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废弃/关闭煤矿瓦斯抽采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华心祝 秦浩 +4 位作者 郝定溢 石必明 林柏泉 赵志根 张苗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8,共14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迎来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t,废弃/关闭煤矿数量快速增加,据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废弃/关闭矿井将达到1.5万处,其中赋存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m3。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迎来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t,废弃/关闭煤矿数量快速增加,据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废弃/关闭矿井将达到1.5万处,其中赋存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m3。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加大我国对废弃/关闭煤矿遗留瓦斯的抽采与开发力度。系统性地总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废弃煤矿瓦斯地面抽采理论、技术及工艺设备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与潜在热点。首先,总结了废弃/关闭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归纳对比了遗留瓦斯资源量评估方法,分析了废弃煤矿地面抽采过程中瓦斯渗流及运移规律。其次,总结了2种常见的废弃/关闭煤矿瓦斯地面抽采技术,以及采用的钻井抽采工艺设备,对比分析了与生产矿井地面钻井瓦斯抽采工艺的异同。然后,从废弃/关闭煤矿瓦斯抽采理论、技术和工艺设备等方面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①瓦斯资源赋存空间和机理不明;②瓦斯资源量评估不精准;③瓦斯次生运移及动态积聚规律不清;④瓦斯抽采渗流及运移规律研究不充分;⑤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不成熟;⑥地面钻井工艺设备不全面;⑦瓦斯抽采系统不完善。最后,凝练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遗留瓦斯资源赋存特征与运移机理,构建废弃煤矿瓦斯储量与资源精准预测理论模型,阐明遗留瓦斯次生运移聚集范围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丰富完善地面抽采过程中遗留瓦斯渗流及运移规律研究理论,逐步优化废弃煤矿地面瓦斯抽采技术体系,系统升级废弃煤矿瓦斯地面钻井工艺设备,逐步实现废弃煤矿地面钻井工艺智能化,深入改进废弃煤矿地面瓦斯抽采工艺设备。废弃/关闭煤矿瓦斯资源的精准与安全开发研究,对于提升废弃/关闭煤矿安全水平、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关闭煤矿 遗留瓦斯 赋存特征 瓦斯抽采 工艺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5 位作者 宗庭成 杨康 金子山 吕浩南 白雨 邓攀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6-1392,共17页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概念并设计了其系统构成,揭示了其工序自驱作业机制与运行逻辑;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全工况状态感知、运动学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全类别参数指标集,形成了全类别参数感知方法;对全工况场景类别进行了划分,建立了位姿精确表征与实时输出方法;形成了全工况场景运行状态判别与机械臂组自调控方法;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试验平台,设置了“俯采仰充”“水平采充”“仰采俯充”3种工况进行工序自驱仿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充填支护机器人可精准判别干涉并解算出调控目标参数,系统整体运行及工序自驱执行等智能功能得到验证。针对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研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框架、研发思路与技术路线,为深度升级充填开采技术、研发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装备产品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支护机器人 位姿表征 自主调控 工序自驱作业 联合仿真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业务流程异常检测与定位方法
3
作者 赵海燕 付建平 +2 位作者 关威 曹健 陈庆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1662,共12页
在业务流程执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从而给企业组织带来风险,导致巨大的损失。为了检测事件日志中的异常轨迹,并定位轨迹中的异常活动,提出一种结合启发式挖掘算法和自编码器模型的集成学习框架。首先,使用启发式挖掘算法来挖掘... 在业务流程执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从而给企业组织带来风险,导致巨大的损失。为了检测事件日志中的异常轨迹,并定位轨迹中的异常活动,提出一种结合启发式挖掘算法和自编码器模型的集成学习框架。首先,使用启发式挖掘算法来挖掘流程模型并提取主干。基于主干对事件日志进行重叠采样,并针对每个子事件日志训练自编码器模型。若某个轨迹无法匹配任何一条主干,或者被所有自编码器模型检测为异常,则该轨迹将被检测为异常。此外,通过对异常轨迹与其匹配的主干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引起异常的具体活动,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优化。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检测业务流程中的异常,并能有效地定位轨迹中的异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流程 异常检测 集成学习 流程挖掘 事件日志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不同环境区域水体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4
