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历程、关键技术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廷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海上特色的低渗有效开发技术路径,提出三项开发策略“压裂投产、能量补充、降本增效”和5项关键技术内容,即储层综合评价、有效能量补充、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工艺工具与经济评价,成功突破了20 mD以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瓶颈,并逐渐下探至5 mD近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有力地推进了海上低渗油田开发进程。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大型压裂作业技术装备,打造海上低渗“CO_(2)驱油+封存”联合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油气田 压裂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能量补充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气田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的提出与探索——以渤海油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米立军 范廷恩 +2 位作者 苑志旺 付殿福 段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时空域协同统筹地下油气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油、气、水、电、信),构建协同、共享、高效、绿色的开发新模式。以渤海油田为例,系统梳理地下油气资源和地面工程设施特征,构建地下油气资源“一网”和地面工程设施“五网”,开展“一网”+“五网”协同方案研究,优化了多项现有工程设施,统筹了多个新建工程设施预留,提出多项未来工程设施整体布局,推动向标准化、移动共享、绿色开发转型升级,助力渤海油田高质量上产稳产4000万吨。海域整体开发模式是支撑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稳产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内外海上其他油气田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海域整体开发 新模式 地下资源网 地面工程网 时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能源勘探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0
3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3 位作者 朱海山 张厚和 付强 张理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共13页
本文简要梳理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深水工程重大装备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大海域亿吨级大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概况。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特别是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至今约34年的飞速发展进程,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已具备3... 本文简要梳理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深水工程重大装备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大海域亿吨级大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概况。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特别是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至今约34年的飞速发展进程,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已具备300 m水深以浅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和装备能力,达到5×107 t年产能,初步建成以海洋石油981半潜式钻井平台为核心的深水重大工程装备,同时我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水深1 480 m)成功投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海洋能源开发面临着"南台北冰"恶劣的自然条件、高粘、易凝、高含CO2复杂油气藏特性、深水陆坡、远距离控制等巨大挑战,指出我国海洋能源工程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 海洋工程 海洋装备 深水油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随机场模型的建立与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润 闫澍旺 +2 位作者 周宏杰 王金英 狄慧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为了研究桩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海洋土钻孔资料,开发了用于地基可靠度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理统计功能建立起土性剖面的空间随机场模型,进而将随机场理论与可靠度理论相结合,对渤海海域中海工结构... 为了研究桩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海洋土钻孔资料,开发了用于地基可靠度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理统计功能建立起土性剖面的空间随机场模型,进而将随机场理论与可靠度理论相结合,对渤海海域中海工结构物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详细阐述了各个设计指标的变化对分项系数及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对各指标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设计参数中厚土层的强度指标以及设计荷载是2个重要的参数,在渤海海域中应用API标准 (美国桩基规范) 中规定的荷载抗力系数进行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随机场 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 桩基础可靠度 JC法 灵敏度 可靠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四相流动理论在深水钻完井工程与测试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宝江 王雪瑞 +4 位作者 孙小辉 李昊 王志远 高永海 卢义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水钻完井某些特殊工况下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钻完井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充分考虑深水井筒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可以实现对井筒瞬态温度、压力的精确刻画,进而为深水钻完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深水钻井井涌发生后,在泥线低温高压环境作用下,井筒内气相易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相变,从而改变井筒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特征;③在井底高温高压作用下,井筒酸性气气体存在着超临界相变,导致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侵具有“隐蔽性”;④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准确刻画井筒内水合物沉积、堵塞全过程,为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⑤深水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涉及井筒与深水特殊地层耦合作用机制、深海水合物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及支撑深水钻井新技术的井筒多相流动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海洋油气 钻完井工程与测试 井筒四相流动理论 天然气水合物 水力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及认识 被引量:6
6
作者 冯立 王群嶷 +1 位作者 刘文苹 刘海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储层缝洞发育状况差异大,裂缝规律性差,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为实现潜山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基于油藏地质特征数据,优选专业软件和公式,并应用于完井、举升方案设计,形成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跟踪技术研究...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储层缝洞发育状况差异大,裂缝规律性差,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为实现潜山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基于油藏地质特征数据,优选专业软件和公式,并应用于完井、举升方案设计,形成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跟踪技术研究进展,适时调整设计参数和优选成熟新技术,形成实用配套技术系列;探索形成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方案设计模式,逐步实现射孔、压裂、注水、举升等采油工艺设计与地质参数合理匹配,满足油藏工程方案预测产能指标的需求。生产实践表明:一体化滚动开发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新模式适应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滚动外扩开采需要,油田投产投注后开发效果不断改善。研究成果对其他油田类似储层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 潜山油藏 采油工程 滚动开发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极浅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25
