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stochastic and discrete simulation to optimise the economics of mixed single-horizontal and multilateral well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ALMEDALLAH Mohammed ALTAHEINI Suleiman Khalid +1 位作者 CLARK Stuart WALSH Stuart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183-1197,共15页
Multilateral wells promise cost savings to oil and fields as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overall drilling distances and minimize the number of slots required for the surface facility managing the well.However,dr... Multilateral wells promise cost savings to oil and fields as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overall drilling distances and minimize the number of slots required for the surface facility managing the well.However,drilling a multilateral well does not always increase the flow rate when compared to two single-horizontal wells due to competition in production inside the mother-bore.Here,a holistic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find the optimum balance between single and multilateral wells in an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In so doing,the integrated approach finds the highest Net Present Value(NPV)configuration of the field considering drilling,subsurface,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analysis.The model employs stochastic perturbation and Markov Chain Monte-Carlo methods to solve the global maximising-NPV problem.In addition,a combination of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an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and a Levenberg-Marquardt optimiser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rate allocation problem.With the outcome from this analysis,the model suggests the optimum development including number of multilateral and single horizontal wells that would result in the highest NPV.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modelling to find the optimal use of petroleum facilities and to assist with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teral well horizontal well well pattern optimisation drilling cost Net Present Value offshore oil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Reed Bed for Sewage Treatment in Oil Fields
2
作者 Wang yanming and Zhou Xiangyuc(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e,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UsingReedBedforSewageTreatmentinoilFieldsWangyanmingandZhouXiangyuc(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re,CNPC)Keyword... UsingReedBedforSewageTreatmentinoilFieldsWangyanmingandZhouXiangyuc(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re,CNPC)Keywords:Pollutioincon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utioin control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il field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开发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李艳明 胡志胜 +2 位作者 李克果 舒坤 丁大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为主线,以产能建设、增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效益专项评价为辅助,通过精细成本归集、精细产品类别、精细生产活动、精细评价技术,对油田主要生产活动实现全覆盖、全评价。采用收入成本对比评价方法,可完成公司、采油管理区、油气田、区块和单井5个级别的效益评价分类,以及所有增产措施、产能建设新井和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效益评价。通过分析影响效益的成本因素,详细评价主要生产活动的效益贡献,找出影响整体效益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从而为油田公司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改善经营效益提供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效益评价 业财融合 技术体系 成本分析 效益配产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中低渗油藏“凝胶+微球”组合调剖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喜 高建崇 +4 位作者 贾永康 李晓伟 杨会峰 李建晔 凌卿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体系在双管并联岩心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改善剖面能力,可有效启动低渗岩心,两根岩心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2.57%和15.33%。