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complex media by convolu-tional differentiator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信富 李小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We apply the forward modeling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the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pro-posed by former worker to seismic wave simulation of complex heterogeneous media and compare the efficienc... We apply the forward modeling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the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pro-posed by former worker to seismic wave simulation of complex heterogeneous media and compar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between this method and other seismic simulation methods such as finite difference and pseudospec-tral method.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and needs less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so it is a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with much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数值模拟 非均匀介质 微分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 Simulation of Boundary Element-Volume Element Wave Equation in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
2
作者 Yu Geng-xin Li Dong-ping +1 位作者 Fu Li-yun Jiang Ta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 边界元法 数值模拟 复杂地质构造 波动方程 体积元 字符分割 非均质性 建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blasting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n concrete frustumsunder side-contact explosions
3
作者 Gengxin Kang Yadong Zhang +1 位作者 Xingbo Xie Wenbin G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13-127,共15页
Investigating the blast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n typical finite-sized obstacles is essential for optimizing defense strategies and designing more robust barriers to deter terrorists and protect critical locations.Thi... Investigating the blast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n typical finite-sized obstacles is essential for optimizing defense strategies and designing more robust barriers to deter terrorists and protect critical location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lasting effec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oncrete frustums subjected to contact explosions,employing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ield tests.It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top and side blasting,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fracture modes,damage patterns,and fragment sizes,as well as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and the propagation of stress waves.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blasting effects of detonating explosives at varying positions along the side and with different charge amou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side-blasting leads to complete fragmentation,with tensile wave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creating extensive damage zones that propagate parallel to the frustum's outer surface,concentrating damage near the surface.During top-blasting,the upper half of the frustum undergoes fragmentation,while the lower half experiences cracking.Tensile waves propagat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surface,forming larger blocks in regions with lower wave intensity.Three distinct damage zones within the frustum were identified,and a series of mathematical formulas were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fragment size and charge mass.As the charge mass increased from 1.0 kg to 4.0 kg,the maximum fragment size decreased.Detonation at the center of the frustum's side resulted in the most severe fragmentation,with a 51.8%reduction in fragment size compared to other detonation positions.Finally,four broken modes were classified,each influenced by charge mass and explosive location.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civil blasting operations and designing protectiv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rustum Blasting effects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tact explosion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Field blast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县地震波影响下的岩石滑坡数值分析研究