作者 张海涛 许光泉 +5 位作者 陈晓晴 李旭 李子璇 张延喜 张刚 贺江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6-1293,共18页
为探究煤矿井下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安徽淮南谢桥煤矿为研究对象,在涉及矿井水来源、形成和汇集全过程的8个井下区域(井筒、岩巷、煤巷、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水仓、砂岩水出水点和灰岩水疏放点)中采集... 为探究煤矿井下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安徽淮南谢桥煤矿为研究对象,在涉及矿井水来源、形成和汇集全过程的8个井下区域(井筒、岩巷、煤巷、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水仓、砂岩水出水点和灰岩水疏放点)中采集了24份水样,进行水化学成分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并利用多元统计等方法进行序列数据处理。结果表明:①井筒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Ca型,砂岩水和采空区为HCO_(3)·Cl-Na型,其余区域均为Cl-Na型。在不同环境区域水体中,Na^(+)、Cl^(−)、SO_(4)^(2-)、HCO_(3)^(-)、NO_(2)^(-)、NO_(3)^(-)和Fe含量存在显著变化。②井下水仓水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而岩巷水中最低。24个样本共检测到55个菌门和621个菌属,其中Pseudomonadota、Bacteroidota和Nitrospinota为优势菌门,Hydrogenophaga和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Pseudomonadota在岩巷水中丰度最高,在灰岩水中丰度最低;Bacteroidota在水仓水中丰度最高,在岩巷水中丰度最低;Nitrospinota在灰岩水中丰度最高,在岩巷水中丰度最低。Hydrogenophaga在各区域水体中的丰度均较高,Pseudomonas主要分布在岩巷水中。③该煤矿井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受pH影响最强,其次还与营养元素(如C、N和S)、Temp、DO、ORP、Fe、Mn和Sb等氧化还原敏感物质有关。④FAPROTAX分析显示,该煤矿井下微生物群落普遍具有化学异养和需氧化学异养的功能。不同环境区域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表现出多样的生态功能,涵盖了从基本的代谢活动(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到复杂的环境修复过程(如污染物降解和水质改善)。这些功能不仅维持了煤矿井下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在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微生物群落 水化学成分 环境响应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矿床动态技术经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景河 王京彬 +1 位作者 刘金辉 和志军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78,共20页
市场是确定“矿与非矿”的基本准则。矿床具有地质、经济和环境三重属性,并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对矿床开展动态的技术经济评价。文章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 市场是确定“矿与非矿”的基本准则。矿床具有地质、经济和环境三重属性,并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对矿床开展动态的技术经济评价。文章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技术经济动态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该模型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为原则,以矿石流为走向,对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和环保5个环节统筹研究和全流程优化,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圈矿的边界品位,把大量过去不经济的矿化岩石转化为工业矿石,实现资源大幅增长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采选冶环的成本决定了资源价值,以生产成本和边界品位为主要参数,初步构建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动态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框架,包括矿床的自然禀赋特征(品位-吨位模型)、成本与边界品位经济评价的全流程模式、边界品位与资源精细管理、当量边界品位和净冶炼收益(NSR)边界品位评价方法等,当量品位是多金属矿床评价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以“矿石流五环模型”为指导,通过补充勘查和动态评价,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由一个资源储量仅5.45 t的中小型金矿床,扩大为316 t的特大型金矿床,累计产金208 t,累计实现利润225亿元;西藏巨龙铜矿查明铜资源量(金属量),由原来的1027万吨扩大到2588万吨,新增的铜、钼、银资源量分别是原来的2.5倍、2.9倍和2.3倍,铜储量则从392万吨增加到1734万吨,是原储量的4.4倍,矿山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矿石流五环模型 边界品位 当量品位 紫金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群点检测的业务流程不频繁行为挖掘方法
6
作者 田银花 武于皓 +2 位作者 张如月 韩咚 李昕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3,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业务流程信息。然而,现有过程挖掘方法侧重于频繁行为建模,忽略了事件日志中虽不频繁但具有重要价值的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群...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业务流程信息。然而,现有过程挖掘方法侧重于频繁行为建模,忽略了事件日志中虽不频繁但具有重要价值的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群点检测的不频繁行为挖掘方法。从事件日志中提取事件轨迹、频率和标签等信息,借鉴机器翻译领域的以召回率为导向的摘要评价指标(ROUGE)度量轨迹之间的相似度,通过改进的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挖掘不频繁行为。综合考量局部密度、频率和轨迹相似度等信息,使用真实事件日志进行评估,并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批量处理事件日志,准确识别其中的不频繁行为,从而提供可靠的挖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群点检测 轨迹相似度 不频繁行为挖掘 业务流程 事件日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技术的ABS矿用检测仪外壳成型质量研究
