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雪峰 陆加敏 +7 位作者 李军辉 孙立东 杨亮 刘家军 许金双 周翔 李笑梅 李国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1,共15页
松辽盆地深层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厚度大、煤岩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北部深部煤岩气重要的勘探领域。通过地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分析,研究了成煤环境、成烃演化、成储机制以及煤岩气聚集条件和成藏模式,提出了断陷盆地煤岩气富集... 松辽盆地深层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厚度大、煤岩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北部深部煤岩气重要的勘探领域。通过地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分析,研究了成煤环境、成烃演化、成储机制以及煤岩气聚集条件和成藏模式,提出了断陷盆地煤岩气富集模式和未来煤岩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①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多个断陷发育大面积泥炭沼泽,沉积的巨厚煤岩是煤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沙河子组具有高丰度和高成熟度的泥、煤双源生烃、供气。③沙河子组煤岩气中游离气和吸附气共存,其中游离气占34.80%~43.30%,吸附气占56.70%~65.20%。深部无烟煤含气量为33.83~36.56 cm^(3)/t。④沙河子组煤岩有机质孔与裂隙形成的“孔缝体”,是煤岩气聚集的有利空间。⑤沙河子组煤-泥型储-盖组合突破压力高,与煤层内部超压流体一起,为煤岩气保存提供有利条件。⑥初步估算松辽盆地北部沙河子组煤岩气资源量约1.260×10^(12) m^(3),其中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煤岩气资源量0.853×10^(12) m^(3)。徐家围子断陷宋站洼槽东侧缓坡带和徐西洼槽为松辽盆地北部煤岩气勘探的首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突破方向 成藏条件 煤岩气 沙河子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
2
作者 蒙启安 张金友 +9 位作者 吴伟 康德江 王金伟 于丹 孙祖宇 刘丽娟 刘帅 刘金凤 张智聪 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和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青山口组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宏微观特征和含油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北部和西部物源,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浊积砂和砂质碎屑流,夹层砂岩在全区大面积分布,沿着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夹层型页岩油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有效孔隙度一般为6%~12%,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有机生烃缝等,砂岩和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源储一体近距离运移立体成藏,砂岩、页岩普遍含油,在成熟烃源岩内为纯油区,大规模连续成藏;按照有效烃源岩范围、砂岩分布范围、储层特征、黏土矿物含量、油水关系等地质条件,综合划分了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区带,初步估算资源量潜力为2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主要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齐家南和古龙西地区夹层砂岩相对较厚、源岩品质相对较好,是近期增储建产的现实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夹层型页岩油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中大型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与成效——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A边际气田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奎 胡德胜 +4 位作者 宋瑞有 龚宇 肖大志 黄安敏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区块,并优选A4构造进行油气目标评价。从圈闭解释与落实、圈闭烃类检测两方面对A4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A4构造中部预测优势含气区具有强振幅属性、低密度、低速度、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等有利含气信息特征,总体为Ⅲ类AVO异常,且能够升级HL_0气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部署滚动探井A4-1井实施钻探,在黄流组钻遇气层超20 m,莺歌海组二段钻遇可疑气层近10 m,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30亿立方米,钻探效果好。滚动勘探研究在深水A边际气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A边际气田后续滚动勘探活动,而且证实了滚动勘探同样适用于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滚动勘探 勘探成熟区 深水区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4
作者 任收麦 乔德武 +5 位作者 张兴洲 刘永江 王楠 孙跃武 唐振兴 崔永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资源 勘探 战略 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玉华 蒙启安 +4 位作者 梁江平 白雪峰 彭建亮 薛涛 汪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3,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大庆油田致密储层非均质特性,从精细落实资源、水平井提产及有效开发等3个方面开展一体化联合攻关,探索建立了以资源精细评价、甜点精细刻画与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油层增产改造为代表的致密油勘探适用技术系列,形成了以"实现有效开发"为目的的低成本、高效率工厂化实施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水平井油层平均钻遇率保持在75%以上,压后初期平均日产油30t以上,是周边直井的17倍;建成3个试验区,投产井累计产油超过7×104t;新增三级储量超过2×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均质特征 勘探技术 进展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被引量:69
6
作者 张永生 王延斌 +5 位作者 卢振权 王俊涛 苏奎 樊馥 曹洁 曾艳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达百余米、累计厚度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及外围地区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油气勘探 新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璞珺 程日辉 +5 位作者 王洪艳 梁晓东 单玄龙 杨宝俊 孙效东 刘万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目前已发现深层和中浅层两套烃源岩:深层断陷层序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地层及中浅层坳陷层序发育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暗色泥岩。该区发育有中浅层砂岩、深层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层,嫩一段、嫩二段泥岩...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目前已发现深层和中浅层两套烃源岩:深层断陷层序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地层及中浅层坳陷层序发育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暗色泥岩。该区发育有中浅层砂岩、深层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层,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及青一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根据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本区勘探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深层、兼探中浅层;②坳陷层序以找油为主,断陷层序以找气为主,断陷层序中应特别注意寻找类似于XS1井的火山岩气藏;③以滨北地区的逆断层带为线索,重点寻找前古近纪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油气藏和新近纪以来形成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北地区 地层层序 构造背景 火山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坳陷层序 断陷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8
