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反应釜法提取蓝莓风味物质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1
作者 罗佳兴 金桂勇 +3 位作者 艾丹 牛洋洋 张晓平 席高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采用水热反应釜法提取蓝莓风味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蓝莓提取物得率和风味物质总含量计算出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蓝莓风味物质提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风味物质成分含量,并对其进行气味活度值(OAV)分... 采用水热反应釜法提取蓝莓风味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蓝莓提取物得率和风味物质总含量计算出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蓝莓风味物质提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风味物质成分含量,并对其进行气味活度值(OAV)分析和评吸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70℃、提取时间170 min、液料比4∶1(mL/g),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蓝莓风味物质的综合评分为100.23,风味物质总含量为57.52μg/g,得率为24.94%。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蓝莓风味物质中共鉴定出17种风味成分,其中关键风味物质成分有7种,分别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丁香酚、香草酸甲酯、月桂醇、棕榈酸、香草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评吸试验发现,在加热卷烟中加入蓝莓提取物能有效提升其香气特征,改善烟气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釜法 蓝莓提取物 成分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AV和AEDA对工夫红茶的PLSR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肖作兵 王红玲 +2 位作者 牛云蔚 朱建才 马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249,共8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工夫红茶的香气关键成分,并将其与感官属性和红茶样品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工夫红茶香气起重要作用的22种关键香气物质为:1-戊醇、叶醇、1-辛烯-3-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顺-6-壬烯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戊醛、己醛、反-2-己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苯乙醛、(反,反)-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丙位-壬内酯、2,3-丁二酮、2-庚酮和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香气活力值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涛 邹烨 +5 位作者 于纹婧 马晶晶 杨静 徐为民 杨彪 王道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10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干法、湿法和微波熬制三种工艺提取鸡油,并对不同工艺提取鸡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比较,同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结合相... 为了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干法、湿法和微波熬制三种工艺提取鸡油,并对不同工艺提取鸡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比较,同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明确不同提取工艺鸡油中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干法熬制的鸡油亮度最低,颜色更红、更黄,丙二醛含量较低;湿法熬制的鸡油亮度最高,颜色偏绿、偏黄,酸价较低;微波熬制的鸡油亮度稍暗,黄色和红色较浅,提取率较高,氧化稳定性较好且熬制时间短。不同提取工艺鸡油样品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干法、湿法和微波法三种不同工艺所提取的鸡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39种、41种和44种,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30种。结合ROAV和PCA,确定了(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己醛、(E)-2-癸烯醛、1-戊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3-甲基丁醛为鸡油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微波法提取鸡油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且种类较多。本研究表明微波工艺相对而言具有耗时短、得率高、氧化稳定好以及鸡油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且种类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鸡油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 微波熬制 理化性质 挥发性风味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组学的烤烟烟叶中糯米香特征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舒畅 黄建 +4 位作者 庞夙 李军 刘贯山 庞雪莉 孔凡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目的】准确鉴定烤烟烟叶中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方法】以典型糯米香香韵特征烤烟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借助气相色谱嗅觉检测/稀释嗅闻技术(GC-O/AEDA)以及多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GC×GC-QTOF/MS)... 【目的】准确鉴定烤烟烟叶中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方法】以典型糯米香香韵特征烤烟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借助气相色谱嗅觉检测/稀释嗅闻技术(GC-O/AEDA)以及多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GC×GC-QTOF/MS),对其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进行了筛选和精确鉴定。【结果】利用该技术方法,从糯米香特征烤烟样品中筛选定位到一种具有气味强度高、检测频率高、稀释因子高的糯米香特征成分,结合双色谱柱保留指数、气味属性、一维和二维保留时间(1D Rt和2D Rt)、高分辨质谱信息,成功将该糯米香特征成分鉴定为2-乙酰基-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并通过香味物质添加实验对2AP的糯米香香韵贡献进行了验证。【结论】明确了烤烟烟叶中糯米香特征贡献组分为2AP,该物质在空气中阈值低至0.02×10^(-9),是典型的痕量高效香气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糯米香烤烟精准评价和基于分子育种的烟叶糯米香特征的调控改良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组学 糯米香香韵 痕量关键香气 气相色谱嗅觉检测技术(GC-O)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和化学分析技术解析不同产区酱酒风味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家欢 孙细珍 +4 位作者 熊亚青 宁珍珍 倪兴婷 江莎 解倩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8-275,I0006-I0013,共16页