7
作者 费然 李海军 张江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11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是:熔体温度为226.8℃,注射压力为20 MPa、保压压力为20 MPa,冷却时间为64 s。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显著减少了制件的翘曲变形量,上盖和下底制件的翘曲变形量分别降低了27.0%和52.5%。此外,气穴和熔接线的分布更加均匀,缩痕指数也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升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实际注塑成型试模,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果不仅验证了所采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矿用检测仪外壳ABS材料的注塑成型工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检测仪外壳 双域Tait模型 Cross-WLF模型 工艺优化 MOL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处理流程模型中重复任务的适应性评估方法
8
作者 韦庆杰 赵世望 +3 位作者 汤雅惠 刘歆 廖停宇 饶梦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2-1805,共14页
基于托肯重放的适应性评估方法是流程挖掘的一致性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能够以较低的时间代价计算出流程模型和事件日志之间的适应性,但无法有效处理重复任务。在遇到重复任务时,该方法会激活具有相同标签名的不同任务,这将影... 基于托肯重放的适应性评估方法是流程挖掘的一致性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能够以较低的时间代价计算出流程模型和事件日志之间的适应性,但无法有效处理重复任务。在遇到重复任务时,该方法会激活具有相同标签名的不同任务,这将影响轨迹后续的重放路径,从而对流程模型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基于对齐的适应性评估方法虽然能有效处理重复任务,但是寻找最优对齐的过程极其耗时,无法应用于大型事件日志。该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改进托肯重放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可处理流程模型中重复任务的适应性评估方法(FEAD),FEAD可以有效处理重复任务,并考虑重放重复任务时可能执行的所有路径,从中选出最优。通过在多个人工构建的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FEAD可以有效处理重复任务,且在时间消耗上远远低于基于对齐的适应性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挖掘 一致性检查 PETRI网 重复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在喀斯特洞穴熬硝遗址测绘中的应用——以重庆南川金佛洞为例
9
作者 杨平恒 徐进 +2 位作者 李思远 林家元 郑延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2,共11页
由于受喀斯特洞穴无光和复杂地形的限制,洞内古代熬硝遗址的保护和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准确测绘记录和描述这些遗址的特征与结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做到全方面、高精度地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洞穴熬硝遗址的保... 由于受喀斯特洞穴无光和复杂地形的限制,洞内古代熬硝遗址的保护和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准确测绘记录和描述这些遗址的特征与结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做到全方面、高精度地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洞穴熬硝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重庆市南川区金佛洞洞穴熬硝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5处淋溶系统、2处蒸煮系统、2处硝土残渣堆积、2处石床等功能区进行测量,记录遗址规模,获取空间信息,并构建了遗址的三维模型,高效地定量记录和呈现洞穴熬硝遗址的结构和特征。对于洞穴熬硝遗址数据的记录与可视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展现出了快速、高效、精确的特点,充分满足了洞穴熬硝遗址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洞穴熬硝遗址 点云处理 金佛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曲面拟合的自适应阈值地面分割算法
10
作者 李兆强 吴巧俊 +1 位作者 熊福力 张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7-347,共11页
