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CMAQ模式的非线性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钤伟妙 陈静 +2 位作者 韩军彩 程兴宏 王晓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4,共9页
文章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石家庄地区未来3 d逐小时SO_2、NO_2、CO、O_3、PM_(10)和PM_(2.5)6种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选取2014年5-11月市区7个国控点的监测数据对模式预报能力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CMAQ模式预报系统对C... 文章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石家庄地区未来3 d逐小时SO_2、NO_2、CO、O_3、PM_(10)和PM_(2.5)6种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选取2014年5-11月市区7个国控点的监测数据对模式预报能力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CMAQ模式预报系统对CO的日均浓度预报准确率较高,而对其他污染物浓度的预报均有不同程度高估,其中PM10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SO_2、NO_2和PM_(2.5)这3种污染物浓度的预报值均明显大于观测值,O_3的预报效果最差。这与石家庄市排放源清单的不确定性及污染物日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有关。为提高模式预报的准确性,采用非线性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滚动法建立订正模型对逐小时污染物浓度预报值进行订正,结果明显改善了CMAQ模式预报值,对县市级的精细化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订正结果对首要污染物PM_(10)和PM_(2.5)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表征较好,日变化曲线及波峰波谷值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污染物浓度能反映出其在石家庄的区域分布特征,有利于预报分析不同天气背景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输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maq模式 石家庄 污染物浓度 非线性自适应偏最小二乘回归滚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CMAQ对江苏省2014年冬半年霾日的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欣昊 王咏薇 +4 位作者 任侠 王恪非 刘诚 黄建平 张园园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76,共16页
评估了WRF/CMAQ数值模式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江苏省冬半年霾日的模拟准确性,并探讨了导致霾日预报不准确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1)WRF/CMAQ模型中霾日预报基准量相对湿度、PM2.5的模拟趋势与观测比较吻合.大气能见度模拟值与观测... 评估了WRF/CMAQ数值模式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江苏省冬半年霾日的模拟准确性,并探讨了导致霾日预报不准确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1)WRF/CMAQ模型中霾日预报基准量相对湿度、PM2.5的模拟趋势与观测比较吻合.大气能见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值误差为2~5km.临海及近海城市大气能见度模拟值普遍大于观测值,均方根误差超过10km以上.(2)能见度模拟较好的城市(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扬州),观测霾日与模拟霾日之间误差小于10d,东边沿海城市盐城、南通、连云港等能见度模拟存在较大峰值的城市模拟最差误差超过10km以上,模拟出的霾日数远小于观测到的霾日数,误差超过20d.(3)对能见度预报可能造成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EC在PM2.5中所占比份模拟偏小、水溶性离子等模拟值被低估等造成气溶胶消光系数偏小以及部分地区相对湿度模拟值偏低,风速模拟偏大,都使得能见度模拟值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maq模式 霾日 能见度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丛吾 陈报章 +1 位作者 马超群 王体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9-789,共11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气象预报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建立了WRF-CMAQ-MOS(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odel Output Statistics)统计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结合WRF气象预报的CMAQ-MOS方法明显修正了由于模型非客观性产生的模式预报偏差,提高了预报效果。使用线性回归方法不能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选取极端随机树方法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和比较,发现极端随机树方法对结合WRF气象要素的CMAQ-MOS模型有较大的提升。针对徐州地区空气质量预报,进一步使用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对2016年1、2、3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_(2.5)、PM_(10)、NO_2、SO_2、O_3、CO六种污染物优化试验进行验证,发现优化效果最为明显的两种污染物分别是NO_2及O_3,2016年1、2、3月整体相关系数NO_2由0.35升至0.63,O_3由0.39升至0.79,均方根误差NO_2由0.0346减至0.0243 mg/m^3,O_3由0.0447减至0.0367 mg/m^3。文中发展的WRF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可以有效提升预报精度,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wrf 极端随机树 cmaq-MO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odels-3/CMAQ对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聂新旺 王益柏 +3 位作者 孙守勋 赵伟 张利军 程小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2-1188,共7页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以东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本文采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对此次核泄漏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期间,核泄漏物质主要影响福岛附近地区和西北太平...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以东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本文采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对此次核泄漏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期间,核泄漏物质主要影响福岛附近地区和西北太平洋海区;核泄漏物质能扩散至较高的高度,源区核辐射量随高度呈指数减小;核泄漏物质主要通过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影响我国,但核辐射影响极其轻微;Models-3/CMAQ具有对核泄漏事故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泄漏 数值模拟 modelS-3/cmaq 扩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SMOKE-CMAQ模型的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怀成 白浩强 +5 位作者 许宏宇 孙晓艳 夏志勇 陈妍君 王兆军 张桂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9-1175,共7页
