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储层压裂支撑剂多级裂缝运移和沉降规律
1
作者 汪杰 赵康佳 +3 位作者 付珊珊 续化蕾 张良君 江厚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9,共11页
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有效填充是形成高导流裂缝通道的关键。目前,关于支撑剂在裂缝中运移与沉降规律的研究方法多为物理实验或数值模拟,且主要聚焦支撑剂沉降结果,对支撑运移和沉降机理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揭示支撑剂在裂缝... 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有效填充是形成高导流裂缝通道的关键。目前,关于支撑剂在裂缝中运移与沉降规律的研究方法多为物理实验或数值模拟,且主要聚焦支撑剂沉降结果,对支撑运移和沉降机理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揭示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和沉降规律,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支撑剂尺寸、注入速度以及压裂液黏度对支撑剂在单一与交叉裂缝中的运移沉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支撑剂尺寸主要通过对沉降角的影响决定颗粒运移的分布,支撑剂尺寸越大,颗粒沉降角越大,运移距离越短;②注入速度对砂丘形态影响较大,当注入速度从0.2m/s增加至1.0m/s时,单一裂缝内砂丘有效支撑面积比和最大高度都明显降低,而分支缝内砂丘有效支撑面积比增加34.3%,表现出与单一裂缝中相反的变化趋势;③压裂液黏度主要影响流体携砂能力,随着压裂液黏度增加,主裂缝内砂丘有效支撑面积比降低8.4%,砂丘最大高度下降6.1cm,而在分支裂缝内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结论认为,分支裂缝与主裂缝内支撑剂运移受施工因素影响往往表现出不同变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完善了水力压裂相关理论认识,同时为压裂现场施工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水力压裂 分支裂缝 交叉裂缝 支撑剂运移沉降 施工因素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运移聚集数值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益让 赵卫东 +1 位作者 程爱杰 韩玉笈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6-392,共7页
油资源的运移聚集数值模拟是描述在盆地发育中油水运移聚集演化的历史,它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合理开发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提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修正交替方向隐式迭式格式·对于著名的二次运移聚集的水动力学实验(剖面和平面问... 油资源的运移聚集数值模拟是描述在盆地发育中油水运移聚集演化的历史,它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合理开发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提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修正交替方向隐式迭式格式·对于著名的二次运移聚集的水动力学实验(剖面和平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是完全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运移 聚集 数值模拟 油资源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素云 陶士振 +12 位作者 王民 庞正炼 白斌 陈燕燕 卢双舫 陈悦 杨怡青 金旭 贾进华 王建 张天舒 林森虎 吴因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0,529,共11页
通过中国陆上不同类型致密油典型实例解剖,开展烃源岩、储集层、原油等样品测试分析,运用核磁-驱替物理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 通过中国陆上不同类型致密油典型实例解剖,开展烃源岩、储集层、原油等样品测试分析,运用核磁-驱替物理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优质烃源岩生排烃动力是决定致密油充注效率和聚集效果的动力基础,原油运移阻力是影响致密油充注效率和聚集效果的关键要素,充注动力与致密储集层孔喉阻力耦合作用控制聚集效果及富集程度。陆相湖盆致密油富集程度主要受烃源岩、储集层孔喉大小、储集层结构各向异性及裂缝4大因素控制:优质烃源岩控制致密油近源分布,储集层物性及孔喉大小与致密油富集程度呈正相关,储集层结构各向异性揭示顺层运移速率最高,层内裂缝提高运聚效率与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核磁-驱替物理模拟 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 充注运聚机理 富集因素 陆相湖盆 致密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油资源运移聚集的模拟和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益让 赵卫东 +1 位作者 程爱杰 韩玉笈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933-942,共10页
盆地发育的运移聚集史数值模拟, 其功能是重建油气盆地的运移聚集演化史, 它对于油资源的勘探, 确定油藏位置和计算油藏贮量, 寻找新的油田,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文从地质科学实际出发, 研究了三维问题的地质和渗流力... 盆地发育的运移聚集史数值模拟, 其功能是重建油气盆地的运移聚集演化史, 它对于油资源的勘探, 确定油藏位置和计算油藏贮量, 寻找新的油田,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文从地质科学实际出发, 研究了三维问题的地质和渗流力学特征, 提出二阶修正算子分裂隐式迭代格式, 对著名油水运移聚集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基本吻合, 并对胜利油田东营凹陷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结果和实际地质情况( 油田位置等) 基本吻合, 成功解决了这一著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聚集 算子分裂法 数值模拟 石油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城凸起中生界内幕断层及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康晏 邹灵 +3 位作者 刘志勇 韩敏 卢浩 姚树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8,114,共4页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幕断层平均连通概率均小于0.6,整体输导能力较差,油气主要沿断层—砂体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高青地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为沿高青断层向西、西南方向运移;油气运移指向主要受构造形态和砂体控制,油气沿断层和骨架砂体向鼻状构造脊部运移,运移距离受北东向鼻状构造控制,而构造脊部的西侧地层西倾,油气无法沿骨架砂体继续运移。因此,在高15—高52—高46井南北向鼻状构造带油气运移通畅,是有效的含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断层连通性 优势运移路径 油气运聚数值模拟 青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新进展(二)──油气运聚平面分层模拟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石广仁 李阿梅 张庆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7,共5页
