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恩海 田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杂论补充,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实乃《序志》。如此,《沧浪诗话》则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形式,其具体论述,也效法学习,体大虑周,折衷群言,深于诗学之理,由资闲谈的随笔式札记转变为比较有理论体系的诗学专著。《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严密,努力解决古典诗学“什么是诗”这一根本性问题,彰显其理论内涵以及对唐风宋调不同特质的体认,以盛唐诗为典范,不仅重其风格,亦重其精神与思想内容,是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的理论上的反拨,以一个新的视阈探讨宋诗发展之路,寄予热切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说郛》所收宋元诗话辨伪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5,189,共13页
在重编《说郛》的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四收有六十二种文学批评著作,大部分是宋元时期的诗话。而在这些诗话中,有二十三种宋元诗话是伪书。这些伪冒诗话的作伪手法可分为三类:其一,本无其书,编者由同一作者的其他书中选录一些文字,编纂成一... 在重编《说郛》的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四收有六十二种文学批评著作,大部分是宋元时期的诗话。而在这些诗话中,有二十三种宋元诗话是伪书。这些伪冒诗话的作伪手法可分为三类:其一,本无其书,编者由同一作者的其他书中选录一些文字,编纂成一新书;其二,本无其书,取其他文字拼凑为一书,妄题书名或作者名;其三,原来曾有某书,但重编《说郛》本并非该书之原书或原书节录本,而是从其他书中抄来一些条文拼凑冒充该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编《说郛》 宋元 诗话 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之“诗法”说 被引量:4
3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的袁枚批评考述——以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遇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2,共6页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袁枚 文学批评 伦理批评 诗话 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话的文体观念 被引量:8
5
作者 党圣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9,共11页
明代诗话作为历代诗话及明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极为丰富的文体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文体观念包括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得体与失体、定体与大体、唐宋诗之争与唐宋体之辨、初盛中晚与四唐辨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一代有一代之... 明代诗话作为历代诗话及明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极为丰富的文体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文体观念包括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得体与失体、定体与大体、唐宋诗之争与唐宋体之辨、初盛中晚与四唐辨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一代有一代之文体、诗派与体派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文体学理论体系。这可以说是明代文体集大成之说的有力证明,在明代诗学史和明代文体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话 本色当行 拟体效体 得体失体 唐体宋体 一代有一代之文体 体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竞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1,共12页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文体观念主要由“先体格而后神致”的“体制为先”辨体理论、分类与辨体的批评实践、“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入律”的破体观念、“变而不失其正”的辨体通变观,以及“文章与世运递降”的文体发展论等几个方面构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变革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词话对集句词发展之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2-100,共9页
对于集句词的发展来说,词话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词话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集句词作品,包括一些女性词人、不知名词人甚至词话作者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扩大了集句词的影响。词话作者在词话中提出了若干见解,如重视"组织之工",突出&q... 对于集句词的发展来说,词话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词话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集句词作品,包括一些女性词人、不知名词人甚至词话作者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扩大了集句词的影响。词话作者在词话中提出了若干见解,如重视"组织之工",突出"调协声和",强调"因难见巧",初步建立了独特的集句词理论。他们还通过大力赞扬朱彝尊的《蕃锦集》,或者直接称道其成就,或者标举集中的佳词或佳句,从而将其树立为集句词的典范,有力推动了集句词的发展。与此同时,词话作者还非常重视集句词的学术性,他们强调"历注名姓",以便核查注释的正误,并且反对割裂、改窜原文,从而推动了集句词在形式上一步步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话 集句词 丁绍仪 朱彝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近代诗歌品评中的中西美学思想研究
8
作者 张季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1,244,共7页
前人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一般站在其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角度上,这一点其实忽略了梁启超"中学为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梁启超对近代诗歌的品评,可以窥探其中西美学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一方面,中国审美艺术中的古格和寄托成... 前人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一般站在其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角度上,这一点其实忽略了梁启超"中学为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梁启超对近代诗歌的品评,可以窥探其中西美学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一方面,中国审美艺术中的古格和寄托成为梁启超近代诗歌评价的基石,同时也成为中西方美学媾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音乐之美在中西美学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的"区别审美",既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诗歌音乐之美的肯定,也可以看出他"西学为用"的美学思想。在近代诗歌评析中,中国审美思想出现了新旧交锋的情况,梁启超的"新""旧"思想成为其诗话体系中重要的美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梁启超 近代诗歌 《饮冰室诗话》 古典美学 西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诗解《诗》:清代诗经学的文学阐释
9
作者 贺国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诗经》从其发生即带有"实用理性"精神,后世对《诗经》的阐释,经学式的政治教化性阐释与文学性的吟咏性情交织在一起。汉代诗经学解释《诗》,偏重于风化政教,《诗》成为政治的附庸。宋学疑经,在研究诠释中对《诗》的文学性... 《诗经》从其发生即带有"实用理性"精神,后世对《诗经》的阐释,经学式的政治教化性阐释与文学性的吟咏性情交织在一起。汉代诗经学解释《诗》,偏重于风化政教,《诗》成为政治的附庸。宋学疑经,在研究诠释中对《诗》的文学性有所发扬,但仍拘束于理学。清人受晚明的影响,其诗经学研究中出现一股从文学角度解释《诗》的风潮,形成了文学性解《诗》的诗旨派、诗话派、评点派,从诗学观念、解诗方法、诗艺分析等角度,大力开掘出《诗经》的文学性。其对五四以来把《诗经》归入文学资料,摆脱经学的困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 诗经 诗旨派 诗话派 评点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