出的海上风电场汇集网电气调节特性分析及集群构网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浩天 蔡旭 +2 位作者 杨仁炘 杨明扬 汤广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18-2334,I0024,共18页
基于构网型风电场与二极管不控整流单元(diode rectifier unit,DRU)的低成本直流送出方案是目前大规模远海风电开发的热点问题。风电机组的构网控制策略是该送出方案的关键,针对现有风机构网策略控制率设计原理不完善、控制结构改造难... 基于构网型风电场与二极管不控整流单元(diode rectifier unit,DRU)的低成本直流送出方案是目前大规模远海风电开发的热点问题。风电机组的构网控制策略是该送出方案的关键,针对现有风机构网策略控制率设计原理不完善、控制结构改造难度大、缺乏同步机理分析等问题,提出使用电压/功率因数节点来刻画DRU的基频功率特性,并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考虑换流特性及多重化后的DRU节点特性拟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节点-潮流关系揭示风电汇集网络的等效负荷特性、电压/频率构建机理和对风电机组控制率设计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锁相环与频率-无功下垂实现自同步的机组网侧变换器集群构网控制策略,完善下垂增益的设计和机组间的同步机理,并采用阻抗法分析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在系统不同工况的宽频交互稳定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分析建模的准确性和构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二极管不控整流单元 电压/功率因数节点 构网控制 宽频交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启动策略
3
作者 杨明睿 向往 文劲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07-2818,I0011-I0013,共15页
海上风电经二极管整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diode rectifi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在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场景下具有显著应用潜力。但DR具有单向导电性且海上/陆上MMC的额定直流电压存在差异,导致系... 海上风电经二极管整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diode rectifi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在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场景下具有显著应用潜力。但DR具有单向导电性且海上/陆上MMC的额定直流电压存在差异,导致系统难以直接从陆上启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不控充电-半控充电-全控启动3阶段的启动策略。首先,介绍了并网拓扑与控制策略;然后,针对不控充电阶段,基于等效电路分析了子模块的充电特性,并给出了限流电阻的计算方法。对于部分子模块在不控充电中因能量不足而无法解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子模块能量均衡的半控充电策略。针对全控启动阶段,基于MMC的功率双向传输特性和交流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出了一种交流风电场、海上MMC和陆上MMC 3者协同的启动控制策略;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启动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DR-MMC串联 直流送出 启动策略 低电压穿越 能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桩-桶复合基础吸力安装特性研究
4
作者 马文冠 邱旭 +3 位作者 刘鑫 张波 李会 赵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528,共7页
桩-桶复合基础沉放特性不同于打入式单桩基础,需准确评估安装过程中需要的吸力。基于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吸力式桩-桶复合基础黏土中的沉放特性及需要吸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吸力式桩-桶复合基础可通过两步式安装方式沉放就位... 桩-桶复合基础沉放特性不同于打入式单桩基础,需准确评估安装过程中需要的吸力。基于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吸力式桩-桶复合基础黏土中的沉放特性及需要吸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吸力式桩-桶复合基础可通过两步式安装方式沉放就位,相比较于打入桩可节约打桩成本;增加桶型基础分舱数量可有效实现对基础姿态矫正和下沉过程精细化控制;基于Su和CPT需吸力计算方法适用于评估基础下沉过程种需吸力预测,但吸力桩沉放会受到在位桶型基础影响,增加了沉放的需要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桶复合基础 需要吸力 姿态控制 分步式安装 分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直与常规直流混合馈入系统谐振稳定性分析及优化
5
作者 叶柏贤 王学梅 +2 位作者 刘航 廖芳群 汪娟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80,共13页
当海上风电-柔直并网工程与常规直流工程受端落点距离相近时,将形成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而该类系统的谐振特性尚不清楚。为此,文中基于广义平均理论开发了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传递函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 当海上风电-柔直并网工程与常规直流工程受端落点距离相近时,将形成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而该类系统的谐振特性尚不清楚。为此,文中基于广义平均理论开发了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传递函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考虑频变分布特性的长距离直流输电线路谐波阻抗模型,依托实际工程的典型控制结构和实例参数,建立了海上风电-柔直与常规直流混合馈入系统的线性化频域模型。然后,推导出刻画系统稳定性的单输入-单输出等效交流导纳,并分析了系统的潜在谐振问题,探究了海上风电-柔直与常规直流送端系统、柔直换流站和常规直流换流站间的控制器交互影响,以及直流功率、联络线长度、换流站无功出力等对系统稳定性特征的影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交流电流反馈的阻抗重塑策略,并在PSCAD/EMTDC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中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 混合多馈入系统 谐振 阻抗重塑 稳定性 广义平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oshenko-Pasternak模型的水平受荷大直径桩静力响应分析