为评估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的环境效益,以2018年为基准年,采用WRF-SMOKE-CMAQ模型模拟计算了2019—2021年济南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后各项污染物改善率,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时段和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改善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清洁取暖改... 为评估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的环境效益,以2018年为基准年,采用WRF-SMOKE-CMAQ模型模拟计算了2019—2021年济南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后各项污染物改善率,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时段和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改善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清洁取暖改造后各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CO、SO_(2)和细颗粒物(PM_(2.5))基准年改善率(模拟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基准年同时段的改善率)较大,主要与散煤燃烧CO、SO_(2)和PM_(2.5)的排放因子较大有关,2020年年均改善率(模拟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去年同时段的改善率)最大,主要与污染物的减排量最多有关;各污染物改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清洁取暖改造户数较多的区县污染物年均改善率较高;各污染物在空气严重污染时段基准年改善率均最大,重度污染时段次之,并且在不利气象条件时基准年改善率也最大,说明清洁取暖改造对冬季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高污染物浓度起到明显的削峰作用,可为济南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SMOKE-cmaq模型 清洁取暖 环境效益评估 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RU循环神经网络优化CMAQ预测结果
6
作者 张彦虎 范敬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
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邢台市空气质量预报情况,使用WRF气象模型输出数据和CMAQ空气质量模型输出数据结合GRU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WRF-CMAQ-GRU模型,对2022年7月邢台市PM_(2.5)、PM_(10)、... 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邢台市空气质量预报情况,使用WRF气象模型输出数据和CMAQ空气质量模型输出数据结合GRU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WRF-CMAQ-GRU模型,对2022年7月邢台市PM_(2.5)、PM_(10)、SO_(2)、NO_(2)、O_(3)、CO等6种污染物的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实验发现:该模型对PM_(2.5)及O_(3)的优化效果最明显,PM_(2.5)数据优化后的相关系数由0.28提高到0.85,O_(3)数据优化后的相关系数由0.29提高到0.70。初步验证了GRU循环神经网络对WRF-CMAQ模型预报结果的显著优化作用,使空气质量预报准确度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预测预报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wrf-cmaq-GRU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江苏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魏建苏 陈鹏 +2 位作者 孙燕 程思 李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与高空急流的合理配置加强了强降水区垂直环流的发展,使降水区对流发展;而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特征也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这次过程的水汽输送在850hPa上最强,850hPa的强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必需的水汽条件;从能量方面看,江苏全境都处于K指数高值区,特别是江苏中北部有相当高的能量聚集,为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低层正中心、高层负值区的分布,螺旋度的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并维持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K指数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循环3DVAR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Ⅰ:WRF数值试验 被引量:61
8
作者 高山红 齐伊玲 +1 位作者 张守宝 傅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共9页
