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using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崇斌 彭省临 +2 位作者 刘亮明 B.E.Hobbs A.O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53-1660,共8页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sever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The main idea behind the use of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sever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The main idea behind the use of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to treat granular or other materials as an assembly of many particles.Compared with the continuum-mechanics-based numerical methods such as the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s,the movement of each particle is accurately described in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so that the free surface of a slurry flow problem can be automatically obtained.The major advantage of using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that only a simple numerical algorithm is need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a particle simulation system.For the purpose of illustrating how to use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to solve free-surface flow problems,three examples involving slurry flow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iver beds have been considered.The related particl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se three ex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1)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a promising and useful method for solving free-surface flow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bo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2) The shape and irregular roughness of a river bed ca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re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slurry flow w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river 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mulation free surface slurry flow numeric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flow performanc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entrifugal pump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flow performanc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entrifugal pump
2
作者 HUANG Si ZHANG Jie +1 位作者 ZHANG Xuejiao SU Xianghui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741,共5页
The instantaneous variations of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take place in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heir start-up,shutdown and other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s.In this paper,the variable speed method was proposed to ... The instantaneous variations of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take place in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heir start-up,shutdown and other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s.In this paper,the variable speed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ient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during starting and stopping periods.The terms of accelerations due to variable speeds in the flow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analyzed in a multiple reference of frame(MRF).A transient CFD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for a typical centrifugal pump by using ANSYS-CFX with the standard k-εturbulence model.The entire simulation process was composed of four stages:start-up,normal run,shutdown and post-shutdown.The function of rotating speed with regard to time was set by CEL language directly into the impeller domain in the pre-processor of the software to conduct variable speed simulation.The variations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ransient simulation.The changing laws of flow rate,head and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ver time were also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variable speed method starting and STOPPING PERIODS transient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of Jet System
3
