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n flow, heat transfer and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diameter thick-walled gas cylinders in quenching process under different water spray volumes 被引量:2
1
作者 GAO Jing-na GAO Ying +2 位作者 XU Qin-ran WANG Ge LI 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3188-3199,共12页
Cooling strengt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as cylinder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and reasonable water spray volu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as cylinders... Cooling strengt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as cylinder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and reasonable water spray volu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as cylinders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s.To find the optimal water spray parameters,a fluid-solid coupling model with three-phase flow was established in consideration of water-vapor conversion.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of gas cylinder with the dimensions of d914 mm×38 mm×12000 mm were quenched using multi-nozzle water spray system.The internal pressure,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ave)and stress of the gas cylinder under different water spray volume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 were studied.Final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internal pressure and have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pray volume.The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s slowly first and then rapidly,but have increases rapidly first and then slowly.To satisfy hardenability of gas cylinders,the minimum spray volum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40 m^3/(h·m).The results of stress indicate that water spray quenching will not cause deformation of bottle body in the range of water volume from 40 to 290 m^3/(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diameter thick-walled gas cylinders quenching water spray volume heat transfer STR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quenching process for cam manufacturing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倩 裴林清 肖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29-536,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quenching medium.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both 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ere performed.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analyz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stress and microstructure fields were investigated considering nonlinear material properties. Finally,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stress is affected by both thermal stress and transformation stress.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nal stress is changed several times due to thermal interaction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quench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am. The tensile strength, the impact resistance and the hardness value of the cam by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are improved by 4.3%, 8.9% and 3.5% compared with those by the traditional quenching technology. Moreover,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cam shape deformation are reduced by 40.0% and 48.9% respectively for the cam manufactured by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ching process cam manufactur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3
作者 刘国勇 曾贤文 朱冬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5,共12页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型材运行速度、纵向喷嘴间距以及周向气雾冷却喷嘴气水比对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以及淬火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得到该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最优的生产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型材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型材运行速度30 mm/s,纵向喷嘴间距155 mm,气水比1.32.与优化前相比,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减少了33.1%,淬火过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21.2%,最大残余应力减小了62.9%,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效率及淬火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淬火 变形 数值模拟 气雾冷却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行星齿轮渗碳淬火残余应力和变形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于津伟 汪舟 +7 位作者 马蓉 王晓丽 林博 汤盈 刘家文 赵圆圆 冯祎彤 李柳全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3,共10页