作者 卢双舫 李娇娜 +7 位作者 刘绍军 冯子辉 李景坤 霍秋立 王雪 薛海涛 李吉君 申家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青三段)成烃转化率-埋深关系曲线及R0-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青三段)成烃转化率-埋深关系曲线及R0-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400~1700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200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高峰 主力烃源岩区 主力烃源岩层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振宽 陈树民 +5 位作者 王建民 刘杰烈 刘俊峰 宋永忠 宋宗平 宋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4期31-37,共7页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松辽盆地北部地震资料T1反射视主频70?80Hz,T2反射视主频60?70Hz,T5反射视主频40Hz左右;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T2反射视主频55?60Hz,T5层反射视主频45Hz左右。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大庆油田共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4730.7km2,在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高产断块油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和铜钵庙岩性油藏勘探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大庆油田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被引量:9
10
作者 康德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相互连通的窗口,从而导致高台子油层的规模弱于萨尔图油层;研究区内地层水以压实流和渗入流两种为主,由四周向中心交汇,在水动力方面,泥岩层以向上下排出为主,砂岩层则是顺层向上倾方面流动;寻找有利勘探区应以压实流和渗入流的交汇区为主,在其中以高矿化度的浓缩亚区为主要目标,即高台子油层应富裕构造带以南至泰康隆起带中部,萨尔图油层应以齐齐哈尔至平洋地区为下一步的重点考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水动力 油气聚集 矿化度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分布、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晓波 李剑 +6 位作者 王东良 李志生 陈践发 张英 李谨 王义凤 王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40,共11页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差异性,指出不同类型浅层气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西部斜坡区中部组合萨尔图、高台子油层,中央拗陷区上部组合黑帝庙油层及以上层位,朝阳沟阶地中部组合葡萄花油层是浅层生物气、低熟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中央拗陷区中部组合葡萄花和萨尔图油层是浅层油型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东南隆起区和中央拗陷三肇凹陷部分地区下部组合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是浅层煤成气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浅层气 分布规律 成因类型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及启示——以川中北部地区JT1井天然气立体勘探为例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8 位作者 赵路子 黄平辉 张玺华 陈聪 张本健 文龙 汪华 高兆龙 山述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浅海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近期风险探井——JT1井继在川中北部太和含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后,又在其上的茅口组发现了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且测试获得112.8×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浅海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近期风险探井——JT1井继在川中北部太和含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后,又在其上的茅口组发现了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且测试获得112.8×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JT1井实现了纵向上多套含气层系天然气立体勘探的突破和茅口组储层类型的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太和含气区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其沉积演化、高能滩相特征、储层特征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北部台洼边缘发育茅二段滩相孔隙型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砂屑云岩和亮晶砂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9%;②茅口组沉积中晚期川北地区发育广元—巴中古裂陷,川中北部发育台内洼地,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高能滩围绕裂陷和台洼边缘规模分布,呈现“一缘三高带”的古地理格局;③受高能滩相的控制,川中北部茅口组孔隙型储层沿“一缘三高带”规模分布,“一缘三高带”高能滩相分布面积近6000 km^(2),该区垂向上发育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烃源岩且烃源断裂发育、疏导体系良好,有利于油气规模富集成藏。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具有相控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一缘三高带”是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该认识为四川盆地天然气规模增储指明了新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北部地区 太和含气区 中二叠统茅口组 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集层 天然气立体勘探 新领域新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城—丰乐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识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宗平 姜传金 杨耀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30,130-131,共3页
前期钻探揭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如何寻找火山岩储层一直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难题。将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结合开展火山岩储层识别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前期钻探揭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如何寻找火山岩储层一直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难题。将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结合开展火山岩储层识别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对火山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从观察火山岩岩心特征着手,建立地质—地震解释模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构造趋势面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三维体切片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等识别火山岩储层,在松辽盆地北部兴城—丰乐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取得了实效,实现了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突破,所建立的深层火山岩储层地震识别模型经钻探证实效果很好,已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储集层 识别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段金宝 代林呈 +2 位作者 李毕松 朱祥 李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共12页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②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③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④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⑤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震旦世 