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自主运行生产的过程中,激光雷达点云处理中的地面分割是矿区目标检测的关键部分。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地面分割算法无法分割矿区崎岖路面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保证数据处理的速度。在点云的每一帧中,以... 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自主运行生产的过程中,激光雷达点云处理中的地面分割是矿区目标检测的关键部分。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地面分割算法无法分割矿区崎岖路面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保证数据处理的速度。在点云的每一帧中,以激光雷达为中心将点云基于密度进行栅格划分,在每个栅格区域中选择最低点作为拟合种子点。根据选出的种子点,使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面模型,在拟合过程中引入高斯型权函数、正余弦基函数、正交函数集的策略,缩短曲面拟合时间,还原曲面原始形态,并提出自适应阈值的分割方法,精确分割矿区崎岖路面。该算法既可以分割水平路面,又可以分割崎岖路面,大幅提高了矿区地面分割的鲁棒性。在鄂尔多斯某露天矿区实际复杂场景测试下,召回率为94.25%,每帧数据分割的平均耗时为26.2 ms。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效率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 点云处理 地面分割 移动最小二乘法 固态式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强 高俊莲 +1 位作者 曾一凡 程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204,共21页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问题。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明确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内涵,即统筹矿井水“产生-运移-利用-循环”全过程,形成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末尾资源化、终端回灌化(“四化”)的综合治理模式;梳理了我国煤矿矿井水在“四化”各环节保护与利用的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标准与技术规范缺失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资源战略、产业战略、生态战略为导向的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战略体系,提出了源头控制提效、处理过程提质、综合回用提值、终端处置提容的治理思路,系统部署了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示范引领、市场化产用协同、生态安全保障、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五大工程体系,以形成技术创新驱动、工程建设支撑、市场运营保障、生态安全护航、智慧管理赋能的协同推进格局。研究建议,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标准评价体系、强化协同治理机制,为推动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矿井水由废水管理向战略性水资源转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全生命周期管理 源头减量化 过程无害化 末尾资源化 终端回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闭煤矿采空区积水量预测及其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艳青 逄仁昊 +2 位作者 钱静 段李宏 陈太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5-2644,共10页
煤矿关闭之后地下水水位回升,但采空区内的积水演化过程鲜有研究。以徐州三河尖关闭煤矿为例,基于闭坑报告及钻孔数据资料,结合煤层底板标高三维(3D)曲线图确定采空区的积水途径,基于回采空间法分煤层和分水平预测矿井积水量,并依据水... 煤矿关闭之后地下水水位回升,但采空区内的积水演化过程鲜有研究。以徐州三河尖关闭煤矿为例,基于闭坑报告及钻孔数据资料,结合煤层底板标高三维(3D)曲线图确定采空区的积水途径,基于回采空间法分煤层和分水平预测矿井积水量,并依据水力学等相关理论,确定煤矿关闭后各水平的涌水量取值,探究关闭煤矿采空区积水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根据煤层底板形态3D图预测矿井水首先流向矿井南北两翼的深部采空区及巷道,随后流经矿区东西两翼边缘区域的中部采空区,最后汇集到龙固背斜与张庄断层所在的浅部采空区。三河尖关闭煤矿共计积水9.88×10^(6) m^(3),其中基于回采空间法计算得到关闭煤矿各煤层积水体积共计9.35×10^(6) m^(3)(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系统积水体积分别为7.86×10^(6)、1.49×10^(6) m^(3)),其他储水空间积水体积为0.53×10^(6) m^(3)。随着积水水位的升高,涌水量逐渐降低,在标高为-350~-400 m的水平,涌水量最低,约为134.81 m^(3)/h。煤矿关闭后采空区水位随时间回升的过程表明:积水初期,矿井深部采空区容积小、涌水量大、积水速度快;积水中期,采空区容积增大、涌水量降低且随着巷道数量的增加,积水高度上升速度减慢;积水后期,浅部采空区容积变小,积水高度随时间的增加迅速上升。由此预测煤矿关闭2546 d后地下水将回升至标高为-350 m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采空区积水 演化过程 积水体积 三河尖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业务过程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D-SPC
13
作者 戎小玉 赵海燕 +1 位作者 曹健 陈庆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业务过程,这些业务过程的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一些数据分析的算法失效.检测过程模型变化这一“概念漂移”现象对业务过程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目前的过程模型概念漂移检测存在参数过多,特征抽取复杂等问题.... 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业务过程,这些业务过程的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一些数据分析的算法失效.检测过程模型变化这一“概念漂移”现象对业务过程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目前的过程模型概念漂移检测存在参数过多,特征抽取复杂等问题.本文中从过程模型的变化伴有新活动对的出现、旧活动对的消失以及活动对出现频率的变化这一基本现象出发,设计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检测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活动对的出现和消失设计了对活动对出现的轨迹索引进行差分的检测方法;针对活动对频率的变化,在轨迹索引差分的基础上首次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的工具来检测概念漂移.