6
作者 范思圆 赵金海 +1 位作者 俞长海 黄丹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为弥补传统Euler-Winkler(简称E-W)计算模型在单桩水平静力响应分析中的不足,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和Pasternak地基理论,建立同时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桩身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Pasternak(简称T-P)模型。首先,基于T-P模型推导单桩的整体... 为弥补传统Euler-Winkler(简称E-W)计算模型在单桩水平静力响应分析中的不足,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和Pasternak地基理论,建立同时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桩身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Pasternak(简称T-P)模型。首先,基于T-P模型推导单桩的整体平衡方程组;其次,运用传递函数方法结合迭代法求解;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大变形情况下(10 mm以上),T-P计算模型比E-W计算模型更适用于大直径钢管桩的侧向位移计算;T-P模型可以较好反映出桩身的剪力变化情况,但存在高估深层土处剪切力的现象;桩顶位移与土-桩相对剪切比呈正比例关系,且土体剪切效应相比钢管桩剪切变形对侧向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桩身变形越接近于刚性转动,桩顶承载力增幅越大,桩身变形越接近于柔性变形,桩顶承载力增幅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曲线 大直径单桩 Timoshenko-Pasternak模型 剪切变形 海上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DRU-HVDC送出系统构网-跟网型风机容量配置
7
作者 俞露杰 王志远 +2 位作者 朱介北 童文昊 李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4-55,共12页
为提高基于二极管整流单元(DRU)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海上风电送出场景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构网(GFM)-跟网(GFL)混合型风电场逐渐受到关注。针对风电场中GFM-GFL混合型风电机组(WT)的容量配置问题,首先,论证了GFL型风电场经DRU并网系统... 为提高基于二极管整流单元(DRU)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海上风电送出场景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构网(GFM)-跟网(GFL)混合型风电场逐渐受到关注。针对风电场中GFM-GFL混合型风电机组(WT)的容量配置问题,首先,论证了GFL型风电场经DRU并网系统的平衡点存在性以及小扰动稳定性,并指出电压/频率波动大是其主要矛盾;然后,分析了GFM-GFL混合型风电场经DRU并网系统的运行特性,并阐释了GFM型WT稳定系统电压/频率的机制;进一步,分别提出了考虑静态稳定和小扰动稳定约束的GFM型WT与DRU无功补偿联合配置方法;最后,通过基于PSCAD/EMTDC的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配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域边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构网型风机 跟网型风机 二极管整流单元 高压直流输电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和多重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8
作者 燕兵 杨志林 +2 位作者 张岩 杨晓辉 李庆熙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探究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运行机理,构建了含风电制氢、氢气压缩、海水淡化、输氢管道以及气体储氢的海上风电制氢模型,并构建了含燃气掺氢、氢气甲烷化和氢燃料电池的氢能多重利用模型。其次,分析了荷侧资源在各时间尺度的调节特性,提出了多重需求响应模型。最后,为降低海上风电的预测误差对IES运行影响,提出了日前-日内-实时三阶段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平抑系统功率波动。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消纳海上风电资源,提升IES经济、低碳性,并缓解源、荷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 多重需求响应 氢能多能利用 综合能源系统 海上风电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与碳-绿证交易的综合能源调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国 廖新宇 +2 位作者 邹杰丞 饶章展鹏 任祁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4,共9页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风电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为此,提出一种计及海上风电制氢和碳-绿证联合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探究了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以及输氢、储氢系统的运行机理,构建了海...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风电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为此,提出一种计及海上风电制氢和碳-绿证联合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探究了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以及输氢、储氢系统的运行机理,构建了海上风电制氢优化模型,并针对氢能的多方面利用,建立了含氢转热电、氢制甲烷、燃气混氢的氢能多环节利用模型。其次,研究了碳交易机制和绿证交易机制的互认机理,发挥绿证背后的碳减排特性。最后,针对海上风电较强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经济性和低碳性,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有效促进海上风电消纳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系统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制氢 -绿证互认交易机制 氢能多环节利用 随机优化 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uta-SSA-CKCformer的海上风电功率短期预测
10