运聚史模拟是盆地模拟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已有运聚史模型的不足,提出分层的平面二维运聚模型,即现今流体势分层模拟和油气运聚历史分层模拟的模型。分层流体势模拟需要井点的地表海拔、潜水面位置和分层的流体流动压力梯度... 运聚史模拟是盆地模拟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已有运聚史模型的不足,提出分层的平面二维运聚模型,即现今流体势分层模拟和油气运聚历史分层模拟的模型。分层流体势模拟需要井点的地表海拔、潜水面位置和分层的流体流动压力梯度这3项已知参数,提出水势、油势和气势计算公式,求得各井点的分层流体势,即可绘出分层的现今势平面等值图,为晚近地质时期油气再次运、聚的分析提供依据。分层油气运聚史模拟为拟三维二相模型,基于浮力驱动原理及达西定律,烃源层的排烃量分配可由地质家拟定,计算结果给出探区各烃源层和运载层在不同地质时代的烃柱高度及聚集量的平面等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数值模拟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椒江凹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油气运聚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胜利 夏斌 +1 位作者 胡振华 张宴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根据前人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地质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指出新生代的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处于张性应力场中,应力场是控制该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采用Maxwell粘弹性模型,对新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瓯江运动期,丽水... 根据前人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地质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指出新生代的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处于张性应力场中,应力场是控制该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采用Maxwell粘弹性模型,对新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瓯江运动期,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右旋拉张环境;玉泉期的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弱拉张环境。研究表明丽水西次凹LS36-1-1井以西,MYF-1井以南的缓坡带是比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灵峰凸起带因为应力值偏高有可能导致运移到此处的油气已经沿断层逸散或者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应力场 数值模拟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多重孔隙介质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8
作者 苏玉亮 鲁明晶 +3 位作者 李萌 张琪 王文东 董明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5-652,660,共9页
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借助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能够实商业化开采。原油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较甲烷分子更加复杂,目前页岩油在无机和有机纳米孔中的运移机制尚不清楚。准确模拟页岩油微观运移机制和多重孔隙介质间耦合流... 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借助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能够实商业化开采。原油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较甲烷分子更加复杂,目前页岩油在无机和有机纳米孔中的运移机制尚不清楚。准确模拟页岩油微观运移机制和多重孔隙介质间耦合流动对页岩油藏产能评价和生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润湿特性,考虑液体吸附、速度滑移及物性变化等机制,引入复杂结构参数(迂曲度、孔隙度和有机孔含量),建立了微纳米多孔介质液体表观渗透率模型,研究了不同运移机制对微纳米多孔介质表观渗透率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质-天然裂缝-人工裂缝耦合的页岩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进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半径小于10 nm时,微纳米孔隙速度滑移影响明显,而孔隙半径大于100 nm时,微观运移机制作用可以忽略;有机孔隙含量越小、裂缝条数越多则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越大;最优的缝网模式为缝网无间距且不重叠。本研究的重点是丰富微纳米孔隙内油气运移理论,为页岩油藏开发模拟研究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模式 微观运移 裂缝 微纳米孔隙 跨尺度流动 分段压裂 数值模拟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模拟及油气运聚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海容 宋惠珍 贾承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地质剖面图建立了三维有限单元模型,对三维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现今仍有活动的几条断裂使局部构造应力场复杂化,控制了油气的再次运... 本文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地质剖面图建立了三维有限单元模型,对三维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现今仍有活动的几条断裂使局部构造应力场复杂化,控制了油气的再次运移,使油气重新调整成藏。总的来说,该区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动有利于油气沿断裂带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三维 构造应力 油气运聚 地质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石油生成、运移和聚集史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冰洁 罗胜元 +1 位作者 陈艳红 吴旺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5-685,69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暗色泥岩,原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中。在恢复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热史的基础上,对烃源岩段成熟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聚集史特征进...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暗色泥岩,原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中。