组合体系在6井区边部4井组现场试验,实施措施后3口油井全部受效,井组高峰期日增油45.79 m^(3),单井最高含水下降20.47%,9个月内累计增油1.5×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 凝胶 水基微球 组合调剖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性能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以渤海X油田水质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龙 宋书渝 +3 位作者 王硕 徐国瑞 崔庆振 范春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探究海上油田注入水水质对微球调驱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微球基本性能和X油田污水组成进行了测试,评价了污水影响下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结果表明:X油田污水含有96.34 mg/L悬浮物和11.87 mg/L油污,矿化度为26205.37 mg... 为探究海上油田注入水水质对微球调驱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微球基本性能和X油田污水组成进行了测试,评价了污水影响下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结果表明:X油田污水含有96.34 mg/L悬浮物和11.87 mg/L油污,矿化度为26205.37 mg/L;悬浮物对微球粒径影响最大,使粒径增大15~25倍;受污水影响,微球在(1000~5000)×10^(-3)μm^(2)的岩心中注入压力上升更快;污水配制的微球调剖效果较差,改善分流率和提高采收率18.45%,幅度不及去离子水配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微球 污水 调驱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高导流分层防砂分层控聚技术
6
作者 张雪梅 王昕 +4 位作者 车传睿 任从坤 石琼 聂文龙 姜静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针对胜利海上化学驱区块Φ177.8 mm电泵井见聚后容易出现砂堵、聚堵,检泵周期缩短,影响化学驱开发效果的难题,研发了一种高导流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该技术包含大通径低吸附分层防砂疏聚、小直径大推力管内分层控聚及电泵快速破聚三... 针对胜利海上化学驱区块Φ177.8 mm电泵井见聚后容易出现砂堵、聚堵,检泵周期缩短,影响化学驱开发效果的难题,研发了一种高导流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该技术包含大通径低吸附分层防砂疏聚、小直径大推力管内分层控聚及电泵快速破聚三级控制,可实现长效采油。防砂采用低吸附技术可减少聚合物吸附量48.3%;管内小直径分采技术设计加强装置可实现泵下悬挂分采管柱,液控多级配产器可实现多开度大推力控制;管柱最大外径80 mm,比常规管柱缩小10%。电泵机组优化导叶轮结构及材质并增加剪切装置破碎老化聚合物,剪切率≥30%,提高聚驱导液能力。目前该技术已在胜利海上成功应用37口井,分采层数2~3层,平均单井日增油21.3 t,最大见聚质量浓度650 mg/L,仍能正常生产。满足了化学驱电泵井“低吸附、防堵、控聚”的生产需求,实现了海上电泵井的长效举升,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分层防砂 分层控聚 电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气田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的提出与探索——以渤海油田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米立军 范廷恩 +2 位作者 苑志旺 付殿福 段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时空域协同统筹地下油气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油、气、水、电、信),构建协同、共享、高效、绿色的开发新模式。以渤海油田为例,系统梳理地下油气资源和地面工程设施特征,构建地下油气资源“一网”和地面工程设施“五网”,开展“一网”+“五网”协同方案研究,优化了多项现有工程设施,统筹了多个新建工程设施预留,提出多项未来工程设施整体布局,推动向标准化、移动共享、绿色开发转型升级,助力渤海油田高质量上产稳产4000万吨。海域整体开发模式是支撑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稳产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内外海上其他油气田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海域整体开发 新模式 地下资源网 地面工程网 时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历程、关键技术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廷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海上特色的低渗有效开发技术路径,提出三项开发策略“压裂投产、能量补充、降本增效”和5项关键技术内容,即储层综合评价、有效能量补充、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工艺工具与经济评价,成功突破了20 mD以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瓶颈,并逐渐下探至5 mD近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有力地推进了海上低渗油田开发进程。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大型压裂作业技术装备,打造海上低渗“CO_(2)驱油+封存”联合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油气田 压裂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能量补充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的创新应用
9
作者 梁丽娟 汤天国 +2 位作者 汤延帅 樊秀江 刘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此工艺的关键技术涵盖了注水管柱的设计与功能、地面控制器的组成与功能、井下控制装置如智能测调配水器、高精度流量计和一体化可调水嘴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供电和通信电缆的密封与保护技术。实践证明,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在提高注水效率、降低人工干预、提升注水合格率等方面表现突出,已在多个油田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缆控智能 实时测调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正戊烷在水溶液中扩散的影响
10
作者 王靖茹 刘月田 +2 位作者 柴汝宽 宋来明 毛钰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134,共7页
以烷烃为代表的有机质对海洋、湖泊及地层水的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有机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对分析其在海水、地层水等多电解质溶液中的扩散现象有指导作用,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油田采出液的脱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动态悬滴体积分析... 以烷烃为代表的有机质对海洋、湖泊及地层水的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有机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对分析其在海水、地层水等多电解质溶液中的扩散现象有指导作用,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油田采出液的脱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动态悬滴体积分析技术,分析了正戊烷在不同盐度水溶液中的扩散强度。首先,实验基于正戊烷液滴面积扩张率的变化,评价盐度对扩散的影响。然后,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盐度对正戊烷扩散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正戊烷在水溶液中扩散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存在转折盐度(0.5‰)使得正戊烷扩散最强。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低盐度时,离子水化使水分子在离子周围定向排布,使非极性分子——正戊烷分子组成的疏水单元周围出现可扩散的空腔,增加非极性分子的扩散强度。盐度增加导致离子间争夺水分子,打乱水分子的定向排布,减弱非极性分子的扩散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开发 水体污染防治 正戊烷 水溶液 盐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油气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探索与思考