作者 李超 李明 +2 位作者 李渊华 赵晋斌 林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840-9850,共11页
准确预测风电功率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海上风能具有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致使海上风电功率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提出了一种名为Boruta-SSA-CKCformer的新模型,这是Crossformer模型架构的一种增强版本,特别... 准确预测风电功率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海上风能具有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致使海上风电功率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提出了一种名为Boruta-SSA-CKCformer的新模型,这是Crossformer模型架构的一种增强版本,特别针对海上风电功率预测进行了优化。该模型将Boruta特征筛选算法整合进模型前端以优化输入特征的选择,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模型进一步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集成到Crossformer模型的维度分段嵌入层(dimension-segment-wise embedding,DSW)中构建了卷积维度分段嵌入层(CNN-dimension-segment-wise embedding,CDSW),有效地捕捉了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局部特征和跨维度依赖关系。此外,该模型在两阶段注意力层(two-stage attention,TSA)中引入了柯尔莫哥洛夫-阿诺德网络(Kolmogorov-Arnold networks,KAN)连接,构建了基于柯尔莫哥洛夫-阿诺德网络的两阶段注意力层(KAN-two-stage attention,KTSA),以此来弥补Crossformer模型处理非高斯噪声方面的不足。最后,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通过对福建海上风电场数据的实证研究,Boruta-SSA-CKCformer模型相较于其他模型,在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方面展现出了更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former Boruta CDSW KTSA SSA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动力响应分析
11
作者 徐普 谌颖琪 +1 位作者 宋启明 刘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单一网箱模型的频域对比分析,探究光伏组件对综合平台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虑海洋环境风浪流联合作用,计算得到“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使组合模型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峰值有一定增加,对一阶波浪力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垂荡与纵摇方向的幅值响应算子(RAO)上升;风浪流联合作用下,上部风力机转子推力、叶尖挥舞偏移、塔基剪力和塔顶偏移均产生较大波动,下部光伏与网箱平台纵荡和纵摇方向响应幅值显著增加,对垂荡方向影响较小,但会引起平台迎风缆绳张力明显增大和背风缆绳张力相应减少;相比单一网箱平台,添加风力机、光伏组件同样会引起浮式综合平台迎风缆绳张力增加和背风缆绳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动力响应 浮式发电站 养殖网箱 风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DAB型复合模块化直流变换器损耗特性分析
12
作者 刘其辉 梁忠雨 +3 位作者 刘懿欣 田鑫 袁振华 汤海雁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运行损耗计算,是为其下一步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在工程中进行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首先简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场合的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并分析其专用的S/M调制原理。针对基于MMC-DAB模块的复...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运行损耗计算,是为其下一步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在工程中进行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首先简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场合的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并分析其专用的S/M调制原理。针对基于MMC-DAB模块的复合模块化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和调制策略的特点,建立完整的变换器损耗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调制策略的可靠性以及损耗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依据变换器实际运行的额定工况,基于实际开关器件参数理论计算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为变换器的实际应用和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直流变换器 复合模块化结构 S/M调制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上风电不同时间尺度功率波动的源侧电-氢混合储能多目标规划
13
作者 符杨 周颖龙 +3 位作者 葛晓琳 刁冠勋 费斐 黄阮明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4-3255,I0068,I0069,共14页