作者 Guo Jinji, Zhang Sheng and Chen TongMechanics Dept.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3期62-69,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fluid motion of a jet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Navier Stokes mechanics equa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tion, the penalty fun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nd the velocity ve...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fluid motion of a jet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Navier Stokes mechanics equa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tion, the penalty fun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nd the velocity vectors and stream function curve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Prandtl theory, this paper derives the free jet velocity and the jet bunch width in a half-space, the latter of which is amended by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applied to micro-type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cleaner and the ejector of rocket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mechanics equations Penal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Free jet Jet bunch wid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CSF方法的微流控法生成双乳液滴过程数值研究
4
作者 牛玉龙 杨磊 朱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3,548,共8页
文章采用体积函数法和连续表面力(volume of fluid-continuum surface force,VOF-CSF)数值模型对同轴对冲聚焦玻璃毛细管生成双乳液滴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文献实验照片对照的方式确定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且能够预测双乳液滴形成的... 文章采用体积函数法和连续表面力(volume of fluid-continuum surface force,VOF-CSF)数值模型对同轴对冲聚焦玻璃毛细管生成双乳液滴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文献实验照片对照的方式确定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且能够预测双乳液滴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同时研究了黏度、界面张力及流量对液滴大小、流动形态及断裂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相以及内相黏度过小会对双乳液滴的生成造成明显影响,前者生成更小的双乳液滴,后者会在合适的流动比下生成多核液滴;界面张力的增加会抑制相关界面的射流,使流体从喷射态朝滴态转变,且较易生成液滴;外相流量主要影响液滴的粒径大小,流量越大,粒径减小,而中间相流量和内相流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液滴的核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乳液滴 微流控法 数值模拟 同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6DOF模型的框架式流速仪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明渠测流速率常数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渊 申丽霞 +3 位作者 吴建华 张玉胜 成一雄 胥云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381,共11页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水冲击流速仪旋桨使之被动旋转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流速仪在不同位置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动网格6DOF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框架式流速仪在明渠的流动状态,仿真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对不同时刻转速与流速拟合曲线分析可知,流速仪位置不同会影响流速仪摩阻系数C,对流速仪倍常数K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框架式流速仪优化和不同含沙水流条件下对流速仪的磨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测流 水力特性 框架式流速仪法 动网格6Dof仿真模型 速率常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的柱群布置对污染物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鹏飞 杜海川 +1 位作者 杜璇 曹德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4,133,共8页
在河流、渠道和湖泊等浅水流环境中,污染物的输运现象广泛存在。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研究污染物在这些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D2Q16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浅水流动,并利用D2Q5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模拟... 在河流、渠道和湖泊等浅水流环境中,污染物的输运现象广泛存在。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研究污染物在这些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D2Q16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浅水流动,并利用D2Q5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圆柱群不同间距比、不同布置形式以及水流流速对柱后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柱间距比对于柱后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大,当进口流速一定时,随着圆柱间距比的增大,柱后各横断面的污染物分布更加集中,当圆柱间距比L/D为1.0时,各横断面的污染物浓度极值均大于其他圆柱间距比下的污染物浓度极值;当圆柱间距比一定时,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柱后各断面污染物浓度的极值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柱群布置形式对于柱后污染物的分布影响较大,正方形布置形式相比于梅花形、梯形和菱形柱后同位置横断面的污染物浓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分布 污染物浓度 柱群 格子Boltzmann法 浅水方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产能评价研究进展:内涵、方法和方向