11
作者 米立军 范廷恩 +1 位作者 苑志旺 付殿福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近年来,海洋油气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体系高度关联,两者不断耦合匹配演变,推动海洋油气开发模式从独立开发向联合开发再向区域开发升级,支撑海洋油气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当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 近年来,海洋油气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体系高度关联,两者不断耦合匹配演变,推动海洋油气开发模式从独立开发向联合开发再向区域开发升级,支撑海洋油气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当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新发现储量劣质化、老油田稳产难、地下地面局部待统筹、绿色低碳要求等新形势,传统开发模式受限于阶段、区域、专业等因素,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立足全海域,提出以“地下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时空域协同为核心的全周期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统筹地下油气资源、地面工程设施、生产运营等因素,围绕海上勘探目标评价、前期研究、工程体系、经济评价、生产运营及项目管理六大新模式,提出海域整体开发主要路径和具体做法。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有助于推动系统降本,释放规模效应,强化专业协同,加速发展转型,催生海洋油气工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开发模式 海域整体开发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技术及应用现状
12
作者 陈鹏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中国海上边际油田资源量丰富,但是单井产量小、丰度低、储量小、地处偏远,同时受制于海上工程投资大而难以开发。从工程建设、钻井技术、完井技术三个方面论述边际油田开发技术,详述简易独桩井口架技术、移动式采油平台技术、单筒多井... 中国海上边际油田资源量丰富,但是单井产量小、丰度低、储量小、地处偏远,同时受制于海上工程投资大而难以开发。从工程建设、钻井技术、完井技术三个方面论述边际油田开发技术,详述简易独桩井口架技术、移动式采油平台技术、单筒多井钻井技术、水下井口回接工艺、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鱼骨状井钻井技术、单通道完井技术、一井多用完井技术、稠油热采技术等边际油田开发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提出经济因素是边际油田开发最核心的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程作业模式、简化钻完井工艺,从管理、工艺、流程等各方面降低作业成本,提高边际油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边际油田 开发技术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开发建造中的海事检验
13
作者 许卫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23-225,共3页
能源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快速发展,而开发建造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急剧上升。为此,海上油气田开发建造险近些年受到了各方关注,而通过引入海事检验则为提升保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对于海上油气田开发建造方来说,... 能源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快速发展,而开发建造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急剧上升。为此,海上油气田开发建造险近些年受到了各方关注,而通过引入海事检验则为提升保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对于海上油气田开发建造方来说,通过海事检验能精准定位风险,并有效规避和防控各种潜在风险,从而达到更有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对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海事检验可以减少风险隐患和保证成本,有助于减少非常规业务的索赔数量和相关成本,起到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减量 海事检验 海上油气田 开发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同采对北海B油田开发的影响及气锥控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许晨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223-225,共3页
对于气顶油藏开发的独特性及复杂性,以英国北海B油田的开发实践为例,研究北海海上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气同采对开发效果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气锥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矿场实际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利用井口流压与海底汇管压力差及油井生产参... 对于气顶油藏开发的独特性及复杂性,以英国北海B油田的开发实践为例,研究北海海上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气同采对开发效果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气锥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矿场实际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利用井口流压与海底汇管压力差及油井生产参数关系,建立模型,实时识别气锥发生油井并有效控制气锥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实现北海海上油田合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北海 海上气顶油气藏 气锥控制 油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智能完井应用前景分析
15