4
作者 武震 张慧文 +1 位作者 吴俭俭 陈安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924,共14页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的基础上发展的三维模型,相比二维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滑坡介质的横向和纵向位移,可以界定整个滑坡的沉积区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加载地震波后块体滑坡运移距离显著提高,滑坡滑移区的最大横向距离也显著增加,而且滚动中的岩石更容易增加弹跳高度和距离。研究最后预测舟曲县局部敏感地区的岩石滑坡距离和沉积范围,并评价其危险程度。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舟曲县附近山体的几个滑动面对县城的危险性较低,而靠近两河口中白龙江沿岸的几个滑坡面危险性较高。文章可为舟曲县周围的灾害点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加载 数值模拟 岩石滑坡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及对水工构筑物毁伤效应研究
5
作者 徐平 侯伟琦 +3 位作者 乔世范 董辉 罗晓光 赵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6,183,共14页
为研究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评估地震波、水击波协同作用下水库大坝的毁伤效应及地震波对库岸基坑的毁伤效应,以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取水口水下钻孔爆破工程为背景,采用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开展近岸水下钻孔爆... 为研究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评估地震波、水击波协同作用下水库大坝的毁伤效应及地震波对库岸基坑的毁伤效应,以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取水口水下钻孔爆破工程为背景,采用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开展近岸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爆破能量波传播形态变化及衰减规律、水库大坝及库岸基坑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测试水击波峰值压力随距离比例药量(Q 1/3/R)的衰减特征、大坝振动速度时程曲线及峰值振动速度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且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水击波峰值压力衰减特征均与Cole经验公式有较高的拟合性,验证了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水击波在水库库水、地震波在水库库底岩体中传播衰减特征的直观分析结果,将爆破能量波传播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爆炸阶段、扩散阶段及衰减阶段;爆破能量波传播引起介质振动速度v=0.1 cm/s的地震波、水击波的影响范围依次为270.00 m、206.28 m,均未传播至水库大坝坝脚;水击波峰值压力随爆心距、深度增加衰减显著,基于爆破相似类比法建立了同时考虑爆心距与水下深度的双因素水击波峰值压力经验计算公式,可用于可靠预测水域中任意位置的水击波峰值压力;爆破能量波在水库大坝中传播引起芯墙与坝体产生明显的动力响应,坝体迎爆面底部区域振动响应较为显著且坝脚区域产生损伤;坝体迎爆面坝底监测点峰值振动速度仅为0.17 cm/s,小于规范规定限值2.5 cm/s,初步判断水库大坝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坝体迎爆面坝脚区域最大损伤比仅为25%,为确保大坝绝对安全,需要考虑对水库大坝采取适当的隔振及防护措施;爆破地震波在库岸岩体中传播,引起库岸基坑迎爆面、基坑坑底及坑侧、基坑背爆面依次出现动力响应,迎爆面库岸基坑坑顶的峰值应力与峰值振动速度最大,近距离大药量爆破会对库岸基坑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库岸基坑采取严格的加固和隔振措施。研究成果也可为类似工程爆破施工能量波传播规律分析和不利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钻孔爆破 数值模拟 地震波 水击波 传播规律 毁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动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6
作者 邢浩洁 李鸿晶 南锐锐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37,共41页
基于谱元法的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已被广泛用于地震震源破裂、大规模地震波传播、区域复杂场地及工程结构(群)地震反应、地震层析成像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当中,是目前地震工程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地震科技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 基于谱元法的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已被广泛用于地震震源破裂、大规模地震波传播、区域复杂场地及工程结构(群)地震反应、地震层析成像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当中,是目前地震工程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地震科技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技术。早期发展的切比雪夫谱元法(CSEM)和勒让德谱元法(LSEM)更接近谱方法的域分解思路,其形式相对复杂且计算效率较低。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一种形式简洁的LSEM,其实施步骤和主要公式已经与有限元法完全一致,仅通过内置的高斯-洛巴托-勒让德(GLL)高精度数值积分保留着与谱方法之间的联系。谱元法的巨大成功不仅源于算法本身的高精度、规整性和灵活性,更是得益于以SPECFEM2D/3D,SPECFEM_GLOBE,SPEED等为代表的开源软件集成了复杂模拟所需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复杂介质建模、震源模型数值实现、平面地震波输入、大规模并行计算、全球地震波模拟、伴随方法以及多尺度或不连续方法等。