7
作者 朱苏阳 彭真 +3 位作者 邸云婷 彭小龙 刘东晨 官文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9,共12页
页岩气的生产呈现早期高产而后快速递减的动态,快速递减表明初期配产可能过高,不合理配产导致气藏产能衰竭过快,从而影响气井的经济可采储量(EUR),因此,合理评价页岩气井产能对保障气藏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目前页岩气产能评价方法... 页岩气的生产呈现早期高产而后快速递减的动态,快速递减表明初期配产可能过高,不合理配产导致气藏产能衰竭过快,从而影响气井的经济可采储量(EUR),因此,合理评价页岩气井产能对保障气藏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目前页岩气产能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思路,研究分析了页岩气产能的特殊内涵,综述了产能流动方程解析、流动方程数值模拟、人工智能3种方法在页岩气产能评价研究中的进展。研究发现页岩气产能明显呈现出分阶段特征,不同生产阶段产能主控因素、流动机制、流动状态都不同,早期产能和后期产能的主控因素差异较大,不同评价方法存在差异化认识。其中,流动方程解析法依赖于对流动机理的认识程度,流动方程数值模拟法结果的验证需要大量可靠数据支撑和气藏工程经验判断,人工智能方法则存在高度不透明、不可解释和泛化能力差的问题。基于此,未来发展应从深化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结合点的页岩气渗流机理着手研究,深化地质建模—应力物性演化—裂缝扩展—多相流动数值模拟—递减分析多维度产能描述融合,并加强机器学习算法的无关机理约束、因果推断的透明度、可解释程度,以规避现有产能评价方法存在的制约性,从而构建合理的页岩气产能评价模型和方法,为准确评价气井产能、实现稳产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能评价 流动方程解析法 流动方程数值模拟法 人工智能方法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时域势流船舶二阶非线性运动特性分析
8
作者 周萍 刘昕瑶 杨柳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0,共7页
为准确预报船舶非线性力及其引起的摆动幅度,提高船舶适航性和航行安全,基于时域Rankine源法,结合小参数展开,并通过使用向量变换、斯托克斯定理和高斯定理,建立计算不同类别非线性力和摆动振幅频率特性的数值方法。通过与二维理论、试... 为准确预报船舶非线性力及其引起的摆动幅度,提高船舶适航性和航行安全,基于时域Rankine源法,结合小参数展开,并通过使用向量变换、斯托克斯定理和高斯定理,建立计算不同类别非线性力和摆动振幅频率特性的数值方法。通过与二维理论、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基本摆动类型超谐波共振区中的每一类非线性力都有等值贡献,同时研究了相对深度和航向角对不同类型船舶非线性力和二阶摇摆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正确,需要考虑非线性力和摆动振幅,以精确评估适航性和确保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小参数法 三维时域势流 数值模拟 格林函数 二阶非线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分析与智能优化的导叶式混流泵多工况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征 袁建平 +3 位作者 陈颖俊 戴秋萍 陈松山 王梦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5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混流泵的多工况优化,以一中比转数导叶式混流泵叶轮为研究对象,以反问题设计方法为基础,以轮毂及轮缘处载荷控制参数NC_(h),ND_(h),K_(h),NC_(s),ND_(s)和K_(s)为设计参数,以0.8 Q_(des)和1.1 Q_(des)(Q_(des)为设计流量)... 为进一步研究混流泵的多工况优化,以一中比转数导叶式混流泵叶轮为研究对象,以反问题设计方法为基础,以轮毂及轮缘处载荷控制参数NC_(h),ND_(h),K_(h),NC_(s),ND_(s)和K_(s)为设计参数,以0.8 Q_(des)和1.1 Q_(des)(Q_(des)为设计流量)处效率为优化目标,以1.0 Q_(des)处扬程为约束条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多工况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参数ND_(h),K_(h),NC_(s),ND_(s)和K_(s)对0.8 Q_(des)和1.1 Q_(des)工况处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在优化设计中应该被重点考虑;轮毂及轮缘处后加载有利于小流量工况下效率的提升,而两者前加载则有利于大流量工况下效率的提升;优化后模型在0.8 Q_(des),1.0 Q_(des)和1.1 Q_(des)处效率分别为82.32%,88.13%和86.50%,较原始模型分别提升了0.73%,0.99%和1.55%.内流分析表明,叶轮进口处二次流的改善及导叶内湍动强度的降低是优化后模型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式混流泵 数值模拟 反问题设计 参数分析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数值模拟离心式喷嘴内两相流流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成军 陈海耿 马金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是影响喷嘴雾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基于VOF(volume-of-fluid)方法对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计算很好地捕获了燃油在离心式喷嘴内所形成的空气涡及雾化锥角,所得的喷嘴... 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是影响喷嘴雾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基于VOF(volume-of-fluid)方法对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计算很好地捕获了燃油在离心式喷嘴内所形成的空气涡及雾化锥角,所得的喷嘴内压力分布、相分布与雾化锥角反映出该离心式喷嘴内流动特点,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还计算了不同入口压力下喷嘴出口处的速度与雾化锥角,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喷嘴出口速度增加,但对喷嘴雾化角影响较小.因此,数值模拟方法为离心式喷嘴的设计与雾化性能预报提供了必要的边界条件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喷嘴 Vof方法 雾化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三维物质点法模拟
11
作者 沈伟 彭建兵 +5 位作者 李同录 李萍 乔志甜 李纪恒 孙兴来 陈雨麒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5-1427,共13页