联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活性成分定性与定量技术,对茅台镇和神农架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解析。感官分析表明茅台镇酱酒主要表现为曲香、粮香、酱香等香气特征,神农架酱酒则主要表现为甜香、酱香、青草香、酸香等香... 联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活性成分定性与定量技术,对茅台镇和神农架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解析。感官分析表明茅台镇酱酒主要表现为曲香、粮香、酱香等香气特征,神农架酱酒则主要表现为甜香、酱香、青草香、酸香等香气特征。采用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从2个产区酱香型白酒中筛选出133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稀释因子≥2);基于多组分的定量结果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2个产区酱酒中共挖掘出65个重要香气化合物(OAV>1)以及32个差异性化合物[即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1];进一步明确了2个不同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与香气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与茅台镇酱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苯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与神农架酱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物质为甲硫醇、2,6-二乙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香草醛、2,3-丁二酮、γ-壬内酯、3-羟基-2-丁酮、乙醛、乙缩醛、己醛、异戊醛。该研究通过剖析两类酱香型白酒的香气轮廓与风味特征,增进了对2个产区酱酒风味独特性的认识,为生产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区 酱香型白酒 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 感官分析 香气活度值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果木烤鸡风味分析和多元统计学表征
6
作者 喻余梅 何金华 +5 位作者 孙祥祥 张德权 王振宇 Akhtar Kumayl hassan 张春江 陆旸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3,共11页
以我国传统果木烤鸡菜肴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解析我国传统烤鸡菜肴风味指纹图谱,阐明香辛料对烤鸡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烤鸡中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关键风味物质有29种;结合气味活度值... 以我国传统果木烤鸡菜肴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解析我国传统烤鸡菜肴风味指纹图谱,阐明香辛料对烤鸡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烤鸡中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关键风味物质有29种;结合气味活度值和稀释因子分析发现,来源于茴香中的茴香醛与茴香脑对烤鸡风味有极显著影响,为烤鸡带来了茴香香味。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羟基丙酮、茴香醛、茴香脑、甲基丁香酚、乙酸乙酯、丁香酚、乙基吡嗪、肉豆蔻醚、乙酸丁酯、α-水芹烯、苯甲醛、γ-松油烯1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导致烤鸡香气差异的重要指标。香辛料添加改变了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作用,赋予烤鸡独特香气特征。研究旨在为我国传统烤鸡预制菜肴风味的标准化调控、新工艺优化和专用香辛料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果木烤鸡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 香气稀释因子 气味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香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殷朝敏 范秀芝 +2 位作者 樊喆 史德芳 高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0-246,共7页
挥发性香味成分是影响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侧耳属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 挥发性香味成分是影响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侧耳属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共有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结果显示: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和呋喃类等;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1-己醇、1-辛烯-3-醇、正辛醇、2-辛烯-1-醇、3-辛酮和1-辛烯-3-酮;此外,醇类化合物在14种侧耳属食用菌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化合物。除佛罗里达侧耳PF6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正辛醛外,其他13种侧耳属食用菌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共有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3.627%,主要代表性成分为1-己醇、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正辛醇、2-辛烯-1-醇、1-辛烯-3-酮和3-辛酮等,它们是影响食用菌风味的关键性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 挥发性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感官科学及其在食品感官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焕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30,共5页
文中介绍了分子感官科学概念的由来,综述了应用分子感官科学技术鉴定酱油、杏、桃子、梨以及香糯竹叶中气味活性化合物,以及鉴定Gouda奶酪、Cheddar奶酪、小麦面筋水解物、鸡汤中的滋味活性化合物。