以如何提高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为研究目的,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循环3DVAR同化方案。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 以如何提高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为研究目的,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循环3DVAR同化方案。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循环3DVAR同化方案能有效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主要体现在增加低层大气温度层结构的稳定性与改变大气边界层下层的风场结构,从而导致海雾的模拟结果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海雾数值模拟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初始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数值模拟 初始场 wrf模式 循环3D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雅安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泽 范广洲 +1 位作者 周定文 母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2-1340,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8月21日发生在雅安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和实况发现,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人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 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8月21日发生在雅安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和实况发现,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人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暖湿气流持续向四川盆地输送,在雅安地区上空700 hPa形成气旋性环流中心;主要降水时段内强降水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暴雨中心上空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高空为负涡度、低空为正涡度,且随暴雨过程发展对流层正涡度的加强作用为暴雨的生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接近饱和的空气、强烈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通量散度高低层的配置,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大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层结,中层为中性层结,这种对流性不稳定的维持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暴雨 数值模拟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SWAN耦合模式的台风“威马逊”波浪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3 位作者 邓斌 陈杰 曹永港 李廉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2,共9页
获取高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和气压场数据是精确模拟台风浪的基础,采用经验公式构建台风风场和气压场对海浪模式进行驱动,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提供高精度的风场、气压场数据。本文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 获取高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和气压场数据是精确模拟台风浪的基础,采用经验公式构建台风风场和气压场对海浪模式进行驱动,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提供高精度的风场、气压场数据。本文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model),构建了南中国海地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针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进行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及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WRF-SWAN耦合模式在对台风"威马逊"影响下的南中国海台风浪的模拟中展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揭示了台风风场分布和台风浪分布在空间上的"右偏性"不对称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基于WRF和SWAN建立的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台风动力过程以及台风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推广用于南中国海地区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wrf SWAN 实时双向耦合 南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的黄渤海海雾数值模拟参数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伟 邵利民 +1 位作者 唐君 郑崇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6,共9页
对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根据研究目标在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敏感性实验方案。经过与实地观测的结果对比来看,与海雾模拟密切相关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的YSU方案对我国黄渤海海区的... 对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根据研究目标在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敏感性实验方案。经过与实地观测的结果对比来看,与海雾模拟密切相关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的YSU方案对我国黄渤海海区的不同强度海雾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长波辐射方案中的Fu-Liou-Gu方案则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在这种核心方案配置下的模拟结果均可满足一般科学研究与预报业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黄、渤海海雾 数值模拟 最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的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模拟的环境辐射剂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啸峰 陈鹏 曾昭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针对核事故下放射性污染物质辐射,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型WRF的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模拟的环境辐射剂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数值模型对放射性污染物质的空气浓度和地表沉降浓度进行计算,进而结合有效剂量转换... 针对核事故下放射性污染物质辐射,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型WRF的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模拟的环境辐射剂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数值模型对放射性污染物质的空气浓度和地表沉降浓度进行计算,进而结合有效剂量转换因子得到环境辐射剂量,并基于辐射剂量标准划分应急处置区域,可以较好地刻画瞬时排放及瞬时气象条件导致的浓度变化造成的辐射剂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放射性污染物质环境辐射剂量的实时计算。以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为案例,以放射性物质131I和137 Cs为研究对象,使用该方法进行了环境辐射剂量的估算。估算结果表明:131I与137 Cs的空气浸没外照射有效剂量比较接近;成年人与婴儿的吸入内照射有效剂量分布也比较接近;地表沉积外照射有效剂量在总剂量中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空气浸没外照射有效剂量和吸入内照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放射性物质 环境辐射剂量 wrf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Chem模式中两种起沙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成来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36,共18页