准确预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是对其进行精准防控的前提。物质点法在高速滑坡运动过程预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处理复杂三维地形较为困难,目前仍多用于二维滑坡模拟。本文通过构造滑面法向信息提取算法,约束滑面边界网格节点法向动量,提出了一... 准确预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是对其进行精准防控的前提。物质点法在高速滑坡运动过程预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处理复杂三维地形较为困难,目前仍多用于二维滑坡模拟。本文通过构造滑面法向信息提取算法,约束滑面边界网格节点法向动量,提出了一种可模拟高速滑坡运动过程的三维物质点法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颗粒流曲面流槽试验和陕西省山阳县烟家沟滑坡进行了模拟分析。流槽试验的模拟结果显示,滑体前缘最大速度约为1.1m·s^(-1),模拟所得前、后缘位置与实测结果相符。烟家沟滑坡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滑坡主体顺坡整体滑动,后缘少量滑体启动后拉裂,与主滑体分离,形成沿山脊分岔的堆积形态;滑坡最大速度超过20m·s^(-1),最大堆积厚度出现在坡脚沟道内,约为49 m;该滑坡在弯曲沟道约束下发生了两次运动转向,并出现爬高现象;模拟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本文模型避免了传统多物质接触算法产生的滑面嵌入问题,提高了复杂滑面边界条件的计算效率,可有效反演复杂地形下高速滑坡的运动过程,模拟结果可为此类滑坡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数值模拟 物质点法 颗粒流 弯曲滑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转炉吹炼过程多相混合搅拌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李洵 吴晓松 +3 位作者 张岭 杨世亮 刘慧利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1,共11页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气体入口速度对熔池动力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增大风口直径显著降低搅拌死区体积,扩展高湍动能区域覆盖范围,而提升气体入口速度可增强气泡上升区湍流强度。气体入口速度通过强化局部湍流促进熔池传质效率,风口直径变化可提升炉内混合均匀性。合理选择气体入口速度与风口直径可降低炉壁剪切应力峰值,抑制搅拌死区形成,为工业过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P-S转炉 气-液两相流 Vof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dunov格式的一维明渠水流运动数值模拟
13
作者 梁鑫 侯精明 +4 位作者 李东来 吕佳豪 荆海晓 王添 王明宇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针对复杂地形上存在急流、激波或急缓流交替等问题的一维明渠水动力模拟,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离散Saint-Venant方程组,建立了复杂明渠水动力模型。采用HLL近似Riemann解计算界面通量,通过MUSCL格式和Runge-Kutta方法将时空精度... 针对复杂地形上存在急流、激波或急缓流交替等问题的一维明渠水动力模拟,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离散Saint-Venant方程组,建立了复杂明渠水动力模型。采用HLL近似Riemann解计算界面通量,通过MUSCL格式和Runge-Kutta方法将时空精度提高至二阶,同时将流量替换为连续性方程中的通量形式以保证流量守恒。采用水面梯度整体作为源项的方程形式,并引入底坡通量法对其求解,摩阻源项则使用无须迭代的显隐式方法进行处理。通过4个典型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可很好地模拟溃坝、激波和急缓流交替等复杂水流运动过程,具有良好的守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水流 GODUNOV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软件的旋流起旋室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晓唐 徐大雷 朱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文章采用FLOW-3D软件,通过RNGk-ε模型和volume of fluid(VOF)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竖井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三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对开敞式进水口轴线与旋流洞轴线交角不同时起旋室的压强分布、旋流角和紊动能等水力特性进行了对比... 文章采用FLOW-3D软件,通过RNGk-ε模型和volume of fluid(VOF)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竖井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三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对开敞式进水口轴线与旋流洞轴线交角不同时起旋室的压强分布、旋流角和紊动能等水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数值模拟能够客观地反映起旋室旋流的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旋流溢洪道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K-Ε紊流模型 水平旋流 紊动能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火箭发动机喷管流场数值模拟与验证
15
作者 王亿明 周柯江 +2 位作者 张东东 范书立 李京杰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1,共7页
为了探究火箭发动机喷管的流场特性以及速度变化趋势,采用了LS-DYNA软件中CE/SE求解器,验证了来自于NPARC验证与确认算例库中的超声速轴对称喷管(收缩-扩张型喷管)的相关参数。本文试验媒介为空气,在喷管马赫数为2.22完全膨胀的情况下,... 为了探究火箭发动机喷管的流场特性以及速度变化趋势,采用了LS-DYNA软件中CE/SE求解器,验证了来自于NPARC验证与确认算例库中的超声速轴对称喷管(收缩-扩张型喷管)的相关参数。本文试验媒介为空气,在喷管马赫数为2.22完全膨胀的情况下,对喷管中心线速度和中心线上各点处的截面速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CE/SE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喷管内的流动分布和关键参数,其计算结果和速度变化趋势与试验数据高度吻合,且与实验数据相差10%以内,有效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火箭发动机喷管流场的可行性,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优化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喷管流场 数值模拟验证 LS-DYNA软件 CE/S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的陡坡弯道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青 黄细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5期145-149,共5页
弯道急流有其独特的冲击波现象,流态极其复杂,为研究弯道对急流的影响和提出改善措施增添了困难。采用RNG 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VOF法,以某工程溢洪道为依托,利用Flow-3D软件,对陡坡弯道段的急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 弯道急流有其独特的冲击波现象,流态极其复杂,为研究弯道对急流的影响和提出改善措施增添了困难。采用RNG 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VOF法,以某工程溢洪道为依托,利用Flow-3D软件,对陡坡弯道段的急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据的验证,显示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陡坡弯道对急流流态的影响,提出了导流墙法的弯道急流优化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进一步证明,采用导流墙法可有效改善急流弯道水流流态,表明借助Flow-3D软件对弯道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三维数值模拟 RNG K-Ε紊流模型 Vof方法 导流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ungs-VOF方法模拟溃坝水流演进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杰 周杰 张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3,共3页