作者 邱浩 文敏 +3 位作者 于继飞 齐致远 侯泽宁 马楠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智能完井技术为解决油气田开发难题、提高海上油气井生产及管理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但对于智能完井系统功能认识不全面及应用场景不明确导致目前海上智能完井应用普及程度不高。为有效提升智能完井技术工程应用普及程度,通过梳理... 智能完井技术为解决油气田开发难题、提高海上油气井生产及管理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但对于智能完井系统功能认识不全面及应用场景不明确导致目前海上智能完井应用普及程度不高。为有效提升智能完井技术工程应用普及程度,通过梳理智能完井系统所涵盖的所有单元模块,全面分析了智能完井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构成,从而构建了功能完善的典型油气井智能完井工程方案,然后结合目前海上油气田开发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6种典型的海上智能完井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海上智能完井技术应用普及程度,对推动海上智能油气田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智能完井 智能控制 在线监测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16
作者 李丰辉 王欣然 杨丽娜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针对海上油田聚合物驱井组间受效差异大、海上平台对产出聚合物处理能力有限及调整挖潜缺少理论依据等问题,展开聚合物驱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探讨了聚合物驱流度控制差异化、产聚浓度合理预测和聚驱合理注采井距确定等3项关键技术,并应... 针对海上油田聚合物驱井组间受效差异大、海上平台对产出聚合物处理能力有限及调整挖潜缺少理论依据等问题,展开聚合物驱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探讨了聚合物驱流度控制差异化、产聚浓度合理预测和聚驱合理注采井距确定等3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矿场实践。实践应用结果显示:聚合物药剂利用率提高,产油量增加;聚合物产出剂量超过平台处理能力的风险降低;注聚合物区域调整挖潜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驱合物驱 流度控制 产聚浓度预测 调整挖潜 矿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控水技术 被引量:34
17
作者 赵福麟 戴彩丽 王业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判断、...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判断、堵剂选择、堵剂用量计算和堵剂放置工艺等技术组成。海上油田调剖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说明,海上油田控水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控水技术 调剖 堵水 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管柱酸化技术在渤海歧口17—2油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欣 赵立强 +3 位作者 刘平礼 陈冀嵋 刘义刚 杨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针对海上油气田酸化的特殊性进行了不动管柱酸化可行性研究和现场实践活动。考虑高孔高渗油气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并且不损伤电潜泵系统的酸液体系,最终筛选出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液体系;提出了... 针对海上油气田酸化的特殊性进行了不动管柱酸化可行性研究和现场实践活动。考虑高孔高渗油气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并且不损伤电潜泵系统的酸液体系,最终筛选出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液体系;提出了采用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相配套的分流工艺。不动管柱酸化采用平台支撑酸化作业,无需动用钻井船、残酸使用电潜泵返排并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处理。间隔注酸效果评价试验和电缆腐蚀试验证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能够达到海上油气田酸化作业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要求,现场应用表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完全能满足类似海上油气田的酸化作业需要,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在渤海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柱酸化技术 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地层水 碳酸氢钠 海上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军 田玉芹 +4 位作者 薄纯辉 吕西辉 张小卫 刘福娥 徐山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19,共3页
海上油田采用深部调剖技术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速溶聚合物在简单设备条件下能够快速溶解于海水中,释放粘度。对该速溶聚合物速溶性及速溶后的海水基溶液与交联剂形成的深部调剖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 海上油田采用深部调剖技术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速溶聚合物在简单设备条件下能够快速溶解于海水中,释放粘度。对该速溶聚合物速溶性及速溶后的海水基溶液与交联剂形成的深部调剖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能满足海上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把该深部调剖体系应用到海上CB6C平台上进行现场先导性试验,实现了速溶聚合物的速溶、调剖体系的均匀混合、调剖体系的连续注入。施工不受海况影响,从而满足了海上油田深部调剖的需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聚合物 采收率 深部调剖体系 海上油田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随机场模型的建立与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润 闫澍旺 +2 位作者 周宏杰 王金英 狄慧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为了研究桩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海洋土钻孔资料,开发了用于地基可靠度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理统计功能建立起土性剖面的空间随机场模型,进而将随机场理论与可靠度理论相结合,对渤海海域中海工结构... 为了研究桩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海洋土钻孔资料,开发了用于地基可靠度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理统计功能建立起土性剖面的空间随机场模型,进而将随机场理论与可靠度理论相结合,对渤海海域中海工结构物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详细阐述了各个设计指标的变化对分项系数及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对各指标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设计参数中厚土层的强度指标以及设计荷载是2个重要的参数,在渤海海域中应用API标准 (美国桩基规范) 中规定的荷载抗力系数进行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随机场 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 桩基础可靠度 JC法 灵敏度 可靠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