7
作者 宋万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埕岛油田是中国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海况和地质条件 ,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海工工程等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探索、引进、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从 1 993年投产到目前 ,已... 埕岛油田是中国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海况和地质条件 ,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海工工程等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探索、引进、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从 1 993年投产到目前 ,已累计建产能 2 5 0× 1 0 4t,实现了高速高效开发 ,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胜利极浅海油田开发的配套技术。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浅海油田 油田开发 储集层预测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永炳 佘睿 杨红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8-2032,共5页
建立了油气开发工程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运用少量指标对油气开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涠洲海域2002—2015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剖析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变的关系,筛选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 建立了油气开发工程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运用少量指标对油气开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涠洲海域2002—2015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剖析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变的关系,筛选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生态损害评价模型,对油气开发中排放生产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评价,验证了生产水影响排污口500 m以内生态环境的常规性结论,同时发现生产水的影响范围随季节变化扩展至排污口周围1 000 m以内海域。该模型算法简洁、快速,可为海洋生态环保政策提供测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海上油气工程 损害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技术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9
9
作者 姜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58-65,共8页
总结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开发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钻完井技术、大位移钻井技术、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调整加密钻... 总结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开发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钻完井技术、大位移钻井技术、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调整加密钻井技术、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储层保护技术、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北部湾复杂地层井壁稳定及配套钻井技术、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等八大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海上油气开发 钻完井工程 关键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系统涡旋压缩机涡旋盘重构与反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立存 张贤明 +3 位作者 杨旭 王旭东 张国进 周凯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涡旋盘是影响滤油机制冷系统涡旋压缩机性能的主要部件,在逆向工程反求基础上,通过激光扫描方式获取涡旋盘点云数据,比较了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优缺点。利用Imageware进行了点云数据处理,通过Imageware导入扫描所得到的点云,选... 涡旋盘是影响滤油机制冷系统涡旋压缩机性能的主要部件,在逆向工程反求基础上,通过激光扫描方式获取涡旋盘点云数据,比较了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优缺点。利用Imageware进行了点云数据处理,通过Imageware导入扫描所得到的点云,选择保留原始数据,在显示中选择隐藏选择对象,对剩下的点云部分进行圈选,直到点云近似于一条直线。基于CATIA软件平台对涡旋盘进行了重构和反求,运用在点云上生成断面功能,将实体部分隐藏,在截出图形上选择点列,切换到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式,构建新的曲线和平面,按照涡旋盘实体对图形进行倒角等修改获得最终涡旋盘成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盘 涡旋压缩机 滤油机 重构技术 反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L46块开发前期油藏工程研究
11
作者 赵启双 陈刚 +2 位作者 郑贺新 苏继洪 邱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13,31,共4页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网,确定了油井产能为平均单井产油10t/d,最后予测了年产原油6.6×104t/d,采油速度为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辽河油田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攻关成就天研院特色专业方向 开拓创新谱写天研院未来发展新篇
12
作者 常宏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1期20-30,共11页
天然气研究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创业积累、发展壮大、奋发腾飞三个阶段,逐步创建了国内最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6个专业技术方向和配套实验室: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天然气分析测试实验室,奠定了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分析测... 天然气研究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创业积累、发展壮大、奋发腾飞三个阶段,逐步创建了国内最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6个专业技术方向和配套实验室: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天然气分析测试实验室,奠定了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全国领先地位;油气田勘探开发化学实验室初具规模,专业技术特色鲜明,应用效果显著;创新与开放兼容的腐蚀防护评价实验室,在酸性气田开发领域大显身手;形成了完善配套的天然气净化技术,创建了国内独有的天然气净化实验室,为天然气净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检测评价及研究中心和配套实验室,为油气田建设保驾护航;配合主体技术发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出特点鲜明的油气田新工艺开发和工程设计实验室。同时,坚持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积极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理念,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分析测试 油气田勘探开发化学 酸性气田开发腐蚀防护 天然气净化技术 环境保护 安全评价 油气田建设工程 工程设计 天然气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西油田群联合开发及半海半陆式工程方案的确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九亮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渤西油田群联合开发思路的形成和“半海半陆式”工程方案的确定过程。采用“全海式”开发工程方案单独开发歧口18-1油田的经济测算表明,该油田无经济效益。而油藏研究结果显示,以歧口18-1油田为中心、以15km为半径的范...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渤西油田群联合开发思路的形成和“半海半陆式”工程方案的确定过程。采用“全海式”开发工程方案单独开发歧口18-1油田的经济测算表明,该油田无经济效益。而油藏研究结果显示,以歧口18-1油田为中心、以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所发现的歧口17-3、歧口17-2及曹妃甸13-1等油气田均获高产油气流,并有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工程专家以此为基础,提出渤西水浅离岸近,可充分依托陆地,建成“半海半陆式”工程设施,以歧口18-1油田为集输中心,把几个油气田生产的油气流全部汇集到18-1油田后再通过2条管线把油水和天然气输送上岸进行处理。联合开发思路和“半海半陆式”工程方案为渤海四大开发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西油田群 联合开发 工程方案 半海半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策略和技术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伟 孙福街 +6 位作者 朱国金 张金庆 王星 谭先红 胡光义 田冀 梁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5,共8页