关键词 分子感官科学 气味活性化合物 滋味活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嗅闻(GC-O) 芳香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 气-质联机(GC—MS) 液-质联机(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不同油莎豆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玉兰 宋二立 +3 位作者 郭平平 陈璐 马宇翔 张振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4,103,共7页
以3个不同产地油莎豆为原料,分别采用冷榨和热榨制取油莎豆油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 以3个不同产地油莎豆为原料,分别采用冷榨和热榨制取油莎豆油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确定油莎豆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6个油莎豆油样品中共检测出10类242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8种,包括醛类成分11种、烷烃类成分4种、烯烃类成分1种、呋喃类成分和苯酚类成分各1种。3个冷榨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为20 227.61~68 699.15μg/kg,3个热榨油中含量为22 347.20~71 886.64μg/kg,热榨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冷榨油莎豆油,6个油莎豆油样品中的共有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反式-2,4-癸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2-十一烯醛、壬醛、反式-2-癸烯醛、己醛、庚醛和辛醛,此外3个热榨油莎豆油中还含有共有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这是油料焙炒压榨所制取浓香型油脂中共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志都五谷酒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杜静怡 朱婷婷 +4 位作者 黄明泉 魏金旺 吴继红 张璟林 王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通过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一种清香型志都五谷酒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稀释分析法共得到40种香气物质,且香气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最大的为异丁酸、月桂酸乙酯、愈创木酚和2-苯... 通过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一种清香型志都五谷酒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稀释分析法共得到40种香气物质,且香气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最大的为异丁酸、月桂酸乙酯、愈创木酚和2-苯乙醇(FD>4 096),通过质谱、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和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35种香气活性化合物,以乙酸肉桂酯、4-辛醇和2-甲基己酸为内标对30种化合物进行标准曲线法定量,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将香气贡献较大(OAV>1)的17种化合物进行重组,获得了模拟酒样,与原酒样相比有良好的相似性。结合FD因子与OAV贡献,对清香型志都五谷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为乙酸异戊酯、3-苯丙酸乙酯、愈创木酚、异丁酸、月桂酸乙酯、3-甲硫基丙醇、乙酸乙酯、2-苯乙醇和3-甲基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都五谷酒 清香型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值 香气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提取方法对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雪迪 许朵霞 +2 位作者 王蓓 王少甲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评价提取物品质。对三种提取方法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总数进行统计,发现油浸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物质65种、100种和82种。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3909.90μg/mL、水蒸气蒸馏法次之为1152.61μg/mL、油浸法最低为249.38μg/mL,对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得分与香气物质总含量在各单因素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油浸法在料液比1∶5、浸提时间5 h、浸提温度140℃时,水蒸气蒸馏法在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 h时,超临界CO2萃取法在乙醇添加量7%、乙醇添加比例85%时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及香气物质综合得分最高。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样品关键香气物质不同,油浸法样品中月桂烯对香气贡献最大,水蒸汽蒸馏法样品中芳樟醇与桉树醇对香气贡献最大,超临界CO2萃取法样品中芳樟醇对香气贡献最大。综上所述,提取方法的差异会导致挥发性物质,特别是关键香气物质种类与含量的显著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油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气质联用(GC-MS) 主成分分析(PCA)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酱香气萃取方法优化与其成分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源 于明光 +2 位作者 王宝松 王莹 宋焕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71-278,共8页
为研究不同萃取方法对豆瓣酱香气富集效果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结合全二维... 为研究不同萃取方法对豆瓣酱香气富集效果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GC-O-MS)对不同郫县豆瓣酱样品(Y1和Y2)的香气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与SPME、SAFE方法相比,SBSE从豆瓣酱中富集的香气化合物的种类更全面,可从Y1和Y2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9和33种香气化合物,明显多于其他两种萃取方法。这说明SBSE更适合豆瓣酱中香气化合物的富集。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和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计算结果表明,己醛、庚醛、1-辛烯-3-酮、2,5-二甲基吡嗪、二甲基三硫醚、壬醛、1-辛烯-3-醇、苯甲醛、3-甲基丁酸、α-萜品醇和4-乙基愈创木酚的风味稀释因子≥9,且OAV≥1,对豆瓣酱整体香气起主要贡献作用。