本文全面介绍了CSEM、LSEM、间断伽辽金谱元法(DG-SEM或DGM)、三角形单元谱元法、谱元法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或应用进展,并详细阐述了谱元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学者关于谱元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学术贡献。谱元法可归属于有限元法范畴,其高阶单元具有优良的精度和稳定性,并能从理论上严格地导出集中质量矩阵。在地震波动领域各种形式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中,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速度结构反演或震源参数反演对地震波到时、波形等细节比较敏感,通常需采用谱元法或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等高精度方法。而地震工程领域主要关注不同工程结构、非线性岩土介质或者流体-固体多场耦合等情形下的力和变形,此时具有丰富单元库的有限元法常常更为有效。最后,考虑到二阶及以上谱单元的性能显著优于一阶有限单元,进一步研究不同地震工程问题的谱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震源-路径-场地-结构(群)的地震灾害全过程模拟的日益发展,谱元法这种具有灵活单元阶次变化、宽频带模拟精度和高效并行能力的特殊高阶有限元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地震波传播 强地面运动 基于物理的数值模拟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黏弹性的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及波动方程
7
作者 柏韩 冯晅 +4 位作者 刘财 王鑫 刘乾 丁梦颜 徐雨歆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23-3234,共12页
岩石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弹性特性,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非线性弹性波动方程能用于描述地震波等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弹性特征.我们通过将Kelvin-Voigt模型与经典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相结合,探索构建了一个新的具有黏弹性的非线性弹性... 岩石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弹性特性,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非线性弹性波动方程能用于描述地震波等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弹性特征.我们通过将Kelvin-Voigt模型与经典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相结合,探索构建了一个新的具有黏弹性的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并使用共传播声弹性实验方法对新构建的本构关系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的数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我们进一步尝试推导建立了新的具有黏弹性的非线性弹性波动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获得数值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具有黏弹性的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中的二阶非线性弹性项对波的传播影响较大,会造成波形畸变;三阶非线性弹性项影响相对较小,会在波形尾部产生高次谐波;黏性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非线性弹性项和有限差分格式造成的数值解振荡问题.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弹性系数值的正负决定波形尾部倾斜方向和波峰变陡方向,绝对值大小决定这种形变趋势的程度.最后我们讨论了非线性弹性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应力)-时间曲线中的经典滞后回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 Kelvin-Voigt模型 共传播声弹性实验 非线性弹性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非线性弹性波的传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马友谊桥海域波浪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孙婉静 骆钊 林红星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中马友谊桥海域波浪以涌浪为主,但其海浪特性及传播机理尚不明确,给桥梁防护与运营带来极大困扰。采用波浪模型Mike21 SW,以ERA5资料作为驱动风场,对中马友谊桥海域的波浪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数据结果,并对该海域的海浪特性进行溯源分析。... 中马友谊桥海域波浪以涌浪为主,但其海浪特性及传播机理尚不明确,给桥梁防护与运营带来极大困扰。采用波浪模型Mike21 SW,以ERA5资料作为驱动风场,对中马友谊桥海域的波浪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数据结果,并对该海域的海浪特性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洋流驱动的影响,中马友谊桥海域的波高为0.45~0.85 m,7月和8月的波况较差;波周期多介于6.0~10.0 s,其频率占全年的53.15%,为显著的中长周期波。马尔代夫海域的涌浪主要来源于印度洋涌浪,且受其向北传播影响,因此该海域波向常年呈E—S向(东—南向波浪),桥梁位置受岛屿遮蔽,常年保持S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场 中马友谊桥 波浪传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地震点源处理方法
9
作者 李孟洋 刘少林 +1 位作者 杨顶辉 李小凡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在利用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时需要对方程进行离散,然而由于震源项常包含δ函数,该函数是奇异函数,通过数值近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处理震源项。引入δ函数的2类离散形式,以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为例,详细给出... 在利用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时需要对方程进行离散,然而由于震源项常包含δ函数,该函数是奇异函数,通过数值近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处理震源项。引入δ函数的2类离散形式,以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为例,详细给出了震源项离散形式。为了验证这种震源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多组数值模拟实验。首先在规则网格下,模拟了δ函数离散形式处理单极震源和矩张量震源的情况;其次在非规则网格下,模拟了δ函数离散形式处理地震点源情况。数值实验表明,在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时,利用δ函数离散形式近似地震点源项,可得到高精度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地震波运动方程 数值模拟 Δ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多点爆炸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