以20CrMoH钢重载行星齿轮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多场耦合渗碳淬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对渗碳淬火(碳势1%,渗碳温度880℃,淬火油温度110℃)时齿轮残余应力、硬度、碳含量、物相以及变形量... 以20CrMoH钢重载行星齿轮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多场耦合渗碳淬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对渗碳淬火(碳势1%,渗碳温度880℃,淬火油温度110℃)时齿轮残余应力、硬度、碳含量、物相以及变形量分布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渗碳淬火后齿轮的残余应力和硬度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证明建立的多场耦合渗碳淬火有限元模型可靠;渗碳淬火后齿轮表面轴向应力为残余拉应力,约为430 MPa,心部为残余压应力,约为126 MPa;碳含量自表面向心部逐渐降低,渗碳层深度约为1.1 mm;齿轮自表面至心部的马氏体含量均最高,表面马氏体体积分数接近100%;渗碳淬火过程中,齿轮x,y,z方向变形量变化趋于一致,在齿轮完全奥氏体化且温度达到880℃时,变形量达到最大,x,y,z方向分别约为0.239,0.025,0.206 mm,渗碳淬火结束后,x,y,z方向变形量分别约为0.117,0.017,0.08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行星齿轮 渗碳淬火 有限元仿真 相变模拟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nCrS5真空低压渗碳气淬多场耦合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泽宇 邓小虎 +4 位作者 凡园园 王会珍 周乐育 徐跃明 巨东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4-205,共12页
目的采用试验研究、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20MnCrS5齿轮钢真空低压渗碳过程的组织性能演变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引入符合真空渗碳强渗、扩散交替进行的扩散边界条件,并修正硬度计算方程,开发真空低压渗碳高压气淬过程仿真模... 目的采用试验研究、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20MnCrS5齿轮钢真空低压渗碳过程的组织性能演变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引入符合真空渗碳强渗、扩散交替进行的扩散边界条件,并修正硬度计算方程,开发真空低压渗碳高压气淬过程仿真模型。分别建立ϕ15mm×100mm圆棒试样二维轴对称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20MnCrS5圆棒试样不同工艺参数下真空渗碳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开展真空渗碳试验与仿真分析化研究。结果二维轴对称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计算精度接近,可以代替三维模型,提高计算效率。不同工艺参数真空渗碳过程得到的模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改进模型和方程的可用性,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碳浓度、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而后将模型应用到德国FZG(Forschungsstelle für Zahnräder und Getriebebau)标准齿轮样件,对其真空渗碳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可较好地反映齿轮不同位置碳浓度分布的特点,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论通过本研究,揭示了20MnCrS5齿轮钢真空低压渗碳过程的组织性能演变机理,并为复杂零部件真空渗碳过程工艺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 数值仿真 COSMAP 碳含量 硬度 20MnCrS5齿轮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汽车转向节热处理裂纹形成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怡 汪西 +4 位作者 周杰 李生仕 朱荣宇 王国文 彭海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224,共9页
针对锻件热处理后出现的单枝上表面裂纹问题,基于宏微观热处理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对裂纹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裂纹的形成机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可知该裂纹与典型淬火裂纹形貌相似,且裂纹附近没有脱碳现象,但是存在明显氧化现... 针对锻件热处理后出现的单枝上表面裂纹问题,基于宏微观热处理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对裂纹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裂纹的形成机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可知该裂纹与典型淬火裂纹形貌相似,且裂纹附近没有脱碳现象,但是存在明显氧化现象,确定该裂纹在淬火阶段产生,在回火阶段发生氧化。结合应力模拟结果可以判定前期单枝表面急速冷却收缩,主要是由于产生了表面x方向拉应力而导致的裂纹。由此分析了单枝表面在该时期的最大x方向拉应力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与实际裂纹出现区域基本重合,进一步证明了该裂纹产生机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 淬火裂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铜渣风淬造粒实验研究及铜渣液滴冷凝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戴鹏飞 张斌 +3 位作者 黎显俊 尹一鸣 吴怡康 李明周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为了探究高温铜渣风淬造粒的可行性和分析液体黏度对风淬造粒效果的影响,搭建了风淬造粒实验台,对水、机油和液态石蜡的风淬造粒效果进行对比,得出随着液体黏度的升高,液滴形状更加接近球形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冷凝后的石蜡颗粒粒径分... 为了探究高温铜渣风淬造粒的可行性和分析液体黏度对风淬造粒效果的影响,搭建了风淬造粒实验台,对水、机油和液态石蜡的风淬造粒效果进行对比,得出随着液体黏度的升高,液滴形状更加接近球形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冷凝后的石蜡颗粒粒径分布较窄,有利于对高温颗粒进行二次余热回收。使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VOF)和凝固熔化模型和辐射模型(DO)对单个铜渣液滴的冷凝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温度为1355 K,直径为2 mm的铜渣液滴被300 K室温空气冷却时,液滴表面能够快速凝固形成坯壳,经过1.62 s后铜渣液滴完全凝固。冷却过程中迎风面冷却速度较快而背风面较慢,导致液滴凝固不均匀。气流速度越大,对铜渣液滴的冷却能力越强,液滴的冷凝越快;液滴初始粒径越小,换热效率越高,凝固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风淬造粒 数值模拟 余热回收 凝固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用钢淬火过程温度场-组织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8
作者 陆书萌 万莉 +3 位作者 郑善举 李萌蘖 徐忠东 王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7-2537,共11页
为获得SA508Gr.4N钢末端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SA508Gr.4N钢末端淬火过程中的温度-组织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温度-组... 为获得SA508Gr.4N钢末端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SA508Gr.4N钢末端淬火过程中的温度-组织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温度-组织耦合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温度场的变化主要受综合换热系数影响;组织场模型适用于扩散型和非扩散型相变组织与维氏硬度的预测。随淬火端面的距离增大,试样组织呈现出由完全马氏体相到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相的变化,维氏硬度逐渐降低,与温度-组织耦合模型计算得到的组织、硬度变化规律一致,因此,本文所提模型可以用于预测SA508Gr.4N钢末端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末端淬火 SA508Gr.4N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熄炉料钟结构对焦炭布料粒径均匀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黄俊豪 庞克亮 +5 位作者 孙方远 刘福军 谷致远 韩龙 段衍泉 冯妍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8-169,共12页