该研究为郫县豆瓣酱风味研究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萃取方法 香气化合物稀释分析 气味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O结合香气活性值表征烧麦中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斌善 魏晓明 +2 位作者 邵丹青 董志忠 刘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276,共9页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测定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稀释因子,其中1-辛烯-3-醇、茴香脑、愈创木酚、2-戊基呋喃等具有最高的香气稀释因子(6561)。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对37个香气稀释因子不低于81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其中21个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活性值不低于1,被确定为烧麦的关键香气成分。通过分析室温贮存0~13个月后烧麦中37个成分含量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发现烧麦贮存过程中关键香气成分的数量不变,除酱油酮、己醛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下降外,烧麦中多数重要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麦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值 关键香气成分 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华伟 张敏琴 +9 位作者 刘钰洁 戴秋涟 张立强 尹礼国 魏琴 陈静 李莉 陈兴明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81-28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提取液中关键香气物质。GC-MS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的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共有香气物质58种,其中醇类物质最丰富,含量最高。OAV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香叶醇、芳樟醇是主要的关键香气物质,以花香为主体香,反,反-2,4-癸二烯醛还赋予纤维素酶提取液浓郁的脂香。主成分分析发现,因关键香气物质不同使得4种提取液香气差异较大。感官评价表明,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香气浓郁且持久性好,协调度高,层次感丰富。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不同造成香气差异较大,以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整体香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处理方法 香气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野葱干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斌 许浩 +4 位作者 徐俊 屈明成 张宇昊 黄巧 肖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6-304,共9页
目的:对内蒙古地区野葱干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内蒙古野葱干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并结合改进的香味萃取稀释分析(AEDA)和相对香气活性值(RO... 目的:对内蒙古地区野葱干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内蒙古野葱干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并结合改进的香味萃取稀释分析(AEDA)和相对香气活性值(ROVA)进行分析。结果:在内蒙古野葱干中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烃类、醛类与酮类、杂环类、酯类、醇类与醚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化合物;AEDA分析确定了20种较关键的气味活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类、醇类、醛类、含硫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ROVA结合AEDA分析确定了内蒙古野葱干中4种特征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依次为二甲基三硫醚(浓烈新鲜洋葱辛香香气)、乙酸(酸香)、2,3-丁二醇(奶油香)和苯甲醛(坚果香)。结论:二甲基三硫醚、乙酸、2,3-丁二醇和苯甲醛相互协调是导致内蒙古野葱干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野葱干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香味萃取稀释分析 相对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倩 李沁娅 +6 位作者 黄明泉 吴继红 李贺贺 孙金沅 孙啸涛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4-222,共9页
应用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2种芝麻香型白酒(BTQ、YH)中香气活性成分。经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并结合标准品比对,BTQ和YH分别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75种和68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 应用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2种芝麻香型白酒(BTQ、YH)中香气活性成分。经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并结合标准品比对,BTQ和YH分别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75种和68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嗅闻出香气活性化合物48种和46种,BTQ中香气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值最大的是3-甲硫基丙醛(FD=6 561);YH中FD最大的是苯乙醇、3-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戊酸乙酯(FD=2 187)。通过多种方法联用,对嗅闻到的51种香气活性成分和28种非嗅闻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阈值进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发现BTQ中有40种化合物OAV不小于1,YH中有36种化合物OAV不小于1,2种酒中香气贡献度最高的是己酸乙酯、3-甲基丁醛、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结合FD因子及OAV,对这2种芝麻香型白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3-甲基丁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香气活性成分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感官表征及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孙细珍 杜佳炜 +2 位作者 黄盼 张帆 刘源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2-290,共9页