10
作者 马劲 王振 +1 位作者 李硕标 李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6,共9页
为了研究多点爆炸应力波在黏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基于黏土中三点同时爆炸试验,结合土体中地冲击耦合效应研究与固体介质中多点爆炸能量聚集经验公式,分析装药间距的变化对多点爆炸聚集效应的影响。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 为了研究多点爆炸应力波在黏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基于黏土中三点同时爆炸试验,结合土体中地冲击耦合效应研究与固体介质中多点爆炸能量聚集经验公式,分析装药间距的变化对多点爆炸聚集效应的影响。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得到黏土介质中集中装药与分散装药能量耦合特征,分析相同药量下不同装药间距对聚集效应的影响,发现能量聚集处应力峰值随装药间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能量增幅为1.9~4.5倍,峰值到达时间明显加快,新的合成波能够对爆炸远区造成影响,而装药间距过大会使能量在聚集前被介质快速耗散。根据试验参数与试验结果,建立黏土中多点爆炸能量聚集计算公式,给出黏土中多点爆炸应力波峰值衰减预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多点爆炸 数值模拟 装药间距 应力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小半径弯梁桥梁-轨系统的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汤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以某高速铁路联络线中400 m半径圆曲线段上一多联小半径弯梁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既可兼顾低频与高频两种频段成分影响,又可调整单项脉冲参数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人工波,研究小半径弯梁桥上梁-轨系统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脉冲类型... 以某高速铁路联络线中400 m半径圆曲线段上一多联小半径弯梁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既可兼顾低频与高频两种频段成分影响,又可调整单项脉冲参数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人工波,研究小半径弯梁桥上梁-轨系统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脉冲类型、脉冲峰值、脉冲周期、脉冲数量和脉冲叠加效应等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半径弯梁桥沿切线方向的纵向梁轨作用和因钢轨侧向分力引起的横向梁轨作用相互耦合,且滑冲脉冲型地震引起的梁轨作用最强烈,破裂前方脉冲型次之,无脉冲型最小;提高脉冲峰值和脉冲数量使得梁轨作用增强,原梁-轨系统受力不利处增幅最显著;脉冲周期接近结构自振周期时,原敏感性较低的活动墩受力出现较大增幅;两类脉冲峰值重合时的叠加效应所引起的梁-轨系统响应增幅较大,增幅低于20%;五项脉冲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脉冲类型、脉冲周期、脉冲峰值、脉冲数量和脉冲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弯梁桥 梁-轨系统 数值模拟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 人工合成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花岗岩体地震波数值模拟及传播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建平 刘英辉 +3 位作者 李伟 张盟勃 王扬州 杨永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深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蕴藏巨大能量的清洁能源,但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确,中深层地热探测成功率较低。为了研究地震波在深层地热岩体中的传播规律与波场特征,建立两种深层地热花岗岩模型,并使用等效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声... 深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蕴藏巨大能量的清洁能源,但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确,中深层地热探测成功率较低。为了研究地震波在深层地热岩体中的传播规律与波场特征,建立两种深层地热花岗岩模型,并使用等效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声波与弹性波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热花岗岩体速度在温度的影响下要高于围岩的,会产生高速屏蔽现象,使得透射波能量变弱,限制了地热岩体下部地震波传播能量;相比于声波,弹性波具有更丰富的波场信息,波型与能量转换使得弹性波地震记录也比声波地震记录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岩 地震波传播机制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爆破荷载等效施加方法的振动波形预测与古建筑安全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雄 刘文高 +4 位作者 倪伟淋 张伟 杨鑫 黄锦聪 刘锦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振动对邻近的古建筑有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影响,为研究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以及预测地面振动效应和分析临近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拉卜楞隧道为依托,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预测爆破荷载作用下拉卜楞寺的... 