干熄炉内焦炭粒径偏析问题会严重影响焦炭与冷却气体的气固换热效率。基于离散元方法(DEM)研究某钢厂干熄炉的料钟结构在装焦过程产生的料面形状、粒径分布以及粒径偏析现象,并针对干熄炉的料钟结构进行了优化,以改善焦炭粒径分布。结... 干熄炉内焦炭粒径偏析问题会严重影响焦炭与冷却气体的气固换热效率。基于离散元方法(DEM)研究某钢厂干熄炉的料钟结构在装焦过程产生的料面形状、粒径分布以及粒径偏析现象,并针对干熄炉的料钟结构进行了优化,以改善焦炭粒径分布。结果表明:相比于料钟倾角和分料板夹角,横梁方向对料面形状和粒径均匀度的影响更大。由于料钟横梁对焦炭颗粒有分流作用,容易形成倾斜堆积料面,导致焦炭颗粒分布不均匀。旋转横梁方向与焦罐布料开口平行后,减弱了料面倾斜效应,降低了焦炭颗粒粒径偏析情况。在40°~60°的料钟倾角、30°~60°的分料板夹角和横梁方向优化条件下,料面高度差最大降低70.8%,标准偏差降低最高49.4%,尤其在较大的倾角和夹角值下效果显著,有助于气体在填充床中均匀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立元件建模 干熄焦 填充床 料面形状 粒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Mo齿轮渗碳淬火组织场及硬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志新 刘宪冬 +3 位作者 曹风角 刘维亮 陈春焕 任瑞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4-207,共4页
应用热处理专业模拟软件COSMAP进行了齿轮的渗碳淬火模拟,对一些模拟参数综合考虑了温度、碳含量及相变的影响,并考虑了相变潜热和相变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模拟了组织场与硬度场。结果表明:齿轮表面马氏体含量高达97.5%,轮齿内部马氏体... 应用热处理专业模拟软件COSMAP进行了齿轮的渗碳淬火模拟,对一些模拟参数综合考虑了温度、碳含量及相变的影响,并考虑了相变潜热和相变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模拟了组织场与硬度场。结果表明:齿轮表面马氏体含量高达97.5%,轮齿内部马氏体最低含量为65%,残余奥氏体主要分布在轮齿内部,最高含量为15.8%。齿轮表面硬度值为695HV,分布均匀,心部硬度最低,为300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渗碳淬火 数值模拟 COS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内流动与传热数学模拟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永志 顾兆林 +1 位作者 李云 冯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Quench chamb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al gasifier,and is easy to break.In order to find the pattern of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synthetic gas in the Vertical downward pipe,a numerical mode... Quench chamb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al gasifier,and is easy to break.In order to find the pattern of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synthetic gas in the Vertical downward pipe,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analyzing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pipe in quench chamber is first presented.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velocity of synthetic gas with the change in length and radius of the vertical pipe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gas are obtained,and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is found. The pattern of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synthetic gas in the vertical pipe is further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气化炉 激冷室 下降管 流动 传热 数学模拟 气化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渗碳炉加热室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昊杰 李勇 +2 位作者 王昭东 李家栋 韩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72-176,180,共6页
加热室是真空渗碳炉的核心部分。炉温均匀性及工件加热效率等参数是衡量真空炉性能的重要指标,加热室设计直接影响炉子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本文基于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加热室参数及整体输出负... 加热室是真空渗碳炉的核心部分。炉温均匀性及工件加热效率等参数是衡量真空炉性能的重要指标,加热室设计直接影响炉子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本文基于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加热室参数及整体输出负荷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及预测,确定了加热管数量、加热管外径及整体输出负荷对工件温度均匀性及加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加热管数量、合理选择加热管外径和整体输出负荷能提高工件的加热速率,降低工件的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真空渗碳 加热室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钢圆柱试件淬火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畏 李波 +3 位作者 周晓敏 兰晓冬 蒋俊 熊尉伶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3,共5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SYSWELD软件模拟18CrNiMo7-6钢圆柱试件渗碳及淬火过程,并分析其渗碳场、温度场及硬度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模拟结果表明,渗碳过程中,圆柱试件外表面含碳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而心部含碳质量分数基本保持不变...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SYSWELD软件模拟18CrNiMo7-6钢圆柱试件渗碳及淬火过程,并分析其渗碳场、温度场及硬度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模拟结果表明,渗碳过程中,圆柱试件外表面含碳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而心部含碳质量分数基本保持不变;淬火过程中,圆柱试件截面沿径向温差先增大后减小,冷却到9.8 s时,温差最大,为293℃;冷却到12.0 s时,外表面处率先发生马氏体转变;冷却到47.2 s时,圆柱试件心部温度为281℃,整个试件几乎都完成马氏体转变;圆柱试件硬度值沿径向从外表面向心部逐渐递减,很符合18CrNiMo7-6钢热处理后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淬火 渗碳 温度场 硬度 马氏体转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对后续淬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志方 顾剑锋 王晓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160,共3页