在恢复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热史的基础上,对烃源岩段成熟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聚集史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至少存在两期原油的生、排烃过程,第一期为30~25Ma,第二期为16~0Ma,特别是距今5Ma(馆陶组沉积末期)以来,石油大量生成并排出形成现今的油气分布格局,而现今主力烃源岩段仍处于大量生油阶段;②沙四段原油的生成量和聚集量都明显大于沙三段,说明主力烃源岩段的生、排烃特征对原油纵向分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③在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共划出7个距离源区较近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而缓坡带虽处于油气低势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但烃源岩成熟度低,并且来自于洼陷区的原油受博兴断裂带阻隔,导致博兴缓坡带油气聚集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石油生-运-聚史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运聚过程的综合分析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东胜 吴冲龙 +2 位作者 杨申谷 刘少华 朱小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基于对油气运移机理现有认识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油气运聚模拟的地质概念模型和充分考虑地质综合研究并可人工干预的综合分析模拟。大尺度地质概念模型是以含油气系统为单位的三维面状模型,而小尺度模型则是以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的、由一... 基于对油气运移机理现有认识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油气运聚模拟的地质概念模型和充分考虑地质综合研究并可人工干预的综合分析模拟。大尺度地质概念模型是以含油气系统为单位的三维面状模型,而小尺度模型则是以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的、由一个或多个三维面以及断层组合而成的网络状格架模型。油气运聚过程的综合分析模拟应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含油气系统(或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建立初始地质模型,应用古构造恢复、古流体势恢复、油气运移路径模拟、优势运移通道分析、模拟结果综合评价等技术,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所提供的精确时间间隔单元进行三维的、动态的模拟。模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可在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基于一系列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开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模拟 综合分析 运移路径 层序地层格架 信息集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曾溅辉 金之钧 王伟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94-97,共4页
实验模拟是油气二次运程和聚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一些机理,深化了油气成藏和分布的认识,目前实验模型主要有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和微观模型,... 实验模拟是油气二次运程和聚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一些机理,深化了油气成藏和分布的认识,目前实验模型主要有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和微观模型,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由单纯的机理研究向为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以及实际油气藏成藏动力学模拟发展;(2)研究方法不断改进,实现宏观与微观实验模拟以及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的结合;(3)实验设备更趋于先进,实验模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观测手段也日趋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模拟试验 油气二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数值模拟与试采矿体优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4 位作者 张伟 刘坊 李廷微 王飞飞 王笑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9,共13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勘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特征,优选天然气水合物优势矿体,基于经过矿体的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成藏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勘探区W17和W18两个矿体的二维地质模型,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稳定域、气...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勘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特征,优选天然气水合物优势矿体,基于经过矿体的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成藏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勘探区W17和W18两个矿体的二维地质模型,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稳定域、气源形成、运移输导及储集成藏进行了系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神狐勘探区成矿气源丰富,来自浅层的生物成因气和深层的热成因气都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2)神狐勘探区流体输导条件良好,深部大断裂可以作为油源断裂沟通深部源岩,是连接深部热成因气的主要通道,浅部调节性断裂和渗透性砂岩一起作为横向+垂向复合输导;(3)在神狐勘探区稳定域内,区域构造部位相对高、断块封闭性相对好、渗透率相对大的区域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储集层;(4)综合分析认为,W17矿体比W18矿体在气源、运移及储层特性上更具优势,应作为优先考虑的试采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海域 成藏系统 气源条件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强 胡伏生 +2 位作者 万力 陈劲忪 史贵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鄂尔多斯北部盆地为例 ,针对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问题 ,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 ,恢复了上古生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推导了考虑多个要素的地下流体三维数学模型 ,并依据不同时期古流体动力场特征 ,初步分析了上古生... 