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振动对邻近的古建筑有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影响,为研究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以及预测地面振动效应和分析临近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拉卜楞隧道为依托,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预测爆破荷载作用下拉卜楞寺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单响总药量的增加,质点振动速度增大,衰减比也随之增大,说明高频振动衰减快,低频振动衰减慢;(2)通过理论计算将爆破荷载等效施加在弹性边界或隧道开挖轮廓面上,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在大于40 m的中远区两者振速变化规律趋于一致,故将荷载施加在开挖轮廓面上是合理的;(3)爆破地震波自由界面处体波经过反射形成沿表面传播的Rayleigh波,结合数值模拟山体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发现,经反射叠加山体内部形成复杂的振动区;(4)当地震波到达拉卜楞寺最近点时,径向振速峰值为0.000672 cm/s,垂向振速峰值为0.000448 cm/s,合成振速峰值为0.000807 cm/s,远小于古建筑安全振动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等效荷载 数值模拟 爆破地震波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障碍物对爆破冲击波传播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春雨 廖杭 +3 位作者 李梦可 罗虎 王宇博 方晓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隧道掌子面开挖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对施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研究隧道内障碍物对掌子面开挖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传播特性影响,依托宁攀高速公路胜利隧道,采用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爆破冲击波在隧道内障碍物段的传播,并采用现场测... 隧道掌子面开挖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对施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研究隧道内障碍物对掌子面开挖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传播特性影响,依托宁攀高速公路胜利隧道,采用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爆破冲击波在隧道内障碍物段的传播,并采用现场测试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正常衰减的冲击波传播至障碍物面上方2 m处超压迅速增长4.1%,通过障碍物后由于绕流作用超压增长2.2%,障碍物上方冲击波总体呈现增强-衰减-再增强-再减小的特性;障碍物中心轴线前5 m处反射冲击波超压开始高于初始冲击波,反射冲击波传播至障碍物面时超压峰值增长至初始冲击波的2.4倍;障碍物对正后方0.5 m范围内超压峰值有一定的降低作用,0.5~2 m范围内冲击波超压有所增长,随后恢复为正常超压衰减。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障碍物前2.5 m处形成2个超压峰值,经障碍物表面反射第2个冲击波超压峰值为初始峰值的2.9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冲击波 障碍物 数值模拟 传播特性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煤油/空气两相旋转爆轰传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秋月 王放 +1 位作者 翁春生 赵庆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3,共11页
为研究预混煤油/空气两相旋转爆轰波的传播特性,以煤油蒸气/液滴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二维旋转爆轰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气态燃料当量比和液滴直径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过程中流场结构、胞格形状和数目、爆轰分数以及传播速度... 为研究预混煤油/空气两相旋转爆轰波的传播特性,以煤油蒸气/液滴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二维旋转爆轰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气态燃料当量比和液滴直径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过程中流场结构、胞格形状和数目、爆轰分数以及传播速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气态燃料当量比和较小的液滴直径有利于旋转爆轰波的成功传播。气态燃料当量比为0.83时,可起爆的液滴直径增大至40μm。研究发现,爆轰波成功起爆的前提下,提高气态燃料当量比或减小液滴直径均利于胞格数目的增多和平均尺寸的减小,胞格数目为5.0~6.7,低于5.0爆轰波将无法维持传播;燃料的爆轰分数与气态燃料当量比和液滴直径有关,提高气态燃料当量比或减小液滴直径均促进燃料的爆轰分数以及爆轰波传播速度的提高,爆轰分数最高可达94.9%,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为1 638.34~1 777.62 m/s,速度亏损在1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波 气态燃料当量比 两相爆轰 传播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固-液介质的速度应力方程三角形单元间断伽辽金地震波模拟算法
16
作者 曹文忠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4-695,共12页
间断伽辽金法可用于存在复杂边界条件的模型,同时具有高阶精度和易于并行计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地震波传播模拟研究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值通量是间断伽辽金法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相比于其他通量,基于Rankine-Hugoniot跳跃条件的通量(R... 间断伽辽金法可用于存在复杂边界条件的模型,同时具有高阶精度和易于并行计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地震波传播模拟研究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值通量是间断伽辽金法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相比于其他通量,基于Rankine-Hugoniot跳跃条件的通量(RH-condition通量)在固体和液体介质边界具有更宽的稳定性,可以使用更大的时间步长,尤其是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波阻抗差异较大时.它已被用于基于四边形网格和速度-应变方程的间断伽辽金地震波固液介质模拟.本文为了模拟陆地自然水体等存在复杂固-液界面形状的地震波传播,并在未来与其他数值方法耦合,发展了基于三角形网格的RH-condition通量间断伽辽金方法,使用一阶速度-压力声波和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模拟复杂固-液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通过水平层状和sin型起伏固-液模型,验证了该方法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展示了所提出的间断伽辽金法在不同网格大小和阶数下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通过一个复杂模型的例子表明存在复杂固-液界面时该方法可以准确施加固-液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伽辽金 地震波模拟 固-液介质 数值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槽波探测法在煤层褶曲与断层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吴国庆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5,共12页