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性能,使用合成日志和真实生活日志进行评估,并将本文方法与2种相似方法和4中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且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挖掘 概念漂移 差分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 变更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亮 张通 +3 位作者 王玥晗 王新中 王雅亭 郝宪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能源资源稳定供给的双重挑战,向地球深部进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地质勘测、智能开采、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与能源资源稳定供给的双重挑战,向地球深部进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地质勘测、智能开采、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针对深部资源开发的适用性。基于现有技术现状及深部矿产资源原位贮存及采动特性,提炼出了深部矿井建设运营全过程面临的关键理论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指出了实现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未来的技术攻关方向。通过分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算力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地质透明化、智能开采工艺、灾害预警体系、生态环境修复等重要领域的技术突破路径,构建了深部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可行技术发展战略。未来,通过逐步在跨尺度地质体演化动态表征、非线性煤岩多相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研究、耐高温高压多功能材料与新型勘探开采装备研发、泛适应性无人开采工艺构建、地质生态高效绿色精准修复、矿区建设−生产−修复区域智能决策大模型孕训等方向形成突破,奠定深部矿产资源稳定、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技术保障,深部资源开采必将实现少人/无人开采及全网络分布式智能调控开采,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保障提供核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炭资源 安全、高效、智能、精准、绿色开采 关键技术 多相多场响应 人工智能 泛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可拓理论对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雪峰 石必明 +7 位作者 岳基伟 钟珍 张铖铖 梁跃辉 张海卿 梅文强 薛勇林 彭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双碳”目标下,为了精准研判废弃矿井采动稳定区瓦斯资源开发潜力和找出其影响开发潜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精选−内联−互补−优化”四位一体为理念的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最后与工程试验对比,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精... “双碳”目标下,为了精准研判废弃矿井采动稳定区瓦斯资源开发潜力和找出其影响开发潜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精选−内联−互补−优化”四位一体为理念的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最后与工程试验对比,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精选”指:首先初步选取大量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因素;“内联”指:对筛选出的指标,采用DEMATEL-ISM进行内部关联性分析,判定关键指标;“互补”指:首先采用FAHP和熵值法分别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赋权,然后采用博弈论对指标进行综合权重确定;“优化”指:结合综合权重,采用物元可拓理论计算其关联度,判定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等级。结果表明:煤层埋深、煤矿面积是判定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的关键指标因素与DEMATEL-ISM模型评价一致;根据物元可拓模型计算的关联度为K_(3)=0.0575,可以判定其开发潜力为“良好”,根据工程试验统计评估可知,13个可采煤层的瓦斯资源量为61.81×10^(8) m^(3),潘一矿瓦斯资源规模较大,属于中型煤层气田,其开发潜力较大与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论一致,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为研究废弃矿井瓦斯资源开发潜力等级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DEMATEL-ISM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熵值法 博弈论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数值模拟的浸出试验--以内蒙古某铀矿浸出工艺试验为例
16
作者 张传飞 何斌 +3 位作者 骆桂君 刘金辉 许影 陈梅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是联系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浸出工艺室内试验条件与工业生产条件不同、物理试验组数多、矿岩采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地浸采铀柱浸数值模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内...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是联系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浸出工艺室内试验条件与工业生产条件不同、物理试验组数多、矿岩采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地浸采铀柱浸数值模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内蒙古某铀矿浸出室内试验(物理试验)为例,开展了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数值模拟法,在酸法浸出室内柱浸试验模拟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相同压力条件下,pH、U、Fe^(3+)、Ca^(2+)、SO_(4)^(2-)等溶出组分的浸出规律基本一致,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对较吻合;不同压力条件下,数值模拟模型的结果符合压力调节情况下的一般规律;所建数值模拟模型在U、Ca^(2+)浓度峰值大小方面尚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 数值模拟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横流中颗粒羽流特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李世舟 刘磊 杨建民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8,共12页
