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郜紫依 鲁剑巍 +5 位作者 任涛 丛日环 陆志峰 张洋洋 廖世鹏 李小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7-1596,共10页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养分吸收、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共提取数据2763组。计算生产单位质量稻谷所需吸收的养分量,分析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N 0.63~3.29 kg、P_(2)O_(5)0.23~3.26 kg、K_(2)O 0.54~5.23 kg、SiO_(2)4.04~18.21 kg、CaO 0.23~0.71 kg、MgO 0.17~1.19 kg、S 0.11~0.82 kg、Fe 15.02~95.35 g、Mn 31.25~94.45 g、Zn 1.73~14.97 g、Cu 152.38~831.14 mg、B 409.24~1806.15 mg、Mo 79.33~334.94 mg和Cl 0.20~0.71 kg。与粳稻相比,籼稻每生产100 kg稻谷的P_(2)O_(5)吸收量低26.0%,K_(2)O的吸收量高5.4%;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的N增加2.7%,P_(2)O_(5)降低17.4%。单季稻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最高,分别为1.04和2.74 kg,双季晚稻最少,分别为0.91和2.45 kg;东北地区水稻氮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54和2.03 kg,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磷养分吸收量为1.40 kg,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水稻的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养分量平均分别为N(1.85±0.39)kg、P_(2)O_(5)(1.00±0.45)kg、K_(2)O(2.66±0.73)kg、SiO_(2)(11.47±4.59)kg、CaO(0.39±0.14)kg、MgO(0.50±0.28)kg、S(0.41±0.18)kg、Fe(44.66±20.38)g、Mn(67.34±18.22)g、Zn(6.09±3.45)g、Cu(447.82±201.07)mg、B(968.41±367.06)mg、Mo(196.69±70.07)mg和(Cl 0.40±0.14)kg,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受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应基于水稻品种和种植区域确定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和计算养分用量,以实现水稻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 养分吸收 科学施肥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源黑炭还田对水稻土生产力和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江伟 周春菊 +3 位作者 赵旭 徐浩江 王慎强 邢光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5-1332,共8页
为揭示秸秆源黑炭连续还田对太湖平原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产力和固碳作用的影响,设黑炭施加量为0(CK)、4.5和9.0thm23个处理,通过2 a 4个完整稻麦轮作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来源黑炭每季还田下的稻麦作物产量.养分吸收状况及土壤理... 为揭示秸秆源黑炭连续还田对太湖平原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产力和固碳作用的影响,设黑炭施加量为0(CK)、4.5和9.0thm23个处理,通过2 a 4个完整稻麦轮作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来源黑炭每季还田下的稻麦作物产量.养分吸收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土壤w(TOC)(TOC为总有机碳)和w(全N)随黑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季黑炭施加量为9.0thm2时,土壤w(TOC)和w(全N)可分别提高46.7%~113.0%和9.3%~28.3%.黑炭施入土壤后能够提高稻麦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籽粒产量增加11.4%~60.5%,秸秆产量增加15.0%~56.8%.黑炭处理下稻麦作物体内N、P、K、Mg和Ca的累积量显著提高,这一现象与每季结束后土壤w(全N)以及土壤有效元素含量〔w(有效P)、w(有效K)、w(有效Mg)和w(有效Ca)〕的增加相吻合.黑炭施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CEC(阳离子交换量),尤其是黑炭施加量为9.0 thm2时,pH最高可达6.79,CEC最高达到12.7 cmolkg.连续三季施入黑炭后,土壤容重比不施黑炭处理降低8.0%~12.2%.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来源黑炭施入太湖平原稻麦农田可起到固碳增汇、增加土壤碳库容量的作用,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黑炭 土壤固碳 养分吸收 籽粒和秸秆产量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