以鄂尔多斯北部盆地为例 ,针对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问题 ,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 ,恢复了上古生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推导了考虑多个要素的地下流体三维数学模型 ,并依据不同时期古流体动力场特征 ,初步分析了上古生界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北部盆地 ,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比较完善地描述古流体动力场的特征和比较准确地指明油气运移和聚集区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演化 动力场 三维数值模拟 油气运移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运聚动力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Wg4井沙三中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二社 黄娟 +6 位作者 鹿坤 蒋宏 周勇水 钱门辉 陶国亮 刘鹏 李志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文、卫、濮结合部Wg4井沙三中亚段致密油为例,开展流体包裹体古温压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动态展现其致密油的运聚动力——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沙三中亚段致密储层于东营期构造抬升时,烃类发生幕式充注,烃... 以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文、卫、濮结合部Wg4井沙三中亚段致密油为例,开展流体包裹体古温压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动态展现其致密油的运聚动力——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沙三中亚段致密储层于东营期构造抬升时,烃类发生幕式充注,烃包裹体Ⅰ,Ⅱ先后被捕获。致密油充注时期为古近纪末期(约19.5~17.5 Ma);基于烃包裹体捕获压力、深度可知致密油充注为超压充注,超压系数分别为1.54,1.26。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谱图及参数对比追溯的下伏烃源岩,在古近纪末期达到成熟阶段,保留有大量生烃所形成的高压。烃类超压充注与邻近下伏烃源岩生烃增压史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有力地证实了致密油的运聚动力主要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这对于致密油层段优选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聚焦优质烃源岩的发育规模、生烃史以及近源型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运聚动力 生烃增压 流体包裹体 盆地模拟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连进 吴冲龙 王春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20-1224,共5页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二次运移 运移机理 数值模拟 三维可视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利 谭成轩 王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矿产 ,其最大特征具有运移性。构造应力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引起地质环境、圈闭条件、应力状态改变的动力是构造应力场。盆地沉陷、隆起、断裂构造等都是不同特点的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地质痕迹。高应力区围限下的低应...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矿产 ,其最大特征具有运移性。构造应力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引起地质环境、圈闭条件、应力状态改变的动力是构造应力场。盆地沉陷、隆起、断裂构造等都是不同特点的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地质痕迹。高应力区围限下的低应力区 ,一般是有利的储油储气构造位置。本文在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邻区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对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目的层在中新世晚期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分析了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应力场 数值模拟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中生界烃类生成、运聚与成藏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国林 王明健 +1 位作者 杨长清 庞玉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色泥岩是潜在烃源岩。T3-J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达到高峰;K12-K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末达到高峰;雁荡运动和瓯江运动及其之前形成的各类圈闭,更有利于捕获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生成和排出的烃类。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烃类运移提供了重要优势通道,烃类多沿断裂带及附近的构造圈闭聚集。白垩系内的烃类聚集量是侏罗系的3倍,白垩系内的"构造型"和J2/K1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构造-地层不整合复合型"是本区中生界两类重要的油气聚集,聚集模式可能包括"近源聚集"和"远源聚集"2种,成藏组合包括"自生自储自盖"、"下生上储上盖"和"新生古储新盖"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生烃 排烃 聚集成藏 数值模拟 东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油气运聚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振红 吕修祥 +1 位作者 王国林 马玉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16-20,共5页
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 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性砂岩层易于成为油气运移的运载层及有利储集层;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在温宿凸起北部边界出现的变质岩分布带,有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屏障,寻找油气时应该避开,有断层沟通的潜山及砂体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温宿凸起 油气运聚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海地区运移聚集的精细数值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益让 杜宁 韩玉笈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3-693,共11页
 对滩海地区三层油资源运移聚集进行高精度精细平行数值模拟,提出数学模型和精细平行算子分裂隐式迭代格式,设计了并行计算程序,提出了并行计算的信息传递和交替方向网格剖分方法.并对不同的CPU组合进行并行计算和分析,对滩海地区数值...  对滩海地区三层油资源运移聚集进行高精度精细平行数值模拟,提出数学模型和精细平行算子分裂隐式迭代格式,设计了并行计算程序,提出了并行计算的信息传递和交替方向网格剖分方法.并对不同的CPU组合进行并行计算和分析,对滩海地区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对模型问题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最佳阶误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和聚集 滩海地区 精细数值模拟 平行程序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