通过将渗碳模拟结果作为后续淬火模拟的初始条件,并根据碳浓度变化修正淬火模拟的材料参数,可实现渗碳-淬火连续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这种方法模拟了端淬试样的渗碳-淬火连续热处理过程,并据此分析了渗碳过程对后续淬火过... 通过将渗碳模拟结果作为后续淬火模拟的初始条件,并根据碳浓度变化修正淬火模拟的材料参数,可实现渗碳-淬火连续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这种方法模拟了端淬试样的渗碳-淬火连续热处理过程,并据此分析了渗碳过程对后续淬火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淬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淬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星 唐进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79-1987,共9页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淬火工艺性能的影响。以20CrMnTi半轴齿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根据材料的化学元素波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建立2组材料性能数据库;基于DEFORM-HT软件,建立适用于渗碳淬火工艺的仿...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淬火工艺性能的影响。以20CrMnTi半轴齿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根据材料的化学元素波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建立2组材料性能数据库;基于DEFORM-HT软件,建立适用于渗碳淬火工艺的仿真数学模型,并对这2组材料性能数据库下的半轴齿轮分别进行渗碳淬火工艺仿真,对比分析齿轮渗碳淬火仿真后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成分波动对齿轮渗碳层影响较小,对淬火后相组织分布和齿轮变形量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半轴齿轮 渗碳淬火仿真 DEFORM-HT软件 JMATPRO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静 李家栋 +1 位作者 王昊杰 王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加热功率恒定,减小加热管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均可以使工件表面热流密度增大,加热效率提高;将加热管数量设为偶数,并适当减小加热管长度,增加加热管分布半径可以显著改善有效加热区内温度分布均匀性.该研究结果对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设计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炉 加热系统 结构优化 加热效率 温度均匀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辐射模型研究下降管内传热传质特性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铁 李伟力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8,共7页
分别采用离散传播辐射模型(DTRM)、基于球形谐波法的P1模型和罗斯兰德(Rosseland)模型对Texaco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内的辐射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合成气衰减系数在0.4~4范围内变化时,合成气与下降管内壁水膜的热质交换特性... 分别采用离散传播辐射模型(DTRM)、基于球形谐波法的P1模型和罗斯兰德(Rosseland)模型对Texaco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内的辐射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合成气衰减系数在0.4~4范围内变化时,合成气与下降管内壁水膜的热质交换特性以及下降管内多相介质的轴向温度分布规律。将模拟结果与工业运行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Rosseland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下降管出口水温在500~600K,并且高温合成气温度降主要集中于下降管上半部分。应用Rosseland模型模拟下降管内的辐射换热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冷室 下降管 辐射换热 流体体积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钢重型商用车前轴淬火过程中组织转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妍 陈文琳 +3 位作者 王梁 李伟 曾侗 郭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9-184,共6页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与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42CrMo钢前轴淬火过程组织转变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该模型对整个前轴组织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准确预测前轴各截面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转变以马氏体转变为主,且散热较快的工字...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与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42CrMo钢前轴淬火过程组织转变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该模型对整个前轴组织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准确预测前轴各截面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转变以马氏体转变为主,且散热较快的工字筋部位马氏体含量最多,座板次之,颈部较小,散热最慢的拳头部位最少,贝氏体含量分布规律与马氏体相反;结合前轴的结构特点,颈部的组织影响了前轴的整体力学性能,可以在淬火时,在淬火槽中前轴颈部位置加装强制对流装置,提高散热速度,使马氏体转变更加充分,从而提高颈部力学性能;淬火时,在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前轴产生较高的残余应力,淬火后回火,可消除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 淬火过程 组织转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淬过程中换热系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婧 陈乃录 +1 位作者 张伟民 袁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2,75,共4页
为了研究淬火时流体与工件的对流换热,用计算流体的数值方法(CFD)对空气喷射平板探头的淬火传热过程做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流体与平板探头之间的随平板温度和平板表面位置变化的换热系数,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应用模拟计算可简单准确地了... 为了研究淬火时流体与工件的对流换热,用计算流体的数值方法(CFD)对空气喷射平板探头的淬火传热过程做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流体与平板探头之间的随平板温度和平板表面位置变化的换热系数,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应用模拟计算可简单准确地了解气体淬火传热过程,为制定气淬工艺提供参考依据,应该成为气淬过程重要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气淬 CF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涤冷却管出口处的射流深度和界面波动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付碧华 王亦飞 +4 位作者 林岚 许建良 王俭 罗春桃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17-1823,共7页
采用压差传感器和高清摄像仪对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射流深度和洗涤冷却室内气液界面波动特性进行了冷模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射流深度呈指数式增大,由此提出了主流射流深度与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动量通量的经验式,其最大射... 采用压差传感器和高清摄像仪对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射流深度和洗涤冷却室内气液界面波动特性进行了冷模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射流深度呈指数式增大,由此提出了主流射流深度与洗涤冷却管出口处动量通量的经验式,其最大射流深度可达2.51 cm,同时采用VOF模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还表明,洗涤冷却管出口处液面波动对床层内气液两相环流脉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冷却管 射流深度 气液界面波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