灯影期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丘滩相 岩溶作用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学娟 张雷 +2 位作者 杨倩 卢双舫 杨志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2-1175,共14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地区 登娄库组 构造演化沉积特征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地区灯影组二段天然气勘探新认识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继容 张自力 +7 位作者 钟原 严威 李堃宇 和源 赵立可 龙虹宇 张宝收 乔艳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近期PT101井灯影组二段测试获得231×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刷新了四川盆地灯影组探井测试产量纪录,显示川中古隆起北部构造斜坡区灯二段具备规模资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电、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针对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 近期PT101井灯影组二段测试获得231×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刷新了四川盆地灯影组探井测试产量纪录,显示川中古隆起北部构造斜坡区灯二段具备规模资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电、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针对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新一轮研究,明确了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台地边缘带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发育由南向北逐渐变宽、增厚的台地边缘沉积,台缘带宽40~130 km,厚650~1000 m;(2)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储层以台地边缘丘-滩复合体藻白云岩为主,发育次生溶蚀孔、洞、缝,平均孔隙度为3.6%,平均渗透率为3.6×10^(-3)μm^(2),优质储层呈大面积连片叠置分布;(3)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源储配置条件极佳,中江—蓬莱区块发育多个大型断控构造-岩性圈闭,已证实PT1井区、ZJ2井区具有独立的气-水界面并且远低于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大型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构造-岩性气藏群。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台地边缘带具有有利的沉积背景、良好的储层发育条件及优越的天然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是四川盆地灯影组发现下一个万亿方气区的重要战略新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带 构造-岩性圈闭 天然气勘探 灯二段 川中—川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北地区姚家组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玉双 蒋波 年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为搞清泰康北地区姚家组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姚家组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姚家组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 为搞清泰康北地区姚家组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姚家组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姚家组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支河道发育区和河口坝发育区.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演变,表明姚家组地层沉积时期,盆地水体是逐渐加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泰康北 姚家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秀丽 张顺 梁江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4,共6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规律比较复杂、地质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规律比较复杂、地质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利用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结论认为:该区晚期成藏调整的关键是明水期—依安期末,指出了浅层次生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域是大安—新站构造带、龙虎泡背斜构造带、葡西鼻状构造带;而大安新站构造上中部砂体、龙虎泡构造和葡西鼻状构造上底部砂体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次生油气藏 储盖组合储层特征 砂体 有利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松辽盆地北部油气成藏规律及资源勘探前景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涛 梁江平 +2 位作者 林春明 乔卫 唐振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0年来的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勘探技术以及油气资源储量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北部目前及以后时期的石油勘探仍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为主,其次为西部斜坡及滨北地区。剩余资源十分丰富,平面上主要分布在...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0年来的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勘探技术以及油气资源储量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北部目前及以后时期的石油勘探仍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为主,其次为西部斜坡及滨北地区。剩余资源十分丰富,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含油组合(萨尔图、葡萄化和高台子油层)和下部含油组合(扶杨油层)。深层的天然气勘探仍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主要勘探领域,其次为古龙断陷和双城断陷。同时应积极探索浅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为实现"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成藏规律 勘探前景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财 杨宝俊 +7 位作者 冯晅 单玄龙 田有 刘洋 鹿琪 刘才华 杨冬 王世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8-1220,共13页
油气资源勘探的常规方案大致是普查—详查—细测、物探—地质—钻井等。本研究团队在前人研究与应用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资源勘探实践,逐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理论。该理论体系是由受控区域构造不同地质时代构造运动叠合作用下的多... 油气资源勘探的常规方案大致是普查—详查—细测、物探—地质—钻井等。本研究团队在前人研究与应用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资源勘探实践,逐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理论。该理论体系是由受控区域构造不同地质时代构造运动叠合作用下的多构造属性单元、不同油气属性特征的目标单元、不同物源属性的多学科多尺度地球物理勘探单元,以及不同作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单元等所组构。本文以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佳伊断裂上的汤伊地堑带为例论述了该勘探理论。松辽盆地自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受控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西太平洋构造域的顺时针以挤压应力场为主的作用,同时该应力场作用具有一定的叠合表现。由区域地球物理、精细地球物理、石油地质、岩石物理、计算地球物理等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对深层、探查程度低的油气新层系新领域目标进行了多尺度方法技术探查,最终提出目标区的油气性新认识。上述勘探新理论的建立延展了油气勘探思路,补充了已有的勘探方案,同时这一勘探理论也有益于固体矿产资源的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多元勘探 油气新层系新领域 多学科多尺度多目标多方法相结合的技术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汤—伊地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