针对追踪溃坝洪水自由面变化一直为计算流体力学的难点问题,采用Youngs-VOF方法追踪流体流场自由面、交错网格离散求解区域、人工压缩方法求解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溃坝洪水瞬变现象。结果表明,Youngs-VOF方... 针对追踪溃坝洪水自由面变化一直为计算流体力学的难点问题,采用Youngs-VOF方法追踪流体流场自由面、交错网格离散求解区域、人工压缩方法求解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溃坝洪水瞬变现象。结果表明,Youngs-VOF方法追踪运动交界面与MARTIN的试验结果吻合,且略优于Hirt-VOF法,为溃坝洪水的模拟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交界面 Youngs-Vof方法 溃坝洪水 数值模拟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滑坡碎屑流导向拦挡墙布置形式研究
18
作者 段元杰 刘要来 +2 位作者 刘东 路瑞利 位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195,共8页
高速远程滑坡是一种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地质灾害现象。为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在滑坡易发区设置防护措施,目前对碎屑流防护措施的研究多侧重于拦停能力和提高拦挡墙结构强度,很少考虑拦挡结构的运动导向功能。以赵家沟滑坡为例... 高速远程滑坡是一种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地质灾害现象。为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在滑坡易发区设置防护措施,目前对碎屑流防护措施的研究多侧重于拦停能力和提高拦挡墙结构强度,很少考虑拦挡结构的运动导向功能。以赵家沟滑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对碎屑流运动过程中拦挡结构的导向调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导向拦挡结构的布置形式对居民区的防护效果,并对分流挡墙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布置导向拦挡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滑坡体流经人员活动区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另外,设置分流挡墙将碎屑流分成多股并辅助导向,可以更好地控制碎屑流的速度,降低主要导向挡墙所受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碎屑流颗粒翻越挡墙的可能,达到更好的导向拦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颗粒流 离散元方法 数值模拟 导向拦挡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DEM的空沙移动床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19
作者 张剑 李斌 +3 位作者 杨雨昂 吴正人 王鑫 李新福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5-563,共9页
面向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空沙移动床换热器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及换热的机理和特性,将格子Boltzmann方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结合,从介观尺度上建立LBM-DEM流动及传热模型。以不同空沙质量流量比为变量,对空沙移动床换热进行数... 面向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空沙移动床换热器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及换热的机理和特性,将格子Boltzmann方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结合,从介观尺度上建立LBM-DEM流动及传热模型。以不同空沙质量流量比为变量,对空沙移动床换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气相和颗粒相温度场变化,比较不同类型的传热热流量在换热过程中所占比例及变化。结果表明,床内紧密的颗粒对气相温度场影响较大,阻碍气体沿流动方向传热,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床内气体温度分布逐渐稳定,温度梯度呈对角线分布,符合空气-沙子交叉换热的典型特点。颗粒在床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差别较大,初始阶段仅左侧颗粒被加热,在温度场稳定后,颗粒温度沿气流入射方向的梯度较大。空沙移动床内主要换热方式为对流换热,在500℃的加热温度下,对流传热热流量占比约98.50%;辐射传热热流量、导热传热热流量与空气入射速度正相关;空沙流量比与气相效能负相关,与固相效能正相关;空沙流量比与效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两相流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移动床换热器 LBM-DE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裂隙中隙宽对非达西渗流的影响
20
作者 梁雪琪 钱家忠 +1 位作者 张昊明 邓亚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0-925,共6页
隙宽是影响岩石裂隙渗流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隙宽对单裂隙中非达西渗流的影响,文章基于Snyfrac软件生成的自仿射单裂隙,采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隙宽d(d为2、3、4、5 mm)的自仿射单裂隙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压力梯度▽P下流量Q的变化关... 隙宽是影响岩石裂隙渗流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隙宽对单裂隙中非达西渗流的影响,文章基于Snyfrac软件生成的自仿射单裂隙,采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隙宽d(d为2、3、4、5 mm)的自仿射单裂隙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压力梯度▽P下流量Q的变化关系,探讨隙宽d与临界雷诺数Re、Forchheimer方程黏滞项系数A、惯性项系数B之间的关系,并对模拟裂隙进行等比例复刻,构造渗流试验模型,通过相同条件下的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的增加,Q和▽P之间的非线性越强,非达西现象越明显,Forchheimer方程拟合效果越好;当d从2 mm增加至5 mm时,临界Re逐渐减小,裂隙中流体流态更容易转变为非达西流;Forchheimer方程中系数A、B均随d的减小而减小,且与d呈幂函数关系,黏滞项系数A对d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隙宽 非达西渗流 Forchheimer方程 数值模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