在风电场源侧配备储能可以缓解风电随机波动对电网的冲击,然而储能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下经济合理地配置储能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海上风电多时间尺度出力波动的源侧电-氢混合储能规划方法。首先,针... 在风电场源侧配备储能可以缓解风电随机波动对电网的冲击,然而储能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下经济合理地配置储能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海上风电多时间尺度出力波动的源侧电-氢混合储能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电出力多尺度波动难以准确拆分、有效分配给混合储能的问题,提出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结合波动特征频谱以准确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波动分量,再通过构建模态分配矩阵模型刻画时频域波动分量与储能容量的映射关系。其次,针对海陆不同位置配置电氢混合储能的差异性,计及电-氢储能不同寿命、海-陆储能差异成本等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建模;此外综合考虑海上储能对输变电设备的间接降本效益以及储能系统整体转化效率,建立了适应海上风电多时间尺度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多目标规划模型。最后,针对所构建的规划模型提出一种改进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improved normalized normal constraint,INNC),通过空间投影适当拓展乌托邦面,在分布更广的Pareto前沿解中选择最优规划方案。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风场建设远海化,海上配储的经济性将逐渐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频域分析 -氢混合储能 储能优化配置 多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SVR的海缆刚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凯 赵鑫蕊 +1 位作者 朱洪泽 程永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8-465,共8页
海缆刚度是表征海缆截面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精细数值模拟方法可考虑层间接触、摩擦等非线性行为,实现刚度的精确获取。但在海缆的截面初步设计中需进行不同几何参数下刚度的对比分析,这一过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完成多个对比模型... 海缆刚度是表征海缆截面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精细数值模拟方法可考虑层间接触、摩擦等非线性行为,实现刚度的精确获取。但在海缆的截面初步设计中需进行不同几何参数下刚度的对比分析,这一过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完成多个对比模型的建模与计算。依托Nysted海上风电工程,建立海缆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影响海缆抗拉刚度、逆时针抗扭刚度和顺时针抗扭刚度的主要因素;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模型(PSO-SVR)的特征输入,分别建立海缆抗拉刚度、逆时针抗扭刚度和顺时针抗扭刚度的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PSO-SVR模型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导体直径、钢丝直径、钢丝节距和铠装层数对海缆刚度的影响较大,而钢丝弹模对其影响较小;PSO-SVR模型的决定系数高于0.95且误差较低,预测效果均优于GRNN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为海缆结构初步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缆 刚度 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回归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黑启动和构网能力的远海风电经DRU-MMC送出方案
15
作者 谢晔源 袁庆伟 +1 位作者 段军 姜田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2-153,共12页
由于具有成本低、体积重量小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送端采用二极管整流器(DRU)、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送出方案在远海风电送出领域备受关注。鉴于DRU不能构建交流电网且无法倒送有功功率,文中提出一种具备黑启动和构网能力的... 由于具有成本低、体积重量小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送端采用二极管整流器(DRU)、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送出方案在远海风电送出领域备受关注。鉴于DRU不能构建交流电网且无法倒送有功功率,文中提出一种具备黑启动和构网能力的远海风电经DRU-MMC送出方案。所提方案在DRU-MMC送出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常规小容量电压源型辅助换流器、耗能单元和必要的快速开关,通过直流海缆复用和快速开关倒闸重构拓扑,分别构建黑启动电源低压回路和风电传输高压回路,实现黑启动和功率传输2种工况在线切换;提出辅助换流器在不同运行阶段的构网控制策略,解决海上交流电网构建、DRU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等问题,消除DRU-MMC送出方案对风电场类型的限制。最后,通过经济性分析和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风电 黑启动 构网型控制 二极管整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拓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综合赋权法的海上风电APF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16
作者 盛四清 鲍彦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7,共8页
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接入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结构,给电网带来了谐波等问题,影响了电能质量。为抑制海上风电机组产生的低次谐波,文章首先建立了海上风电机组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理论模型;然后,在仿真软件ETAP上搭建海上风电机组仿真模型... 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接入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结构,给电网带来了谐波等问题,影响了电能质量。为抑制海上风电机组产生的低次谐波,文章首先建立了海上风电机组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理论模型;然后,在仿真软件ETAP上搭建海上风电机组仿真模型,验证不同出力情况下风电场的输出谐波特性;最后,基于风电场输出谐波特性,提出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VC)综合赋权法对风电场有源滤波器(APF)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了风电场谐波的治理效果。基于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机组 低次谐波 VC-综合赋权法 有源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注意力机制的LSTM-FCN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昊立 张菁 +2 位作者 倪建辉 陈龙 高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450,共7页
