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疏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国 洪雁 +4 位作者 顾正彪 程力 李兆丰 李才明 班宵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进行酯化处理,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程度的OSA淀粉(OS⁃3、OS⁃6、OS⁃9)。以3种OSA淀粉为原料,明胶为复配大分子,制备了3种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膜(OS⁃3/GEL、OS⁃6/GEL、OS⁃9/GEL),考察... 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进行酯化处理,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程度的OSA淀粉(OS⁃3、OS⁃6、OS⁃9)。以3种OSA淀粉为原料,明胶为复配大分子,制备了3种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膜(OS⁃3/GEL、OS⁃6/GEL、OS⁃9/GEL),考察了复合膜的透光性、水溶性、吸湿性、水蒸气透过率及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相比原淀粉复合膜,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膜各项性能均得到改善。其中OS⁃6/GEL的性能表现最佳,透光率达到87.72%,水溶性下降了24.5%,吸湿性下降了29.6%,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30.35%,表面最大静态接触角达到124.6°,动态接触角在3 min后仍达到100°以上;OSA改性降低了原淀粉的结晶度,提高了成膜组分间的相容性;OSA基团的引入使得淀粉与明胶分子中羟基作用减弱,二者间产生更为强烈的氢键作用。OSA改性改善了原淀粉复合膜的疏水性能,适量OSA基团引入制备得到的OS⁃6/GEL性能最佳,成膜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玉米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淀粉复合膜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OSA淀粉构建Pickering乳液及其释放特性研究
2
作者 孙媛媛 秦志良 +2 位作者 梁世濠 黄霭珺 司徒文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8-74,共7页
淀粉作为Pickering乳液的常用载体材料,在生物活性物质输送中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淀粉链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本研究以普通玉米淀粉(Corn)和蜡质玉米淀粉(Waxy)为原料,先经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后,再分别经酸降解(Acid Degrad... 淀粉作为Pickering乳液的常用载体材料,在生物活性物质输送中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淀粉链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本研究以普通玉米淀粉(Corn)和蜡质玉米淀粉(Waxy)为原料,先经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后,再分别经酸降解(Acid Degradation,AD)或酸热复合降解(Acid-heat Composite Degradation,AH)获得4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淀粉基材料,并制备相应的Pickering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排阻色谱法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对相应的Pickering乳液的粒径、ζ-电位及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降解得到的辛烯基琥珀酸玉米淀粉酯(OSA-AD-Corn)具有一定的有序结构,且短链分子数量约为90.7%±0.02%,链长分布更为均匀。受链结构影响,OSA-AD-Corn Pickering乳液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大的表面电位。在后续的模拟消化实验中,该乳液在模拟小肠部位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达42.86%±0.54%。在功能因子控释方面,OSA-AD-Corn Pickering乳液可稳定递送姜黄素,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中的释放率分别为52.48%±0.42%和27.98%±0.22%,相较于其他淀粉基载体材料,能控制更多的功能因子递送在小肠部位。本研究结果为活性功能因子的生物高效利用提供合适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 功能因子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均质法制备以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的纳米乳液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贵妃 杨柳 +1 位作者 钟金锋 覃小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9-175,共7页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超声波均质法分别制备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质量比为7∶3)稳定的纳米乳液,研究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当pH=4时,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粒径显著增大至2100nm,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粒径仅为280nm,说明添加OSA变性淀粉能有效减弱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液滴聚集。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的粒径在Na^+浓度<0.6mol/L和40~80℃下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添加OSA变性淀粉有望扩大乳清蛋白纳米乳液在酸性食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osa变性淀粉 纳米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淀粉调节玉米醇溶蛋白颗粒的界面性质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雷丹丹 王立敏 +4 位作者 张文 赵培 钱晓晴 曲奥 吴子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2-70,共9页
为提高其固体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能力,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modified starch,OSA淀粉)修饰玉米醇溶蛋白(Zein),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Zein-OSA淀粉复合颗粒,探究Zein与OSA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复合... 为提高其固体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能力,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modified starch,OSA淀粉)修饰玉米醇溶蛋白(Zein),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Zein-OSA淀粉复合颗粒,探究Zein与OSA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复合颗粒的粒径和结构,并探究两者的质量比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贮存稳定性、pH值稳定性以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SA淀粉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对Zein进行非共价修饰,改变Zein的二级结构组成,并提高其亲水性;当Zein与OSA淀粉质量比为1∶3时,复合颗粒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163.3 nm)和多分散性指数(0.177),且在该质量比条件下的复合颗粒接触角为87.4°,具有接近中性的润湿性,更适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同时,质量比为1∶3的复合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最小的粒径分布和最高的储存模量、损耗模量以及表观黏度,表明OSA淀粉的特异性修饰可以调节Zein复合颗粒及其Pickering乳液的界面性质。上述研究表明通过对Zein的界面修饰可以改善其固体颗粒和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拓展Zein在乳液体系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Pickering乳液 界面修饰 非共价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的构建及其特性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姜成辰 黄泽昊 +4 位作者 周戚薇 李锦格 许爽 徐甜 洪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6-125,共10页