利用耦合了GOCART和Sha004两种起沙参数化方案的WRF/Chem模式对2002年3月19-22日发生在东亚地区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起沙方案对沙尘暴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了两种不同方案的wRF,Chem总体上均能较合理地... 利用耦合了GOCART和Sha004两种起沙参数化方案的WRF/Chem模式对2002年3月19-22日发生在东亚地区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起沙方案对沙尘暴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了两种不同方案的wRF,Chem总体上均能较合理地模拟出主要的起沙区域、起沙强度的变化以及沙尘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模式对沙尘源地附近及下游地区地面沙尘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的模拟与站点观测结果也十分接近。但总体说来Shao04方案对沙尘起沙的发生以及强度变化过程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该方案模拟的沙尘浓度与观测更为一致,整体性能要优于GOCART方案。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GOCART方案中采用的临界起沙风速偏小,导致该方案下模拟的沙尘分布范围偏大;另外该方案忽略了蒙古东南部和内蒙古中东部的潜在沙尘源地,从而使得耦合了GOCART方案的模式未能模拟出上述区域的起沙过程,使得该区域及下游地区模拟的沙尘浓度也偏小。但在塔里木盆地,Shao04方案计算的起沙通量偏小,这可能与Sha004方案未能考虑风速较小情况下空气拖曳力夹卷作用对起沙的影响有关,也可能与该方案中采用的土壤质地数据不准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沙参数化方案 强沙尘暴 wrf Chem模式 数值模拟 临界摩擦速度 下垫面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 Hybrid方法同化HY-2A散射计风资料在台风“菲特”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燕 杨学联 邢建勇 《海洋预报》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选取台风"菲特"(Fitow,201323)临近登陆过程为试验个例,在WRF模式基础上,采用4种不同的初始化方案,对台风"菲特"进行了72 h预报试验,并分析了模式的初始化对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使用... 选取台风"菲特"(Fitow,201323)临近登陆过程为试验个例,在WRF模式基础上,采用4种不同的初始化方案,对台风"菲特"进行了72 h预报试验,并分析了模式的初始化对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使用集合平均作为初始场进行预报,预报结果相对直接使用GFS资料作为初始场进行预报的结果有明显改善,使用3DVAR同化方法,将HY-2A卫星散射计风场资料同化到集合平均的初始场中,台风路径预报进一步有所改善,而使用Hybrid同化方法将HY-2A卫星散射计风场资料同化到集合平均的初始场中,台风路径进而又有明显改善;但是在台风强度方面的预报,4种初始化方案效果不相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初始化 3DVAR Hybrid HY-2A卫星资料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预警WRF模式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比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超君 李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3,87,共5页
为了获得致灾山洪降水预报的最佳物理方案组合,基于WRF模式,采用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长江流域历史山洪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检验。采用TS评分法,评估了不同试验方案对各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综合得出了最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微物理参... 为了获得致灾山洪降水预报的最佳物理方案组合,基于WRF模式,采用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长江流域历史山洪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检验。采用TS评分法,评估了不同试验方案对各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综合得出了最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微物理参数化采用WSM6,对流参数化采用Kfeta模拟的雨带范围和降水强度与实况吻合的最好,预报效果最稳定。证明了物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对山洪预报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wrf模式 TS检验 山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近海一次典型海雾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16
作者 邓云匀 沈心仪 +2 位作者 胡松 刘旺 徐一凯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9,共12页
基于站点实测数据、ERA5再分析数据、FNL再分析数据以及COMS卫星云图对2018年3月27日—4月1日发生在上海近海的一次海雾事件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从长波辐射方案、边界层方案以及海表温度3个方面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海雾的... 基于站点实测数据、ERA5再分析数据、FNL再分析数据以及COMS卫星云图对2018年3月27日—4月1日发生在上海近海的一次海雾事件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从长波辐射方案、边界层方案以及海表温度3个方面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海雾的维持与高压后部及低压前部的天气形势紧密相关;冷高压南下是海雾天气结束的重要原因;边界层方案为MYNN2方案、长波辐射方案为RRTMG方案时,对气象要素模拟的定量评估效果最佳;针对雾区范围的定性分析表明,YSU方案与RRTMG方案的组合略优于MYNN2与RRTMG方案的组合;降低海表温度时模拟的雾区范围增大,对轻雾的影响更显著;浓雾阶段,有利于海雾发展的湍流动能为0.1~0.4 m^(2)/s^(2),轻雾阶段则约为0.1 m^(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上海近海 wrf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沪宁高速公路浓雾的模拟与检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佳 郭根华 +1 位作者 严明良 缪启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的大雾以辐射雾最多,而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利用WRF模式3.0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对2006年6月—2009年5月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能见度低于500 m的大雾,按照成因分为辐射雾和平流雾进...