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固化与类别偏移:宋元白话小说的文本变迁及其影响
1
作者 叶楚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8,共13页
依托于标志性的宋元讲史家话本以及小说家话本的分回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说话伎艺现场分回的基本状貌,也能以此为基础对于现存文本中的“每一回”做出更为清晰的观照。我们现在看到的来自宋元的小说家话本都是短篇的作品,可这只是它们被... 依托于标志性的宋元讲史家话本以及小说家话本的分回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说话伎艺现场分回的基本状貌,也能以此为基础对于现存文本中的“每一回”做出更为清晰的观照。我们现在看到的来自宋元的小说家话本都是短篇的作品,可这只是它们被文本固化后的形态,在说话伎艺的表演场上,由于要分回演述,这些作品都应有更长的篇幅。这些作品都分属小说家下的八个类别,但由于表演的故事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在篇幅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类别归属在文本中也会发生偏移。我们既不能以现存文本的状况质疑宋元时期这些小说所属的类别,同时也应正视文本固化后这种类别偏移的现实,而这其实也是世情小说得以最终出现的重要因缘和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白话小说 文本固化 类别偏移 世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话本与张飞市民英雄形象的定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铁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张飞的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不尽相同。在宋元话本小说中,张飞是以市民英雄形象出现并定型的,他有发迹变泰的立业热情,而且勇猛自信、有计谋、有智慧。
关键词 宋元话本小说 市民英雄 发迹变泰 勇猛自信 计谋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的啸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应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
关键词 苏轼 英雄小说 北宋 南宋 唿哨 文学活动 音乐 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话本小说之媒人要素初探——以基本面貌、异素互联与书场情境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姣婧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一个极具价值的文学要素。话本小说中的媒人形象为我们揭示出不为正史所载的宋元时期媒人的基本状况。她们多为70岁以上的专职化私媒,在市井中普遍受到尊重。贪利热心、性格圆滑、抗压能力强是媒人的普遍特质。在...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一个极具价值的文学要素。话本小说中的媒人形象为我们揭示出不为正史所载的宋元时期媒人的基本状况。她们多为70岁以上的专职化私媒,在市井中普遍受到尊重。贪利热心、性格圆滑、抗压能力强是媒人的普遍特质。在与其他文学要素的互动关系中,媒人常常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伏笔,抑或推动情节发展与折转的关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牵连与映衬其他人物也构成了媒人存在的重要使命。及至书场情境,程式化的说媒方式不仅可以减轻说话人的记忆负担,亦能够实现其亲近观众的理想。而说书人在演绎媒人时采取的视角变换与市井俗语,则突破了常规的叙事范式,并将表演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小说 媒人要素 基本面貌 异素互联 书场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话本小说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春环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中融入大量词作,不仅是继承前代诗文融合传统的结果,而且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这些曲子词在话本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及语言风格大抵可用一个"俗"字概括,这与作为通俗文学的朱元话本小说具有...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中融入大量词作,不仅是继承前代诗文融合传统的结果,而且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这些曲子词在话本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及语言风格大抵可用一个"俗"字概括,这与作为通俗文学的朱元话本小说具有一致的审美倾向。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经宋元话本小说定型后,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话本小说 词文结合 创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 被引量:1
6
作者 傅承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in term of oral discourse and folk literature. Therefore, it is not proper for us to study the oral discourse and the texts of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texts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小说话本 说话艺术 文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走的景观:宋元话本小说的空间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明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3,162-163,共8页