运用感官分析、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酿造而成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香气轮廓及风味成分。采用保留指数结合标准品比对法分别从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 运用感官分析、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酿造而成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香气轮廓及风味成分。采用保留指数结合标准品比对法分别从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16种和121种挥发性成分;并进一步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从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筛选出49种挥发物(稀释因子≥2)。通过计算香气活度值,在现代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33种风味活性物质,在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中鉴定出34种风味活性物质。分别依据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定量结果进行香气重组实验,得到的模拟液与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香气较为接近,并通过化合物遗漏实验,表明现代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包括辛酸乙酯、乙醛、乙酸异戊酯、1,1-二乙氧基乙烷、己酸乙酯、戊酸、1-辛烯-3-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酸乙酯等物质;传统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包括辛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醛、乙酸异戊酯、戊酸、1,1-二乙氧基乙烷、异丁醇、乙酸乙酯、正丙醇、1-辛烯-3-醇等物质。两种工艺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在主要风味物质种类上差异较小,但是呈香强度和香气活度值存在较大的区别,导致两种工艺小曲清香型白酒在感官评价和风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型白酒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 香气活度值 感官表征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新酒和陈酒感官特征及香气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细珍 熊亚青 +4 位作者 刘家欢 钱全全 解倩倩 魏淑霞 陈彦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6-273,共8页
联合采用感官评价、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清香型白酒的特征香气物质,明确新酒和陈酒在感官特征与香气物质上的差异性。采用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从清香型白酒中筛选出69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稀释因子≥2);基于香气活度值,分别在... 联合采用感官评价、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清香型白酒的特征香气物质,明确新酒和陈酒在感官特征与香气物质上的差异性。采用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从清香型白酒中筛选出69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稀释因子≥2);基于香气活度值,分别在新酒和陈酒中鉴定出40种和43种重要的风味物质,进一步通过香气重组实验,对新酒和陈酒中重要的香气化合物进行验证;最后通过风味物质热图分析,明确新酒和陈酒中差异性重要香气物质(P≤0.05),主要为γ-丁内酯、异戊酸乙酯、γ-壬内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1,1-二乙氧基乙烷、β-苯乙醇、2-戊基呋喃、乙醛、丁酸、己酸乙酯、苯甲醛、糠醛、香草醛、己醛、3-羟基-2-丁酮、2,3-丁二酮等。综合研究表明,相较于新酒,陈酒中的微量成分更为丰富,大部分的酯类、有机酸、醛酮类在陈酒中高于新酒,大部分的醇类,如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则在新酒中更高,这些是造成陈酒和新酒的感官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 感官特征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酱油酱渣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庄海宁 许滢 +1 位作者 李明明 冯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32,共8页
本文对高盐稀态酱油酱渣进行风味成分分析,旨在为酱渣中独特的风味成分提供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两种方... 本文对高盐稀态酱油酱渣进行风味成分分析,旨在为酱渣中独特的风味成分提供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两种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鉴定高盐稀态酱渣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分析表明:HS-SPME和SDE两种方法共鉴定出93种风味成分,其中酯类35种、醇类14种、烃类13种、醛类8种、酸类7种、苯酚类6种、酮类5种、杂环类5种;HS-SPME法鉴定出63种风味成分,以乙醇、3-甲基-1-丁醇为主,SDE法鉴定出54种风味成分,以乙醇、亚油酸乙酯为主。并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关键风味成分,HS-SPME鉴定的风味香气主要为果香,SDE主要为果甜香、土壤香、烟熏香和木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风味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青花椒精油香气差异的物质基础分析
20
作者 黎英 赵镭 +9 位作者 钟葵 张迪 汪厚银 周先礼 邹小波 何晓宁 项雅科 张丽涵 黄帅 史波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1期133-141,共9页
该研究通过对西南地区7个不同产地的青花椒原料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该研究通过对西南地区7个不同产地的青花椒原料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不同青花椒精油香气感官属性及挥发性成分,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探究青花椒精油样品间香气特征差异的特征物质基础。感官分析的聚类结果显示,云南昭通、四川南充、四川金阳青花椒精油香气特征相似;重庆永川和重庆江津青花椒精油香气特征相似;四川巴中和四川广安青花椒精油香气特征相似。7种青花椒精油通过GC-MS共测定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9种醇类化合物、21种烯烃类化合物、1种醛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3种酯类化合物以及5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计算出23种OAV大于1的关键香气物质。PLSR结果显示,α-蒎烯、桧烯、β-蒎烯、月桂烯、水芹烯、柠檬烯、罗勒烯、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可以作为判别青花椒精油香气特性的特征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精油 定量描述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