多年来,通过对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工作的不断探索、总结与完善,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策略和技术,形成了储量动用策略、滚动开发与评价策略、风险规避和潜力挖掘策略、开发部署策略和区域开发策略... 多年来,通过对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工作的不断探索、总结与完善,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策略和技术,形成了储量动用策略、滚动开发与评价策略、风险规避和潜力挖掘策略、开发部署策略和区域开发策略等5大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策略,建立了精细试井解释技术、油井初期产能评价技术、油气田全方位类比技术、流体性质评价预测技术、多井型相结合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开发井井槽预留技术等7大地质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技术。实践证明,上述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策略和技术的实施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地质油藏方案设计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确保了地质油藏工程方案设计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开发前期研究 地质油藏方案 设计策略 设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谢彬 曾恒一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分析了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详细论述了“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所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具体体现在:构建了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基本... 分析了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详细论述了“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所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具体体现在:构建了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基本具备了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荔湾3-1气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和陵水17-2深水气田等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构建了4大类共16项深水工程实验系统,形成了国内深水工程实验技术及实验体系,为相关深水工程技术研究、设备研发等提供了实验手段;自主研制了一批1500 m水深的水下关键设备和产品,其中深水保温输送软管、深水水下管汇、水下多相流量计等高端产品和设备已初步实现了国产化应用;自主研制的4类深水工程设施监测系统已部分应用于现场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带动了我国海洋石油设备制造能力由陆地向海洋、由浅水向深水的跨越式发展。最后结合我国南海及海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实际需求,对我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 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 实验技术及实验体系 关键设备和产品 设施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油田独立开发方案讨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正海 李达 +2 位作者 易丛 何骁勇 朱磊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从南海某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出发,根据目标油田的油藏规模和储量,兼顾周边油田的区域开发需求,确定油田开发思路和钻完井机具、方式的选择方法。详细阐述油田生产处理、油气水输送、原油储存和外输的主工艺流程设计思想,系统论述油田... 从南海某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出发,根据目标油田的油藏规模和储量,兼顾周边油田的区域开发需求,确定油田开发思路和钻完井机具、方式的选择方法。详细阐述油田生产处理、油气水输送、原油储存和外输的主工艺流程设计思想,系统论述油田开发主要工程设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经过初步工程方案筛选后,针对油田独立开发的关键设施———浮式储油生产装置(FPSO)或浮式储油装置(FSO),以改造升级旧 FPSO、旧油轮改造成 FSO 及新建 FPSO 等三个可行的开发方案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主工艺流程,从各方案技术优缺点、工期编排及工程投资估算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油田开发工程方案的最终选择。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中国海油田独立开发方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对于远离陆地的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油田开发方案 独立开发 海洋工程 浮式储油生产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工程中电加热器的选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单彤文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5年第2期30-33,共4页
讨论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中使用电加热器的优缺点,着重论述了决定海上工程中是否选用电加热器的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电加热器 油田开发 海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工程设计中安全防范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曹苏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7-78,共2页
通过工作总结,论述了滩海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只有在油气集输、消防、仪表、环保、通讯等系统均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才能确保滩海油田油气开发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安全防范 油气开发 工程设计 标准 辽河滩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7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特别对投标、加工设计和工艺方案三个阶段应用的深度给以着重阐述。最后分析了计算机操作取代手工制作的优越性,展示了计算机应用的效果和必要性。
关键词 海洋工程 CAD 结构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合理开发海上油气田的途径
20
作者 周伟 朱海山 高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5-57,61,共4页
根据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探讨了经济合理开发海上油气田的方法,即提高海上油气田前期研究水平,突破关键开发技术,创新油气田开发模式,认为可以从降低海上油气田工程投资,推进海洋工程设备设施国产化,加强项... 根据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探讨了经济合理开发海上油气田的方法,即提高海上油气田前期研究水平,突破关键开发技术,创新油气田开发模式,认为可以从降低海上油气田工程投资,推进海洋工程设备设施国产化,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降低开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开发工程 经济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