颗粒-流体两相羽流常见于深海采矿和疏浚工程中的尾水排放等过程,羽流随环境流体流动和扩散,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针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动力学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匀速拖曳羽流排放源的方式模拟横流中的颗粒羽流,基于光学无接触测... 颗粒-流体两相羽流常见于深海采矿和疏浚工程中的尾水排放等过程,羽流随环境流体流动和扩散,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针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动力学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匀速拖曳羽流排放源的方式模拟横流中的颗粒羽流,基于光学无接触测量和图像处理方法测试分析羽流中颗粒相的分布特征,包括中心线轨迹、质量浓度分布等。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可以分为动量主导的近场、动量主导的远场和浮力主导的远场3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排放-拖曳速度比和弗劳德数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发展演化有显著影响;时均颗粒相中心线轨迹深度、羽流宽度分别与(x/D)^(0.4)和(x/D)^(0.2)(x/D为横流方向的无因次长度)成正比;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阶段分布,在两阶段分别与(S_(c)/D)^(-0.38)和(S_(c)/D)^(-0.71)(S_(c)/D为中心线轨迹拟合曲线积分无因次长度)成正比;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法向呈负偏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羽流 深海采矿 物理试验 图像处理 颗粒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E与改进Apriori的大型工程隐患危险源抽取与知识挖掘方法
18
作者 刘国平 李欣 +2 位作者 刘东海 周诗杰 吴红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2-110,共9页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蕴含了多类隐患要素关联知识,对工程安全管控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通过人工手段进行隐患危险源信息抽取与其内在关联挖掘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现场管控。提出一种基于通用信息抽取(Un...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蕴含了多类隐患要素关联知识,对工程安全管控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通过人工手段进行隐患危险源信息抽取与其内在关联挖掘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现场管控。提出一种基于通用信息抽取(Univers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UIE)框架与改进Apriori算法的隐患危险源实体智能抽取与知识挖掘方法。首先,基于UIE框架构建危险源实体识别模型,确定实体抽取提示标签,并通过小样本微调实现高效、准确的危险源实体自动抽取;然后,提出考虑隐患数据类型约束改进Apriori算法流程,进行多要素关联规则的挖掘与可视化。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危险源实体抽取模型在验证集与测试集上的F1值分别达到了0.892和0.886,显著高于基础模型的0.253与0.307,在整体模型上的危险源实体识别率提高了36.66%;此外,利用桑基图和关联网络图对改进Apriori抽取的多要素强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展示出良好的可解释性。可为大型工程的海量安全隐患文本知识挖掘提供了高效、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为施工现场针对性安全管控措施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程 安全隐患 通用信息抽取 知识挖掘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晨毅 周锡琨 +2 位作者 罗豪鹏 江芳 陈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脱盐领域的前瞻性处理技术。在膜浓缩工艺方面,介绍了基于传统反渗透的改进技术、正渗透技术和膜蒸馏技术。针对分盐结晶工艺的前瞻性技术,对比了共晶冷冻技术、超临界脱盐技术、加湿-除湿技术以及光热脱盐技术。通过对高矿化度矿井水现有处理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比较,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继而推动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处理,以应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带来的挑战,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零排放工艺 膜浓缩技术 蒸发结晶 光热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先赢得商机的Data Mining──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梅 王曙燕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2期98-100,共3页
首先介绍了数据仓库以及在此技术上产生的数据挖掘技术,其次阐述了实现数据挖掘应用的几种工具以及选用工具时应遵循的原则,最后说明了数据挖掘技术现存的问题及他现在重要的商业地位。
关键词 数据仓库(DW) 数据挖掘 联机分析处理(OLAP)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