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的大雾以辐射雾最多,而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利用WRF模式3.0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对2006年6月—2009年5月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能见度低于500 m的大雾,按照成因分为辐射雾和平流雾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检验,验证WRF模式对大雾的模拟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平流浓雾天气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未能模拟出辐射浓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数值模拟 wrf模式 高速公路浓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博斯腾湖地区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建彬 高志球 +2 位作者 杨军 李煜斌 姜蕴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7-89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4.0,对2020年8月14日南疆博斯腾湖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试验,研究分析了其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受到伊朗高压系统推动,中亚槽东移,在天山中部与西西伯利亚槽合并加...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4.0,对2020年8月14日南疆博斯腾湖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试验,研究分析了其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受到伊朗高压系统推动,中亚槽东移,在天山中部与西西伯利亚槽合并加深形成了自北向南的中天山大槽的影响,博斯腾湖区位于该大槽的正中心位置,槽前西南气流强盛,受该大槽控制,博斯腾湖地区暴雨逐渐形成和发展。(2)强降水期间暴雨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于中亚槽前偏西向的气流输送,水汽通过该输送通道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降水区,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3)大气上升运动、高低空涡度和散度的有利耦合形势、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共同触发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4)敏感性试验表明,库鲁克塔格山对于降水有显著影响,当模式中山脉高度降低后,模拟的雨量增多,降水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博斯腾湖地区 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chem模式的1961~2015年青藏高原逐日起沙量及对东亚沙尘气溶胶的贡献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宁 韩永翔 +2 位作者 汤耀国 刘唯佳 黄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66-171,共6页
青藏高原可能是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源地。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1961~2015年逐日青藏高原的起沙量,其结果表明:(1)起沙源区主要分布在高原西部、藏北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和柴达木盆地;(2)月起沙量具有双峰型结构,... 青藏高原可能是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源地。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1961~2015年逐日青藏高原的起沙量,其结果表明:(1)起沙源区主要分布在高原西部、藏北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和柴达木盆地;(2)月起沙量具有双峰型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4~5月及11~12月;春季及秋冬季排放的沙尘气溶胶大致有以藏北高原为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布的规律;(3)高原年平均起沙量为(10.13±1.89)Tg,从1961~2015年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4)青藏高原对东亚(不包含青藏高原)月起沙量的平均贡献率为16%,其中冬季均能达到25%以上,1月最大可以达到48%。这一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重要的沙尘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沙尘气溶胶 数值模拟 wrf/ch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一次致灾暴雨过程WRF模式模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思豆 张杰 曹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4-210,共7页
采用三重嵌套网格,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模式,对2014年6月6日08:00-7日08:00川滇切变线致灾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为客观地模拟出... 采用三重嵌套网格,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模式,对2014年6月6日08:00-7日08:00川滇切变线致灾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为客观地模拟出暴雨过程的落区和强度,较好地反映了强降水过程的实况和基本特征,模式能很好地指示出强降水发生的高湿水汽条件以及正涡度发展、强烈上升运动和下正上负垂直螺旋度结构的动力条件,模拟的上升运动位置及700 h Pa正涡度带和正垂直螺旋带亦对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另外除了模拟的切变线位置稍偏西偏南而导致暴雨区稍偏西偏南外,对高低层影响系统的走向、结构、位置和强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表明该模式对云南省切变线致灾暴雨系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暴雨 暴雨过程 wrf模式 数值模拟 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