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河湟地区的多语格局与公文传译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梓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清代河湟地区语言多样性特征突出,非汉民族普遍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藏语为主要族际交流语,民族交往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基层公文常使用多种语言,各类通事活动频繁,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虽然清政府的公文翻译制度相对完善,但信... 清代河湟地区语言多样性特征突出,非汉民族普遍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藏语为主要族际交流语,民族交往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基层公文常使用多种语言,各类通事活动频繁,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虽然清政府的公文翻译制度相对完善,但信息传递不畅,通事、歇家欺瞒舞弊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导致因语言障碍使国家权力难以渗透到王朝边地的"空隙",凸显了基层民族社会治理中语言因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河湟地区 多语格局 公文传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藩治牍批判之道与晚清公文文风革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舒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0,共5页
曾国藩公文丰富了晚清公务文书撰写的内涵,文风晓畅,开以后数十年风气。曾国藩以独特的用人之道组建的一支精英文书团队,以曾国藩公文为范本,在实际创作中反对古文的繁冗风气,以积极的写作实践推动晚清公文文风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曾国藩公文丰富了晚清公务文书撰写的内涵,文风晓畅,开以后数十年风气。曾国藩以独特的用人之道组建的一支精英文书团队,以曾国藩公文为范本,在实际创作中反对古文的繁冗风气,以积极的写作实践推动晚清公文文风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晚清公文"案牍积压"的情况,开启了中国近代公文写作的新风气,对后来公文文风的简明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公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官方疾疫文书的特点及价值探析
3
作者 徐灿 丁晓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清代官方疾疫文书是清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疾疫防控而产生的公务文书的集合,主要分布于清代的正史、实录、会典、方志、档案、报刊等文献之中。通过对其进行搜集与整理,可以发现清代官方疾疫文书具有的鲜明特点:类别多样,文种丰富... 清代官方疾疫文书是清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疾疫防控而产生的公务文书的集合,主要分布于清代的正史、实录、会典、方志、档案、报刊等文献之中。通过对其进行搜集与整理,可以发现清代官方疾疫文书具有的鲜明特点:类别多样,文种丰富;文风简洁,注重实效;严于立制,运转高效。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清代官方疾疫文书对于清代疾疫档案史料的补充、清代疾疫防控体系的探索极具价值,其中的有益经验对当代疾疫防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官方疾疫文书 特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历史观的拨乱反正
4
作者 王冠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2-606,共5页
台湾当局近期拟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将台湾自外于中国;惟大陆与台湾间之关系源远流长,着于史册;依据史料及清初对台奏折可知,至少是三百多年以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即已十分密切;相关奏折的内容清晰的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台湾经济、治安以及... 台湾当局近期拟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将台湾自外于中国;惟大陆与台湾间之关系源远流长,着于史册;依据史料及清初对台奏折可知,至少是三百多年以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即已十分密切;相关奏折的内容清晰的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台湾经济、治安以及国防的治理用心。凡论及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文章,均不应忽视清朝宫中档案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史 清代公文书 折予 奏折 奏本 题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京疫情流行研究——以北京地方志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晗 余新波 +3 位作者 付鹏 张静 左琛 孙灵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历史上瘟疫发生频繁,人口大量死亡,时刻动摇社会根基,考验着国家的救助体系。通过对北京地方志中疫情流行时的概貌、诱发原因、社会影响与社会反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水旱灾—饥荒—战争—瘟疫”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疫情流行的程度更... 历史上瘟疫发生频繁,人口大量死亡,时刻动摇社会根基,考验着国家的救助体系。通过对北京地方志中疫情流行时的概貌、诱发原因、社会影响与社会反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水旱灾—饥荒—战争—瘟疫”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疫情流行的程度更深,影响范围更广;阐明社会反应中“地方政府—医家—乡绅”协同抗疫方式,在明清北京防疫抗疫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补充以往对明清时期北京疫情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北京地方志 疫情 疾病史 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清代医家诊治疫病分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必安 韩雨欣 +4 位作者 姚鑫 闫敏敏 王欣骏 解子乐 田子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1-73,共3页
依据学术界共识,将清朝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尝试通过五运六气学说,对周扬俊、余师愚、陈虬等清代治疗瘟疫有特色的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大司天”“小司天”“三年化疫”理论及《黄帝内经》的“五疫”理论,论述不同... 依据学术界共识,将清朝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尝试通过五运六气学说,对周扬俊、余师愚、陈虬等清代治疗瘟疫有特色的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大司天”“小司天”“三年化疫”理论及《黄帝内经》的“五疫”理论,论述不同医家所处时期疫病发生时的运气特点,并对医家治疗疫病的认识进行分析。旨在借助五运六气理论,揭示清代主要疫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医家治疫的立法思路、异同,论证运气学说对于疫病的诊治的重要性,以求更好地传承清代医家治疗疫病的经验,实现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清代医家 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懋修重订戴天章《广瘟疫论》探微
7
作者 付鹏 杨东方 庄文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501-2503,2508,共4页
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 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在整理他人著作时,依己观点径改原文字句并附加己意的行为值得商榷,但陆氏的重订使得《广温热论》得以流传,影响后学。后世医家何廉臣评价其"论温热症甚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瘟疫 明清 陆九芝 儒医 文献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