宋元话本小说记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绮丽梦想,敷演他们的悲欢离合与辗转辛苦,其中有关行走的叙事主题犹为市民所关注。宋元话本小说中的行走景观主要有桥、城门、旅店等,这些空间意象在故事中分别发挥了空间连通与叙事衔接、空间分... 宋元话本小说记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绮丽梦想,敷演他们的悲欢离合与辗转辛苦,其中有关行走的叙事主题犹为市民所关注。宋元话本小说中的行走景观主要有桥、城门、旅店等,这些空间意象在故事中分别发挥了空间连通与叙事衔接、空间分隔与叙事离合、空间栖止与叙事转折等空间叙事功能。桥、城门、旅店等空间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民族审美经验,使得古典小说的诗性叙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小说 空间 意象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大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6,共16页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形式。'讲史话本'的出现,正是在承续宋代经筵制度引领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的基础上,激励于通俗历史著述的繁盛,以及元代书面编写领域白话著述观念和能力的变革,从而编成了这种包含着书录或模拟讲史伎艺体制因素和故事内容的通俗历史读物。在这个过程中,讲史伎艺的表述方式(包括程式格套)能够落实于当时的通俗历史读物编写中,并非基于讲史伎艺繁盛和讲史艺人需求的激发所推动的结果,而是出自书面编写领域主导的讲史伎艺文本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史话本 伎艺讲史 经筵讲史 通俗历史读物 宋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明白话小说对《补江总白猿传》的因袭与突破
9
作者 杨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中国古代“猿窃妇人”类故事题材发展至唐代,出现了成熟文本——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其重要价值在于它为后世同一题材的再创作确立了叙事结构及非嘲谑主题。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汲取了它的结构,更新了它的主题与情节,并... 中国古代“猿窃妇人”类故事题材发展至唐代,出现了成熟文本——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其重要价值在于它为后世同一题材的再创作确立了叙事结构及非嘲谑主题。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汲取了它的结构,更新了它的主题与情节,并成为由唐至明演变与接受过程的中介。最终,瞿佑的《申阳洞记》承袭了《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细节描写与语言风格,并在思想观念上加以改造,进而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突破,对“猿窃妇人”题材的丰富与发展具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白话小说 《补江总白猿传》 “猿窃妇人” 因袭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市井细民写心”——试论宋元商贾小说的特色
10
作者 邱绍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6期26-30,共5页
宋元商贾小说“为市井细民写心” ,表现商人们的灵魂在理欲之间的徘徊 ,它赞美、肯定合理的人欲 ,同时也表现了过度放纵的“欲”与“祸”的联系 ,塑造了一些以理制欲、重理轻欲的商人形象 ,表现了欲对理的回归 ,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较... 宋元商贾小说“为市井细民写心” ,表现商人们的灵魂在理欲之间的徘徊 ,它赞美、肯定合理的人欲 ,同时也表现了过度放纵的“欲”与“祸”的联系 ,塑造了一些以理制欲、重理轻欲的商人形象 ,表现了欲对理的回归 ,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较为细腻地表现了商人的内心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商贾小说 理与欲 人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类型及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海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4,共8页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小说中儿童形象演变的转型阶段,其一,表现在儿童形象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增多。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宗教类儿童与世俗类儿童。其二,儿童形象的艺术特征已出现一些个性...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小说中儿童形象演变的转型阶段,其一,表现在儿童形象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增多。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宗教类儿童与世俗类儿童。其二,儿童形象的艺术特征已出现一些个性化因素,且具备神异性与现实性、独立性与附属性并存的特点,这些都为明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不断成熟奠定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小说 儿童形象 类型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脚小考
12
作者 谭美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3-57,共5页
古典戏剧中脚色装扮 ,配以上场时的搬演程式 ,都有助台下的观众了解脚色 ,容易投入搬演的故事之中。净脚在元杂剧中所扮演的都是负面人物 ,非故事主角 ;但净脚在戏剧滥觞之初的参军戏中本是主角 ,可扮演正面和负面人物。发展到元杂剧它... 古典戏剧中脚色装扮 ,配以上场时的搬演程式 ,都有助台下的观众了解脚色 ,容易投入搬演的故事之中。净脚在元杂剧中所扮演的都是负面人物 ,非故事主角 ;但净脚在戏剧滥觞之初的参军戏中本是主角 ,可扮演正面和负面人物。发展到元杂剧它却有如此大的改变 ,从后赵至唐宋元之间 ,净脚的扮演性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脚 参军戏 宋杂剧 院本 元杂剧 扮演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