本研究以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为原料,将其和壳聚糖结合生成复合物,并研究了取代度对复合物官能团变化和疏水性的影响。利用复合物构建了油相体积分数分别为20%、50%、80%的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探究... 本研究以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为原料,将其和壳聚糖结合生成复合物,并研究了取代度对复合物官能团变化和疏水性的影响。利用复合物构建了油相体积分数分别为20%、50%、80%的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探究了不同取代度与油相体积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取代度的提高,复合物的疏水性显著增加。当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添加量为2%(w/w,以淀粉干物质计),复合物的三相接触角接近90°,具有较理想的湿润性。当取代度或油相体积分数提高时,乳液粒径也随之增大,液滴分布更加均匀致密,乳液状态也更加趋向于固态;并且,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的影响更为突出。当OSA淀粉取代度为0.00895、乳液油相体积分数为80%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7.4±1.4μm,呈现良好的凝胶网络结构,在-4℃下储藏30 d后乳析指数为0,具有较高的离子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本研究在OSA淀粉-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的构建参数选定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有望推动该乳液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壳聚糖 取代度 油相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OSA淀粉酯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梦瑶 阿依妮尕尔·图尔迪 +1 位作者 王俊楠 张春兰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48-51,55,共5页
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改性,以淀粉乳浓度、OSA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鹰嘴豆OSA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5%,OSA添加量4%... 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改性,以淀粉乳浓度、OSA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鹰嘴豆OSA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5%,OSA添加量4%,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3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鹰嘴豆OSA淀粉酯的取代度为36.83×10^(-3)。与原鹰嘴豆淀粉相比,鹰嘴豆OSA淀粉酯的溶解度、膨胀度与冻融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辛烯基琥珀酸酐(osa) 改性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乳化剂稳定的纳米乳液油/水界面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怡霜 熊厚盛 +3 位作者 解新安 黎攀 杜冰 李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45,共11页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和界面吸附动力学,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微观油/水界面行为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OSA分子在油/水处界面张力最低,而T/S80在油/水界面层的扩散速率最大,这与以碳链为骨架的T/S80易分散在水中有关。OSA乳液与水产生的氢键数最多,达到1300左右,展现出更强的疏水作用,同时也解释了其液滴形态为何最接近球形。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OSA改性淀粉分子和T/S80分子倾向于与水分子形成范德华力;而以甘油为骨架的卵磷脂的两条碳链有一定的相互排斥作用,表现出更为多样的弱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 吐温80/司盘80 卵磷脂 界面行为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对姜黄素增溶效果研究
8
作者 邹妍 董楠 +2 位作者 石冰艳 杨文凤 卢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7,110,共6页
以苦荞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荷载姜黄素的过程,并研究不同工艺对姜黄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搅拌功率4.5 W、糊精摩尔质量11.5×10^(4)g/mol、... 以苦荞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荷载姜黄素的过程,并研究不同工艺对姜黄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搅拌功率4.5 W、糊精摩尔质量11.5×10^(4)g/mol、取代度0.0754,在此条件下,姜黄素的质量浓度为(5.25±0.07)μg/mL。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作为纳米载体对姜黄素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糊精酯 姜黄素 增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其RVA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晓燕 阮晖 +1 位作者 许琼 何国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3倍;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5℃;pH值8.5;淀粉乳液浓度30%-35%;酸酐加入量为3%~5%。RVA谱分析表明,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增加,糊化温度降低;氯化钠抑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糊化,使其粘度显著降低,蔗糖则使其粘度稍有增加。该研究为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酯化反应 RVA谱 制备 粘度速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虎玉森 蒲陆梅 +2 位作者 张红利 康继民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用吐温-20作分散剂,用正交试验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生产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温度30℃、pH7.5~8.0、酸酐质量分数5%;产品红外光谱图显... 