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与LSTM-FCN网络结合的海上风电预测模型,在数据中引入风切变物理量来更准确地预测海上风电发电功率。选用公共数据集网站Zenodo内某海上风电场数据中2组风力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验证。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后,用... 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与LSTM-FCN网络结合的海上风电预测模型,在数据中引入风切变物理量来更准确地预测海上风电发电功率。选用公共数据集网站Zenodo内某海上风电场数据中2组风力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验证。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后,用AMLSTM-FCN网络和CNN网络、LSTM网络、LSTM-FCN网络进行对比实验,其中AMLSTM-FCN网络在2份风力机数据预测中,RMSE、MAPE、MAE分别为:5号风力机:6.9434、14.01%、48.6636,6号风力机:2.6933、7.12%、17.2536,在相同时段上采用去除风切变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的预测结果从4个指标中看出预测准确度下降。实验表明AMLSTM-FCN网络在海上风电功率预测中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以及风切变也对海上风电功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 注意力机制 人工神经网络 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漂浮式海上风机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艳峰 杨锡运 王忻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5,共9页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机建模困难、频繁变桨造成的严重疲劳损伤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依赖漂浮式海上风机的数学模型,通过集成迭代学习控制策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发电机电...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机建模困难、频繁变桨造成的严重疲劳损伤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依赖漂浮式海上风机的数学模型,通过集成迭代学习控制策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发电机电磁转矩和桨距角作为控制变量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允许非零度桨距角下风机用做动能缓冲,在平滑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少变桨动作量。为证明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多种风场景下,与增益调度PI控制等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使漂浮式海上风机在满足发电功率平稳性的同时减缓了漂浮平台的俯仰运动,可有效降低漂浮式海上风机的疲劳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漂浮式海上风机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转矩-变桨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荷”不确定性的海上“风-储”协同调峰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国伟 吴杰康 +3 位作者 马楠 王益军 辛立胜 唐文浩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海上“风-储”协同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但其易受海况影响,运维难度较高。提出在电力物联网的环境下面向海上风电的储能集群协同调峰的控制方法。考虑了海上风电出力的模糊性,建立风电功率的模糊机会约束模型,并将模糊机会约... 海上“风-储”协同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但其易受海况影响,运维难度较高。提出在电力物联网的环境下面向海上风电的储能集群协同调峰的控制方法。考虑了海上风电出力的模糊性,建立风电功率的模糊机会约束模型,并将模糊机会约束条件转化为等价清晰类,以最低运行成本和最小弃风量为目标,综合考虑系统以及各设备的运行约束条件,分别建立风-火、风-火-储调峰模型,使用布谷鸟搜索算法求出最优解。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火-储联合调峰能够更好地消纳风能,并且减少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储能集群 协同调峰 “风储”协同 “风-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RRT和TEB算法的风电水域多目标点路径规划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慧敏 窦培林 +1 位作者 程晨 王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针对运维船舶需要依次抵达多个待运维机组处开展风机维护工作,提出一种在风电水域进行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的方法。采用改进Bi-RRT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TEB算法用于局部路径规划,融合两种算法完成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引入基于均匀... 针对运维船舶需要依次抵达多个待运维机组处开展风机维护工作,提出一种在风电水域进行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的方法。采用改进Bi-RRT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TEB算法用于局部路径规划,融合两种算法完成多目标点自主路径规划。引入基于均匀概率的分配机制对Bi-RRT进行改进以减少冗余搜索空间;采用对立扩展树新节点导向策略以增强采样过程中的导向性;通过路径平滑处理,进一步优化路径。利用改进后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与改进前算法进行对比得到:改进后算法迭代次数减少50.4%,求解时间减少11.7%,路径长度缩短30.5%。另外,在ROS仿真平台中搭建合理的仿真环境,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地图环境中,改进的Bi-RRT与TEB融合算法较A*算法得到路径更为优越可靠,同时,设定多任务点验证了所提算法进行多目标点路径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运维 改进Bi-RRT算法 TEB算法 多目标点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