【背景】煤矿智能化转型中,精准识别地下异常体对地质透明化体系构建至关重要,褶曲异常体的精确探测是井下物探技术的难点,其准确辨识对减少掘进成本、回采难度及安全风险有重要意义。【目的和方法】基于以往的槽波勘探实践,发现褶曲对... 【背景】煤矿智能化转型中,精准识别地下异常体对地质透明化体系构建至关重要,褶曲异常体的精确探测是井下物探技术的难点,其准确辨识对减少掘进成本、回采难度及安全风险有重要意义。【目的和方法】基于以往的槽波勘探实践,发现褶曲对槽波的传播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但传统槽波反演技术难以区分褶曲与断层。为此,构建了几何形态类似、勘探距离相等的断层与褶曲数值模型,首先运用三维波场模拟技术挖掘波场信息,明确了二者波场响应差异;其次采用绕射偏移成像方法反演处理,获取了成像结果。【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褶曲异常相较于断层,其反射槽波波形更为分散且模糊,不同反射点能量分布不均。(2)褶曲异常在远偏移距处的直达槽波信噪比高于断层构造,且能减缓直达槽波的衰减速度,使得直达槽波在褶曲异常中的传播距离约为断层构造中的1.5倍。(3)断层的反射槽波与直达槽波能量差异较小,而褶曲异常则表现出较大的能量差异。(4)褶曲异常的反射槽波主频低于断层构造,并导致直达槽波与反射槽波的频带变宽;褶曲异常反射槽波频率和速度均略高于直达槽波,断层构造此特征不明显。(5)断层构造的反射面通常位于断层面中上端,而褶曲异常的反射面则倾向于褶曲面中部,且褶曲异常的绕射偏移成像反射面在连续性上较断层构造差。基于上述波场特征与频散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山西阳泉某矿15号煤层为例,通过反射槽波绕射偏移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巷道侧帮煤层中断层与褶曲的定性识别,并清晰描绘了褶曲的发育形态。研究成果不仅为采区工作面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地质依据,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安全 槽波勘探 反射槽波 地质异常体 褶曲 断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人工边界等效荷载计算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44
18
作者 章小龙 李小军 +1 位作者 陈国兴 周正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6-1135,共10页
黏弹性人工边界在场地地震反应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计算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震波在黏弹性人工边界中的输入是通过将地震波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处的等效载荷来实现的.计算等效节点载荷的常规方法默认边界节点对应区域... 黏弹性人工边界在场地地震反应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计算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震波在黏弹性人工边界中的输入是通过将地震波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处的等效载荷来实现的.计算等效节点载荷的常规方法默认边界节点对应区域内的应力为均布力,但实际上该节点对应区域内的应力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本文在有限元方法结合黏弹性局部人工边界的显式时域波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无限域散射问题地震波等效载荷计算的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采用细化网格与应力积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人工边界等效节点力,有效地降低了人工边界上等效节点力的计算误差.以不同角度入射地震波的二维算例为例,算例给出的波场位移云图和节点位移时程曲线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其计算精度与网格尺寸和地震波入射角度密切相关,且网格越小、入射角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对于相同的网格尺寸,本文采用方法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尤其是对于斜入射问题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传播 数值模拟 黏弹性人工边界 等效节点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国胜兵 王明洋 +1 位作者 赵跃堂 罗昆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137-142,共6页
爆炸地震波荷载类似于天然地震波荷载,但又不完全相同。基于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法,运用二维显式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地下结构在竖向和水平爆炸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分析。编制了周围土体介质分析模型的程序模块并与FLAC接口... 爆炸地震波荷载类似于天然地震波荷载,但又不完全相同。基于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法,运用二维显式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地下结构在竖向和水平爆炸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分析。编制了周围土体介质分析模型的程序模块并与FLAC接口。考虑了水平和竖向爆炸地震波荷载对地下结构的耦合效应,得出了一些定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竖向 荷载 动力响应 土体 FLAC 有效应力 爆炸地震波 类似 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场地地震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山有 马强 +1 位作者 武东坡 杨柏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7,共6页
如何合理评价断层场地对地震动影响进而为重大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是当前急需解决但尚未解决好的工程场地问题。针对根据工程经验抽象出的8种设想断层场地模型,应用显式有限元模拟计算了脉冲P波、SV波倾斜入射下的地震反应。根据数值... 如何合理评价断层场地对地震动影响进而为重大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是当前急需解决但尚未解决好的工程场地问题。针对根据工程经验抽象出的8种设想断层场地模型,应用显式有限元模拟计算了脉冲P波、SV波倾斜入射下的地震反应。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总结和给出了断层倾向、破碎带宽度、破碎带形态对地震动影响的初步定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场地 地震反应 P-SV脉冲地震波 倾斜入射 数值模拟 工程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