用吐温-20作分散剂,用正交试验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生产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温度30℃、pH7.5~8.0、酸酐质量分数5%;产品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651cm-1和573cm-1处吸收峰加强,1558cm-1和1730cm-1处出现RCOO-和>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变性后引入了新基团;扫描电镜显示淀粉颗粒表面明显侵蚀,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取代度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亲核取代机理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石海信 谢新玲 +1 位作者 张友全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2,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物取代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交联酯化符合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图中,1718.72cm-1和1570.3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基团,930.97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说明淀粉分子间形成了醚化交联键;淀粉经交联酯化双重变性后受侵蚀的颗粒增多,部分颗粒表面变粗糙,并出现凹陷;交联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对结晶区破坏不明显;交联酯化提高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证明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兼具交联与酯化双重结构特征,有望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制备 亲核取代反应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靶向释放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义 张焕新 +3 位作者 丁宁 刘萍 苏怡乐 姚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紫杉醇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紫杉醇微胶囊的最优工艺组合:紫杉醇与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质量比例1∶8,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15.0%,均质压力40.0 MPa,... 以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紫杉醇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紫杉醇微胶囊的最优工艺组合:紫杉醇与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质量比例1∶8,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15.0%,均质压力40.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在此工艺条件下,紫杉醇包埋率为96.82%,微胶囊中紫杉醇质量分数为10.63%。产品气味纯正,没有明显的苦味,颗粒表面平整光滑,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流散性,包埋效果好。在模拟人工胃液中,90.0 min,累积溶出率4.27%,基本不释药;在模拟人工小肠液中,紫杉醇4.0 h的累积溶出率25.6%;在模拟人工大肠环境中,12.0 h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89.26%,24.0 h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95.34%。表明紫杉醇微胶囊具有抗酸、抗消化、在大肠中易降解等特性,达到了大肠定位释药的效果,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是一种有潜力用于提高紫杉醇的药效并且降低不良反应的缓释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紫杉醇 微胶囊 喷雾干燥 靶向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酯的物化特性及对月见草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燕 李翠 +7 位作者 郑为完 涂宗财 王辉 张露 黄涛 傅志丰 闫薇 王旭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蜡质玉米淀粉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条件制备得到2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1和OSAS2),分别对其红外光谱、取代度、平均分子质量、静态流变性等主要物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无显著... 以蜡质玉米淀粉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条件制备得到2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1和OSAS2),分别对其红外光谱、取代度、平均分子质量、静态流变性等主要物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无显著性差异;OSAS1的平均分子质量、表观黏度及黏度增加幅度均高于OSAS2。以OSAS1、OSAS2分别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月见草油微胶囊,通过测定微胶囊的表面油、包埋率、粒径、分散系数、微观形态等性质研究OSAS1和OSAS2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OSAS2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表面油含量低、包埋率高、粒径小、微胶囊表面较光滑。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取代度相近的情况下,以低平均分子质量和低水相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制备的月见草油微胶囊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月见草油微胶囊 物化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特性分析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晓燕 董振江 +2 位作者 李真 杨延超 裴亚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2-86,共5页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水相体系制备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其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酸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可以得到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冻融稳...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水相体系制备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其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酸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可以得到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在鸡肉灌肠中应用时,加入早籼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鸡肉灌肠与加入木薯变性淀粉的鸡肉灌肠相比较,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添加木薯变性淀粉的样品,内部结构比较蓬松,而添加早籼米OSA-H6的样品,其内部组织则相对紧实细腻。该研究表明,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淀粉(烯基琥珀酸淀粉酸)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质构特性,在肉制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理化性质 鸡肉灌肠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宝玲 陈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4-368,共5页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价格低廉的天然蜡质玉米淀粉(NWMS)替代部分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作为壁材,用高速剪切法处理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制备亚麻油微胶囊。将OSAS与NWMS按照5:0、4:1、3:2和2:3(OSAS:NWMS)的比例混合,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价格低廉的天然蜡质玉米淀粉(NWMS)替代部分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作为壁材,用高速剪切法处理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制备亚麻油微胶囊。将OSAS与NWMS按照5:0、4:1、3:2和2:3(OSAS:NWMS)的比例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比例对于微胶囊颗粒的粒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OSAS含量的增加,包埋率逐渐增大,当OSAS与NWMS混合比例为3:2时,包埋率达到61.45%;随着NWMS含量的增加,微胶囊的含水率增大,表面变得更为光滑。NWMS可与OSAS混合作为亚麻油微胶囊的壁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包埋 油脂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天然蜡质玉米淀粉 微胶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多孔淀粉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海燕 马云翔 +2 位作者 俞力月 孙倩 张盛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提高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改性淀粉的取代度(DS),增加其乳化特性和乳化稳定性,以复合酶酶解的多孔淀粉(PS)为主体,OSA为客体,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取代度为0.0191-0.0259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多孔淀粉(OSA-PS),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研究。SEM... 为提高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改性淀粉的取代度(DS),增加其乳化特性和乳化稳定性,以复合酶酶解的多孔淀粉(PS)为主体,OSA为客体,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取代度为0.0191-0.0259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多孔淀粉(OSA-PS),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与客体OSA反应,获得更高取代度的OSA改性淀粉(5%OSA-PS为0.0259);13 C NMR和FT-IR表明OSA与多孔淀粉形成了酯键;XRD表明酯化反应并没有改变淀粉的结晶类型,不同OSA水平改性多孔淀粉之间的相对结晶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酯化反应降低了样品热降解的初始温度及淀粉的热稳定性。OSA改性多孔淀粉可得到较大的取代度,增加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酯化反应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与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海信 谭铭基 +1 位作者 黄妍 方怀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7,共5页
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 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差异不显著,CS、OSAS和COSAS颗粒表面与NS相比较为粗糙。4种淀粉透光率大小依次是:NS>OSAS>COSAS>CS;随着交联度与取代度的增加,CS、OSAS、COSAS的蓝值变小。N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均较差,C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好,OSAS糊黏度高但黏温性与耐酸性较差,COSAS糊黏度较高,黏温性较好,具备一定耐酸耐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交联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淀粉酯纳米颗粒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然 钟玉珍 张丽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03-310,共8页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性质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TPs使OSA-SNPs的平均粒径增加、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接触角减小(P<0.05)。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发现,TPs与OSA-SNPs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增加TP-OSA-SNPs的质量浓度(从0.5g/mL至2.0g/mL),乳滴平均直径明显减小(P<0.05);当TP-OSA-SNPs的质量浓度增加至2 g/mL时,乳液形成了油滴紧密堆积的界面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迁移。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发现,与OSA-SNPs相比,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氢过氧化物值(PeroxideValue,POV)相对较低(P<0.05),说明TP-OSA-SNPs具有延缓乳液中油脂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对构筑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载体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颗粒 茶多酚 食品级Pickering乳液 氧化稳定性 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邬应龙 曾珍 陆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2,共6页
用酸醇解法制备了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并将其与马铃薯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和酸醇解马铃薯淀粉在显微形态、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上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经酸醇解和辛烯基琥珀酸... 用酸醇解法制备了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并将其与马铃薯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和酸醇解马铃薯淀粉在显微形态、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上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经酸醇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处理后,明显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醇解 低黏度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马铃薯淀粉 扫描电子显微镜 RVA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槟榔芋淀粉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灿灿 李涛 +2 位作者 万成 黄群 宋洪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45,共6页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经球磨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仪等对其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仅酯化和仅球磨的改性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原...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经球磨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仪等对其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仅酯化和仅球磨的改性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酯化淀粉颗粒和晶体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红外光谱图在1725、1572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温度由81.77℃降低到78.83℃,糊黏度升高,峰值黏度由597.67 m Pa·s升高到2066.33 m Pa·s;球磨淀粉颗粒破碎明显,晶体结构严重破坏,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温度为72.14℃,糊黏度降低,峰值黏度为296.33 m Pa·s。复合改性淀粉颗粒发生熔融、破损严重,取代度由酯化淀粉的0.01756增加到0.01994,酯化程度更高;糊化温度最低,峰值温度为65.69℃;糊黏度最高,峰值黏度为5063.67 m Pa·s。复合改性淀粉具有更好的低温糊化和增稠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淀粉 球磨 辛烯基琥珀酸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